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揮學科育人功能,提升數學課堂品質

2022-04-08 12:58葉煥娥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41期
關鍵詞:品質課堂育人功能小學數學

葉煥娥

【摘要】“品質課堂”的打造,要緊密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數學教學除了學科知識的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外,其所承載的育人價值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把“教”與“育”整合統一起來,通過“教書”來實現“育人”的目標。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數學學科育人功能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育人功能;品質課堂

潤物無聲,育人無痕。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數學學科在基礎教育階段具有良好的育人價值。教師要具有育人意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敏銳地找尋育人契機,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教育回歸本質,以建構有靈魂的課堂,讓每一節課成為有品位、有品質的課堂。

一、用數學史知識激勵學生

中國古代數學有著輝煌的歷史,記載著中華民族的興衰。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可以運用我國古今數學上所取得的成就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著重大作用。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教師通過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圓周率“再發現”的過程,在探究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大小不同的圓片,讓學生通過探究發現:圓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在此基礎上介紹圓周率π及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圖1):祖沖之經過無數次的反復演算,最終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在當時,這個數值是界上最精確的。因此,他成為世界上把圓周率的準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第7位數字的“第一人”。歐洲人打破該記錄用了一千多年的時間。祖沖之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作出了如斯巨大的貢獻。為了紀念他的成就,圓周率被外國的數學史家稱之為“祖率”。通過對數學史講解,既讓學生感受了我國古人令人驚嘆的智慧,又激勵了學生的愛國熱忱,有效地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數學史對學生理解數學、樹立正確的數學學習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又如,在學生學習了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這一單元內容后,為進一步讓學生加深對質數、合數、奇數、偶數等一些概念的理解,以教材第17頁第7題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開展游戲“兩人一組,一個給出大于2的偶數另一個找出和為此數的兩個質數”,接著引出“哥德巴赫猜想”及相關的資料(圖2),讓學生認識到歌德巴赫猜想看似簡單,要證明卻非常困難。世界各國的數學家都想攻克這一難題,但至今還未能解決,成為數學中一個著名難題,“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由此得名。同時,向學生介紹我國的王元、潘承洞及陳景潤三位數學家先后在這個猜想的證明上取得的重大進展。特別是陳景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轟動了國內外數學界,被公認為是最具有突破性和創造性的,是當代在哥德巴赫猜想在研究和證明方面最好的成果。

了解一定的數學史,一方面能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家的智慧和對數學研究的執著,這對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二、用數學美陶冶學生

數學之美,如詩如畫。數學美的內涵非常豐富,數學具有形式簡潔之美、結構和諧之美、表達對稱之美,等等。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揭示數學美的內容形式和本質特征,通過數學美的展示,陶冶學生情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

在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語言中,只要細心尋找,都能找到數學美的蹤影。在教學中,教師要可以把美育滲透于教學內容當中,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美、發現數學美、鑒賞數學美。例如,筆者在教學《外方內圓和內圓外方》時,讓學生欣賞一些蘇州園林的雕窗圖片,感受建筑中的數學美。在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例如,在《對稱圖形》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樹上的葉子、盛開的花朵、美麗的蝴蝶、天空中的風箏等(圖3),讓學生感知這些圖形的特點是左右都一樣,進而初步感知“對稱”。接著出示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六邊形、圓形等圖片,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幾何圖形中蘊含的對稱美,然后展開教學。課后讓學生用不同的軸對稱圖形創作一幅漂亮的圖畫并帶回班上進行展示。教學中讓學生對對稱美有所理解和感受,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使數學中的對稱美的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的心田。

美育對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促進智力發展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用數學學科特點培養學生

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但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及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同樣也很重要。數學知識與數學能力、數學思想方法及在數學學習中所獲得的科學態度、理性精神、自信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些簡便計算題,只要是能簡算的就必定有依據,要根據算式的特號和數字特征,選擇對應的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加以運用,從而簡化算式的計算過程。例如,計算45.18-(7.5+5.18),可以利用減法的性質變為45.18-5.18-7.5進行簡算,但類似45.18-(7.5-5.18)這樣的計算題,總有學生會錯做成45.18-5.18-7.5。教學中利用對比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45.18-(7.5-5.18)小括號內是減號,而減法性質中小括號內是加號,顯然不符合減法的性質的特征,不能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觀察要細致入微、思考問題要嚴謹、考慮要周到,不可主觀、輕率、盲從,數學解題的每一步要有依據,做到客觀分析,這是數學應有的科學態度。

數學所反映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都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數學還具有嚴謹性。因此,在敘述數學結論時要做到準確和精煉。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語言是否嚴謹、解題是否靈活、做題是否規范、板書是否工整,以自身的行為感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敢于創新、勇于開拓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有利于學生一生的成長和發展。

四、用數學實踐活動教育學生

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跳出課本的例題、習題教學,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一些數學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把德育滲透于其中。例如,完成《認識人民幣》這個單元內容的教學后,以“我是小小售貨員”為主題設計一節數學活動課。課前讓學生準備一件“商品”(可以是生活用品、文具、玩具等),并給“商品”寫上價格,然后在課堂上“出售”,教師給每個學生準備適量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學具),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購物體驗。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還強化了對人民幣簡單計算的技能,也更好地掌握元、角、分之間的單位換算。學生還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鍛煉社會實踐能力、體會到掙錢不容易,平時購物要根據實際需要,不可亂花錢,從中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又例如,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后,教師可設計一個調查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調查媽媽每天買菜時使用塑料袋的數量,然后再算出自己家庭一個月(以30天算)、一年所使用塑料袋的數量。讓學生課外完成調查,課堂上再組織學生討論塑料垃圾對環境、生態的危害,這樣既讓學生學習到有關統計的知識,又讓他們知道如何保護環境、保護自然,從而滲透環保意識教育。

在教學中,“教書”與“育人”并重,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打造品質教育的必要途徑。因此,教師要立足教學教材,借助數學思想,深入挖掘學科育人價值,發揮學科育人功能,讓教學真正回歸育人本位,以構建有溫度、高品質的小學數學課堂。

責任編輯? 楊? 杰

猜你喜歡
品質課堂育人功能小學數學
淺談小學體育與健康品質課堂的打造
六年級語文寫作品質課堂的構建研究
教育生態學視閾下創業教育育人功能與孵化園建設的互動研究
如何在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中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職語文教學中育人功能的發揮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完善職校職業生涯規劃育人功能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