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提示對智障兒童學習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

2022-04-18 13:38李金娟李忠震
學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關鍵詞:行為習慣教育學生

李金娟 李忠震

視覺提示,顧名思義就是能夠看得到的提示,是刺激視覺的提示。本研究主要從視覺提示對智障兒童學習生活習慣的影響等方面入手,研究這些視覺提示在提高智障學生智力、鍛煉學生能力、形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其身心發展等方面的作用。

一、開展視覺提示教學的目的及意義

1.直接感官刺激,激發學習興趣

班級集體教學模式下,班級學生個體差異大,大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言語障礙,溝通及理解能力差,感知覺遲鈍、動作緩慢,不良行為較多等問題。他們的認知水平層次不同,有的孩子能認識一些常見的字,在提示下,有簡單的模仿閱讀能力;有的孩子不善于表達,但能聽懂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還有的孩子對老師發出的指令不遵從,他們能聽見,但是做不出反應。面對這樣一群特殊兒童,怎樣規范他們的行為,怎樣實施有效的教育教學,引起了我們的深思。

觀察發現,學生對廣告、彩頁、彩色包裝盒等特別感興趣,教育教學中以實物、視頻、圖片等視覺對象刺激學生感官的直觀教學法對于提升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有較大作用。

2.輔助溝通,改善行為問題

視覺提示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所學,參與有關活動,避免許多問題行為和困難。利用他們視覺上的優勢,使用視覺策略來教導技巧及輔助溝通,為智力發育遲緩學生及自閉癥學生提供必要的架構,從而改善他們的行為問題。

3.強化記憶,促進自我管理

智障學生認知記憶特點為記憶時間短,易遺忘,理解能力普遍較弱,任何知識學習都需反復提醒、不斷鞏固,通過視覺提示的方式經常提醒學生按照提示卡上的內容和規則去做,讓學生時刻溫故知新,從而強化學生的記憶,促進自我管理行為的養成。

二、實施視覺提示的主要策略

1.多形式、多種類

進行視覺提示的方式可以有圖片提示、語言提示、視頻提示、肢體動作提示、區域分割提示等。種類上可以是功能性的固定提示卡,可更換的活動提示卡,圖文提示卡等。

2.多環境、多區域

視覺提示可以在教室、宿舍、洗手間等多個環境中使用??梢栽谡n堂教學中、日常生活中等多個場景使用。如在教育教學中,可以通過視覺提示的方式經常提醒學生按照提示卡上的內容和規則去做,讓學生時刻溫故知新,從而強化學生的記憶,達到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行為的養成。

3.多學科整合,多環節滲透

綜合各學科教學特點,合理設置視覺提示方式,裝飾布置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通過合作形成合力。

4.科學分析,持之以恒,循序漸進

注意日常資料的采集整理,做好學生成長記錄,通過橫向比較、縱向分析等進行科學研究,對進步大的學生進行個案研究、重點指導,從而有效塑造學生行為建立與養成。

三、視覺提示的使用方式

調整教育教學方法,充分運用視覺提示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規范”他們的行為,促進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

1.固定的功能性提示卡

在不同區域制作功能性的固定提示卡,不斷地提醒、強調和指導學生什么應該做,應該怎么做。如在教室里張貼安靜提示卡,餐廳里張貼吃飯、排隊提示卡,校園里有活動、游戲提示卡,宿舍里有洗漱、睡覺、起床提示卡,樓梯邊有行走秩序提示卡等等。教室內粘貼站隊標志、課桌擺放標志、作業展示欄,宿舍內生活用品擺放標志線等。

2.活動性提示卡

根據內容、任務的不同制作可更換的活動提示卡,如課程表、值日生表、日歷表、課堂表現獎勵表等。

3.視頻視覺提示

早上課前播放20分鐘視頻,學生邊聽兒歌或看古詩視頻進行一系列活動,呈現一幅和樂、溫馨的畫面。

4.鞏固性知識卡片

運用好圖文提示,把課本中的生字、部首等知識點放大打印出來貼到墻上,鞏固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尤其是在課余時間讓他們有事可做。

5.學生實際生活圖片

粘貼學生生活圖片,引導學生學說話,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圖片定期更新,豐富學生的詞匯量,促進交流溝通能力提升。

6.肢體動作性提示

適當的肢體語言、手勢動作、姿勢及面部表情等,給予學生以提示,傳達給學生老師所期望的行為,這些動作、手勢、表情很多可以借鑒聾教育中的手語。

7.區域分割提示

在地面粘貼線條、圖像、鋪設地墊、擺放物品,墻上張貼或空中懸掛標志等對學習生活環境劃分不同的功能區域,每個區域有不同的功能,特定區域內只做相應類別的活動,當學生適應了這樣的環境安排后,當他們進入或看到某個區域后就知道自己應該接下來干什么。

8.家校合作

爭取家長支持,指導家長參與,把視覺提示法延伸運用到家庭中,讓家長配合實施。

四、視覺提示的實施成效

1.卡片的視覺提示給學生建立了行為標準,學生的問題行為得以改善和矯正。不少“多動”的孩子問題行為改變明顯,基本能參與課堂學習。上課、下課、校園、餐廳、宿舍等秩序井然,課上不愿聽、課下無事做的精神狀態得到改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較大提高。

2.視頻的視覺提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一些情緒小孩(自閉兒),只要看到教室里播放著兒歌或古詩視頻,情緒得到安撫。課堂上適當插播的小視頻,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3.肢體動作提示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老師對學生豎起一個大拇指、一個微笑、一個眼神……激起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心靈產生共鳴。同時幫助、提示能力較弱的孩子,讓他們在模仿的基礎上提升能力。

4.區域分割提示使教室布置美觀有序,優化了學生自我服務意識,學生明確了區域的功能,適應了環境安排,玩具、水杯、衣服等擺放整齊有序。

5.促進了家校共育。很多家長根據老師的指導,在家里采取視覺提示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見證了可喜的效果,也更樂于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促進了家校共育。

總之,研究發現視覺提示策略是特別適合中重度智力發育遲緩學生教育,能促進他們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一種教育教學方式,同時能輔助經營良好的班級秩序,促進學生智能發展,提升其生活實踐能力。

猜你喜歡
行為習慣教育學生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趕不走的學生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生寫話
聰明的學生等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