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發展與推進

2022-04-23 22:08戴紅永黃長才萬珍妮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健康發展產教融合

戴紅永 黃長才 萬珍妮

摘 ? 要:近年來,黨和國家大力實施產教融合,著力打造職業教育新高地,各地的高職院校,特別是民辦高校紛紛積極作為。目前,民辦高校面臨著一些政策、制度、院校重視程度、教學模式、硬件設備引進等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保障民辦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 ? 產教融合 ? 健康發展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這是首次由國務院提出的加強產教融合的文件;2019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教育部聯合印發了《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教師、教材、教學方法改革,規范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快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該計劃勾畫了產教融合的“施工路線圖”:民辦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要有黨組織作為堅強的后盾。

一、民辦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現狀

(一)制度建設相對滯后

民辦高職院校的產教融合在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校企合作過程中的義務承擔、權利保障、意外風險承擔、利益沖突等問題,都沒有法律上的明文規定或協議等,因此難以保障產教融合的順利開展。學校和企業的直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一旦出現利益、觀念沖突,學校和企業之間又缺乏溝通的橋梁、調解的平臺。

(二)院校重視不足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的過程中沒有讓黨組織發揮應有的作用。有些民辦職業院校只重視產教融合中的就業,而沒有重視產業;有些民辦職業院校在課程設置、專業結構方面有待提高,許多專業聽起來“高大上”,實則教學內容空泛、課程結構不合理,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和社會的需要,導致大部分企業不愿與之合作,大批學生空有滿腹經綸,卻缺乏實踐經驗,就業率比較低。

(三)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一些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沒有研究如何瞄準市場,做不到對標企業的需求開展產教融合;僅注重理論教學,忽略實踐教學,很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企業、走進車間,這就導致產教融合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和市場需要,影響學生的就業。

(四)硬件設施落后

有些民辦高職院校沒有根據產教融合的需要去購買教學硬件設施,無法落實實踐教學活動,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產教融合的目的是獲得企業的支持、滿足社會的需求,讓畢業生成為“搶手貨”,因此民辦高職院校必須舍得投資,建設“雙師型”師資力量,購買先進的教學硬件設備。學校只有具備優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和一流的硬件設施,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大國工匠”,才能更好地促進校企合作。

二、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領產教融合健康發展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本質要求和基本保證。民辦職業院校黨組織在產教融合工作中,應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融合”的工作理念,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工作優勢及政治核心作用、引領作用,確保學校的產教融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將黨建工作和產教融合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引領產教融合各項工作健康發展。

(一)“一引領、六融合”確保產教融合基本辦學方向

黨建引領主要是通過成立基層黨組織,發揮好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監督保障作用,抓好產教融合團隊的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確保產教融合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只有做到“資源、組織、機制、隊伍、過程、文化”的“六融合”,產教融合的發展才有動力和保證,才有努力的空間,才有科學的標準。

資源融合是指通過“資源共用共享、項目共營共研”的方式,校企雙方共同承擔辦學所需要的經費。企業以資金、技術、設備等要素參與辦學,依法享受辦學效益,校企雙方實現互利互惠、優勢互補。

組織融合是指“校區即園區,廠房即教室(實驗室)”,實體企業進駐學院,生產在學院,教學在學院,實驗實訓在生產崗位,所有設備、場地全方位、全時段開放,營造真實的企業環境。

機制融合是指積極構建學院和企業的互利共贏機制,以產業學院為試點,通過引入企業經營管理機制和分配制度,在兼顧企業和學校發展需要的同時創新人事制度,統一管理和分類管理相結合,做到“同一團隊,同工同酬,以崗定酬,多勞多酬”。這樣能夠充分調動企業生產人員和教學人員的積極性,形成“黨建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之路。

隊伍融合是指實施專任教師、企業教師“雙軌制”模式,采取企業輪訓和學院培訓的方式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水平。企業技師“會教書”,專任教師“抓黨建”,“上課在教室,上班在工作室”,建成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優化的高水平“雙師”隊伍。

過程融合是指黨建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相融合,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緊密對接,學院和企業共同編制教學大綱、共同擬訂教學計劃、共同承擔教學任務,以項目為抓手,還原真實生產過程,實現實踐教學與實際工崗標準的對接。

文化融合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的前提,也是校企雙方順利合作的基礎。學院將優秀企業所崇尚的質量文化、效率文化、工匠精神融入育人理念中,強化學生的職業感受,提升學生對企業的適應度,不斷深化校園黨建育人文化和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優秀企業文化的熏陶。

(二)創新產教融合的基本辦學模式

一是組建產業學院。產教融合的落腳點,是校企的深度合作。學校應積極推動產業學院的建設,校企雙方建立共同決策和成本分擔機制,不斷促進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在不增加產業學院辦學經費的前提下,企業在師資培訓、課程教學、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教材編寫、學生職業能力認定、畢業生就業等方面提供經費和人員支持。只有通過教師參與企業項目、工程師參與教學、學生參與生產性實訓,民辦高職院校才能真正做到隊伍融合、分工合作、學做一體。

二是合作制定項目中的黨組織運行機制。例如,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堅持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項目為抓手:(1)圍繞產業發展,校企開展橫向科研合作,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取得有市場價值的研發專利50余項;(2)舉辦職業技能比賽,企業通過支持舉辦電競、VR、平面設計、視頻制作等專業比賽,挖掘未來人才,扶持優秀項目;(3)委托咨詢,為企業排憂解難,完成動畫類、設計類、游戲開發類、農產品推廣類企業咨詢報告、商業調查報告百余篇;(4)師生參與真實項目,企業以服務(產品)外包方式購買服務,師生承接各類后期制作、節目拍攝、產品推廣、跨境電商項目等50余項,進一步落實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些機制在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為企業節約了生產成本,實現了校企良性互動,真正形成了師生滿意、企業滿意、社會滿意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

(三)工學結合,激活產教融合辦學活力

一是校企合作,“雙元”育人,推進現代學徒制縱深發展。例如,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改革,采用學院教師與企業師傅聯合傳授的方式,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優化課程結構,強化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管理,項目化課程全面覆蓋專業核心課程,確保實踐教學課時數不低于50%。真項目,真環境,學生“干中學,學中干”,實踐教學成效得到顯著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得到較大提升。

二是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以證促學”“書證融通”教學模式。例如,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制定了《關于在學院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規定實施學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并重制度,重構“課證融合”體系,建立證書遴選和保障機制,強化師資隊伍培養和實訓基地的建設,從而實現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產業崗位人才需求的標準相銜接,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相融合,為推進職業教育改革開辟了新途徑。

(作者單位: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民辦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的黨建引領機制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DJZD042)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民辦高職院校健康發展產教融合
民辦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研究
民辦高職院校教師對職后培訓激勵制度分析
“互聯網+”時代民辦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辦高職院校師德師風長效機制
綠色生態,課堂構建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兩學一做”對于煤礦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眾創空間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