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生態修復現狀與改進措施

2022-04-15 06:35童小輝
南方農業·下旬 2022年3期
關鍵詞:生態修復自然環保

童小輝

摘 要 近年來,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人類的生活環境質量逐漸下降。在林業生態修復過程中要嚴格部署各階段任務與指標,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在修復林業生態環境的同時注重保護自然平衡。闡述了林業修復現狀,分析林業修復過程中存在的忽視林業生態重要性、參與群體范圍小及支持力度不足等問題,提出重視林業生態改善、全面參與及加強管控等改進措施。

關鍵詞 環保;自然;生態環境;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6.070

生態環境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健康的自然生態環境下人類才能進行正常的生產生活活動,其中樹木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幫助人類獲得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還能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一定的原材料,是提升人類幸福感和滿足感的重要依托[1]。人類在發展中對環境的破壞是日積月累的,后期的修復過程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修復林業生態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環境使人類更好地生存和發展,這其中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如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2]。無論是以往的無節制發展還是現在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目的都是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生存環境會直接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進而影響人類的健康。因此,環境質量的提升需要相關人員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積極進行環境改造,其中涉及環境學、農學等重要領域,更要綜合各種方法靈活運用到需要生態修復的林地中去。

1 林業生態修復現狀

1.1 植樹護林,控制砍伐

1949—1961年,我國組織相關人員開始了長達12年的植樹造林活動,1979年我國提出了植樹節,每年的3月12日全國人民加入植樹活動。但植樹造林的速度依然無法滿足我國的環境改善需求,我國的西北地區荒漠化嚴重,每年春冬季節天氣干燥,風沙肆虐。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等地的風沙一路南下,給華北地區帶來了嚴重的風沙災害,尤其是北京地區“漫天黃沙,遮天蔽日”。針對此類情況,我國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13個?。ㄗ灾螀^)開設了“三北工程”?!叭惫こ獭笔俏覈畲蟮娜斯ぶ矘湓炝止こ?,截至工程5期,已營造人工林3 000多萬 hm2,在作業工程區森林覆蓋率顯著提升,由5%提高到到13%。不僅造林,還得護林。在過去,人們無節制地毀林開荒、砍伐販賣木材,造成了土壤水源涵養能力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災害天氣頻發等現象。人們為了經濟發展過度消耗林業資源,林業資源不足反過來又阻礙了經濟發展,因此我國開始逐步由限制林區的開發到禁止天然林的采伐。截至2017年,我國已全面禁止了天然林的商業采伐。在東北部分天然林等地區,人們采取了“保留年幼樹,生長期禁止采伐”的規定,采伐樹木的同時也在保護林區,既增添新的生命活力,也為樹木留有足夠的生長期。

1.2 精耕細種,發展現代化農業

以往林業發展只講究速度,忽視了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沒有質量的保重,農業的發展也只能是曇花一現。近年來,隨著我國新技術的研發與利用,在農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我國利用創新技術逐漸推進精耕細種的種植模式,發展新型農業,消除了傳統農業中只求速度不講求質量的弊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拓農業發展新模式,在講求農業耕作速度的同時,農業耕作的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證。在林業生態修復過程中,有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智能化監管樹木的生長狀況,一旦它們的生長受到一些因素或條件的不良影響,大數據就會反饋給相關工作人員,相關工作人員針對情況作出相應的部署,這樣的精耕細種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林業生態的發展[3]?,F代化農業充分發揮了大數據和當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使耕作技術在新時代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與發展。通過利用現代技術和農業科技,使農業能夠在已有的環境中實現增產,從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減少土地開墾量。相較于傳統的人工耕作,精耕細種的現代化農業更具有時代的前沿性和適應性,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自然生態環境與人類發展之間的聯系與互動。

1.3 法律保護,積極宣傳

林業生態系統的修復過程中離不開法律法規的嚴格制約。我國積極宣傳林業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強調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應履行保護林業生態的義務,不去破壞林業正常的自然生態系統。我國大力宣傳林業生態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及普及修復林業生態的相關舉措,幫助人們提升環境保護意識,更幫助他們認識到林業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的息息相關性,推動我國林業生態修復工程的進程,這是我國在新發展理念下作出的成功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的決策,對于我國未來在生態修復方面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和教育意義。只有使人們意識到林業生態對國家發展、對人類可持續發展及對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引導人們保護林業生態系統,并通過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明確損壞林業環境屬于違法行為,通過思想、行為規范及法律的相關約束,有效增強人們保護森林、維護林業發展的意識。

2 林業生態修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忽視林業生態重要性,人與自然關系不和諧

從工業文明之初,就存在著一種以工業為導向的工業發展觀,由于它只為了追求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生態文明的建設,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由于盲目地追求經濟而造成的能源不合理利用。在人類文明的道路上,過于重視發展,忽視林業生態重要性,致使人與自然關系不和諧,出現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2.2 參與群體范圍小,林業生態恢復工作力度不夠

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部分村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在附近的山頭上開鑿出一塊空地,以擴大經營范圍,或者作為停車場;也有人購買其他人的林地、樹,擅自砍伐、建廠、蓋房子;部分投資項目,因為沒有充分的規劃,在審批后,就會因為規劃不夠周全,而擅自改變用地的面積和位置。此外,地方政府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缺乏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常常為了眼前的政績而犧牲生態環境,為了完成招商引資工作,以發展當地經濟為借口,向林業主管部門申請特批,導致林業用地遭到破壞。對于林業生態恢復工作的參與群體范圍小,大眾重視程度不足,政府方面林業生態恢復工作力度不夠。1216C35E-284F-4730-A791-38500274C0FE

2.3 支持力度不足

我國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中存在著嚴重的體制問題,森林為我國的發展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巨大損失。所以,從現實條件看,環保部門有關方面要加強體制上的建設,防止不然就會出現亂砍濫伐的現象。由于目前的林業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一些地方過于重視經濟發展,忽視了生態環境的建設,造成了森林大量退化,同時造成了森林的破壞。環保部門對于林業生態恢復工作的支持力度不足,林業發展仍舊存在問題,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3 林業生態修復措施

在林業生態中,樹木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林業的存在和發展為人類提供了充足的氧氣,幫助人類凈化空氣,同時林業又為人類發展、生產提供建材,使人類文明得以穩步發展。但林業生態的日益破壞使人類的生存環境日漸惡化,生活質量也逐年下降。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林業生態修復措施。

3.1 重視林業生態環境改善,維持生態平衡

生態問題不僅僅是我國在現階段發展中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更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在生態問題方面,全世界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自然生態是大自然的贈予,只有在健康的生態環境中,人類才能自由成長和生產,因此保護好生態環境至關重要。但近年來,我國出現很多生態問題,一些地區出現水體富營養化,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活生產,并且使人們的生存環境受到影響[4]。因此,需重點抓住生態污染的源頭治理污染,同時積極宣傳生態問題的相關知識,使人們認識到生態問題的

重要性。

1)針對林場工作人員做好相應的意識培養和提升工作,在進行林場工作人員選拔的過程中要著重考察他們對生態問題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選拔出適合林場工作的專業人員;2)定期開展對林場人員后期的培訓,通過召開座談會和交流會幫助林場工作人員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為日后的工作提供借鑒;3)林場工作人員要加強對周邊居民的生態保護宣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身邊的人介紹自然生態面臨的嚴峻問題,同時號召人們共同保護生態和修復生態,共同捍衛自己的家園。當然這要求林場工作人員深入基層,并積極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生態宣傳,在廣泛普及林業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性和意義的同時,與從事林木相關行業的人員進行友好溝通、開展線上會議,交流共同探討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問題。

3.2 全面參與,積極修復

林業自然生態系統一旦遭受破壞,就需人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其進行及時的修復處理,并且需做好嚴謹的分析與策劃工作。不僅要根據當前林業生態系統被破壞的程度進行相應的調整,還應根據未來林業生態系統發展趨勢進行合理的預判,達到修復預期的目的。積極修復不僅僅是林場工作者自身的任務,更是人們必須共同承擔的任務。林場的一個重要功能和價值就是為人們維護和營造一個綠色的發展環境,生態一旦遭受破壞,就很難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就需要全民全面地參與,共同積極修復。

修復工作是一個長久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而且對于林業生態系統的修復工作不應僅僅停留在表面功夫,應該深入進行,全方面、全方位地積極深入開展修復工作才是修復林業生態系統的關鍵舉措。全面參與、積極修復不僅要求林場工作人員認真學習和掌握生態修復的相關知識與技巧,在掌握技巧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提升與創造,以進一步改善和修復生態環境,更需要社會各方共同配合修復工作的進行。在林業工作人員的帶領之下,對周邊居民進行宣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居民積極為林業生態保護獻言獻策,組織他們成立林業生態保護志愿小組,每周安排相應的志愿者與林業工作人員進行值班和巡邏工作。林場人員要號召全民積極配合生態修復工作,在生態保護中要預防和禁止破壞自然生態的行為,在生態修復過程中鼓勵采用先進綠色的方式治理自然生態。

3.3 加強管控

林業生態的修復離不開環保部門的管控,沒有嚴格的管控制度就沒有出色的成效。盡管修復命令已下達,但在修復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這需要生態環境部門在監督控制的同時加強管理與指導,與林業部門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共同積極配合過程,達到林業生態修復的目的。

1)在林業生態修復過程中,生態環境部門需加強修復過程的監督工作,在修復過程中監督林業生態的修復進度,并且及時對修復的結果進行合理和科學的預判,同時根據林業生態修復工程的進度適當調整工期,隨機應變突發情況[5]。2)對林業相關部門提供一定的人員和技術支持,不僅要鼓勵林業部門派遣專業水平高的技術人員進行林業生態修復作業,還需定期特派相應的高級技術指導人員去現場與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合作,在其共同配合之下,達到林業生態修復的最好的狀態。這期間需要技術和策略的革新,在新的生態環境問題下面臨的生態問題更加復雜、更加困難,傳統的方式方法已不能有效解決問題。此外,自然環境中生物因素、氣象因素、人為因素都不穩定且變化多端,這就要求工作人員能夠準確發現新問題,精確分析問題及有效解決難題。3)生態環境部門要對林場人員最終的修復作業情況進行驗收,從全方面和各角度公平合理地評判修復效果,為之后其他林業生態修復工作做好示范作用。只有生態環境部門和林業與草原部門雙管齊下,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林業生態修復效果,還人們一個良好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貫徹綠色生態的新時代發展理念。

4 結語

林業生態系統的破壞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在對其進行恢復和修復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林業生態的修復和改進工作需循序漸進,在林業與草原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的共同配合努力下,才能促進我國的林業生態環境得到治理與修復,同時使林業生態環境的成功修復鼓勵和激勵其他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我國綠色發展和環保發展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 佟麗麗.淺析我國林業生態修復的現狀與改進措施[J].新農業,2021(7):96.

[2] 強繼軍.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J].農家參謀,2021(23):155-156.

[3] 李銀梅,李惠梅.淺析林業生態修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家科技,2021(8):179.

[4] 李松榕.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探究[J].新農民,2020(20):81.

[5] 李建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研究[J].新農業報,2020(20):81.

(責任編輯:張春雨)1216C35E-284F-4730-A791-38500274C0FE

猜你喜歡
生態修復自然環保
遼河生態廊道景觀恢復之路
景觀都市主義思想下的“廢棄景觀”修復研究
淺談公路綠色環保養護
濱水駁岸景觀生態修復及空間藝術設計策略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