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專業學生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2022-04-13 13:37郎曉娟蔣薇黃貝貝潘品貴
廣西教育·C版 2022年1期
關鍵詞:個案研究應用型本科院校

郎曉娟 蔣薇 黃貝貝 潘品貴

【摘要】本文以廣西某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個案開展研究,分析當前廣西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專業學生的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引導轉專業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新集體生活、積極合理地排解課業壓力、積極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和主動調整學習方法;學校和學院加強對轉專業學生的專業指導,明確管理和服務雙職能。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 轉專業學生 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3-0047-04

高校的轉專業政策為學生提供了二次選擇專業的機會,但轉專業后,部分學生面臨著某些適應性問題。為了解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專業學生面臨的困難,本研究以廣西某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個案,對該校128名轉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對1名教學管理者和8名轉專業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并針對轉專業學生面臨的困境提出了應對措施。研究結果表明,轉專業學生總體適應性較好,但存在補修課業壓力大、不太適應新的人際關系、難適應教與學方式以及轉專業后期幫扶力度不足的問題。

一、研究背景

2005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規定高校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而后,許多高校開始出臺轉專業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部分學生高考“一考定終身”的遺憾,為他們提供了二次選擇專業的機會。但與此同時,由于部分學生轉專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從眾性,因而轉專業后在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適應性問題(江海峰、張軍,2016)。例如:馮偉光(2013)以北京師范大學全體轉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從人際交往、學業成就及活動參與三方面考察了這一群體的適應性問題,發現轉專業學生的人際關系適應狀況較好,但轉專業后,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時間顯著減少,且大部分轉專業學生存在學習成績難提高的問題;方蓬(2014)從心理、學業和生活三個維度研究了安徽省某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兩個年級全體轉專業學生的適應性,發現他們普遍存在心理焦慮、學習效果不佳以及人際交往緊張的問題;閆南希(2017)以江蘇某一地方高校的轉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了解他們轉專業初期及轉專業一個學期后的適應性狀況,發現73%的學生在轉專業初期不適應,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適應性狀況有很大的改善,但仍有16%的學生表示不適應。

已有的針對高校學生轉專業的研究主要是在中東部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中進行的,針對西南地區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專業學生的研究較少。相對來說,西南地區教育資源較中東部差,且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課程設置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具有地方型、應用型的特點,以實訓為主。因而,西南地區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專業學生需要適應的方面可能與中東部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有所不同。鑒于此,本研究以西南地區(廣西)某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個案,探究學生轉專業后面臨的困難,并提出應對措施。

二、研究的目的、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西南地區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專業學生學習和生活適應性狀況,分析其轉入新的專業后所面臨的困難,并據此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以期為同類本科院校的轉專業學生以及教學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參考,提高學生轉專業后的適應性。

(二)研究對象

本課題以西南地區(廣西)某一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了16個二級學院128名轉專業學生為問卷調查對象,并對其中8名學生進行了深度個人訪談。本次研究的參與者覆蓋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代表不同的專業、家庭背景、性別,參與者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此外,對1名教學管理者進行了個體訪談,從管理者的角度了解轉專業學生對新的學習和生活的適應性情況。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個人訪談、文件分析相結合的質化個案研究法,通過這些方法獲得的多源數據有利于保證數據的全面性、深入性及有效性。

1.問卷調查法

本問卷主要依據張海燕(2012)對南昌大學的轉專業大學生專業適應性狀況調查問卷,并根據本研究所選取的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設置而成。問卷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共8道題,主要為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共17道題,主要針對學習適應狀況、生活適應狀況、轉專業相關幫扶工作具體展開調查。問卷以線上無記名方式發給學生。共發放問卷150份,收回問卷128份,有效問卷128份,占比85%。

2.個人訪談法

本研究在參與線上問卷調查的128名轉專業學生中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了8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個人訪談。所采用的半結構化訪談旨在深入探究這些學生轉專業后面臨的困境,了解造成這些困境的主要因素。訪談大多在周末進行,每次訪談持續50分鐘左右,地點由受訪者決定。為保護受訪者的隱私,本研究中分別用A、B、C、D、E、F、G、H代替,均為匿名。

3.文件分析法

本研究查閱此高校出臺的轉專業工作管理文件、政策以及各學院的轉專業要求、人才培養方案,對校院兩級的轉專業的政策和文件進行系統梳理分析,以便了解學生轉專業學習和生活的背景,為進一步分析學生的轉專業適應性提供客觀依據。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綜合分析多源數據,本研究發現該學校大部分轉專業學生在新專業經過一個學期的磨合后,適應性狀況逐漸改善,總體適應性良好,但在以下四個方面仍然感覺不太適應。

(一)補修課程繁多造成壓力大

該學校的轉專業文件《××××學院普通全日制學生轉專業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學生在轉專業后需補修新專業的全部課程。這意味著學生轉入新專業后需要額外補修至少一個學期的全部專業課程。這一規定使他們轉專業后的學習異常繁忙,學習的壓力大。B同學所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補修了好幾門轉專業前已經修過的課程,原本補修壓力就大,這讓我感到壓力倍增,我基本上沒有時間去預習、復習現階段的專業課?!奔又?,大部分專業理論知識具有銜接性和延續性,因此轉專業學生在專業學習上與其他學生相比不僅要多付出時間上課,還要花更多的精力做好課程銜接學習。

此外,個別二級學院在課程設置、考試時間安排等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導致轉專業學生與其他學生存在課程或者考試時間沖突的問題。受訪的C同學表示:“三天連續七門的考試讓我感覺壓力很大,其他同學在安心準備下一科專業課考試時,我卻在進行大一課程的考試,這也使我感到很焦慮,我沒有時間準備現在的課程,非常擔心會掛科?!边@一問題在問卷調查中也較為突出,約80%的學生表示因為補修課程繁多,感到壓力大(如表2所示)。訪談中,個別學生表示:在轉專業學生的學習時間與其他學生同等的情況下,由于補修課程與期末考試增多造成壓力大,轉專業學生的成績難以提高甚至出現下降情況。事實上,補修課程繁多是轉專業學生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這與該校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有直接關系,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前者重技術、重實踐,課程設置較多。本課題組所研究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一個學期的課程基本上不少于12門,加之轉專業學生需補修轉專業前的課程至少有2~3門,因此,其面臨的課業壓力比普通本科轉專業學生大得多。

(二)新的人際關系不盡如人意

本研究數據顯示,轉專業學生新的人際關系不盡如人意,轉專業學生要融入新集體面臨一定的困難。具體來說,28.91%的學生與新專業的同學相處困難;18.75%的學生與新班級的同學相處不融洽;25%的學生和新舍友相處不自在。眾所周知,學生轉專業后,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集體,需要在人際交往中重新適應(魏其艷,2014)。本研究中,由于在大部分的班集體里,學生比較熱衷于與室友或者兩兩交好的同學、伙伴一起學習,而轉專業開始的學期是在大一第二個學期(2019級的學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大二第一個學期才轉入新班級),原班級里的學生大多有自己固定的好伙伴。因此,轉專業學生要融入班級或寢室面臨一定的困難。

此外,本次調研的這所高校出臺的文件《××××學院普通全日制學生轉專業暫行管理辦法》規定,跨院轉專業的學生需搬進新集體的宿舍,而學院內部轉專業的學生不會更換宿舍,這使得部分轉專業學生缺少了一個與新同學深入了解的機會。訪談中A同學表示:“我轉專業后仍然住在原宿舍,除上課時間外,沒有與新同學密切接觸的機會,加上新集體的同學早已三兩成團,我很難在這種情況下建立新的社交圈,最多只能跟同樣是轉專業的同學接觸?!边@在訪談中得到了證實,這樣的人際關系使轉專業學生感覺不太舒服,影響他們對新環境的適應速度與程度。申磊、曲橙橙(2019)也提到,轉專業學生需面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性問題,學生在轉專業后需與新同學、新教師建立人際關系,增加了一定的心理負擔。

(三)新的教與學方式難適應

本研究中部分轉專業學生認為需要時間適應新的教與學方式。問卷調查顯示,37.5%的學生轉專業后的學習不受原專業學習的影響;62.5%的學生轉專業后的學習受原專業學習的影響很大(詳見表3)。通過訪談進一步了解到不同專業的授課教師在教學方式、培養方法、課程安排等方面各有特點,一些轉專業的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后,不太適應新專業教師的授課方式。

正如H同學所言:“突然轉入新的環境學習讓我一時難以接受某些教師的授課方式,先前專業的學習方法不太適應目前專業的學習?!贝蟛糠謱W生轉專業后的學習受原專業的影響很大,存在學習方法難轉變及適應新專業教師授課方式困難的問題。當問及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時,大部分學生會選擇慢慢適應,很少有學生會主動與新專業教師就此進行溝通。事實上,不適應新的教與學方式對轉專業學生的學業發展極為不利。研究表明:學生轉入新專業后,如果無法適應新的教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容易被打擊,并降低轉入專業的滿意度,進而影響自身的學習甚至影響自身的發展(吉久陽、皋春,2019)。

(四)二級學院幫扶工作不到位

雖然該學校的轉專業政策在不斷完善和創新,但是忽略了對轉專業學生后期的指導與幫助,缺乏個性化的幫扶與指導。

本研究的問卷及調查數據顯示,36.72%的學生認為教學管理者對轉專業學生的服務工作不到位;32.03%的學生對學校的轉專業政策感到不滿意。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學校對學生轉專業后期的指導與幫助力度不足,導致他們對新專業的學習感到迷茫。學校對轉專業學生的后續生活和學習關注度較低,學校對學生轉專業后期缺乏個性化的指導。訪談時,F同學說:“相關通知常常沒有落實到位,以至于我經常錯過一些重要會議。其次,由于負責轉專業事宜的專職教師工作繁忙,向其咨詢得到的答復經常是含糊不清的?!币虼薋同學表示不知向誰尋求幫助,感到孤立無援、迷茫。這樣的狀態有可能引發轉專業學生的逆反情緒,甚至使其產生厭學、不滿的態度,不利于轉專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專業發展。

四、應對措施

高校轉專業制度發展歷程相對較短,在轉專業制度實施的過程當中依然存在一些銜接問題需要進行完善(萬杏,2016)。針對上述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專業學生所面臨的困境,對轉專業學生個人及學校提出建議,以便促進學生轉專業后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學習生活。

(一)對轉專業學生個人的建議

1.積極主動地融入新集體生活

人對陌生的環境會產生焦慮和不安,適應一個全新環境需要時間,轉專業學生應敞開心扉,嘗試積極聯系除室友外的同學并進行組隊,共同參與學校所組織的各級各類競賽,如運動會接力賽、辯論賽等。在班集體中,轉專業學生可積極主動地與其他同學組成學習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交流合作過程中增進與同學之間的友誼,更好地融入新的集體。

針對轉專業后宿舍生活問題,已調換宿舍的學生應積極適應新宿舍環境,了解并尊重其他同學的生活作息習慣,配合室長管理宿舍,與新室友友好溝通,早日建立良好宿舍關系。未調換宿舍的學生在生活中也應積極尋找機會與班級同學多交流,宿舍間多走動,尋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有必要可向輔導員申請調換到新班級同學所在的宿舍。

2.積極合理地排解課業壓力

面對繁多的補修課程,學生應合理安排每學期需要補修的課程,某些課程根據自身情況可延至大三或大四補修,以減少壓力;面臨巨大的補修壓力難以自我排解時,學生應及時積極地向朋友、家人、教師反映以尋求慰藉舒緩壓力,必要時可咨詢專業人員;學生應擺正心態,壓力大時,可培養自己某一興趣愛好以疏解壓力,如參加社團活動、每天運動10分鐘等;針對補修課程多、期末考試壓力大的問題,轉專業學生應提早著手計劃期末復習,若有需要可向教學管理者反映調整補修課程考試時間。

3.積極適應新的教學方式,主動調整學習方法

對知識欠缺部分,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向任課教師反映問題,尋求幫助,有必要時可借助網絡學習資源,自學欠缺部分。在轉專業后,有的學生出現既定學習思維難適用于新專業的學習,或難跟上新專業教師的授課節奏的情況。對此,學生應積極轉變學習思維,多閱讀有關新專業的書籍,也可向同專業同學或學長、學姐請教學習方法、借鑒上課筆記等,或直接向授課教師詢問,根據教師反饋進行自我調整,積極適應新專業教師的授課方式,爭取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新專業學習方法。同時,學生應及時調整自身學習狀態,在明知自己與同班同學專業知識學習相差一個學年的前提下,學生更應勤奮地學習和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無論何時,學生都應保持謙虛的心態,遇到學業問題應虛心向教師、同學請教,或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適應。

(二)對學校管理的建議

學校應高度重視轉專業工作,針對本研究中轉專業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建議學校加強對轉專業學生的專業指導,明確管理和服務雙職能。具體包括:在生活上,重新分配學生宿舍,盡可能讓轉專業學生與新班級同學同宿舍,這樣有利于幫助他們盡快融入新的集體中;在學業上,根據轉專業學生反映的具體情況,為轉專業學生提供專門的補修課程指導,合理安排課程補修和考試時間。任一帆等學者(2021)也曾提及:“學??梢詫D專業學生課程補修進行調整,轉專業錄取后調整學生培養計劃,將補修課程分散化、提前化?!倍墝W院也可根據自身專業特點,為其建立咨詢機構,為轉專業學生提供專業和精準的咨詢服務,以便轉專業學生可以就轉專業前和轉專業后存在的問題進行咨詢??傊?,學校管理者應提高服務意識,提供個性化幫助與指導,完善制度管理,有效發揮其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盡可能幫助轉專業學生提高轉專業后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方蓬.轉專業大學生適應性調查分析:以安慶師范學院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6).

[2]馮偉光,籍穎,朱倞.大學生轉專業動機及適應性分析[J].高校輔導員,2013(2).

[3]吉久陽,皋春.高校本科生轉專業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3).

[4]江海峰,張軍.大學生轉專業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

[5]任一帆,吳建勇.不同學科背景轉專業學生適應性探究:以A校轉入L專業學生為例[J].現代交際,2021(2).

[6]申磊,曲橙橙.我國高校本科生轉專業現狀及對策分析[J].高教學刊,2019(21).

[7]萬杏.普通高校在校生轉專業情況研究: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3).

[8]魏其艷.淺析大學生轉專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以中國計量學院為例[J].考試周刊,2014(67).

[9]閆南希,吳嘉怡,黃真真.高校轉專業學生專業適應性狀況調查:以常熟理工學院為例[J].教育理論研究,2017(29).

[10]張海燕.轉專業大學生專業適應性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南昌大學為例[D].南昌:南昌大學,2012.

注:本文系玉林師范學院2021年大學生國家級立項創新項目“廣西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專業學生的困境及應對措施:個案研究”(編號:2021106060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郎曉娟(1974— ),遼寧丹東人,博士,玉林師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教師教育與發展;蔣薇(2000— ),廣西桂林人,玉林師范學院本科生,專業方向為師范英語;黃貝貝(2000— ),山東菏澤人,玉林師范學院本科生,專業方向為師范英語;潘品貴(2002— ),廣西玉林人,玉林師范學院本科生,專業方向為師范英語。

(責編 雷 靖)

猜你喜歡
個案研究應用型本科院校
安第斯高原卡哈馬卡排簫個案研究
微課和慕課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學模式探討
高校青年教師發展個案研究
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協同開展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銜接的探析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研究
ICF-CY在學前融合教育中的應用探索——個案研究
孤獨癥傾向兒童強化和示范作用的個案研究
中共黨史學個案研究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