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被逼得無處可去

2022-05-01 19:19龍雅姿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3期
關鍵詞:心理危機家校溝通抑郁癥

龍雅姿

摘要:心理教師于疫情期間受上級委派,對區內暫未配置心理教師的民辦學校Y校進行援助。援助過程中發現一起心理高危輔導個案:一名小學五年級女生,情緒低落、長期失眠、興趣喪失,多次出現輕生的念頭和自傷行為,覺得自己有兩個人格,“擔心自己不知不覺自殺了”。心理教師初次接到電話求助時,即轉介她至精神科醫生,而她媽媽卻認為孩子沒大問題,擅自停藥。經過與她媽媽多次溝通,并與Y校領導、教師溝通后,將學生轉介至心理??漆t院,診斷為抑郁發作、癲癇發作。在援助鄰校心理危機個案輔導過程中,心理教師通過傾聽、共情釋放學生的壓抑情緒,運用短期焦點療法幫助其轉變負面認知,轉變她媽媽對心理疾病的錯誤認知,幫助Y校建立對學生的支持系統,從而幫助學生度過危機。

關鍵詞:抑郁癥;短期焦點療法;家校溝通;心理危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3-0059-05

一、個案背景

(一)學生基本情況

L,獨生女,10歲,五年級,漢族,出生于中山市,三歲時父母離異,五歲時回安徽繼父老家讀小學,其母仍在中山工作。四年級之前就讀于安徽,四年級時其母不顧其反對,強迫她就讀于中山市民辦Y校,現為學生干部,發育正常。

從2020年9月起出現手抖現象,各醫院檢查生理指標均正常,精神狀態正常,意識清楚。2020年下半年情緒低落,有多次自傷行為,并伴隨自殺想法。心理教師和其母進行反復的溝通與講解,征得其同意轉介至心理??漆t院,確診L抑郁發作、癲癇發作。

后期L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轉而尋求L學校心理教師D幫助。在此期間心理教師與L、L媽媽共電話輔導4次,微信輔導2次,與L媽媽面談一次。

(二)家庭情況及個人成長經歷

L父母同在中山市某企業打工,由于婚后父親對母親一直不理不睬,結婚兩年后父母離婚,L跟了母親。母親再婚后,L與母親同繼父一起生活,同住的還有繼父兒子,繼父父母。L在安徽讀一年級,幾個月后母親回到中山上班,L未曾表現出想媽媽或要媽媽陪在安徽,L對媽媽說喜歡與繼父一家一起生活,四年級時母親看孩子成長較快比較擔心,不顧L的反對,強行將L接回中山上學。

其母和繼父關系和諧,家庭收入一般,并由于疫情導致收入降低。母親幼年曾有癲癇,長期服藥后不再發病。L和繼父關系較好,覺得媽媽不理解自己。

L在班級中成績優異,表現懂事乖巧,還被選為大隊長進行校園值日,與同學關系較好,同學經常會安慰開導她,L有暗戀的男生,與其早上坐同一輛校車。

(三)他人反映

輔導教師觀察 L言談相較于同齡學生較為懂事成熟,有主見,表達清晰且有條理。每次電話求助時都說媽媽不理解自己的內心,導致心情沉重,想要改變但覺得自己很難改變什么。輔導過程中經常嘆氣。

班主任反映L學習能力較強,自我要求高,成績較好。在與其母溝通時發現,父母對她要求并不嚴格,L與繼父關系較好,與繼父母親均溝通較多。其母經班主任提醒,發現L手腕有自殘的痕跡,但并未與L溝通,后又發現過其他傷痕。

中秋節前后L開始手抖,L母親曾患癲癇,可能遺傳。其母在給L吃了自己以前吃的治療癲癇的藥后手不抖了;11月又開始手抖,經各大醫院檢查其生理指標皆正常,精神科開的藥,L媽媽認為副作用太大,兩天后停藥,非??咕苡盟?。

二、分析與評估

(一)心理測驗結果

癥狀自評量表(SCL-90):軀體化4.5分(極重),強迫癥狀4.5分(極重),人際敏感3.56分(重),抑郁4.92分(極重),焦慮4.60分(極重),敵對3.67分(重),恐怖3.57分(重),偏執3.17分(中),精神病性3.60分(重),其他4.29分(重),總分378分。

(二)轉介的評估依據

認知問題:L有多次自傷行為,反復出現自殺想法和不適當的罪惡感。

情緒問題:抑郁心境,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里,且幾乎每天如此,持續一年。

行為問題:上學出現軀體不適,對平日感興趣的活動喪失興趣和愉悅感。

生理問題:精力不足、失眠,食欲下降。

L自知力完整,抑郁情況已經達到比較嚴重的程度,持續時間較長,對社會功能影響較大。根據ICD-10,心理教師初步判斷L表現出疑似中重度抑郁癥的傾向,需要轉介。

(三)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不合理的認知、習得性無助及強烈的自我苛責,導致學生在反復轉換生活環境與學習環境的情況下,對生活產生了嚴重的無力感和無意義感。

2.社會因素:存在不良的家庭成長環境。學生早期父母離異,親生父親對自己缺乏關愛,形成自卑的個性,母親異地工作與L缺少溝通,L一個人在繼父家生活,有強烈的孤獨感,缺乏安全感與歸屬感。

3.重大負性事件:反復換居住地和學校。

4.生物因素:L媽媽曾患癲癇。

三、輔導過程

(一)輔導目標

學生層面: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引導其表達內心的感受,降低孤獨感,提供求助方式,建立心理支持,通過危機干預降低學生的自殺風險。

學校層面:班主任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科任教師關注L的情緒,對L以鼓勵和肯定為主,Y校新來的心理教師緊密跟進L的狀況,與L達成協議,提供求助渠道。

家長層面:通過傾聽與共情L媽媽,疏導家長焦慮與擔憂的情緒。幫助其正確看待抑郁癥,相處時注意鼓勵肯定L而不是提要求和否定L,陪伴L度過心理危機階段。

(二)輔導理念

抑郁是一種情緒,但抑郁不等于抑郁癥,《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規定,只有精神科的醫生才有診斷權,心理輔導老師,要有診斷的能力,但沒有診斷的權力。如果來訪者可能是一個抑郁癥患者,需要轉介到精神科里去治療,如果不轉介,就違反了法律規定。

因此,根據L的狀況,心理輔導教師需要做轉介的工作。并且在轉介前,心理輔導教師需要提供給學生一個聯系方式,使學生出現心理危機時有求助對象,心理教師能提供支持,預防青少年自殺。另外,敘事療法中說“這個問題是問題,人是人,人不是問題,問題也不是人”,要把抑郁癥與人分開,人不是抑郁癥,抑郁癥也不是人。因此,L需要得到周圍老師同學家長的鼓勵和支持,而不是歧視與否定。

(三)輔導過程

1.評估與建立良好的關系階段:第一次

2020年11月6日電話輔導

目的:

(1)了解基本情況。

(2)建立良好的關系。

(3)建議其看精神科醫生。

方法:攝入性談話

具體輔導過程:中午1點20接到五5班的家長電話,她和孩子正在R醫院,因生理指標都正常,醫生建議看精神科醫生,問心理教師是不是需要看精神科醫生。L接過電話說感覺自己有兩個人格,四年級開始有時會陷入無可自拔的低落,然后有不想活了的想法和傷害自己的行為,很擔心自己這樣繼續下去,可能不知不覺就自殺了。心理教師對L情緒進行了共情,鼓勵了她充滿智慧的求助行為,運用積極關注、傾聽理解等技術,消除L和L媽媽的心理戒備,讓其感受到被接納、尊重、信任,形成良好輔導關系。

因心理教師沒有在本?;麅岳锼训竭@個學生的姓名,詢問后得知,原來這個學生是鄰校Y學校五年級小學生。心理教師向L媽媽解釋根據L的情況需要看精神科醫生,并提供自己的微信便于溝通。

2.心理支持階段:第二次

2020年11月6日微信輔導

目的:

(1)鞏固輔導關系。

(2)了解就醫情況。

(3)提供求助渠道,預防自殺。

具體輔導過程:

詢問就醫情況,L說今天做了心理測評、心電圖、抽血驗血,醫生暫未給出明確診斷,但說需要藥物治療。與L媽媽共情,理解其擔心,請她相信醫生,提供求助渠道。

3.心理支持階段:第三次

2020年11月30日微信輔導

輔導過程:了解孩子動態,L媽媽說孩子情緒和睡眠都好轉了。

4.心理支持階段:第四次

2020年12月04日

目的:

(1)通過封閉式提問,澄清L的狀況,鼓勵媽媽繼續帶孩子就醫。

(2)理解L,直接提供給L求助渠道。

具體輔導過程:

下午4點L媽媽給心理教師打電話:孩子只在11月6號那天看過心理醫生,吃了兩天開的藥,頭很暈,就停藥了。后來媽媽不工作在家陪了她兩三周,上周上學第一天出現了暈倒急救車送醫情況,今天出現嘔吐的情況。周圍的人都認為和孩子聊天挺好,沒覺得有抑郁癥。

這時候L要求聽電話,她這周有自殺想法和行為,在天臺上吹風想跳下去,但念及媽媽只有自己一個女兒,如果自己去了,媽媽也會跟著去。但家庭經濟很困難,也不想去醫院開藥花錢,我和L說了歡迎隨時打我電話。

心理教師對L媽媽說孩有自殺的想法和行為,是一定要看精神科醫生的,媽媽表示同意。心理教師說歡迎隨時聯系。

5.心理支持階段:第五次

2020年12月05日心理危機干預電話輔導

目的:

(1)肯定來訪者求助的智慧行為、傾聽共情給予心理支持。

(2)通過短期焦點療法減輕自殺危險。

(3)通過奇跡提問,明確危機個案的需求。

具體輔導過程對話摘錄:

L:老師,我堅持不住了……

心理教師:你在哪?

L:天臺上。

心理教師:謝謝你對老師的信任,聽起來你似乎對現狀很不滿意?

L:我對媽媽特別失望。班主任給媽媽發了一條很長的信息,媽媽根本看都不看。

心理教師:你知道是什么內容嗎?

L:我用媽媽手機看了,就是我的一個情況,還有希望媽媽幫助我,帶我去看心理醫生的內容。我媽媽責怪我對學校老師還有你說了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想法,搞得現在上不了學,現在老師覺得我有病不讓我上學了,我爸爸也怪我,說班主任不好。

心理教師:那你會感覺很委屈和壓抑吧,因為你本來的情況是這樣,你希望可以真實地表達。

L:嘔吐那天聽見媽媽和學校老師們說,說我是裝病,為了不上學裝病,但我根本不是裝病。

心理教師:媽媽這樣認為,你很痛苦吧?

L:媽媽這樣好像想逼死我。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在家和媽媽一起很壓抑,學校也不好去,因為自己可能有病,老師也不喜歡自己了。

心理教師:為什么會覺得老師不喜歡你了?

L:媽媽和我說,自從我發病,現在老師對她的語氣都變了,再和老師說自己狀況不好,老師更會不喜歡我,討厭我了。

L:可能是因為媽媽對老師不滿意,對老師產生了誤解。

心理教師:如果現在出現了一個奇跡,你所有的煩惱都消失了,你覺得生活會有什么變化呢?

L:最希望媽媽不要逼我了,不要讓我不和別人說真正的情況。

心理教師:你希望可以真實地表達自己?

L:是的。

心理教師:你平時有壞情緒的時候,有什么緩解情緒的辦法嗎?

L:一個人在家靜靜地發呆。

心理教師:效果怎么樣呢?

L:本來效果還可以,但是媽媽已經不工作了,還是會在邊上嘮叨自己。

心理教師:有的同學會游泳、寫日記、畫畫、看電視、玩游戲,這些方法呢?

L:通過這些別人是可以轉移注意力,但我沒法轉移注意力,只會更痛苦,而且我現在連說話都不愛說了。(小聲)老師,我媽媽回來了,下次再聊。

輔導后續:因為這次電話是L堅持不下去在天臺想自殺時求助,心理教師馬上把情況反映給上級領導,上級領導與Y校校長進行詳談后了解到Y校新來了一個心理教師,且見過L和L媽媽,請心理教師邀請L媽媽在我校面談,讓L媽媽感受到關心,也讓L媽媽明白心理教師作為第三方是客觀建議就醫的。

Y校校長第二天給心理教師電話,希望心理教師可以和Y校新來的心理教師D溝通并指導應對方式。心理教師把心理輔導記錄發給了D教師,并給出建議:

(1)提供給L心理求助電話,以及時進行危機援助,D教師因工作量較大不太愿意,但在心理教師分析后同意了;

(2)心理教師提供給L媽媽轉介指南,請L媽媽選擇醫生,心理教師幫忙預約時間,心理教師與班主任可以陪同L、L媽媽一同去看精神科醫生,可以向醫生補充說明L在學校的情況,也請醫生根據L的情況給學校給老師一些建議。

6.心理支持階段:第六次

2020年12月7日在本校與L媽媽面談

具體輔導過程:

(1)傾聽、共情和鼓勵L媽媽,與L媽媽建立良好的關系。

(2)向L媽媽科普青少年抑郁癥的高發性,抑郁癥只要遵醫囑是可以治好的,以及中度抑郁需要心理治療配合用藥,重度抑郁以用藥為主,等穩定了再配合心理治療。

(3)引導L媽媽用鼓勵與肯定的態度和方式與L相處、支持L,不要提要求更不能去否定孩子。L媽媽表示一定會積極看醫生治療,但對用藥態度抗拒。

7.心理支持階段:第七次

2020年12月10日L來電

L找心理教師要D教師的聯系電話,心理教師提供給L。

四、效果評價及輔導反思

(一)效果評價

本案例中,輔導教師作為外校心理教師,在周末與休息時間陪伴L并給予L及其家長安全的輔導環境,請上級領導協調Y校資源共同幫助L。12月7日Y校領導、班主任、心理教師與L媽媽溝通后,當天D教師陪伴L、L媽媽去心理??漆t院看了精神科醫生,大約半小時的問診,D教師將知道的情況跟醫生詳細說明了。醫生開出診斷證明是抑郁發作、癲癇發作,藥單上是寫著重度抑郁并伴有精神病性癥狀。D教師也將聯系方式給了L,便于后續跟蹤。

(二)輔導反思

在援助鄰校小學生轉介至心理??漆t院接受藥物治療、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心理教師在專業技能上獲得較大的提升。

在以往的輔導中,小學生多是一般性的心理問題,而在此危機個案輔導中,有一些新體會。

第一,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疫情對人們生活的沖擊,青少年心理問題呈現愈發低齡化、復雜化趨勢,小學生自殺事件日益增多,面對小學生情況的嚴重復雜,心理教師需要有診斷抑郁癥的能力、快速靈活的反應,需要危機干預的技巧,來有效幫助學生度過危機。

第二,面對小學生心理危機,需要首先做好家校溝通,不僅與學生更要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做好家長的有效科普。

第三,求助方式需要確保給到學生而不是家長,想了解學生的真實服藥和心理動態,不光靠主動與家長定期溝通,更需要定期與學生電話或面談。

第四,外校心理援助遇到瓶頸、遇到危機個案,需要及時反映給上級領導,上級領導可以幫忙協調調動各方資源,給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系統。

第五,生命是第一位的,心理教師需要進行精力分配,危機個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才能有效應對。

參考文獻

[1]蘇巧榮,王秀云,蘇林雁,等. 認知行為治療青少年首發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療效[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6,15(12):1079-1080.

[2]江開達. 抑郁障礙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

[3]王燮辭. 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概論[M].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

[4]史蒂夫·德·沙澤爾,等. 超越奇跡:焦點解決短期治療[M].雷秀雅,劉愫,楊振,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5]麥克唐納,A J.焦點解決治療:理論、研究與實踐[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1.

[6]龐紅衛. 中小學生心理危機識別與干預的實踐模式[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8):9-13.

[7]許維素.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中理解合作的咨詢關系[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7):44-47.

編輯/衛 虹 終校/石 雪

猜你喜歡
心理危機家校溝通抑郁癥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以及應對策略淺析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專業化干預
對一例因抑郁癥有自殺傾向的案例分析
警衛官兵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構建
文拉法辛聯合米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療效及安全性
尋找家校溝通中的潤滑劑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