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對城建類高校人才培養戰略影響的研究

2022-04-09 16:53杜小杰趙軍民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2年6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人工智能

杜小杰 趙軍民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的核心技術,并以個性化、智能化、即時性和開放性等特征呈現給用戶。社會人才需求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核心機構,在新時代的沖擊、政策的驅動及社會企業人才需求不斷提高下,高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及人才培養模式都要進行全面變革。該文主要探討了人工智能對城建類高校人才培養的影響,以河南城建學院為例,分析城建類高校當前的現狀、人工智能的內涵及特征,結合人工智能時代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影響,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城建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06-0128-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目前,在新時代下,國家政策及規劃指引高校要不斷地進行人才培養改革,如2015年的《中國制造2025》,2017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計劃及2018年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2020年“國家十四五規劃”等都在不斷要求加強網絡安全建設,構建數字化智能智慧城市,實現人工智能+“制造業”“能源”“農業”“交通”“服務”“家居”等各行各業的發展。一個個政策及規范都對我國高等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時代下,人工智能對高校人才培養有哪些影響、高校應該如何改革是高等學習目前都在不斷探索的問題。

1 城建類高?,F狀分析

在人工智能時代,“互聯網+”的規格提出了新要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人數越來越多,高校學生面臨著嚴重的就業壓力。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的綜合創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一直探索的新問題。

以城建學院為例,為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需求,河南城建學院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方面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調研社會需求,分析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及河南城建學院哪些專業能夠與人工智能融合,來進行課程群建設及改革;另一方面,河南城建學院根據時代的發展,針對河南城建學院目前專業結構進行了合并和改革,不斷增加跨學科跨專業研究中心,為跨學科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平臺支撐。以河南城建學院情況看,目前,大部分城建類高校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專業融合度有待提高:各類專業不清楚如何有機地融合或者沒有體系機制來保證復合型人才培養,專業融合度偏低。

(2) 人工智能應用范圍有限:從目前的情況看,對人工智能概念有所了解的專業主要是計算機類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物聯網工程、機器人等專業,其他專業對人工智能基本上沒有多少涉及。若讓更多的學生都能把人工智能與各自專業很好地匹配并應用,采用學科交叉融合、交叉教學團隊是最好的方法。

(3) 產教融合深度合作不夠:目前很多高校都進行了產教融合項目,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地方性高校不占地理優勢,很多產教融合項目合作期短,產品成果轉化率低,很多產教融合屬于短期效應,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水平及產品研發。

(4) 專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全國高校都需要專業優化,城建類院校也不例外,與人工智能相近專業,如計算機類專業、物聯網專業等在城建類高校中處于劣勢專業,加強該類專業建設是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首要任務,以此來實現人工智能與其他城建特色專業有機融合,跨專業跨學科專業團隊建設等是城建類高校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必須考慮的問題。

(5) 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優化:目前各類高校都在逐漸實現本科生導師制,但絕大部分都是專業對口帶學生,沒有導師制團隊,也限制了人工智能應用范圍。

人工智能的沖擊及社會綜合型復合人才的需求、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過程。所以如何將現有城建類特色專業與人工智能專業有機結合,并能設計、開發人工智能應用產品,或者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城建特色的專業中是一個難點。

2 人工智能內涵及特征

“人工智能”一詞是在20世紀50年代達特斯會議上被提出,歷經多年變革,成為一項綜合性極強的交叉學科,其內容涉及面廣,創新性強。簡單地說,人工智能即是通過人工智能理論、算法、思想等將多個專業融合,構建一個智能化平臺或產品。通俗來說,人工智能分兩類,一類是能夠根據大數據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推理、預算、分析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強智能機器人,這里人工智能屬于逼真的,是有知覺、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應用在更為特殊的領域;另一類是目前社會上應用比較廣的,只是解決某一領域或特定問題的人工智能,即人工智能在家庭服務、醫療健康、教育、工作和就業等多個領域應用[2],稱之為“人工智能+”。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夠成為第四次技術革命核心技術,高校能夠受其嚴重的影響,是因為人工智能技術還具有如下四方面的特征:

(1) 個性化:人工智能產品沒有固定性,每種產品的開發都是針對個性需求,構建模型,并通過人工智能算法不斷結合學習情況、數據積累,能夠不斷優化模型參數,智能服務。比如河南城建學院計算機學院與土木工程學院合作研發的工程檢測機器人,根據不同的工程環境,構建模型不同,不同環境機器人的設計不同。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和手段多樣化,每個學習者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采用線上、線下學習,根據個人的研究領域設計開發人工智能型產品。

(2) 智能化:與傳統教育相比,人工智能大數據學習,永久記憶,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能夠不斷地優化和完善系統,自我成長。另外在不同的領域,環境的變化,數據的更新,智能數據平臺可以依據人工智能算法自主更新,能夠根據需求智能推理判斷,不用人的參與??梢韵胂?,在未來的發展中,人工智能時代會使各個領域工作變得更高效、更智能。

(3) 即時性:人工智能的出現,其即時性主要體現在不受地點、時間、內容的限制,各類學習資源在不斷地更新、優化,各個領域的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4) 開放性:在大數據、云計算的時代,大數據與云計算為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撐和各個領域的知識庫,人工智能采用相應的算法,通過互聯網智能推薦優質的教學資源及教學手段給各個學習者;高校老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教學,將在線優質資源、課程思政元素、優秀的教學案例分析等推送給學生,實現了素質教育下少課時大容量、開眼界精專業、敢創新有方向等新教學局面,從而實現培養與社會接軌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3 人工智能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影響

目前高校處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新的技術革命時代,與此同時“互聯網+”已成為高校引領高校師生走向人工智能的方向盤。隨著智能產品的涌現,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學習系統平臺等,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進行改革探索。以城建學院目前情況看,人工智能對高校人才培養有以下幾方面的影響:一是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規格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對高校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對高校專業結構及教師團隊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等。在這開放的學習空間中,高校師生不僅有了更為廣泛的學習空間,也對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人工智能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規格提出了新要求

與過去的人才培養規格相比,人工智能對就業結構做了新的要求,企業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都做了新的要求,學生就業面臨新的挑戰。因此為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高校人才培養方案需要進行快速的調整,主要體現三個方面:

寬領域:與過去的術業有專攻相比,人工智能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除了專業水平較高之外,還要寬知識領域的復合型人才,重在創新、融合,拓寬知識領域,人工智能時代需要復合型高水平專業人才。

多層次:人的能力是不同的,高校很難將每個人都培養成為高水平專業人才,每位學生能力水平有限,因此對不同層次的人要給予不同引導,就像企業有技術核心人員,有產品測試人員,有產品使用安裝人員一樣,對于不同層次的人員給予不同的培養方向,培養要求也不一樣。

高素質:高校應該努力培養對社會講究職業道德,愿意奉獻;對工作盡職盡責,踏實、負責及敢于創新;能夠扛得住壓力,擔負起責任的高素質人才。

(2) 人工智能對高校教師教學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在線一流課程、在線慕課平臺的涌現,學生學習的平臺越來越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如果高校教師還采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一是課時無法完成,二是教學效果極差。學生綜合實踐水平極度受限,因此,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高校教師必須進行教學改革,結合目前人工智能在線教學平臺作為教輔平臺,增加教學知識容量,拓寬知識面,同時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水平,根據學生關注知識面,實現平臺智能推薦學習,讓學生實現即時學習,學習途徑變得更多、更自由、更方便。

(3) 人工智能對高校專業結構及教師團隊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人工智能時代專業結構有了很大的調整,部分專業智能化水平低,過于老舊,需要更新換代,部分專業需要加入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技術,還有部分專業可以跨學科交叉培養,因此高校學科交叉團隊的建設也應有相應政策的支持。同時高校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如計算機類、電氣自動化專業等在開設課程時要以建特色為載體,拓展學生多學科知識領域,主動聯合相關專業進行交叉融合研究,為其他專業做好人工智能的技術支撐。

4 人工智能時代城建類高校人才培養變革的思考

在人工智能新時代下,各類應用型高校的定位仍是高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以面向應用、依托學科、以培養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為核心,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基礎。并且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以創新應用、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創新模式等為基點,將人工智能與不同專業融合實現學科交叉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對于城建類高校,很多專業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比如能源專業如何實現能源智能節能、能源工程智能檢測等,交通工程專業如何實現智能交通管理、交通工程探測、交通工程設計自動化等,土木工程如何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工程跟蹤等。在城建類高校,計算機類專業是其他專業的智能化的基礎技術支撐,如何加大計算機類專業的投入及發展等,這些都是應該考慮的問題??傊?,在新時代下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本文有以下幾點思考。

(1) 加強教師團隊建設

目前導師制在各個高校都已經實施,本科導師制的目標是建立學業導師制。與輔導員不同,學業導師更注重專業水平、職業規劃、研究方向、項目開發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的引導,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拓寬學生領域,與企業接軌。為加強不同專業的聯系,高校應建設交叉學科導師團隊,實現對學生不同領域的指導,在人工智能時代,城建類高校應加強計算機類專業與其他專業導師團隊建設,實現更好的不同專業智能化水平產品的研發。

(2) 調整課程體現及專業建設

人工智能時代,各個學科都需要智能化,這對高校課程融合和專業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據人工智能高校人才培養規格新的要求,高校在培養學生時采用多層次性,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針對專業技能稍偏弱的學生,引導學生向產品測試、安裝及銷售上走,對人工智能技術以基礎知識為準,會用、有概念即可,不要求開發寫程序;針對專業技術水平較好的學生,引導學生向技術研發方向走,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學生專業深度,并拓寬學生領域;針對綜合實踐能力很強,專業技術水平高的學生,重點培養學生綜合創新能力、項目開發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拓寬領域,加上人工智能的產品應用開發,如人工智能+自己專業或其他領域,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結合應用型高校的培養目標,跨專業課程內容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體現務實性和前沿性,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另外,專業結構需要調整,對于部分專業不能跟上時代要求同時專業知識陳舊的,需要進行專業優化或者更新換代,對于部分對人工智能化要求強的專業,構建“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實現跨學科跨專業交叉融合,構建課程建設團隊。

(3) 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高校若要與企業無縫接軌,產教融合是一個比較好的平臺。目前很多產教融合以項目、實習基地的形式呈現。產教融合度不夠,項目覆蓋面低,專業結合度不高。高校應結合當地經濟,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在平臺上,除了有產教實習基地,企業還可以發布企業項目需求、企業項目競賽、企業技術創新等,實現高校與企業更好地接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5 總結

總之,在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應響應政策,了解現狀,理解人工智能內涵及特征,結合人工智能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影響,合理地進行人才培養的改革,文章主要從河南城建學院目前比較突出的幾個方面進行概述,其他城建類高校也可結合各自高校情況做合理的改革,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阿里研究院.人工智能:未來制勝之道[J].杭州科技,2017(2):16-22.

[2] Stanford Universit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ife in 2030:Report of The 2015 Study Panel[EB/OL]. [2018-08-20] [2019-06-09] https://ai100.stanford.edu/sites/default/files/ai_100_report_0831fnl.pdf.

[3] 梁迎麗,劉陳.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現狀分析、典型特征與發展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8(3):24-30.

[4] 任增元,劉軍男.人工智能時代高校人才培養變革的思考[J].大學教育科學,2019,10(4):114-121.

[5] 金東寒.秩序的重構: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7.

[6] 潘聰平,杜津威,于瀟.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變革:空間與限度[J].北京教育(高教),2018(10):8-10.

[7] 余小波,張歡歡.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觀探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9,10(1):75-81.

【通聯編輯:代影】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模式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