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在線課堂師生互動的困境與出路

2022-04-07 10:05陳婉婷
文教資料 2022年22期
關鍵詞:學習效果積極性問卷

陳婉婷

(遼寧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師生互動行為既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標準,也是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師生互動仍存在淺層次、形式化等問題,在傳統教學的師生互動還未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情形下,高校師生就不得不面臨線上教學所帶來的更大挑戰,線上教學改變了師生互動的內容和形式,探究師生之間如何構建有效互動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線上教學質量,加強教師和學生的適應性,而且對線上教學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和對話的過程。師生互動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本質,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時能有效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能力,關注在線課堂的師生互動現狀是保證線上教學效果的關鍵。由于線上教學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很多學者開始關注在線課堂的師生互動研究。沈忠華、鄔大光將師生互動作為在線學習成效的一個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實證研究認為師生互動對大學生在線學習成效和滿意度之間呈直接正相關關系。[1]有學者通過研究認為知識是需要在活動和環境下建構而成的,有效的在線學習需要教師和學生有高度的溝通意識。[2]

縱觀目前線上教學課堂互動的相關研究,大多數學者將師生互動作為影響學生線上學習效果和滿意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針對在線教學師生互動現狀及其滿意度缺乏具體的和系統性的研究。本文以高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旨在了解現階段在線教學師生互動現狀,探討現實存在的困境,進一步論證線上教學師生互動對學生學習效果產生的影響,基于結論提出在線教學師生構建良好互動關系的針對性對策,希望能為教師提高線上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二、研究設計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

為深入了解高校線上教學師生互動現狀,通過問卷星對高校大學生展開線上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632 份問卷,除去其中未上過網課學生問卷共28 份,剔除無效問卷12 份,回收有效問卷592份,有效樣本率達到94%。本次調查樣本中,男生共106 人,占總樣本的17.9%;女生486 人,占總樣本的82.1%。年級在大一的人數有54 人,占總樣本的9.1%;年級在大二的人數有114 人,占總樣本的19.3%;年級在大三的人數有104 人,占總樣本的17.6%;年級在大四的人數有124 人,占總樣本的20.9%;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數共196 人,占總樣本的33.1%。調查樣本專業共分為法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文學、醫學、哲學和其他等八種專業。問卷對調查樣本的網絡狀況進行了調查,其中在上網課過程中經??D的人數有32 人,占總樣本的5.4%;偶爾卡頓的人數有194 人,占總樣本的32.8%;上網課時,網絡比較流暢的有284 人,占總樣本的48%;網絡非常流暢的有82 人,占總樣本的13.9%。調查結果顯示,在上網課時絕大部分學生都能保證較好的網絡狀態,保證在線課堂順利進行。

(二)問卷的信效度分析

用克隆巴赫(Cronbach)的Alpha 系數來估計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intem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結果表明,問卷總體的信度系數為0.807,各部分的信度系數均在0.70 以上,說明該問卷信度良好。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問卷的結構效度,KMO 系數為0.907,Bartlett’s 球形檢驗達到顯著(P<0.001),適合因子分析。以上結果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問題與分析方法

為了深入了解高校在網課期間師生互動開展的具體情況,本研究主要從學生視角出發,通過問卷調查獲得數據,運用SPSS26.0 統計軟件來分析線上師生互動現狀與現存問題,探討師生互動與線上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首先,利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呈現當前高校大學生在線師生互動頻率、互動形式、互動積極性、互動滿意度和學習效果情況;其次,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師生互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

三、數據分析

針對教師線上授課軟件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教師在線教學以直播形式為主要授課模式,學生在線參與互動方式主要以文字和語音為主,樣本中僅有18%的同學會打開視頻進行互動。在線教學將師與生在時空上進行了分離,高校將在線互動作為實現有效教學的一條根本途徑,但在課堂實踐中師生互動是否得到有效落實還需進一步分析。

(一)線上教學的師生互動現狀

第一,在線課堂師生參與互動情況。目前高校在線課堂師生互動水平偏低,教師互動積極性略高于學生。雖然很多教師采用線上授課,但缺乏線上教學經驗,雖有積極互動的決心,但在實施時效果不理想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部分教師未能把握互動的深層含義,失去互動的教育性。而有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在家不能集中精力上網課,導致學生參與課堂互動頻率下降,當教師收到消極反饋時,互動積極性也隨之下降。

第二,在線課堂師生互動形式。絕大多數線上教學會通過課堂提問來進行互動,未能充分發揮師生互動對學生學習的內在價值。諸如簡單提問的單一的互動形式很容易使線上互動流于表面,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能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組織簽到只是一種輔助教師考勤的互動行為,只能保證學生 “在線上” ,而不能保證學生 “在線學” ,不能作為有效互動的方式。

第三,在線課堂教師與學生互動態度。樣本中有76%的學生表示教師在線教學認真負責,能夠積極與學生互動,總體上表現很好。但仍有19.9%的學生表示,老師只是在線講授課程內容,很少與學生互動,且有4.1%的學生認為教師大部分都在機械地講授,教學沒什么效果。學生線上參與互動態度整體上可以看出,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積極性不高,只有教師將互動環節與考勤和期末成績掛鉤,學生才會主動參與,但這只能保證學生在線出勤情況,學生依然處于被動的地位??梢钥闯?,由于教師缺乏線上教學設計與組織能力,無法在線上與學生建立有效互動關系。良好的師生互動應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探討、溝通和交流的一種雙向互動模式。[3]

(二)在線課堂師生互動情況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為探索現階段高校教師在線課堂師生有效互動落實情況,依據前文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教師是有意增加在線教學的互動頻率的,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了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現存的互動形式是否能夠滿足當前學生的需要,學生的互動滿意度如何,達到了何種學習效果?以上問題均有待進一步分析。通過描述性統計分析教師互動積極性、學生互動積極性、學生互動滿意度和線上學習效果四個維度,采用李克特5 級量表來計分(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完全同意)。

從學生在線學習體驗出發把握整體特征,五分制李克特量表得分均值在2.5 至3.5 之間,表示中立。在線教學的師生互動情況得分均值均未超過3.5,線上課堂的師生互動整體水平較低,教師在線教學存在著很大優化空間。

其中教師互動積極性均值最高為3.48,主要表現在能夠在課堂認真解答學生的疑問,并會嘗試用多種形式與學生在線互動;學生互動積極性均值最低為3.19,題項 “有問題隨時向老師提問” 得分最低為3.03,與前文教師和學生的在線課堂表現與互動態度達成一致,教師在線教學中互動積極性很高,但教學形式和環境已發生改變,而互動形式仍然使用傳統課堂老套的 “你問我答” 形式很難吸引學生參與互動的興趣,不能充分發揮網絡應用于教學的優勢,反而造成學生學習過程枯燥、乏味,發出何時才能回到教室的感嘆。

學生互動滿意度均值為3.46,學生對線上教學互動滿意度整體上保持中立的態度。有學者通過實證分析,學生特質、教師特質和教學環境對學生在線師生互動滿意度均存在顯著影響。[4]要提升在線課堂的整體滿意度水平,還有待高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發揮網絡教學的最大優越性。學生在線學習效果均值較低,為3.32,其中三項中得分最低的題項是 “我覺得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效果差不多” ,為3.14 分,樣本整體上的線上學習效果很不理想。而師生互動對線上學習成效具有直接正向影響,開展線上教學,如何實現有效師生互動是教師必須解決的現實困境。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在線課堂師生互動現存困境

第一,學生線上學習原動力不足,師生在線互動淪為 “單向性” 。調查數據顯示,樣本中有86.1%的學生認為師生互動在網絡課程中是重要的,但有13.9%的學生認為師生互動是不重要的,可有可無的。學生的互動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學生內在學習驅動力不足,無法與教師建立平等和諧的互動模式,線上師生互動變成教師問學生聽的 “單向性” 過程,根據眾多學者針對有效互動的闡述,這顯然是一種無效互動。造成學生課堂互動積極性不高的第二個原因可能在于互動體驗感差,師生互動行為是包含情感因素的教學形式,線上教學不能像傳統課堂那樣面對面交流,部分教師若仍采用單一的互動模式,則很難吸引學生。

第二,教師互動形式缺乏創新,未能充分利用在線教學資源。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教師使用提問方式進行互動,樣本中有82%的學生通過文字在討論區參與互動。在傳統教學中,提問是教師最常用的互動方式,教師通過 “問—答—反饋” 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在線授課時教師很難保證屏幕對面的學生在專心聽講,簡單提問的互動方式不再適應新式教學形式,學生在評論區互動又會造成刷屏現象,消息過多教師不能及時反饋,學生雖參與在線發言但并沒有真正實現與教師的互動,這正是造成師生互動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此外,在線教育資源功能廣泛,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與學情,利用平臺功能設計出豐富多樣的互動形式,但根據調查結果來看,高校教師整體信息技術水平不高,未能充分利用在線教學資源。

第三,教師在線教學設計與組織能力不夠,難以發揮課堂的互動魅力。調查數據表明,部分教師在線教學只是機械地講知識點,很少互動,甚至根本不互動,再加上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難以集中精力聽課,在上課過程中開小差、玩手機,造成學生線上學習效果不佳,教學質量下降。線上教學中教師仍處于主導性地位,教師行為直接影響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已有實踐表明,線上教學時,很多教師未能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只是將知識從 “線下” 灌輸轉為 “線上” 灌輸而已。

第四,在線課堂網絡狀況不佳,師生互動不同頻。調查數據顯示,樣本中有38.2%的學生在線學習時存在卡頓現象,不能保證隨時與教師同頻對話,降低了在線課堂師生互動頻率。種種互動行為的有效實現需建立在良好的網絡狀態的基礎上,且當問到 “你在線學習遇到哪些困境” 時,很多學生表示網絡延遲,有問題不能隨時提問,很難進行線上互動。因此,保證在線教學的網絡狀況是高校的首要責任,在互動過程中卡頓、延遲等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在線學習體驗,進而降低學習質量。

(二)在線課堂師生實現有效互動的策略

實證分析表明,教師對提高在線師生互動水平起著主導性的作用。為解決現階段師生互動困境,提高學生在線互動積極性,本文提出以下優化教師教學行為的針對性策略,以保證線上教學的有效性。

第一,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激發學生線上學習活力。師生互動具有教育性還體現在交往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教師要理解和關心學生,在課前或課后與學生進行日常性交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此基礎上才有益于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課堂。為此,教師可以在上課時打開攝像頭,通過豐富的手勢和面部表情,再加上抑揚頓挫的語調來增強在線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感染力,調動學生線上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每節課隨機抽取幾名同學打開攝像頭實現云端面對面交流,不僅能保證學生 “在線上” 還能促使學生 “在線學” ,改變 “單向性” 在線課堂師生互動現狀。

第二,改變單一互動模式,要多種互動形式相互結合。在線教育平臺為多樣化互動形式提供可能,教師應利用互聯網功能創新互動模式,注重互動的實質而非形式。首先,教師要主動開發和熟練應用在線平臺的屏幕共享、討論區討論、舉手、送花等互動功能,結合自己課程內容設計多樣的互動環節。例如,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有關課程內容的思考性問題,引導學生在線思考,為避免超時,教師提前設計好參與形式,諸如在評論區扣1 截取前5—6 名同學進行作答,回答完后進行評價總結,避免刷屏現象,切實提高學生在線互動參與積極性。其次,教師可將小組合作和個人展示二者結合,小組合作是生生互動的一種方式,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布置小組合作作業并課堂展示,加強線上同學之間的交流,有效激發學生在線學習動機,保證學習效果。

第三,創新在線課堂評價機制,增加過程性考核比重。在線教學評價體系應以過程性考核為主,教師在線教學時基于構建有效師生互動模式的基礎上,要完善課堂評價機制。首先,在開展在線互動時,要針對學生的思考和回應,做出及時有效的反饋,達到師生互動的完整性,讓學生體驗課堂互動魅力,獲得良好的線上學習體驗;其次,將師生互動參與完成度納入學生的綜合評價中,采用質性與量化相結合的評價標準,適當培養競爭意識,針對小組合作和個人展示的結果進行教師點評和生生互評,讓同學們在合作與交流中學習,發揮在線課堂教育作用。但教師在設計互動內容時仍要以實現教學目標為主,合理安排互動時間,避免過度注重課堂互動氣氛,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第四,把握師生互動教育性實質,提高在線教學組織能力。任何教育活動的展開都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交往和互動,師生互動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而是師生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一種教學關系、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5]教師應打破問答即互動的錯誤思維,只有有意義的問題才能真正喚起學生思考。部分教師在轉變教學思維時,未真正理解互動實質,盲目將互動頻率作為有效教學行為,使課堂互動走向形式化,導致師生互動實踐效果不理想。在線課堂限制了師生之間溝通和交流。如何建立有效互動成為高校教師的現實困境。明晰互動內涵是教師在線有效互動的基礎,只有充分把握師生互動的教育性,才能從形式互動走向實質互動。

猜你喜歡
學習效果積極性問卷
“百詞斬”對于大學英語四級詞匯學習效果的實證研究
三方共進,激發干部積極性更上一層樓
蓮心寶寶有話說
問卷網
技校生學習積極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積極性與擴大內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