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工學科課程中的探索

2022-04-18 08:14孟娜王勝
時代汽車 2022年8期
關鍵詞: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思政

孟娜 王勝

摘 要:《電工電子技術》是高職院校電氣類、機電類、機器人等專業的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本次研究針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結合機電專業具有較強實踐性的特色和《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基礎知識范圍廣,可操作等特點,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評價模式,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過程中創新課程思政的建設模式和方法路徑,以更加科學合理的將課程建設目標融入教學過程。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 電工電子技術 課程思政

1 引言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以來,工科教師對如何在專業知識點中融入思政元素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但是專業課程知識點較多,作為專業課教師,對于課程思政深度和廣度的掌握不夠,對于思政點的把握還存在表面化現象。其中《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作為工科專業課程,其大部分的課時目標仍然集中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實踐能力上,而思政教育的融入與落實還有待加強。如何在理實一體化要求較高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融入,培養學生高尚的個人品德、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觀方面需進一步探索。

2 課程思政融入《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總體思路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必修基礎課,具有基礎知識范圍廣,有一定操作性的特點,因此課程思政設計重點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出發,深入挖掘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確定了“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方法論”、“職業素養和崗位規范”、“中國夢·我的夢”教育三條思政教育主線。

課程聚焦三條思政主線,以“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為核心,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的審視解讀。課程以項目開展教學,共計9個項目,對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挖掘、加工、利用,將思政元素和項目相關的知識點融合,極大程度的完善了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具體設計框架如下表1:

3 思政體系的建立思想

3.1 注重思政元素“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

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思政建設中,從三條主線出發,去尋找和知識的契合點,自然的引入思政元素。一方面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另一方面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將做人和做學問緊密統一,幫助學生形成端正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塑造學生的靈魂。

3.2 構建“小載體,大教育,知、行、思政共統一”的思政體系

以大樹為仿,不斷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形成由葉及莖,由莖及樹,知識、操作、思政相統一的課程思政體系。例如在進行項目五的教學時,以“中國夢·我的夢”主線設計思政教學,在項目內容中尋找和思政屬性相同的“葉子”,以“中國夢·我的夢”為思政主“莖”,覆蓋到“育人育才”的大樹上,逐步形成了“葉——莖——樹”為一體的課程思政體系。在講透電工電子技術知識的同時,將蘊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自然嵌入,細化滲透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中,引起學生的共鳴,全面提升課程思政的質量和特色。

4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思政的具體建設措施

4.1 教學模式創新,課程思政新視野

創新課程思政模式時,借助信息化教育平臺和線上學習平臺,將傳統課堂教學從時間上進行縱向延伸,重構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大模塊。教學設計時,創新出“355”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即三階,五究、五評,分別從教學時間的有效延伸,知行創用的學習理念,全方位、多維度的學習效果評價這三個方面展開。通過創新教學秩序,將“教-學-考”的傳統模式轉變為“學-教-行”的教學新模式,以此同時,這種模式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時,擴展了思政融合范圍、角度與深度。

4.2 完善教學內容,課程思政新方向

課程重構后新增了電工基本電路安裝、電力拖動控制線路檢修、電子焊接操作、產品設計制作和故障排查等知識,內容連續貫通,由易入難,實踐性增強,更接近電子裝接工、電子調試工等崗位和電子產品設計制作、電子技術等技能大賽賽項的培養需求,在操作過程中,融入職業道德與職業標準,8S管理理念,勞動教育,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等思政元素,打破了單純的從理論知識點挖掘思政元素,更好的結合專業實踐操作,達成思政教育。

4.3 注重“知行合一”,課程思政新理念

本課程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電路,電機和電子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工程領域中涉及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習后續知識,從事機電及信息技術的相關工作打下基礎。結合上述課程要求,本課程的課程設計方向不再局限于理論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專業實習課,發展實踐育人載體,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育人“知行合一”。包括在理論和實習操作過程中有意識的滲透馬克思主義科學觀、方法論,融入職業規范要求和大國工匠精神;在課程體系內談歷史和文化背景,談相關的名人傳記及事件;在談技術的發展中,融入“中國夢”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5 課程思政評價模式探究

5.1 創建“全過程、全方位、多維度”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在研究過程中,以“全過程、全方位、多維度”展開教學評價,形成包含老師(授課教師和輔導員)總評、學生自評、互評和企業專家點評以及大數據評價的“5評”評價模式,構建了師、生、企三方參與的多元評價體系。評價機制打破傳統的考試方式,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著力于全視角檢驗人才培養效果,充分體現“全方位、多維度、全過程”的考核評價理念,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評價方位涵蓋知識、技能、素質、思想素養??己诉^程中,不局限于專業知識學習的成效考查,還關注到思政教學是否達到了入腦入心、見行見效的目標。對于思政主線的考核,一方面由任課教師和輔導員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行為表現,進行實踐維度的評價,另一方面,在試卷中,融入結合思政元素的考題,從理性維度評價學生的發展狀況,實現學院內全員、全方位育人,力爭評價結果科學合理、真實全面。

5.2 改革教學考核,思政融入教師評價

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教師是關鍵。因此,專業課教師一方面要不斷強化業務能力,提升對專業知識把握的熟練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參加課程思政的培訓,堅持思政理論的學習,關心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將育人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深入研究在電工電子課程中如何深入挖掘和提煉價值范式和文化元素,牢固樹立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同頻共振的理念。激勵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價值引領的知行合一,為學生打造出喜愛的精神大餐。

要激勵教師在課程思政方面的研究和進取,就要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將思政教學能力納入評教指標,增加關于思政的育人理念、思政路徑、思政方法等考核模塊,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作為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科研立項等依據,以評價為導向,激勵教師快速成長。

6 結束語

本文圍繞如何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細化滲透思政元素進行了探究,從思政課程總體思路、建立思想、建設措施等多方面出發,提出科學設置思政主線,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進行優化和改革,建立課程思政體系,健全課程思政目標,促進陜西開放大學“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可持續改進。全力實現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為社會培養具有良好思想政治覺悟、有責任、有擔當、愛崗敬業、服務社會的高技能人才。

基金項目:陜西開放大學2021年教育教學改革一般研究項目——“德能相濟,課程思政融入《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sxkd2021yb13);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2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德能相濟,同向同行——思政教育融入《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研究與實踐”(項目標號:2022SZX399)。

參考文獻:

[1]陳權.高校思政教育課程思政研究.中國成人教育[J].2021,15:41-45.

[2]王新華,王娜.論課程思政改革的價值引領.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J].2021,2: 52-54.

[3]浦玉學,許海燕,胡宗軍. “理論力學”課程思政實踐與探索.教育教學論壇[J].2021,2: 105-108.

[4]邱仁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思想教育研究[J].2018,4: 109-114.

[5]陳桂林.實施“課程思政”要解決好五個問題.湖南教育(D版)[J].2021,6: 44-45.

[6]王剛,朱家存.新時代課程思政:價值、目標與路徑.課程.教材.教法[J].2021,5: 4-10.

猜你喜歡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電子技能大賽推動教學改革的研究
基于SPOC的混合學習模式在高職專業基礎課中的改革與實踐
淺析《電工電子技術》教學
中職院校電工電子技術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