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西州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現狀、不足及建議

2022-04-21 07:14任洋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10期
關鍵詞:金融支持鄉村振興

任洋

摘要:金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精準脫貧、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要素的投入。湘西州金融部門通過四大“金融+”措施,精準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加大有效信貸投放,切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當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存在配套機制不健全,金融支持意愿不強;金融體系不完善,金融支持廣度不夠;產業基礎不牢固,有效承載主體不足等問題,在此文章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湘西州;金融支持;鄉村振興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于解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有全面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近年來,湘西州金融部門通過四大“金融+”措施,精準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切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下活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棋局,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做出積極貢獻。2018年4月,吉首市率先脫貧摘帽,2019年,湘西州剩下的7個深度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020年末全州順利接受了多項國省檢查驗收,1110個貧困村按時出列,65.6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十八洞村、菖蒲塘村成為全國精準扶貧樣板,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全面推介“湘西經驗”。2020年湘西州榮獲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市州”稱號,龍山縣、瀘溪縣榮獲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市區”稱號。

一、湘西州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現狀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精準脫貧、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要素的投入。近年來,湘西州采取四大“金融+”措施,在政策支持、產業提質、基礎配套、產品創新等工作上精準發力、持續用功,以金融之力攻脫貧之堅,以金融之力助鄉村振興。

(一)“金融+政策支持”,以政策導向之力助鄉村振興

1. 中央層面。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大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的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服務鄉村振興的內設機構,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入歷史新起點。

2. 省級層面。2021年3月,湖南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強調要持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增強為農服務能力。人民銀行長沙中支聯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等部門相繼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實施意見》《湖南省金融支持“一縣一特”特色產業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導金融機構用好用活貨幣政策工具,助力鄉村振興。

3. 州級層面。湘西州積極響應,相繼出臺《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人民銀行湘西州中支先后印發《湘西州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推進征信助力湘西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等,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提供政策依據;組織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年”活動,積極在花垣十八洞、鳳凰菖蒲塘等前期金融扶貧成效明顯的村開展鄉村振興探索試點。

(二)“金融+農村產業”,以產業提質之力助農村變強

1. 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推動金融資源向農業特色產業傾斜,積極探索“農戶參股+扶貧資金扶持+銀行信貸支持”“銀行信貸支持+產業鏈帶動”等多種“金融+”模式,重點支持保靖黃金茶、古丈毛尖、鳳凰旅游業等帶動面大、帶動效果好的優勢產業,實現當地特色產業集群式開發,促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州產業精準扶貧貸款余額是2017年末的2.45倍,年均增速34.81%。鳳凰縣農商行推出“黨建共創、金融普惠”整村授信小貸,促進建成臘爾山片區高山蔬菜精品園、鳳大二級公路沿線生態休閑觀光園、菖蒲塘農旅結合產業園等3個萬畝精品園,促成大坡高山葡萄等12個千畝標準園建設,農業產業化建設有序推進。

2. 激活鄉村旅游活力。在推進鄉村旅游扶貧過程中,湘西州積極支持農民發展 “農家樂”“休閑農場”等鄉村旅游休閑項目,構建覆蓋旅游全產業鏈的鄉村振興新格局,金融機構提供信貸支持,激活了鄉村旅游村寨發展活力。如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村在農商行、建行的支持下,依靠萬畝有機茶園和夯吾苗寨景區兩個核心點,以“村茶產業+土地+農戶+資金”模式,走出一條“茶旅融合”脫貧之路。2020年,該村接待游客84萬人,就業738人,旅游收入1.3億元,茶葉銷售1.1億元,全村人均年收入由800元提高到21618元,產業發展惠及周邊11個村5000多戶近2萬人。鳳凰縣建行以支持旅游產業為重點,為鄉村游發放貸款6億元,有效培育了旅游區輻射范圍內鄉村自主造血能力。

(三)“金融+基礎配套”,以便民惠民之力助農村變美

1. 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以來,湘西州通過信貸、發債、基礎設施基金等多種形式,重點支持高速公路、農村公路、水庫除險加固、“五小”水利工程改造、鄉村旅游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光大銀行為農村空心宅基地復墾、機耕道、農田水利設施修建及農民易地扶貧搬遷等土地增減掛鉤項目融資1億元。截至2021年2月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余額是2017年末的1.79倍,年均增速20.27%。

2. 夯實農村基礎金融服務。一是金融資金嵌入。2014年以來,湘西州持續加大對農村地區金融支持力度,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涉農信貸投入不斷加大。截至2021年2月末,全州涉農貸款余額是2017年末的1.57倍,年均增速15.4%。二是金融服務嵌入。在全州建立1110個金融扶貧服務站,實現貧困村全覆蓋;推動1100個金融扶貧服務站實現助農取款服務點、農村電商服務點融合共建,融合率100%;落實“村村通”,實現1804個村級行政區助農取款服務設備全覆蓋;完成553個行政村授信工作,建立161個信用示范村,對46.26萬戶農戶信用建檔。通過農戶信用信息和扶貧信息相結合,拓寬農戶無擔保、無抵押、純信用融資途徑,截至2021年2月末,全州農戶貸款余額是2017年末的1.57倍,年均增速15.34%;累計為5.29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4.71億元。三是專項信貸資金滲透。近年來,湘西州各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農業科技等專項貸款,2021年2月末,湘西州農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農村企業農業科技貸款余額分別是2017年末的1.7倍、2.06倍,年均增速分別為18.26%、25.6%。

(四)“金融+扶貧普惠”,以產品創新之力助農民變富

1. 打造特色金融信貸產品。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創新推出特色金融信貸產品,全面滿足不同層面資金需求。目前,全州金融機構推出了“扶貧小額信貸”“惠農易貸”“富農貸”等專門針對建檔立卡貧困農戶的信貸產品;推出了“百合貸”“茶園貸”“油茶貸”“光富貸”“湘西黃牛銀團貸”“湘西黃金茶專項貸”“旅游扶貧貸”等專門針對特色優勢產業的信貸產品;推出了“教育扶貧貸”“易地扶貧搬遷貸”“惠農養老貸”等針對農村重點民生工程的信貸產品,產品創新實現農戶需求全覆蓋,直接或間接帶動建檔立卡戶脫貧54286人。湘西州農發行在瀘溪縣工業園區開發的“易地扶貧搬遷+”模式,獲湖南省融資創新一等獎。

2. 創新其他配套服務模式。開展農聯“微直播”、農業與金融發展論壇等,促成銀農、銀企對接,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人口以雇傭勞動、產品訂單、土地流轉等多種形式帶動6044人增收。州光大銀行與市、州經開區共同搭建風補平臺,合作開展風補基金貸款;州工行利用“融e購”平臺,幫助花垣、永順等國家級貧困縣銷售獼猴桃、稻米等農產品;州農行利用農總行電商扶貧平臺重點銷售茶葉、糧油、臘制品、水果等特色農產品,線上幫助完成銷售1619萬元;州建行推廣電商扶貧新模式,扶植酒鬼酒、永順臘肉、古丈茶葉、龍山百合等42家企業入駐建行善融平臺,并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等方式,將湘西州優質農產品推向全國,實現線上扶貧交易額1.98億元。

二、湘西州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存在的不足

(一)配套機制不健全,金融支持意愿不強

一是湘西州目前尚未成立統一的風險補償基金,涉農資金整合力度不夠,大多是針對某一產業發展的專項風險補償基金,金額較小,在資金來源、補償范圍、補償標準等方面受到諸多限制,配套措施不健全,難以滿足農村市場融資需求。二是湘西州雖已建立融資擔保公司,但擔保人才、資金使用等缺乏規范管理,貧困戶和涉農企業普遍缺少抵押品,放貸風險較大,金融機構信貸投入較為謹慎。如周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于無有效擔保,金融機構無法增加授信,導致難以進一步擴大生產,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三是各家銀行考核指標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考核,對信貸資產質量要求高,不良容忍度較低,加上農業是弱質產業,受自然因素影響大,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貸款風險相對較高,容易出現不良,金融機構涉農金融服務積極性不高。

(二)金融體系不完善,金融支持廣度不夠

一是金融機構種類少,下沉力度不夠。湘西州金融機構以商業銀行為主,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發展緩慢。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僅農行、郵儲銀行在農村有網點,且數量有限,部分鄉鎮金融服務供給沒有形成充分有效的競爭機制,金融支農能力不足。二是金融創新能力弱,產品種類少且推廣難度較大。受人力、技術和制度約束,我州金融機構開發新金融產品的能力較弱、產品設計不夠合理、權力有限,縣域金融機構貸款產品雖然數量不少,但比較切合農村市場的只有“農戶聯?!薄胺鲐毿☆~信貸”“惠農貸”等少數幾款產品,推廣較好的只有“農戶聯?!碑a品,目前“兩權”抵押貸款仍沒有啟動。對偏遠山區、低收入群體的金融服務品種和渠道比較單一,難以滿足貧困地區金融多樣化需求。

(三)產業基礎不牢固,有效承載主體不足

一是湘西州一產規模小、增速緩、產業鏈短,農業生產成本(如農村勞動力價格,機械、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不斷上升,金融投入吸引力不足。二是特色產業多為初級產品,加工和精深加工產品少,高端產品缺乏,副產品加工利用率低,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不高。三是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不足,龍頭企業較少,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帶動,農村產業結構單一,經濟主體有效金融需求不足。

三、相關政策建議

(一)做好幫扶政策前后銜接,強化薄弱環節傾斜支持

一是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在新政策未出臺之前,仍然按照原有的脫貧攻堅幫扶政策執行,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切實抓好產業就業扶貧促進增收穩定,確保金融支持力度不減,防止貧困群眾返貧。二是切實抓好脫貧攻堅鞏固拓展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探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機制體系,盡早出臺政策舉措、責任落實、組織保障、資金投入、項目統籌、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等方面有效銜接機制體制,為有效銜接工作提供堅強保障。三是推動州級融資擔保公司加快運作,建立健全貸款風險獎補機制,因地制宜建立風險補償“資金池”,完善風險補償金管理制度,合理設置托管對象、補償條件,提高風險補償金使用效率。

(二)加強金融創新力度,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

一是完善鄉村金融組織體系。充分發揮不同性質金融機構的互補作用,根據自身性質和特色明確業務重點,大力發展壯大地方股份制銀行,加快推動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向中小城鎮、鄉村拓展,為城鎮、農村經濟主體提供多層次、多類別、多維度的金融服務。二是改進鄉鎮金融服務體系。加強支付渠道建設,完善鄉村保險保障機制,擴大農業保險密度和深度,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特色農產品價格保險等,改進和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建立健全針對農戶的保險保障體系,為農戶融資提供增信支持。三是創新金融服務產品。鼓勵金融機構出臺專門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的信貸政策,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和農村電商等項目前期開發的金融支持,優化貸款額度、期限、利率、還款方式等貸款要素,提高涉農信貸產品適用性。

(三)加大金融支持農村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是圍繞鄉村振興“十項工程”、優勢產業“四個千億計劃”、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園區經濟轉型升級、全域文化旅游建設和重點項目建設,加大對優勢產業、重點項目、民營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繼續以金融支持“一縣一特”特色產業為著力點,引導金融資源向鄉村振興領域聚集,支持農村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積極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鄉村旅游進一步發展。二是深化“百名行長聯千企”活動。在認真總結2019~2020年“百名行長聯千企”活動工作經驗基礎上,開展“百名行長聯千企深化年”活動。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協調配合,圍繞湘西州九大產業鏈加強銀企對接,分縣域、分行業開展金融支持白酒產業發展等系列專項對接活動。

參考文獻:

[1]谷壯海,等.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中金融支持實證分析[J].區域金融研究,2017(07):12-20.

[2]曾福生,蔡保忠.以產業興旺促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02):179-184.

[3]田朝輝.“五輪驅動”護航鄉村振興——湖南湘西州“金融+”決勝脫貧攻堅[N].金融時報,2020-05-12.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湘西州中心支行)

猜你喜歡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中國在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實證研究
滇中產業新區建設的金融支持研究
朔州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
金融支持對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