?

體驗式教學法在高職“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2-03-30 07:39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體驗式關懷人文

裘 云 姜 娜

(1.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健康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8;2.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護理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6)

醫養結合模式的逐步推進,進一步推進了老年照護事業的發展,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老年照護人才成為高職教育的重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 年底,我國60 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53 億,占總人口的18.1%。民政部《2019 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9 年底,全國共有養老床位合計775 萬張,需要專業養老護理員1000 萬以上。目前,約有270 所高職院校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專業養老護理員不足100 萬。養老服務需求巨大,而養老服務職業教育相對滯后,老年照護專業人才緊缺。老年人因其身心功能的減退,會出現一些年輕人難以感同深受的照護問題?!袄夏曜o理學”是老年服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大多以被動接受為主,難以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既定的教學目標為指導,根據教學需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氛圍或者環境,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情感體驗,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理解并掌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1]。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將體驗式教學法引入教學中,以建構主義學習觀為理論基礎,優化教學模塊,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夯實照護技能,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18 級三年制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2 個班學生隨機分為體驗式教學組41 人、傳統教學組42 人。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課程設置、先導課程與成績、教材選擇、教學課時和內容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本研究選取在第3 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老年康復學、老年心理學、社會工作與實務、養老機構經營與管理等先導課程,具備相應的理論基礎及知識運用能力,利于體驗式教學的開展。該課程總課時為64 課時,周課時為4 課時,師資團隊和授課計劃相同。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實施教學過程;體驗式教學組在此基礎上引入體驗式教學方法,具體方案如下。

1.2.1 教學目標

以Stuart E.Dreyfus 和Hubert L.Dreyfus 的“技巧獲得模式”,即以初學者—生手—熟手—能手—專家為培養思路,制定符合能力發展規律和現代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教學目標:體察老年人的身心特點并產生同理心,熟悉老年人常見病的護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方法;具有老年照護的基本技能、人文關懷理念和評判思維能力;根據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制定合理的照護方案;具備愛心、公益、專業、堅守的服務價值觀。

1.2.2 教學實施過程

教育家大衛·庫伯的體驗式學習模式認為,教學設計遵循“需求觀察→理論構想→主動驗證→總結歸納”的研究思路,本研究結合課程特點制定以下五步教學實施過程。

1)創設情景。教師結合養老機構真實情境設定主題和場景,明確具體問題和任務要求。教師運用云課堂、網易公開課等視覺媒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搜集老年人照護相關的資料。2)主動體驗。采用自由分組的形式將學生分為8 組,每組5-6 人。組員進行任務分工,分別扮演老年人、護理員、協助者、觀察者,體驗典型工作任務,并錄制視頻上傳到云課堂。學生在體驗中逐步形成自我理解,加深專業認知。3)交流分享。組內和組間成員一起分析照護問題,如老年人的視覺變化,家屬如何識別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協助者如何提供人性化的關懷等。觀看各小組的視頻,培養共情能力和思辨能力,發展自身技能。4)歸納總結。教師歸納總結存在的問題,將老年照護領域的前沿理念和技術貫穿于教學全過程。5)體驗升華。學生結合體驗項目,完成反思日志,并上傳至云課堂,培養職業歸屬感和認同感。線上線下相結合便于師生開展討論,梳理照護流程,強化自我管理和應變能力,在實踐中獲得持續性的全面發展。

1.3 研究方法

采用黃弋冰等研制的《護理專業大學生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對兩組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進行評價[2]。該量表包含8 個維度,灌輸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價值觀、科學解決健康問題、協助滿足基本需要、提供良好環境、促進情感交流、幫助解決困難。量表共45 個條目,其中反向計分條目10 條。量表Cronbach's a系數為0.904,分半信度為0.925,重測信度為0.824,內容效度(CVR)為0.960,且已經廣泛應用于本科、高職等多層次照護專業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測評[3-4]。量表按照Likert5 級計分法計分,4 分為完全符合,3 分為基本符合,2 分為不能確定,1 分為基本不符合,0 分為完全不符合,得分范圍是0-180 分,分值越高說明其人文關懷能力越好。筆者設計的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包括溝通能力增強,思辨能力提高,合作性學習能力提升等8 個方面。

1.4 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選用描述性統計分析,t 檢驗,卡方檢驗等。

2 結果

2.1 體驗式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理論和技能成績比較

表1 結果顯示,在完成校內64 課時的學習之后,同時對兩個班級進行題目一致的理論及操作考試,滿分均為100 分。表1 中的結果顯示,體驗式教學組學生的理論和技能成績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的學生,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體驗式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理論和技能成績比較()

表1 體驗式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理論和技能成績比較()

2.2 體驗式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人文關懷能力比較

由表2 結果可知,干預前,兩組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在各維度的得分和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體驗式教學組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各維度得分和總分均高于傳統教學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學生干預前后人文關懷能力的各維度及總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體見表2。

表2 體驗式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人文關懷能力比較()

表2 體驗式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人文關懷能力比較()

注:▲表示對照組干預前與干預后比較,P <0.05;★表示實驗組干預前與干預后比較,P <0.05

2.3 體驗式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對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比較

表3 結果表明,體驗式教學組積極評價的人數高于傳統教學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體驗式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對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比較

3 討論

3.1 “老年護理學”課程中教學方法運用的現狀

“老年護理學”教學中運用較多的教學方法包括任務驅動教學法、PBL 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旨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其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現狀和照護需求[5]。國外的文獻資料顯示,體驗式學習在照護相關專業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6-8]。近年來,國內一些高職院校也陸續采用體驗式教學法,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秉承自主、合作和創新的教學理念,順應新課堂改革的發展趨勢,促進師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體驗式教學法的教學模塊對學生學習參與度、教學效果滿意度和用人單位的認可度產生了積極影響,增強了學生的人文關懷素養,升華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3.2 體驗式教學法在“老年護理學”中的應用優勢

3.2.1 體驗式教學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學家懷特海認為,教育的任務是獲得利用知識的藝術,這個過程應包括自主自立(selfsufficiency)和自主定向(self-direction)。體驗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主導,核心在于對人的深切關注和知識的主動汲取,從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改變了“以書本和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體驗式教學過程中以真實項目為抓手,以典型工作任務為核心,構建差異化的教學任務,結合前沿案例形成教學資源庫。教師結合不同崗位需求,設置符合職業發展的多元化探究任務,鼓勵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體驗真實項目的實施過程,提升教學效果。如在進食照料中“協助右側偏癱老年人進食”模塊,讓學生選擇適老化餐具、食物種類和進食方式,設計進食流程,并通過新媒體拍攝實操視頻,以便改進和反思。優秀視頻入選教學項目資源庫,作為下一屆學生的教學素材。教師需充分準備,如器材設施的準備和選取等,實現線上資源和線下實訓項目的交互,確保教學環境的安全性、教學目標的精確性、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使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

“老年護理學”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體驗相結合。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特點,先進行必要的精講、示范和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如護理員、家屬、護理組長等,不斷嘗試、實踐、探究、反思,達成學習目標。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接受到創造性地參加體驗,豐富了教學形式和內容,提升了教學效果。從學生的考核成績和學習效果自評結果來看,體驗式教學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明顯提升了課程的吸引力和學生的主動性,這與葉大慶關于情境體驗教學法的Meta 分析結果顯示,在護理教育中情境體驗教學法的教學對象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均比傳統教學法高的研究結果一致[9]。

3.2.2 體驗式教學法體現了“知行合一”的目標

體驗式教學法目標明確,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實現、實現從“先行后知”到“知行合一”為目標。以“全人護理”理念進行體驗,關注服務對象深層次的需求,建立良好的照護關系。發揮康養專業群優勢,鼓勵學生進行跨專業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全方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展開討論,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滿意度[10]。

3.2.3 體驗式教學法體現了多元化、系統化和多維度的評價

體驗式教學以學生學習小組為單位完成課程的學習和評價過程,組員在經過充分的討論之后展示學習成果,進行提問和答辯,再通過云課堂的投票選出表現出色的小組。學生在學期初隨機分成若干個課程學習小組,各學習小組擬定小組章程和學習規則,建立學習和考評機制,激發學習動機和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各小組任務的開展,結合反思報告和職業體驗,規范教學活動。校內教師、企業帶教教師、學生等共同參與評價過程,采用多元化、系統化和多維度的評價,將平時的小組作業、課外調研與實踐、課堂參與及表現、期末考試等有機結合起來,綜合考察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

3.2.4 體驗式教學法注重自我價值感和自我獲得感,提升學生人文關懷能力

一方面,體驗式教學創設了與工作環境一致的教學情境。教師結合養老機構真實情境設定體驗主題,創設與工作環境一致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職業氛圍,如“李奶奶,85 歲,患有嚴重骨關節炎10 年,帕金森病20 余年,長期臥床,在養老院已住3 年。目前左髖部皮膚有5×6cm 發紅區域,局部疼痛無破潰。右側膝關節疼痛,尤其是陰天更嚴重。日常生活中的進食、如廁、穿衣等大部分需要協助?!痹谇榫硨胫忻鞔_具體的健康問題和照護要求,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后完成相應的任務。教師參考養老服務技能大賽的形式,通過舉辦多元化的照護技能競賽活動,設計合理的教學互動環節,提供有效激勵方法,激發學生在 “老年照護”教學實踐中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另一方面,通過積極的體驗夯實學生的照護基本功,有助于開展優質護理和養成職業認同感。相較于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傳授理論知識為主,體驗式教學融合素質培養,在平等的互動交流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信心,讓學生養成理念的自我引導、技能的自我反省、價值觀的自我內化能力。體驗式教學法的運用,能夠很好地填補傳統教學法的不足,為學生的老年護理學習提供更大的動力,并延伸到自我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進一步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

4 結束語

職業教育既要關注學生的技能培養,也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驗式教學法建立在與學習者未來職業相關的背景下,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接受到思辨、由課前到課后進行延伸,促進對未知問題的思考和已有知識的運用。筆者認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體驗項目的情境設置注重科學性和多樣性,通過經驗的轉化來實現知識的創新;二是教學設計緊扣教學目標,提出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三是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架構和學習特點,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體驗的主動性和持久性。學期末邀請來自企業、行業的專家對體驗式教學法進行可行性、科學性和有效性的論證,并擴大樣本進行定量研究,初步創建適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特點的體驗式學習模式,以便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體驗式關懷人文
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體驗式作文教學之我見
現代就是細枝末節的關懷
人文紹興
體驗式學習,讓快樂充盈高中地理課堂
情傾贛鄱 殷殷關懷
人文社科
誰來教“醫學人文”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