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好抗疫故事,強化政治認同

2022-04-23 12:44邱嫻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43期
關鍵詞:政治認同思想政治

邱嫻

【摘要】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期間涌現了很多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通過在高中政治課堂講好抗疫故事,強化高中生的政治認同。以抗疫故事為載體,對比不同國家的抗疫故事,在比較鑒別中確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性,打造有廣度的思政課。在價值沖突中識別不同立場的觀點,堅定人民主體地位,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課。從黨史的角度,從過去的抗疫故事講到今天,縱向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課。以廣州本土抗疫故事為載體,打造有溫度的思政課。從全民抗疫故事中提煉抗疫精神、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共同思想基礎。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做到知行統一。本文從以上六個維度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政治認同;抗疫故事;思想政治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彼颊n教師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最重要的是讓青年學生具備基本的學科核心素養。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其中,政治認同是四個核心素養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決定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本導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2020年修訂版課標”)指出:“具有政治認同素養的學生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毕啾绕渌诵乃仞B,政治認同比較理論和抽象。本文借助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抗疫故事,通過講故事,講“理論中的中國”,講出中國立場、中國智慧。

一、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打造有廣度的思政課

講好抗疫故事,要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就是培養有堅定信仰的青年,通過辨析不同的觀點,對比不同國家抗擊疫情的做法和效果,從而充分感受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自信,打造有廣度的思政課。

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箵粢咔槭鞘澜绺鲊夹枰鎸Φ碾y題??赏ㄟ^對比中國與美國在國內、國際抗擊疫情不同做法和效果的素材,提高高中生的政治認同。在國內,可以對比感染疫情的人數和疫情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數據、對比不同國家國內疫情防控的政策要求和采取的措施、效果和社會大眾的感受,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組織全國力量抗疫的素材,如,國務院啟動32個部門形成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如,在短時間內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醫療、基層干部隊伍迅速集結等素材。而一些國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消極抗疫,提出“群體免疫”觀點,不顧人民的生命健康。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抗疫政策和效果,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取得了疫情的階段性勝利且全民開展免費接種疫苗行動。在事實和數據面前,學生深刻理解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認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讓學生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而自豪驕傲。

在國際,展現我國支援和幫助其他國家抗擊疫情的素材,如,我國堅定推動抗疫國際合作的決心與行動,為全球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合力,共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截至2021年9月,中國已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0億劑疫苗和原液,為世界衛生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而一些國家政客一味地造謠傳播不利于疫情防控的言論,抹黑中國,造成國際恐慌,進一步讓學生認同我國外交政策,深化對選擇性必修一《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第五課《中國的外交》內容的理解,增強對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等外交理念的認同,為我國所表現出的大國責任而自豪。

二、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課

通過思考抗疫故事中的不同觀點,提高學生的辯證分析思考能力,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課。例如,在講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五課《尋覓社會的真諦》內容時,可以疫情防控素材為情境,設置問題: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成功,有人認為是鐘南山院士這位抗疫英雄拯救了全社會,你怎么看?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通過此類問題,可讓學生思考得出人民群眾集體抗疫才是成功的根本原因,堅持唯物主義歷史觀,堅信社會歷史的主體是人民群眾,認同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念。同樣在講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中的《世界是普遍聯系》一課時,讓學生梳理新冠病毒的傳播鏈,用所學“聯系”的觀點思考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思考為什么要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而不是各自為政,為什么一些國家放任不作為而中國堅持抗疫不松懈等問題,讓其理解和堅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聯系觀,感悟世界是普遍聯系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但人可以根據客觀聯系發揮主觀能動性等哲學觀點的科學性,學生從哲學思辨的角度,充分認同我國在疫情防控中體現的治國理念和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在不同的觀點碰撞中,學會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看待事物的聯系與發展,全面辯證地看問題,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政治課堂的思維深度。

三、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堅定信念,打造有高度的思政課

要強化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就要把兩者放到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謀幸福、防治各種疫情的背景中去理解把握,在百年黨史的發展中堅定理想信念,堅信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體會共產黨的先鋒隊作用,以歷史縱向發展的高度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例如,在講到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課第二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內容時,以中國歷史上的疫情防控故事為線索,學生在梳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抗擊不同疫情的事件時,切身體會共產黨發揮縱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自信。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人面對鼠疫、麻疹、天花、霍亂、結核病、血吸蟲病的肆虐,打響了消滅疫情的人民戰爭。1956年,2月17日為消滅肆虐我國兩千多年的血吸蟲病,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出了“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一場規模宏大的滅螺運動拉開了帷幕。2002年,中國共產黨對非典采取積極有效應對,最終控制住疫情。2020年至今,中國共產黨舉全國之力抗擊新冠病毒,并取得階段性勝利,為世界疫情防控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實現黨史和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機融合。在講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一單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時,可從這個抗疫素材中,感受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無論是革命斗爭、經濟建設還是疫情防控保護人們生命健康,都做得非常好,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證。中國人民之所以能戰勝疾病,是因為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四、以本土抗疫故事為載體,打造有溫度的思政課

挖掘身邊的抗疫故事,以廣東和廣州的抗疫故事素材情境,讓思政課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打造有溫度的思政課。2021年7月,廣州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成功遏制了6月初疫情的蔓延勢頭。廣州作為重要口岸城市和對外開放門戶,始終把嚴防境外疫情輸入作為當前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抗疫中體現了廣州的包容、擔當和專業高效,為全國上了一堂示范課。以廣州抗疫故事為素材,可讓學生在新鮮熱辣的時政中感知我國制度的巨大優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熠熠生輝,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例如高考時,廣州市第八醫院2名特殊的高三學生在病房參加了2021年高考,在疫情防控不減壓的前提下,讓每一位考生有同等的機會參加高考,體現了社會的公平公正。還有,作為廣州首例被公布的確診病例,喜愛與家人、老友飲茶吃點心的阿婆成為焦點,但大家得知情況后紛紛對阿婆身體狀況表示擔心,而沒有出現非必要個人信息泄露和輿論的攻擊,這體現了廣州市民的溫情和法治意識,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明”“和諧”與“法治”內涵,這都讓學生深刻理解認同和強化對我國主導價值觀的認同。

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現身說法,把在暑假做疫情防控志愿者的實踐和體會做一個總結,寫成一個個故事,融合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與此同時,學生可搜集學校教師和附近社區工作者參與抗疫的素材并做介紹和分享,讓學生感受近在身邊的抗疫故事,使課堂時政有“熱度”,政治認同的培養過程有“溫度” 。

五、在全民戰疫中,鞏固共同思想基礎

講好全民抗疫故事,透過故事把政治認同內化為價值取向。當今世界,正處于價值觀深刻變化的時代,價值差異和沖突碰撞容易讓人迷失自我,人民需要積極、理性地作出價值判斷和選擇。通過抗疫英雄榜樣的故事,明確社會價值判斷和選擇的標準。把抗疫中的人與事、精神與意志引入思政課教學中,以此為契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將疫情防控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在講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七課第三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時,可以展示全民戰疫的素材,體現中國精神熠熠生輝,從全民抗疫故事中凝練偉大的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從而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鞏固共同思想基礎,堅定理想信念。

疫情時期涌現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在全民戰疫素材中,可以讓學生搜集不同身份的抗疫代表事跡,如,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外賣小哥、基層黨員、火神山建設工人等。在講到哲學《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內容時,可以以“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授予鐘南山院士‘共和國章勛’,授予張定宇、張伯禮、陳薇‘人民英雄’的國家榮譽稱號?!睘樗夭?,提問學生:這些抗疫英雄的價值體現在哪里?如何評價人的價值?在學生理解了人的價值內涵和評價標準后,再進一步發問:疫情來勢洶洶,這些抗疫英雄做了什么價值判斷和選擇?為什么?從而讓學生理解抗疫英雄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不僅是偉大的中國精神,更是我們內心堅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內心堅守著愛國、敬業、友善等價值理想信念,抗疫英雄才會做出如此行為選擇,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只有當政治認同的立場、理想成為人生的信仰時,才更能彰顯其作為精神支柱的意義,才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六、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做到知行統一

創新抗疫故事的宣傳形式,透過故事把政治認同外化為實際行動。經過課堂上講抗疫故事,為學生補足精神之鈣后,下一步是積極踐行愛國情強國志,通過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從不同實踐層面和范圍提高青少年的政治認同,做到知行合一,回歸實踐。例如,可以結合學校、社區的志愿服務活動,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組織學生志愿者以“平戰結合”模式應對疫情防控。平時主要通過舉辦“疫情防控知識知多少”競賽和培訓,為社區、其它學校和年級等提供健康知識宣教等志愿服務,遇到緊急抗疫時期,積極投身核酸檢測、封鎖社區志愿活動、疫苗接種活動宣傳等實踐活動中,真正做到把政治認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與此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在講到《社會歷史的主體》一課時,舉辦“全民戰疫我參與”手抄報比賽,鼓勵學生把不同社會群體參與抗疫行動的故事做成手抄報并評比,理解和認同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只有全國人民“擰成一股繩”,才能實現疫情防控形勢的大逆轉,從而強化學生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政治認同。在講到必修二《政治與法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內容時,可以通過舉辦“我心中的抗疫英雄”思維導圖制作比賽,讓學生尋找抗疫英雄中的中共黨員,強化對中國共產黨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是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認同。在講到選擇性必修一《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主題2《世界多極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知識時,可以開展“從中國抗疫看大國責任”的小議論文比賽,讓學生放眼國際,深化對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識,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文系2021年廣州市百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題“透過戰‘疫’素材培養青少年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能力的行動研究”(項目編號:03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

[2]韓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吳華娣

猜你喜歡
政治認同思想政治
關于新課改理念下中學政治課堂在數字化教學平臺環境下的多維互動性思考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重要意義的政治學分析
如何增強政治認同和道路自信
價值觀視角下的政治認同
如何創新文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
基于微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改探討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價值認同視閾下新時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認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