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木工程專業升級態勢下的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

2022-04-17 14:13吳秀峰劉海卿張霓趙中偉
高教學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考核體系項目驅動教學改革

吳秀峰 劉海卿 張霓 趙中偉

摘? 要:在新工科理念驅使下,文章在分析產業變革、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礎上,以知識體系搭接分析為切入點,闡述設計類課程“課堂+實踐”雙重教學特征及其在知識體系搭接中的節點作用。以鋼結構設計課程為載體,從優化教學內容、項目驅動教學過程組織及學生成績多維考核體系等方面對該課程教學改革進行討論,為土木工程專業升級為智能建造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定借鑒參考。

關鍵詞: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項目驅動;考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8-0131-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talent ability demand, and takes knowledge system overlap analysis as the starting point, expounds the du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courses "classroom + practice" and its node role in knowledge system overlap. Taking steel structure design course as the carri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teel structure design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project-driven teaching process organiz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 achievemen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major.

Keywords: design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project-driven; assessment system

近年來,裝配化成為建造產業的引領方向,生產模式從“設計-施工”轉變為“設計-深化設計與施工(制造)-裝配化施工(建造)”,從而引發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就業駐廠崗位比例升高,從事制造、建造的比例合達到90%以上。為了適應產業新的人才需求,教育部召開新工科建設研討會(2017年),提出了“問產業需求建專業,問技術發展改內容,問學校主體推改革,問學生志趣變方法,問內外資源創條件,問國際前沿立標準”的行動綱領,并構建了七個新工科專業知識體系。在綱領指引下,國內高校紛紛通過傳統土木工程專業升級或建設智能建造新專業等方式,來適應產業人才需求。這兩種途徑都是以土木工程專業為本,根據制造及建造崗位需求,在土木工程專業知識體系上搭接機械自動化、信息自動化等知識模塊[1]。

一、土木工程設計類課程教學作用分析

土木工程專業的設計類課程是銜接專業基礎課與畢業設計的橋梁,對培養學生專業素養起到關鍵作用。從教學環節角度,鋼結構設計課程是順應專業認證要求及產業需求開設的新課程之一,是設計類課程中學時最高的課程;從外部產業需求角度,鋼結構制造在《中國制造2025》指引下率先實現了產業升級,而且《鋼結構設計標準》(設計類第一部標準)的頒布標志著核心技術全面與國際對接。綜上,鋼結構設計是設計類課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同時也是最急需搭接智能建造新知識體系的,其知識體系中已經涵蓋構件設計、裝配式施工等知識模塊,但缺乏相關機械自動化及信息自動化等知識點。

根據丁烈云院士關于智能建造專業知識體系分析[1-2],對傳統土木工程知識體系及智能建造知識體系進行模塊化分析,如圖1所示。通過對T形知識結構的構成及搭接過程分析可以發現,設計類課程模塊銜接了設計原理課程模塊與畢業設計模塊,具有“課堂+實踐”的明顯特征[3-5]。同時,設計類課程是傳統土木工程知識體系中的頂端,又是智能建造知識體系中的底端,是知識體系搭接過程中的重要節點。

綜合以上分析,為了增強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及教師對新工科理念的理解,拓展專業能力,適應新職業崗位要求,以鋼結構設計課程為載體,進行教學改革是必要的。

二、基于T形知識體系的教學內容改革

鋼結構設計課程內容繁多但學時較少,采用傳統講授內容,會造成學生上課聽得懂卻無法靈活運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度高,工程背景及設計依據理解淺薄,設計成果存在矛盾;學生主動思考和查證過程的時間過于緊張,完成的不充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利。

將問題導向融入到教學內容中[6],構建以畢業要求為目標的導向、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的講授內容,是優化教學內容改革秉承的中心思想[7]。

為此,把傳統的講授學時劃分為以驅動教學方式為主體的課內設計和創新實踐兩個主題模塊。其中,課內設計設置三個主題,每個主題均包括工程背景講解、設計技術講解、項目選題、問題研討等授課內容;創新實踐模塊內容主要根據前期設計成果,以實驗室為模擬生產線,在對實驗室設備性能及BIM技術理解的基礎上,對設計成果進行裝配式分析及深化設計。以40學時的鋼結構設計課程為例,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學時安排,見表1。

在組織“課內設計+創新實踐”的教學內容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是構造準繩:

(1)強調設計軟件合理應用,讓學生從中對《鋼結構設計標準》及相關行業規范充分理解,加深對設計中的相關影響因素理解,提高學生實際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獲得感。

(2)充分利用實驗平臺,通過建造模型,讓學生了解相關機械運作模式,操作工具對裝配式構件及連接進行加工、組建及運輸,從而將機械自動化相關知識點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3)讓學生對數據采集及分析方法有充分認識,構造學生信息組織能力;將BIM技術運用到鋼結構設計課程中,將二維平面圖與三維模型相結合,做到信息化相關知識的學習與應用。

通過教學改革實踐,擴展了設計類課程的教育基礎條件,彰顯了設計類課程在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中的“教學+實踐”雙重作用,實現了專業設計改革的有序發展。

三、基于STEM法規范教學項目及其實施過程

多學科知識融合,需要學生具備完善的知識儲備和動手操作能力。如圖2所示,STEM學習法注重學生們在教室里、實驗室里重現和體會研究、發現科學問題的過程[8]。它符合問題導向的教學思維模式,有助于學生借助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這四個維度去發現和認識問題。STEM法則對于融合多專業的知識,培養學生寬廣視野較為適合。

借助教師團隊主持、參與的工程實際項目及經驗,廣泛征集素材,以裝配式構造為核心,將復雜工程有機地轉化為難度適宜的設計要求。

利用STEM四個維度去編撰審查驅動式教學項目[9],可以更好地保證項目具體化、真實化和多樣化,完善更新驅動式教學的設計題目庫,讓課內設計達到真題真做的標準。

讓學生依據STEM學習法則開展項目研究,使學生真正能進入從工程背景到實際操作的多角度體驗式學習[10]。本次教學改革將教室場景轉換到企業、實驗及科研場景,更具行業規范、工程案例、崗位要求,在標準規范、期刊報告和設計手冊中借鑒基于智能建造的現代主流設計思路、工藝設備、施工工法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自主接觸新知識的能力。

借助學習通等學校提供的網絡共享平臺,加強學生評委組建設,讓教學組織更為規范,在教師團隊指導下,學生進行初步互評,不斷完善學生設計成果,提高設計效率;保證學生完成時間靈活化,才能讓學生體現出個體差異,真實反映學生志趣及能力。學生從跟著老師跑,到篩選適合自己的學習來源和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從淺入深,從慢到快,改善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升學習效率,逐漸形成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從而達到學、懂、會、用的目的。

四、適用于過程性評價的成績構成

目前,這類課程還存在較為死板、粗糙的試卷評價模式、論文作業評價模式和開卷考試模式,已經不太適應新的教學活動。

新的學生成績考核體系是一種多目標的二維考核評價體系,以“態度、知識、能力”為基本出發點,以“兩性一度”為考核階梯,在不同層次上注重不同的核心考核內容評價及引導性考核內容評價,如圖3所示。

新的考核體系以“態度、知識、能力”為基本出發點,以“兩性一度”為考核階梯[11],在不同層次上注重重點考核及引導性考核,其中重點考核是對標設計類課程對畢業目標的強支撐而進行,圍繞土木工程專業知識和能力而設定,強調“固本”;引導性考核靈活機動,圍繞下一階段任務和本階段拓展而設置考核條件,實現“榮枝”。通過固本榮枝,將知識體系的多維化、多層次化特征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和過程考核中,讓學生清楚地明白知識體系發展脈絡,真實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提升過程,從而完成對學生的效率觀念培養,專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實踐能力的提升及拓展。

五、結束語

1. 根據學生自身素質和學校教學條件,擴展設計類課程的教育基礎條件,提高設計類課程在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中的“教學+實踐”雙重作用,創新性地將課程教學特點與新工科具體要求緊密結合,尋求傳統專業課程升級的改革方法。

2. 提升教師團隊對智能建造這一新工科領域的知識儲備,提升教師團隊對“目標導向、學生中心、持續改進”的認知力和執行力。以點帶面,為實現同類設計課程的知識結構升級、教學質量保證和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積累有益經驗。

參考文獻:

[1]丁烈云.智能建造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1-4+29.

[2]劉世平,駱漢賓,孫峻,等.關于智能建造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方案設計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20-24.

[3]劉華新,張旭,畢重,等.土木工程專業結構設計類系列課程改革與實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1):134-136.

[4]王凱英,孟憲強,廖明軍,等.結構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106-107.

[5]陳輝強,蔣彥濤,陳思甜,等.土木工程類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6):125-126.

[6]段曉牧,吳秀峰.《鋼結構》課程教與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217-219.

[7]翟淑琴,李秀平.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3):56-58.

[8]董陳琦嵐.基于STEM項目學習的學生能力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7.

[9]吳秀峰,楊春玲,段曉牧.任務驅動式教學在鋼結構課程中的實踐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236-238.

[10]程維庫,徐紀敏,袁志.學習體驗主導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以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為例[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1):99-102.

[11]耿永志,趙小蘭.實踐“金課”的特質與推進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18):19-2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遼寧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大土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LN_UPRP20180185);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本科教學改革“土木工程專業升級態勢下的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2020LNTU-BKJY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秀峰(1976-),男,漢族,遼寧阜新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鋼結構設計方法。

猜你喜歡
考核體系項目驅動教學改革
高校教學質量考核體系的研究與構建
依托工作室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研究
基于物聯網項目驅動的嵌入式系統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紅色之旅”項目驅動的《調酒與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機制探討
基于過程方法的工科專業本科畢業實習考核體系的建立與實踐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試論基于項目驅動的機械制圖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