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2022-04-12 08:11李寶芝
成長 2022年4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培養策略初中

摘 要:隨著當前新課改的穩步推進,教育界也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一個重要課題進行研究。社會也對其引起高度重視,對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改善教學方法和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等,在各個教學環節合理融入核心素養訓練,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整體的提升,進而得到健康成長。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為例,深入闡述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指出在素質教育日益普及的現狀下,教育工作者應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特別是正處于思想意識形成階段的初中生,正在初步建立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才會不受錯誤意識和思想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1 引言

在中學階段德育工作所占較大比例,是學生形成正確道德和法治觀念的基礎。隨著當前教育部門不斷深入推廣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核心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既要合理融入相關知識,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其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而且我國還把教學實踐納入道德與法治教材,也表明在教育中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門應該從初中實際情況出發,逐步創新和改革教學模式,明確教學方向,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

2 初中道德與法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2.1 是對教育改革要求的進一步落實

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通過較長時間的改革,在此過程中始終秉承“摸著石子過河”的理念,且在當前不斷加劇的國際競爭形勢的影響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也在不斷朝著塑造人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發展。尤其是當前實現民族復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壓力下,培養初中生勇于實踐探索積極健康向上的性格有重要的意義[1]。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非常有必要對學生加強學科素養培養,也是我國教育改革有效落實的關鍵。

2.2 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根據道德與法治學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本質分析,它明確了學校需要培養的人才類型。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該根據社會發展和自我發展的需求培養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的人才,使其能為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初中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學生人格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培養其優良的思想觀念和品質,通過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使初中生在逐步適應社會的過程中成長為服務社會的有用之才。

2.3 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質量得以提升的重要條件

當前教育界在積極倡導教育者要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學生必備品格和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逐步提升的基礎。核心素養教育既是教育學改革的方向,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條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重要的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明辨是非的學科,想要達到該課程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就需要理論聯系實際,把課程中涉及的相關內容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初中生能從思想上潛移默化的認可與提升,引導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科學精神,并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以此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責任感[2]。以此為基礎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達到進一步提升該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3 初中道德與法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3.1 在教學中堅持立德樹人的理念

初中道德與法治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主,課堂教學模式通常為“一言堂”模式,在課堂上初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低,無法充分調動課堂氣氛。而且傳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與當前新時期學生的發展需求也顯得格格不入,無法激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的興趣,其中許多概念性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都較難,對學生學習該課程知識造成不利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應該綜合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情況,及時轉變和優化教學理念與教學策略,通過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貫徹,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均是其學科綜合素養提升的基礎。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中要以課程目標為準,把生活化元素適時融入教學中,逐步增強和提升學生的法律情感和道德修養[3]。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和學生加強溝通,詳細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思想,以便根據教學內容為其制定針對性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相關知識的欲望及熱情,并能自主進行學習。

例如,在“遵守規則”相關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和學生一起觀看《今日說法》等欄目,以其中的事例為切入點對學生講解相關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知識。播放視頻的形式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引導學生列舉現實案例并對其中的道德和法律知識進行直觀剖析。通過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學生不僅能及時掌握社會發展動態,還能深入體會現實生活中蘊藏的道德與法律知識,提高對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還可以在此過程中指導學生構建相關知識體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整體素養[4]。

3.2 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和體驗

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應該提倡師生共同參與。教師要在實際教學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從心理、情感、適應性和綜合管理等方面培育學生的素質,以此逐步強化學生的課程體驗。如果教師以學生熟悉的場景設置問題情境,就會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實際課程教學中提高交互性。初中道德與法治傳統教學模式則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之間無法就相關問題實現交互,因此也達不到預期課程效果。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走近老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基于拉近師生距離為目的,設置師生共同參與的素質拓展教育板塊,組織學生開展真心話游戲,把課桌圍成一個圓圈,教師坐在圓圈中央,然后根據游戲規則向某位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程度認真回答,然后學生再對老師提出相關問題,此時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地位,學生可以向老師提出如偶像、生活習慣等問題,這種看似簡單的板塊設計,可使師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加深了解,拉近距離。在該游戲中學生成為主導,可能在游戲剛開始時學生會表現得比較拘謹,但是幾輪游戲下來這種狀態就會逐漸改變,并能與教師“打成一片”。在以往課堂教學中學生看到的教師形象都是比較嚴肅的為完成教學目的而設定的形象,在游戲教學環節學生可以了解教師真實的狀態,并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以此增強實際情感體驗[5]。如果這種教學模式能進一步落實,師生關系也會更加和諧,也是培養初中生正確師生情感觀念的必備條件。從某種角度分析,還可以把該教學板塊稱為情感教育,也是培養核心素養教育的基礎,需要教師精心設計。

3.3 采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

培養和提升初中生的法治意識和素養,是初中學科核心素養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可選擇適宜的方法,案例教學法即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選擇針對性較強的科學的案例,保證學生可以結合案例深入了解相關知識,并能感受到其在課程中的應用價值。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公民的權利”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設置相關案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假如李華的父母在當地城市中的工資收入處于中等水平,爺爺奶奶已經退休,每個月可按時領取相應額度的退休金,最近李華的爸爸被當選為區域的人大代表。吃過早餐后,一家人照例開始了各自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安排,爺爺奶奶跟往常一樣去公園遛彎,爸爸媽媽準點出門去上班,李華按時坐公交車到學校上學。學生了解了該案例情境后,教師指導學生對該情境中的每個人物的權力進行闡述,學生通過分析該案例的實際情況發現,人物的角色不同擁有的權利也不盡相同。爺爺奶奶退休了可根據規定拿到一部分養老金,具有享受社會給予的福利的權利;爸爸媽媽去上班享有勞動的權利;爸爸作為人大代表同時享有被選舉的權利;作為一名學生,李華則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教材中提到的受憲法保護的公民的權利一般指的是宏觀方面的意義,知識內容都比較抽象,但是通過設置案例情境,學生便能輕松細化出相應的權利,而且這種聯系實際生活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通過利用上述案例,學生可深刻認識公民權利相關知識,并進一步了解生活中自身權利都是受法律保護的,培養學生樹立相應的法律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去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結束課程后,教師可借用名句“人人有權,其國必興,人人無權,其國必廢”,引導學生根據案例對該句話的內涵進行討論,并闡述自己理解的法治意義。學生在這種課堂總結過程中會意識到每個人所擁有的權利。從該案例中可知,以案例為基礎創設的課堂教學情境,可引導學生思考法治的重要意義,進而培養起正確的法治觀[6]。

3.4 構建培育核心素養的平臺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和社會有密切關系,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可為其提供學習服務平臺,使學生在這種教學情境中逐步提高自主學習意識,積極探索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并學會從法律角度審視和評價生活中遇到的現象和問題,達到真正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還應該綜合學生興趣和教學主題,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并通過對多媒體的充分利用努力為學生創設多種道德與法治教學情境,促使學生通過深入理解相關知識提高應用水平。教師可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調查問卷和與學生交談等方式,詳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法治意識,根據教學目的設置相應的情境。教師還可在教學全過程中根據教學方向合理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促使其實現教學目標[7]。另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扮演相關角色,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賦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無限活力。

例如,在“學習伴成長”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回憶從幼兒園開始到當前的學習情景,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成長經歷在班級分享,為課堂增添樂趣。同時教師還可在班級上播放學生成長時期的照片,引導大家感受成長的過程。創設這種學習情境會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學們可積極討論并講述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有趣事情及困惑,并體味哪些事件涉及到道德與法治知識,以此激發和提升學生學習該學科知識的興趣。

3.5 通過有效評價引導學生發展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評估體系比較單一,無法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教師也無法根據學生表現及時改變教學模式,所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構建多層次學習評價體系,提高教學評價的應用價值,避免過于重視考試結果,還應在期末考核中納入學生實踐成績等,從自我評價和同學評價等方面保證評估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促使這種評價機制的教學效果得到更充分的體現,鼓勵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達到培養和提高核心素養的目的。同時要注意基于學生主體地位制定相應的評估規則,指導學生在評估過程中積極參與,保證學生各方面表現均能得到準確評價和衡量。教師要重視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以便對其學習狀態和表現作出整體評估。而且健全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師詳細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發展狀態,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教學進程,爭取為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提供個性化指導。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性格逐步完善的關鍵時期,情緒比較敏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用鼓勵方法,指導其樹立學習的信心,通過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的提升為培養學科素養奠定基礎。在此過程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還應該綜合班級學生的不同差異,采取多種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下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此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情感,提高道德素質和水平。在學生評價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還為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創造了有效環境,通過這種方式可看到并學習其他同學的方法,進而提高自身道德與法治認知。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構建科學完善的評估體系,以此增進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了解,并適時對學生的不足之處做出評價和指導,通過充分利用評估機制,激勵學生自主探究相關法律知識的意識,以此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

4 結語

總之,初中教師要明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長期堅持的項目。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合理改變教學內容和方法,促使道德與法治課程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得到順利開展。另外,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矛盾,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其積極思考探究相關問題,并能從實際生活場景出發,引導學生挖掘道德與法治知識,使其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激勵其積極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逐步培養健康的學習方法和模式,也是其學科核心素養總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長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分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9(01):32-33.

[2] 季潔華.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青年與社會,2020(18):54-55.

[3] 李振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1(27):76-77.

[4] 郭瓊瑜.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33):127-128.

[5] 張鴻盼.揚素養之帆,促教學發展--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21(38):277.

[6] 吳致能.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20(10):101.

[7] 黃梨英.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9(95):116-117.

作者簡介:

李寶芝:(1970.10—),女,漢族,河北衡水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主管學校全面工作。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培養策略初中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