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的取舍藝術

2022-04-12 08:11周金艷
成長 2022年4期
關鍵詞:應用策略小學語文

周金艷

摘 要:現如今,基于我國教學體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對于學生教學目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的模式,對教學目標進行全面掌握,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準確取舍。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中,應該實現對取舍藝術的充分利用,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這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取舍藝術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應用策略,希望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合理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取舍藝術 應用策略

目前,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即便是對于已經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人員而言,仍然還面臨一些不確定的問題。比如,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怎么才能在教學中嚴格遵守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同時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對于教學工作人員而言,就必須對取舍藝術引起高度重視,將取舍藝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首先應該對教學需求與教育目標進行全面了解,基于語文教學整體角度上進行分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每一節課堂上通過對一兩個教學目標的訓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全面掌握。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人員全面認識到取舍藝術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學習,從而加深學生印象。

1 取舍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

針對于取舍藝術而言,就是基于教學整體角度上進行分析,在每一節課堂教學中,只對一兩個知識點進行安排,而挑選出的這一兩個知識點,也是本節課程當中的重點內容。對于任何一節語文課程而言,其中的都涉及到了非常多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都需要學生進行學習與掌握,其中有一部分內容可能是之前學習過的,所以,就不需要在這部分內容上投入太多的精力與時間。還存在一些知識點可能在課文中沒有凸顯出來,這時教師就可以將一些不太重要的知識點放棄。但是,放棄這部分知識點只是暫時的,而不是永遠放棄在,主要是因為這部分知識點在課程當中不是重點內容,在今后的學習中,如果某課文將這部分內容體現得比較明顯時,那么就可以在該課程學習中,將其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講解。也就是說,今天所放棄的內容,那么在今后將會換來更大的進步,同時收獲更多的知識。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就可以在一節課程中重點去研究核心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采取取舍藝術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每一節課堂學習中都能有所收獲,同時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從而可以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

1.2 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常情況下,對于語文課程而言,所包含的知識內容非常多,所以具有非常明顯的廣泛性。但是,結合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進行分析,往往沒有對具體的教學重點進行明確,而教材當中所體現的教學重點又比較多,往往不適合小學階段學生能力水平,這就導致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能按照字、詞、句、篇以及中心思想等模式來開展教學,而這些教學方法比較傳統,不但浪費掉了非常多的教學時間,同時也會讓學生感覺到語文課程學習比較無聊,從而降低了對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因此,通過采取取舍藝術,可以保證每一節課程學習的都是新的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培養出良好的學習興趣,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這對于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課堂內容要求教師應該做到取舍

對于任何一堂課程而言,其教學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很難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對多項任務的教學。比如,在對“故鄉”這一課程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將閏土人物形象分析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十年前后的對比,然后向學生提問閏土為什么會發生那么大的變化,又是什么原因會改變閏土原本活潑的性格。通過對問題的設定,那么學生就能自覺對問題進行分析,在辛亥革命之后,因為受到經濟方面的影響,導致人們生活困苦,另外,還因為受到等級方面的約束,從而對人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通過對變化原因的分析,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確課文中的主題。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其次,基于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分析,在教學中也應該做到有取有舍,主要是因為人對知識的獲取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因為受到自身年齡的限制,所以他們學習過程都是暫時性的,在對知識進行獲取時,屬于一個不斷細化的過程。這就需要采取潛移默化的教學形式,將知識點細化到每一節課程中,讓學生在每一節課堂上都能有所收獲,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知識結構。

2 取舍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 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具有非常明顯的長期性與漸進性等特點,因此,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無法促進所有教學目標的實現。結合現有的教學大綱以及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在內容上往往都比較籠統,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人員應該基于整體角度上進行分析,對教學需求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從而大膽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也就是設立一兩個語文訓練目標,使學生可以對這一兩個知識點進行全面掌握,從而獲取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樣,如果在語文教學中將所有知識點都作為重點,那么就會導致整堂課程都比較緊繃,該講透徹的內容沒有講透,同時該突破的地方也沒有突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該對重點目標進行明確,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當采取這種教學模式時,不但可以將突出教學重點,同時還能對課堂氛圍起到非常重要的活躍作用,從而提升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2 合理取舍教材資料,注重課堂教學效率

針對小學語文課程而言,因為涉及到的知識內容比較多,所以本身就具有非常明顯的豐富性。很多教材選擇都比較經典,體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文化內涵與時代特點,在題材以及風格上呈現出了非常明顯的多樣性。因此,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對相關材料進行仔細查閱,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拓展,從而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這對于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對《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一課程進行教學時,當學生分析為什么前來宋慶齡故居的人總愛在樟樹前留影時,這時小學生通常都會從樟樹特點與特別之處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雖然這并沒有原理課文主題,但是在認識方面具有一定的淺層性。針對這種現象,語文教師就需要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對宋慶齡相關的資料進行充分閱讀,從而可以對宋慶齡的人格以及個人經歷等進行全面了解,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將樟樹、故居以及宋慶齡之間進行有效連接,從而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

在對課外拓展資料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語文課程特點,同時對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明確需要取舍的知識內容,而并不是知識點越多越好。比如,在對《彭德懷與他的大黑騾子》這一課程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將課程簡化為對背景資料的學習,同時對背景進行介紹。因為長征距離現在已經比較遙遠了,所以學生對當時的事件會感到陌生。所以,當教師對背景進行介紹之后,可以幫助學生對當時的經過更好理解。但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可以適當的刪減內容,主要是因為在《品德與與社會》以及《南湖游船》等課程中,已經涉及到了長征方面的知識,當時教師已經對這部分內容作出了介紹,學生也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內容。因此,在該課程教學中如果在將背景環境作為教學重點,就會導致教學重復,所以,教師可以將這部分知識舍去。

2.3 理性取舍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將取舍藝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對于相關的教學人員而言,應該做到理性取舍教學內容,從而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中,很多教師經常會感覺自己所講解的內容不夠完善,或者是怕自己遺漏了知識內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考慮得面面俱到,在設計教案時,也時刻保持謹慎的態度,每一項教學環節都緊密連接,而這種教學模式往往降低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導致在課堂上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也正是因為教師考慮得太多,任何一個方面都考慮得非常完善,但是最終往往會取得相反的效果。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中選出一兩個重點進行講解,從而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樣整節課程也不會顯得那么緊張。

通常情況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每堂課程的教學時間有限,而為了安排得比較排的比較緊張,那么教學人員就必須做到合理取舍。通過對重要問題進行有效選擇,可以為學生預留出更多地思考時間,抓住教學重點,從而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對教學重點進行全面掌握。另外,通過應用取舍藝術,還能保證在授課時做到主次分明,保證教學思路的清晰性,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所講解的知識內容,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比較謹慎,往往會導致學生只記住了知識框架,同時生硬的記憶知識。教師只有對彈性空間進行全面掌握,才能夠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可以主動投入到探究學習中,從而對知識內容進行思考與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做到合理取舍,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4 合理取舍教學情境,呈現語文特點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通過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探索的積極性,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教學人員一定要全面認識到教學情境構建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部分教學人員并沒有合理應用取舍方法,在創設教學情境時,經常會將游戲、表演或者是動手操作等內容融入到課堂中,這就導致課堂內容比較繁瑣。比如,教師在對“臺灣的蝴蝶谷”這一課程進行講解時,讓學生搖動自己手中的蝴蝶,然后理解為斑斕的色彩,然后再讓學生拿出很多的竹竿,然后模擬蝴蝶從花叢當中飛過,讓幾個學生來模擬蝴蝶將游客圍住的場景,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程氛圍,但是卻無法更好地進行語文訓練。因此,在構建教學情境時,應該嚴格遵守“實在、實用以及適宜”的基本原則,從而構建出積極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入到情境中可以自由發揮,這不但可以讓課堂充滿活力,同時還能將語文色彩充分體現出來。

2.5 精心取舍練習設計,提升訓練效率

語文課程本身就具有非常明顯的實踐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培養引起高度重視,而要想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踐能力,那么在課堂上就需要開展相應的語文實踐活動。因此,應該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語文材料,從而在實踐活動當中可以掌握正確的語文規律?;跍p負增效教學背景下,要求不但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同時還需要提升課堂效益,在語文課堂中,重視對語文作業的合理設計,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有效性。在實際的練習設計過程中,需要做到正確取舍,盡量選擇能很好實現教學目的的練習題目,將那么重復性的內容或者是沒有價值的內容舍去,從而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訓練效率。

比如,在對《姥姥的剪紙》這一課程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給姥姥寫信,然后告訴姥姥昨天的夢。在對《月光啟蒙》這一課程進行講解時,可以讓學生寫出淚流滿面的孫友田會對母親說出什么樣的話。在對《理想的風箏》這一課程講解時,可以讓學生寫出對劉老師的深情呼喚。在學習《愛之鏈》時,可以讓學生續寫相應的故事。通過采取這種聯系寫作的方式,雖然不能活躍課堂氛圍,但是可以讓學生在安靜的練習過程中,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全面認識到取舍藝術的重要性,對教學重點進行有效取舍,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全面掌握,這就要求教學人員對教育目標進行明確,基于教學需求角度上出發,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使學生可以對知識點進行全面掌握。

參考文獻:

[1] 王飛.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取舍藝術[J].安徽教育科研,2021(18):125-126.

[2] 矯忠豐.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取舍藝術[J].語文建設,2014(02):18.

[3] 王春英.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取舍藝術[J].小學教學參考,2011(31):33.

猜你喜歡
應用策略小學語文
數形結合在解題中的應用
水平井鉆井技術及其在石油開發中的應用探析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