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智慧激活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2022-04-22 01:44肖杰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品質課堂實施策略小學音樂

肖杰

摘要:在踐行“雙減”政策精神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構建高品質的小學音樂課堂已經成為普遍共識,這需要教師運用智慧,從學科融合、音樂美育、生活化教育與音樂鑒賞等諸多維度出發,生成全新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為塑造學生音樂素養奠定堅實基礎。本文將重點闡述教師如何運用智慧打造小學音樂品質課堂,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智慧;品質課堂;實施策略

前言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強調,作為兼具人文性、審美性與實踐性的重要學科,音樂課程教學要圍繞音樂審美展開,以興趣為動力,注重通過多元化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造,讓學生通過體驗、感知與分享音樂美感,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教學中,要充分關注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偏好,從全人教育視角出發并依托各類音樂教育素材資源,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品味和音樂素養。

一、上善若水,大愛無痕

師德,即為愛崗敬業和以身立教,弘揚師德師風就是用感情與知識澆灌花朵?!吧仙迫羲?,就是為了潤物無聲,就如同春風化雨一般給予學生無私的愛和包容?!按髳蹮o痕”,用汗水與辛勤傳道受業解惑,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用筆耕耘、用言語塑造、用心血滋潤,無私的付出詮釋著教師的榮光[1]。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做到“內提素質,外樹形象”、“常規立質,安全第一”、“以愛為基,真誠尊重”、“以身示范,勤勉守則”,持續深化對廉潔從教以及依法從教的認知。還對人格加以完善,恪守為師之道以及師德規范。傳道受業解惑的前提在于教師要實現“明道”與“信道”,要提高對師德價值認同感以及歸屬感,將師德師風建設要與社會責任、立德樹人以及自我價值進行關聯,要以踐行者、學習者以及維護者的姿態展示給學生,注重內在修煉和知行合一。對于小學音樂而言,師德師風既是基本的職業要求也是學生期待、社會期待以及民族期待,堅守教師品行之底線,才能引領德育教育之新風尚。

二、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開展小學音樂教學必須建立在興趣之上,從生活要素中提煉出與音樂相關的知識點,從審美性和音樂性的角度審視音樂教學生活化,有助于讓學生直觀感知音樂魅力,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審美需求,對教材音樂資源予以重組與優化,以增強音樂的生活化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2]。以《龜兔賽跑》的教學為例,我提前準備了三段音樂,第一段為小貓、小雞和兔子;第二段為小羊、鴨子和烏龜;第三段是老牛、小熊和大象。在聆聽準備環節,提前讓學生思考“這段旋律是哪些小動物在賽跑,為什么”,以此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激發其興趣。聆聽結束后,引導學生分享和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況,例如“在我的印象里,大象是巨大的,所有它的腿也很粗,跑得比較慢,發出來的聲音也很沉悶,而小兔子是一跳一跳的,聲音是間斷并且輕柔的,很活潑,另外,烏龜爬得非常慢,非常平穩”。隨后,教師還是鼓勵學生通過音樂游戲來模仿動物走路的情形,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對音樂的認識,體驗音樂獨特藝術之美。

三、多元教學,夯實基礎

音樂基礎訓練是提升綜合素養與審美能力的基礎。和聲、旋律、音色與節奏是音樂的四大基本要素,所以教師要將音樂審美教育置于突出位置,引導學生感知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進而增強學生的審美素養與塑造健康的個性與個人。因此,在訓練音樂子要素的過程中,教師應實施多元教學,從多個維度強化基礎訓練。以節奏聯系為例,可靈活運用形象記憶法、聲勢律動法、兒歌訓練法。樂器擊打法以及游戲教學法,創設不同形式的音樂教學場景。具體而言在應用兒歌訓練法時,可充分借助兒歌語言通俗易懂和趣味性的特點,引導學生熟悉并掌握教材知識內容,塑造基本樂感。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附點八分音符為例,可創編兒歌,即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加個/圓點要/記清/楚。四分/音符,加圓/點,等于/一拍加/半拍,利用上述方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升學生記憶知識點的準確度。另外,在講解《茉莉花》時,教師應從整體上帶領學生感受這一江南特色小調的人文之美,促使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共情。隨即通過感情演奏帶領學生借助“lu”音模唱《茉莉花》,引導學生揮拍加深對音符的認識,在這一教學方式中,師生互動明顯加強,在塑造音樂技能的同時,也培養學生學生以華夏文化為傲,以民族圍繞的審美視野[3]。

四、學科融合,創新美育

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指引下,音樂與其他學科深度融合成為必然,這也是踐行“雙減”政策精神的應有之義。例如在用豎笛吹奏《但愿人長久》的過程中,教師可提前為學生展示水調歌頭的完整意象。作為蘇軾的代表作,《水調歌頭》豪放派的特點較為明顯,給人營造了美麗寬闊、月朗清風的唯美景象。作者通過這種自然和諧的主題,給人以一種描述人與自然與他人和諧共生的景象,而這也是音樂教育的落腳點,即縱然成長路上會面臨諸多困難,但不應退縮和放棄,堅持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由此,將古詩詞中的育人要素情感化、具象化,并通過豎笛來表現,讓學生的吹奏更加飽含情感,最終最大程度地發揮古詩詞資源的育人價值。另外,強化基礎訓練,提升技巧切換能力。豎笛的重點訓練包括指法練習、唱譜學習等,而這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凸顯豎笛的蘊意,演奏豎笛要注重整合指法訓練與聲音訓練,通過按壓、鼻息運用等方式,增強學生的控制能力與觀察能力,鼓勵學生用視頻分析的方式,及時調整和糾正錯誤的演奏方式,通過反復訓練掌握正確的吹奏方式,在教學時向學生傳遞出堅持不懈以及團隊協作等積極思想,讓學生在不斷訓練中領悟到豎笛的音樂美和人文美。由此可見,教師可大膽突破音樂教學的固有場景,嘗試從學科融合的視角促進音樂教學走向更廣領域,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知音樂魅力。需注意,以音樂為主的跨學科融合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例如可將《登鸛雀樓》作為演唱片段,并把《登樂游原》融入其中,由于兩者都是五言絕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進而增加學生的表演熱情。

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素養的培養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給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教師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必須從轉變育人理念入手,充分把握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心理偏好,始終將育人作為音樂教學的邏輯起點。具體而言,教師自身樹立師德師風,這是營造和諧音樂課堂的基礎,并通過自身言行影響學生情感態度,同時,要從生活元素總提煉出音樂元素,激發學生的參與性與學習興趣,通過多元教學與學科融合,豐富學生的音樂樂理知識與演奏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文娟.小學音樂智慧課堂多樣化設計探索[J].北方音樂,2020,(06):155+159.

[2]楊將.淺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求學,2021,(43):43-44.

[3]張軍,程紫含.核心素養本位下小學音樂智慧型課堂教學探究[J].中華手工,2021,(02):104-105.

猜你喜歡
品質課堂實施策略小學音樂
淺談小學體育與健康品質課堂的打造
六年級語文寫作品質課堂的構建研究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ERP在大型購物中心的應用研究
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追求高中地理教學的“品質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