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課程思政背景下提升大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高校體育課程

2022-04-21 01:21陳晨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思政技能運動

陳晨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學目標,承擔著對大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教育,以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學任務。當前,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政課程,在課程形式上流于說教,教材內容與社會文化、社會現實脫節,對高校大學生缺乏吸引力。體育課作為一門具有鮮明實踐性的課程,如何依托課程的實踐活動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現階段高校體育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體育課程

引言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從教育“育人”的本質要求出發,抓住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落實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發揮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各科教師的育人職責。

一、文化基礎是建立文化底蘊和科學思維的前提

體育歷史、賽事規則、體育常識等都是人類歷史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極其深刻的文化底蘊,例如中國武術中的抱拳禮,韓國跆拳道、日本柔道和空手道的鞠躬禮等,都是體育文明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中包含著約束自我、尊重他人、公平競賽、感謝觀眾的文化內涵。通過欣賞高水平運動員的技能展示,樹立正確的體育審美觀,明確健康美、形體美、動作美的運動目標,為運動技能的學習奠定基礎。體育精神是遵循運動客觀、真實的原則最終實現自我突破的意志,運動場上無論艱難困苦、傷痛打擊,為了夢想堅持到底的品質,在體育文化的基礎上,強調體育精神的培養,能夠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基礎體能和運動技構建健康生活習慣,營造校園體育氛圍

基礎體能是指身體運動素質的各項指標,如同數學的乘除法、英語的詞匯量等,都是一門學科最基本、使用最多的知識,因此高校體育課程必須包含基礎體能鍛煉的知識與技巧,引導學生科學且有規律地進行體育鍛煉,這不僅是個人基本運動能力的鍛煉,也是個人基本運動能力的評估方法。良好的基礎體能訓練方法能夠確保大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時擁有一定的身體素質基礎,同時根據基礎體能表現的數據了解自身運動能力的長處與短處,有效評估自身的運動水平,為運動技能的學習提供幫助。運動技能是在體育活動中熟練運用體育知識的能力,是反復練習而達到運動目標的方式,良好的運動技能要建立在長期堅持參與運動鍛煉的基礎之上。大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習目的分為兩種:一種是發揮身體運動長處,獲得運動成就,如許多個子高、彈跳好的大學生喜歡打籃球,奔跑能力強、身體靈活的大學生喜歡踢足球等;另一種是克服自身運動劣勢,尋求自我突破,如學習舞蹈、健美操運動以提升自身的協調能力,參與耐力運動以調節體脂比等。這些都是大學生在了解體育文化,懂得運動科學,自發形成的運動目標。為了幫助大學生保持對運動目標的追求,體育教學匯總教師或優秀學生運動員的標準動作示范中展示的良好的運動技能往往能讓學習者產生學習的沖動,從而形成對運動技能學習的渴望,最終變成“合作、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它與基礎體能相輔相成組成了課堂教學的主干部分,將身體鍛煉和技能知識最終形成體育運動能力,再結合體育文化基礎,最終達到培養體育智慧的目標。高校體育課程要注重對大學生健康生活習慣、科學鍛煉習慣和健康心理的教育及引導,構建身體、心理、環境協調統一發展大健康理念。大學生的生活不僅包括課堂學習,課外生活更是大學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程外延升華的表現形式,是一種既有深刻內涵又有豐富外展的高校特有的體育文化現象?,F今校園不僅有體育社團、運動隊,還有各種校園體育比賽。它們為大學生提供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體育生活體驗,培養大學生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心態,促進大學生行為規范養成、社會形象的塑造和人際關系的處理,讓他們能夠提前適應競爭的環境,保持良好的心態,滿足社會需求。

三、責任擔當塑造體育人格,在參與和服務中實現思想與品德的升華

體育道德是運動賽場上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所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镜赖乱幏妒且砸巹t的形式為表現,其中包含熱愛運動、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公平競爭、執法公正等,運動文化中的公序良俗與規則形成了良好的互補,最終成為一項體育運動的特點。例如在足球比賽中,一方因球員受傷而將球踢出邊線,另一方會主動擲還邊線球,羽毛球比賽中將球打在對方身體上或滾網球,都會向對方表示歉意,這就是體育運動中的公序良俗。遵守體育項目規則和公序良俗都是具備體育道德的表現。體育道德與社會公德一脈相承,言行舉止中體現個人的素質和修養。運動品質是個人在參與體育鍛煉中展現的特質,例如吃苦耐勞、知行合一、明規守則、團結協作、勇往直前等是個人良好品格的體現。運動品質與體育道德通過體育文化的學習、運動項目的了解、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和學生的互相學習而逐漸形成,對大學生培養良好的運動行為和生活習慣有著積極影響。

競爭是體育運動的特點之一,吶喊助威、熱血拼搏是大學體育活動中最激動人心的場面。在追求成功和勝利的道路上,大學生能夠從體育運動組織、策劃、參與、服務中體會到參與、努力、成功的學習經驗,從而由運動技能的熟練轉移為個人自信的提升,每一次突破自我、獲得認可都是自我認知的一次創新,不斷提升自我認知,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個人自信的高度,從而激發對新目標的追求,最終形成個人發展的良性循環。參與體育運動和服務中不同環節的體驗為大學生適應社會各種角色提供了嘗試的機會,同時能激發大腦皮層的靈活反應,發展神經元的活力和潛在智力,在調動整個身心協調發展的同時,鞏固所學知識和運動肌肉記憶。所以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要在課內外為大學生創造參與體育實踐、服務、創新的機會,讓他們實踐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在合作中解決實際遇到的復雜問題,最終形成學習經驗和個人能力。并在實踐中體驗不同角色的轉換,例如服務者、被服務者、領導者、被領導者、參與者等諸多角色都是社會賦予每個人的各種角色,只有適應多角色之間的轉換才能適應社會不同環境的切換,在社會生活中立足。

結語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教育理念的一種表現,是我國教育思想與國際教育經驗碰撞的成果,高校體育課程要具備時代性、先進性,需要發展大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建立以“大學生為中心”體育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章翔.“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體育俱樂部課程思政建設的學理基礎與踐行路徑[J].體育學刊,2022,29(01):118-123.

[2]賈為華.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探索與實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1,24(06):59-62+73.

猜你喜歡
思政技能運動
評價賦能: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必然向度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女生總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不正經運動范
拼技能,享豐收
畫唇技能輕松
小鮮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運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