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國學經典誦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2022-04-19 13:14伍國娟
教育界·A 2022年2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經典誦讀國學

【摘要】國學經典誦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法,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它不僅能夠提升閱讀教學成效,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學生閱讀習慣。近年來,雖然各地已經積極地把國學經典誦讀納入教學過程,但目前對小學經典誦讀教學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為保證國學經典誦讀的實踐效果,教師可以通過細讀文本、強化管理、豐富誦讀方式等手段,在保證范讀質量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使學生逐步養成國學經典誦讀的良好習慣,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國學;經典誦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國學經典浩如煙海?!秶摇笆濉睍r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指出,要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中華文化基因校園傳承,普及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等,舉辦經典誦讀、國學講堂、文化講壇、專題展覽等活動。國學經典凝聚古代圣賢的智慧,在小學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對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一、國學經典誦讀的內涵及其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關系

國學經典誦讀指的是以國學經典為內容的誦讀教學活動。就誦讀而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不同學段的誦讀內容和教學活動目標有如下要求:對義務教育中高段的學生而言,誦讀的內容以優秀詩文為主,其目標是借助節奏、韻律等讓學生體會詩文的情感與內涵;對低學段的學生而言,誦讀內容以兒歌或者淺近的古詩為主,目的在于幫助他們獲得對文本情感與形式美的初步體驗。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時應當選擇較淺近的國學文本為誦讀內容,且在誦讀過程中要注重韻律、節奏與文本情感、含義之間的聯系,從而引導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文本。

小學是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啟蒙階段,也是學生接觸國學經典的入門階段。經典誦讀成為小學階段國學文本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國學的理解能力。能否對文本材料建立應有的感知是衡量小學生閱讀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在這一方面,誦讀與朗讀有著較大的區別。誦讀與朗讀雖然都要求學生用語音的形式表現文本內容,但朗讀強調對閱讀文字障礙的突破,誦讀則更看重學生對文本含義與情感的理解,注重通過不同的韻律、節奏來展現文本的“情”與“義”。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理論時對說教式教學的知識接納程度較低,直觀的教學方式更為適用。誦讀對閱讀教學的優勢就在于它借助韻律、節奏等直觀因素降低了學生理解國學經典的難度。

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基于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因此教師應該選擇適合學生背誦記憶的經典文學作品,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材料,獲得審美享受。

二、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一)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就小學生而言,閱讀的重要前提是要突破識字率的限制,而閱讀與認字是彼此相互作用的過程。識字數量的提升能增加閱讀的順暢度,而閱讀活動的大量進行又會促進識字數量的增加。經典誦讀是一種對節奏、韻律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朗讀方式,不但需要學生投入視覺、聽覺和語言表達,還要求他們全神貫注。在對國學經典的誦讀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會接觸到更多的生字、生詞,而反復的誦讀顯然會加深他們對生字和生詞的記憶與理解。同時,國學經典誦讀對學生理解能力的發展也大有好處。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可以視作語感的培養,誦讀的重點就是對文本“情”與“義”的把握。在誦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更多字詞,也進一步發展了自身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入門時的閱讀體驗往往會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習慣養成產生深遠影響。在這一時期,如果學生閱讀體驗不佳就會對今后的閱讀學習乃至語文知識學習產生挫敗感。國學經典誦讀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方面有兩個顯著優勢,一是國學經典都是飽經歲月洗禮的文學瑰寶,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只要文本選擇適宜,小學生也能夠感受到國學經典的魅力;二是誦讀本身的門檻不高,因為小學生在誦讀時一般都輔有教師在一旁悉心指導,在誦讀過程中較容易營造出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即便是語文功底較弱的學生也能夠從誦讀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實際上,誦讀是一種潤物無聲的學習方式,它非常強調和看重學習過程本身的體驗,容易讓學生體驗到情感的浸潤和進步的興奮,從而使他們保持高昂的閱讀和學習興趣。

(三)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學習自信與閱讀審美

國學經典誦讀是一種適合集體參與的學習方式,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繼而促進個人閱讀習慣的養成。誦讀國學經典時,教室里到處是瑯瑯讀書聲,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小學生很容易參與到活動中,長此以往,點滴積累之后便具備了進行獨立誦讀的動機與基礎,形成閱讀習慣。此外,對國學經典的誦讀也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審美水平的提升。國學經典中有很多常用的意象與表達方法,經常誦讀經典有助于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及學習自信的發展。經典最能夠體現傳統文化的美感,學生在誦讀經典中接觸的是優美的文字和精妙的思想,體會的是美的熏陶和浸染,長期的誦讀能夠讓學生在對美的感知中建立起獨特的審美體系。

三、小學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現狀

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以現代科學教育理論、歷史誦讀教育經驗為依據,具有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塑造學生優良品質的作用。國學經典誦讀教學需要長期堅持,雖然許多學校在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教學后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學生認知不足、誦讀形式單一、教師缺乏有效指導等問題。

學生是國學經典誦讀的主體,學生誦讀熱情不高是誦讀成效不佳的關鍵。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部分學生對國學經典誦讀作用認識不足,認為國學經典誦讀無益于提升考試成績,必須在教師的嚴格督促下才參與誦讀,缺乏積極性。二是單調重復的誦讀給人枯燥感,部分學生無法投入其中。此外,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中主要采用齊讀、自由讀的教學方式,教師較少范讀,所以在課堂齊讀的環節中,總有部分學生不積極參與。要調動學生的誦讀積極性,就要使誦讀形式多樣化,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

從教師層面上看,小學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國學經典誦讀的認識受到了應試教育影響,將國學經典誦讀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誦讀指導。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未及時解答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導致學生誦讀能力停滯不前,進而無法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提升語文閱讀能力。二是教師不重視范讀,未認真研究誦讀內容,沒有在范讀中投入感情。同時,由于部分教師缺乏一定的古典文學底蘊,對誦讀內容的解讀不到位、理解不透徹,導致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效果較差。還有的教師擔心國學經典誦讀教學耽誤學生語文學習的時間與進程,因此更注重教材知識教學。這些因素都阻礙著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高效實施。

四、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言閱讀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合適的誦讀內容是達成目標的橋梁,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時,教師要保證誦讀內容的循序漸進及全面性,制定明確的目標。國學經典作品浩如煙海,有的作品內容對小學生而言過于深奧,有的作品包含一些封建糟粕思想,這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材料時要慎之又慎。國學經典誦讀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效果密切相關,教師要堅持經典性、多樣化等原則。同時,在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時還要秉持長期性、因材施教等思想。

(一)細讀文本,保證教師范讀質量

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教師的角色非常關鍵,主要的原因如下:第一,國學經典中的多音字、通假字相對日常教學文本更多,學生需要教師提供精確的范讀;第二,就語文教學本身而言,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教師有感情地領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體驗文章誦讀的韻律,這是學生正確誦讀的關鍵;第三,小學生尚處在閱讀學習的入門階段,教師提供范讀不僅是一種學習指導,也是一種精神陪伴,同時,教師的參與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經典誦讀在學生中的影響力,有利于在整個班級中營造出良好的誦讀學習氛圍;第四,雖然在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很多方法找到誦讀材料的范讀音頻,但入門階段的誦讀本質上還是一種互動活動。學生跟著線上的范讀音頻雖然也能拓展詞匯、糾正字音,但卻很難形成情感和思維上的互動,由教師線下進行范讀顯然更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

對此,教師應當精心準備,仔細研讀文本,盡量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范讀。首先,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從目標出發精心選定范讀內容。其次,教師要精確把握誦讀內容的文本內涵,深度理解文本價值和情感。只有準確把握文本的特質,教師才能處理好范讀的基調、韻律和節奏,從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范讀。在準備得當的情況下,教師自己要先體驗文本的魅力,生出一種被文本觸動的感受。最后,范讀中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不同年齡學生在認知水平上的差異,教師需要以學生能充分接受的強度展開教學,根據學生的反應對范讀的速度、節奏、韻律進行調整,幫助學生通過誦讀進入文本所指向的情境。

(二)強化管理,促進誦讀習慣養成

國學經典誦讀要想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產生正向作用,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對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誦讀習慣,加強對學生誦讀時間的管理。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強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時間進行誦讀。其中早上的誦讀可以安排學生利用早自習的時間進行,中午和晚上則可以安排為自行誦讀的時間。每天誦讀的總時長控制在45—60分鐘為宜,學生可以自由安排中午和晚間誦讀的時間。

在引導學生養成誦讀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循序漸進,不要強迫學生從一開始就每天長時間地進行誦讀練習。誦讀的門檻雖然不高,但長時間的誦讀容易使學生在精神上感到倦怠。在培養誦讀習慣的初始階段,教師只要積極組織學生利用早間自習進行誦讀,認真做好領讀和范讀,并對學生午間和晚間的誦讀行為進行鼓勵和肯定即可。等到多數學生都適應了誦讀在學習中的存在,掌握了誦讀的基本方法,再對午間和晚間的誦讀進行監督管理。二是要充分考慮國學經典自身的文本特性。國學經典對小學生而言可能相對晦澀,教師在選擇誦讀文本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和認知水平。在精心挑選文本之后,要及時對文本進行解釋和范讀,并就哪些文本應當進行更高頻率的誦讀給學生提出指導建議。

(三)豐富誦讀方式,提升學生誦讀熱情

要提升學生的誦讀熱情,教師必須發揮自身的帶頭示范作用,在進行范讀領讀時一定要蘊含真情實感,用情緒感染學生。同時,要豐富誦讀方式,提升誦讀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保持誦讀對學生的吸引力。誦讀活動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展開,一是個讀,也就是由單個學生進行誦讀。這種方式的優勢是便于評價和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現場誦讀表現針對性地提出改善意見,其缺點是覆蓋面較小,時間的限制讓教師很難在課堂中對每個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二是分段誦讀,也就是由多位學生共同完成某篇國學經典的誦讀。這種誦讀方式能夠彌補個讀的不足,讓教師一次性看到多位學生的表現,小學生也樂于參與這種與其他同學共同完成的學習活動。三是配樂讀,也就是在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加入背景音樂或音效。這種誦讀方式的最大優點是能夠營造現場氛圍,快速地將學生帶入情境,幫助他們調動情緒并理解文本的節奏。

不論采用哪種誦讀方式,最重要的是要爭取學生的廣泛參與。需要強調的是,國學經典誦讀不應只強調課堂部分,其成效更出自學生自主的長期堅持。對此,教師要注意采用家校聯動的方式,提醒家長注意課后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監督。教師還可以借助微信等通信工具對學生進行課后指導,很多小學生性格較為靦腆,平時在課堂上可能難以突破心理障礙進行個讀,課后練習對于他們保持誦讀習慣有著極為關鍵的意義。這是教師做好國學經典誦讀引導的重要一步,也是推進小學生閱讀水平提高的重要一步。

【參考文獻】

[1]朱欣慧.傳誦經典,感悟人文: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6):30.

[2]梁彩萍.經典誦讀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43):31-32.

[3]潘娟琴.誦讀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及應用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272-273.

[4]舒嫦娥.核心素養視域下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家長,2021(12):173-174.

[5]緱愷.經典誦讀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讀寫算,2021(26):81-82.

[6]王敏.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1(23):131-132.

[7]馮國剛.探究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1(57):23-24.

作者簡介:伍國娟(1979.05—),女,山東省臨沂市苗莊小學,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經典誦讀國學
“垂”改成“掉”,好不好?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讀促寫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誦讀教學實踐與思考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及其研究
讓伏羲教育的陽光沐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喚醒、發掘、傳達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