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草韻辨體》成書及傳播研究

2022-05-03 19:58徐憲坤
中國書畫 2022年3期
關鍵詞:字書神宗草書

徐憲坤

明代郭諶所撰《草韻辨體》,是一本學習草書的參考書籍,此書共五卷,依照《洪武正韻》編次;所輯書家自漢迄元,草書各體兼備;音以字系,字以類從,旁箋主名,用使披覽;所見刻本點畫精到,結字嚴謹,字與字大小統一,大都摹刻精良。

《草韻辨體》現存的諸多版本有明萬歷十二年(1584)二月內府刻本,崇禎六年(1653)烏程閔齊伋刻本,崇禎年間古吳陳長卿刻本以及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趙如鼒刻本,崇禎七年(1654)潞藩刻本。其中以烏程閔齊伋刻本質量最佳,此本較之內府本,書后多閔夢得題跋〔1〕。閔齊伋曾先后刊行過《草韻辨體》墨色本、藍色本和朱墨套印本三種。朱墨套印本因神宗皇帝的御制序、跋及正文草字為朱色,敘、跋間行線和邊框,以及閔夢得跋語為藍色,正文楷書為墨色,因此也被著錄成三色套印本。清代及民國的一些版本,多是以閔本為底本進行翻刻及影印。

一、明代中期習草風氣及草書字書相關情況

明代中期,習草風氣開始興盛,草書應用也變得寬泛,從藝術創作到日常書信,甚至商用契約中也有草字的出現。在這樣濃厚的氛圍下,草書可以說是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從明早期后半段來看,宣宗嘗作《草書歌》賜侍臣程南云,除了褒獎程南云的“日侍之勞”,還透露出其對草字的認識:“古來篆籀今已訛,何況隸草訛愈多。吾書豈必論工致,誠懸有言當默識?!毙诔?,習草風氣尚不及成化以后,已經發現了草字訛舛的現象。

伴隨著草字訛舛的現象大量出現,草書字書及歌訣也在明代廣泛流傳開來。如明初影響最廣的草書字書《草書韻會》,楊慎稱:

金張天錫君用,號錦溪,嘗集古名家草書一帖,名曰《草書韻會》。......至元末,好事者又添鮮于樞字,改名《草書集韻》,刻已不精?!?〕

此書在元末明初更名為《草書集韻》,在洪武年間,又傳入蜀中,據《全蜀藝文志》記載蜀中重制本《草書集韻》序言:

一日,忽覽書目,見有《草書集韻》,取而披閱......惜乎,久歷年歲,苦于蠧魚。于是命工重繡于梓,以永其傳?!?〕重修刊刻此書,是希望“后之學草書者有所取法也”〔5〕。同時《草書韻會》廣泛傳播,楊慎就曾見過三種版本,甚至《永樂大典》也引用了此書。

除《草書韻會》外,《草書韻略》《高宗草韻》《草書要領》等草書字書皆流傳于朝野之間。此外,一些闡述基本草法的草書歌訣,如《草訣百韻歌》,在明代也多次翻刻、修訂。

草書字書除方便檢閱和作為取法對象外,還成了品評草書的標準之一,如文徵明就曾借《草書集韻》一書來批評張弼書法的張狂之態,明楊慎《墨池瑣錄》記:

有人問莊孔旸曰:張汝弼草書何如,孔旸曰:熟到極處,俗到極處。識者以為知言。黃山谷云:近時士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蓋前世已如此,今日尤甚。張東海名曰能草書,每草書,鑿字以意自撰,左右纏繞如鎮宅符篆。文徵明嘗笑之云:《草書集韻》尚未經目,何得為名書耶?!?〕

其中楊慎對于張弼草書的評價與項穆描述張弼書法影響下的“南路體”“梅花體”的論調一致〔7〕??梢娺@種“鑿字以意自撰,左右纏繞如鎮宅符篆”的現象在明代并非個例。

至明萬歷年間,習草風氣的進一步高漲,萬歷十二年(1584),明神宗將《草韻辨體》及《草訣百韻歌》《后韻草訣歌》《草訣續韻歌》同時刊刻出版,并御制序、跋,草書字書及歌訣在明代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高峰。

二、郭諶及《草韻辨體》考略

《草韻辨體》的作者郭諶(1477—1534),字信夫,號盤滸居士,德平(今山東德州臨邑縣)人,因善書選入朝中,任中書舍人。郭諶早年學習顏魯公楷書,后上溯蒼籀,下逮鍾王,對各種書體皆有神解,有《草韻辨體》《楷書千文》《四體千文》《草訣百韻同聲歌》等作品傳世,明葛守禮(1502—1578)在為其所撰《墓志》中云:

自是,能書聲動都下。名公巨卿,無不欲得其筆跡珍藏者......縉紳大夫慕先生者,日具紙絹,求為圖暨文若詩......至比之王摩詰、米南宮云。

雖墓志有阿諛奉承的現象,但亦可知郭氏書法在當時頗具影響。

郭諶的草書,與他同朝為官的席書(1461—1527)在跋其草書《千文》稱:

山東郭諶氏,以書法名。近草一帙,好事者買燕石刻之,爭相摹搨,間無虛日。則斯刻也,其將與《永帖》同傳矣?!?〕

如席書所言,郭諶的草書在當時十分受歡迎,甚至有人特意去將郭氏的草書摹刻上石,并認為此刻石會與智永《真草千字文》一樣流傳于后世。

明代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來確立語言文字的規范性。作為與文字打交道的中書舍人,郭諶深知文字規范的重要性,除《草韻辨體》外,郭諶還訂正了傳為王羲之所作的《書法百韻》,高儒《百川書志》載:

《書法百韻》一冊,國朝德平盤許郭諶,草書晉王右軍之草訣也,右軍古今名筆。以草書點畫形體相近未易識別,因作此訣。世傳殘訛,郭子從而正之耳?!?0〕對于篆字的規范問題郭諶亦有留心,據明

杜楠跋郭氏《篆書千文》稱:周籀秦篆,依稀軌蹤。許慎后悖戾古

法,遐乎邈矣,盤滸子憂之,......訂偽稽誤,劃蕪燭俗,篆千字文,刻貞珉焉。噫嘻休哉,千遠方今,續古真形要妙,六義殫彰,盤滸是帖,何但有功周秦耳矣?!?1〕

《篆書千文》不單單是為了展現其書法的藝術性,更多的是辨定真偽,考查字形的對錯。在郭諶不多的傳世作品中,就有多件體現了其對于文字規范問題的關注,所以郭諶編纂《草韻辨體》也就不足為奇。

關于《草韻辨體》的成書時間,沒有明確的記載,現存最早的刊本即為萬歷十二年(1584)本。想要考察《草韻辨體》的成書時間,我們先要確定郭諶的卒年。郭諶的墓志銘中明確指出:

甲午(嘉靖十三年,1534),奉命赍書山東親藩。先是積勞成疾,行役且勤,至兗州病劇,歸家之夜卒。蓋正月九日也。壽五十八年?!?2〕

所以在嘉靖十三年(1534)以前,《草韻辨體》一書應已完成。

其次,葛守禮稱:正德戊寅(正德十三年,1518)歲試,因不合于主司,求伸不獲,輒拂衣出曰:“致身,豈必尋行哉!”于是加意字學,先止為顏魯公楷,張公海草書,至是乃上遡蒼籀,下逮鍾王,各有神解?!?3〕

郭諶是在正德十三年(1518)后才開始留意字學,并且對歷代書家進行了學習和了解。正德十三年(1518)后,也正是郭諶仕途開始的時間。

郭諶一生大部分時間是任武英殿中書舍人,從《大明會典》中關于武英殿中書舍人的記載“武英殿門西房別設中書舍人分直,職專奉旨寫篆冊寶、圖書等項”〔14〕可見,武英殿中書舍人的職責之一就是撰寫圖書?!恫蓓嵄骟w》一書在萬歷十二年(1584)以前未公開出版過,只是藏于內府,所以郭諶編輯此書最初的目的應是服務于皇室。據以上線索可推測出《草韻辨體》大致撰寫于郭諶于武英殿中書舍人任上,約正德十三年(1518)至嘉靖十三年間(1534)。

由《草韻辨體》成書時間來看,此時明代習草氛圍濃厚,草書發展中出現的草字的訛誤亦受時人重視。在此環境下,再加上郭諶本人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促成了其對《草韻辨體》的編纂。

三、神宗御制《草韻辨體》考述

關于“御制文獻”的定義,黃首祿在《明代御制文獻研究》一文中稱:

從古代具體歷史實際來看,許多治國政策、文治主張都是首先由臣子提出來的,臣子獻書在古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御制文獻產生方式。雖然獻書結果可能大相徑庭,有的獻書非常稱許皇帝心意,或本來就是臣子為討好皇帝所為,這時帝王通常會將臣子之書“據為己有”,或賜名,或親制序文,或敕令刊布,成為其推行文治思想的工具。如明張居正等人為教育年幼的神宗所編《帝鑒圖說》一書,不僅為明代君王所詔令頒布,更是成為早期清代帝王們的御用教材?!?5〕

臣子獻書是“御制文獻”產生方式之一。據《神宗實錄》記載,萬歷十二年(1584)大學士申時行曾為《草韻辨體》等三本內府重刊書籍擬序跋各一篇進呈御覽〔16〕。在這一點上,《草韻辨體》與《帝鑒圖說》十分相似。

黃首祿還提到臣子所獻之書要得到“御制”的稱號,必須稱許皇帝心意。而明神宗愛好書法,平時于翰事也多有留心,《草韻辨體》跋文稱:“(神宗)每于萬微之暇,翻閱法書,心慕手追,以自愉悅?!薄?7〕又據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神宗)每攜大令《鴨頭九帖》,虞世南《臨樂毅論》,米芾《文賦》以自隨?!薄?8〕足見其對書法的喜愛,再從其為《草韻辨體》作序、跋等行為可以看出,申時行進呈的《草韻辨體》,十分稱其心意。

“御制文獻”還有推行文治思想的作用,御制《草韻辨體》也符合這一點,神宗跋《草韻辨體》云:“要以應變從宜,臨文急就,草書之用,于治官察民,均有裨焉?!薄?9〕而明代推行文治思想的方式就有規范文字。自洪武開始,便推行了一系列文字規范的相關政策。萬歷朝亦如此,官員甚至因書寫文字的訛舛,還會被懲罰。據《明神宗實錄》載,“戶科給事中朱東光參清平伯吳家彥男吳國乾奏襲父爵,字畫訛舛,大不敬,而誤寫訛為議。上曰:朱東光參詳章疏,且先自誤,如何核人,各奪祿俸”〔20〕??梢姶藭r神宗御制的《草韻辨體》,就是彰顯文治的工具之一。

明神宗推行《草韻辨體》前,明代通行的草書字書還有南宋趙構的《草書禮部韻寶》和金張天錫的《草書韻會》(即《草書集韻》),在內府也均有收藏。何獨《草韻辨體》被進呈御覽,得到皇帝的關注?

首先我們從所征引的草書名家來看?!恫輹Y部韻寶》序言中稱,此書所選草字皆從古法帖中來,但并未標明出處。又據羅繼祖依日本翻刻的明洪武本《草書韻會》考證:“書中采漢魏迄金百十三人書跡?!薄?1〕《草韻辨體》無論是征引書家的數量還是范圍,較之其他兩本草書字書都更為豐富,征引了從漢到元125位書家。

其次由于征引書家范圍的擴大,也使得《草韻辨體》在收錄的草字數量上增多?!恫輹Y部韻寶》依宋仁宗時的《禮部韻略》編次,共計一萬一千多字?!恫輹崟饭灿嬑寰?,明洪武年間依《洪武正韻》重新編次,收錄草字較《草書禮部韻寶》多出兩千多字,共計一萬三千多字?!恫蓓嵄骟w》所收草字數量最多,共收錄一萬七千余字,比另外兩本皆多出了數千字。

《草書禮部韻寶》和《草書韻會》兩本字書,最初成書時都是編撰者親自摹寫,但經過幾百年的流傳,多次翻刻,已變得粗劣,失去了原來的面貌。楊慎評《草書韻會》就稱:“洪武中,蜀邸又翻刻,并趙公序及諸姓名皆去之,刻又粗惡,可重惜也?!薄?2〕質量上也已大不如前。

在明代通行的草書字書中,無論是從收錄的草字,還是征引的草書名家,《草韻辨體》都是更豐富、更全面,因此神宗才會稱《草韻辨體》為“自有草書以來,此其總萃”〔23〕,并御制刊行。

四、《草韻辨體》的傳播及影響

《草韻辨體》最初流傳于皇宮,除了明神宗自己會“時加披覽”,還作為內書堂教材。內書堂為宣德帝在皇宮中設立的教宦官讀書寫字的場所,教師大都是翰林院的侍講、編修,所學內容除了四書五經,習字也是必修課程。張金梁在《明代書學銓選制度》中論及內書堂的教學:

他們為了自學讀書寫字,對內板書中的《許氏說文》《爾雅》《小學書解》《古字便覽》《啟蒙書法》《草韻辨體》《草訣百韻》等字書及各種字帖也多加涉獵,甚至成為他們終生伴隨學習的資料。這些書不但在內堂學習者學習,往往也成為不能入內堂學習的小內使們自學的資料?!?4〕

在規定的習字課程外,太監們亦刻苦學習書法,是因為相較于學習儒家經典,此途徑更易于晉升為位高權重的秉筆太監。

相對來說,《草韻辨體》在民間的廣泛流傳,與明代繁榮的刻書業有著密切的關系。明初,朱元璋十分重視圖書典籍,他下令在全國廣泛搜羅書籍,押運至南京?!睹鲿肪矶d:“洪武元年八月,詔出書籍稅?!薄?5〕這一項免除賦稅的措施,促進了明代圖書業的興盛。明中期,隨著經濟的復蘇、文化的繁盛和技術的進步,刻書從種類到數量全都有了提升,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論及明代刻書業,稱:“宣德、正統間,書籍印版尚未廣。今所在書版,日增月益,〔26〕天下古文之象,愈隆于前己?!?/p>

此時刻書的中心也隨著經濟的南移,轉入到江南地區,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論及明代的出版業稱:“凡刻之地有三,吳也,越也,閩也?!爆F存《草韻辨體》的明刊本中,崇禎六年(1633)烏程閔齊伋刻本和崇禎年間古吳陳長卿刻本,皆出自江南地區。

以烏程閔氏為代表的套印刻書在當時影響甚大,閔齊伋所刊的套色書皆因刊刻技術的先進,成為暢銷書籍。龔惟敬在跋閔刻本《繪孟》時就稱:“而烏程閔遇五太學得于其尊兄方伯昭余先生,復加朱黛,為刻于吳中,海內人士竟相〔28〕傳誦?!?/p>

除了競相傳誦,閔齊伋刻本也會被人拿來進行翻刻,如另外一本崇禎年間陳長卿本的《草韻辨體》,除較閔齊伋本多扉頁,其余皆與閔本相同。

在明代商業氛圍濃厚的背景下,圖書的再版皆因其暢銷程度,閔刻本《草韻辨體》初次刊印為單色本,后又推出了朱、墨、藍三色本,刊刻愈加精良,加上不斷再版、翻刻及修訂,可見此書在民間的暢銷程度。除此之外,明末的陳鼎新還曾經增訂《草韻辨體》,依此著成《草法韻?!?。清代至民國,《草韻辨體》還被視作品評草書字書的參考,如清乾隆年間的趙思道在為石梁的《草字匯》作序時稱:“視前代中書官郭諶所輯《草韻辨體》微同,體制過之?!薄?9〕清代藏書家周中孚(1768—1831)在其《鄭堂讀書記》中評《草韻匯編》亦稱:“視前明郭諶《草韻辨體》,近代陶南望《草韻匯編》二書微同,而體制似欲過之,洵可為藝林之巨觀矣?!薄?0〕于右任在編寫《標準草書千字文》時,《草韻辨體》也是其主要借鑒對象之一。無論是從趙思道和周中孚將《草字匯》及《草韻匯編》與《草韻辨體》進行比較,還是于右任編寫《標準草書千字文》時對其的參考中,我們都可以看出《草韻辨體》一直通行于世,且被視作草書字書的權威之作,對學習草書者有借鑒及參考的價值。

(作者單位: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

責任編輯:歐陽逸川

注釋:

〔1〕閔夢得,字翁次,一字禹錫,號昭余,浙江烏程(今浙江湖州)人,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崇禎二年(1629)晉升為兵部尚書,贈太子太傅。閔夢得跋語稱此書:“頃于燕市購得善本,時用展玩,多所發蒙?!遍h夢得舊時就曾從燕市購得了《草韻辨體》,至其告老還鄉后,閔齊伋刊本才面世,底本應是由其提供。閔夢得為閔齊伋仲兄,其對閔齊伋的刻書事業多有支持,除了《草韻辨體》,如閔齊伋曾刊刻出版的《春秋左傳》《讀風臆評》及《文選論注》也是由閔夢得提供的底本。

〔2〕〔明〕朱瞻基:《草書歌并序》,《歷代書法詠論》,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9月版,第236頁。

〔3〕〔明〕楊慎:《明楊慎論草書韻會》,《歷朝書論匯編·一》,浙江美術出版社2017年版,第5548—5549頁。

〔4〕〔5〕〔明〕楊慎:《全蜀藝文志》,明嘉靖間刻本,卷三十一。

〔6〕〔明〕楊慎:《墨池瑣錄》,《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書店1994年版,第66頁。

〔7〕〔明〕項穆:《書法雅言》,《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版,第523頁?!稌ㄑ叛浴沸稳輳堝黾捌溆绊懴碌牟輹Q:“后世庸陋無稽之徒,妄作大小不齊之勢......強合鉤連,相排相紐......如楊秘圖、張汝弼、馬一龍之流,且自美其名曰:梅花體?!?/p>

注釋:

〔8〕〔12〕〔明〕葛守禮:《明敕封登仕郎郭諶暨周孺人合葬墓志銘》,《明清德州墓志集注》,線裝書局2015年11月版,第220頁。

〔9〕山東省臨邑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臨邑文史資料·第2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臨邑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7年10月,第178頁。

〔10〕〔明〕高儒:《百川書志》,觀古堂書目叢刊本,卷十。

〔11〕同〔9〕,第179頁。

〔13〕同〔8〕,第219—220頁。

〔14〕〔明〕趙用賢:《大明會典》,明萬歷內府本,卷二百一十五。

〔15〕黃首祿:《明代御制文獻研究》,湖北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第3頁。

〔16〕《明神宗實錄》,卷一百四十六,萬歷十二年二月癸酉,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年,第2730頁。

〔17〕〔23〕〔明〕朱翊鈞:《草韻辨體序》,《草韻辨體》,明萬歷十二年刊本。

〔18〕〔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版,第546頁。

〔19〕〔明〕朱翊鈞:《草韻辨體跋》,《草韻辨體》,明萬歷十二年刊本。

〔20〕《明神宗實錄》,卷五十二,萬歷四年七月戊午,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1996年,第1233頁。

〔21〕羅繼祖:《金張天錫〈草書韻會〉及其題〈明妃出塞圖〉詩》,《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3月2日,第278頁。

〔22〕〔明〕楊慎:《明楊慎論草書韻會》,《歷朝書論匯編·一》,浙江美術出版社2017年10月版,第5549頁。

〔24〕張金梁:《明代書學銓選制度》,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207頁。

〔25〕〔清〕龍文彬:《明會要》,清光緒十三年永懷堂刻本,卷二十六。

〔26〕〔明〕陸容:《菽園雜記》,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28頁。

〔27〕〔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6—57頁。

〔28〕轉引自趙紅娟:《閔齊伋的編刊活動、刊刻特點與影響及其刊本流布》,《文獻》,2014年3月第4期,第47頁。

〔29〕〔清〕趙思道:《草字匯序》,《草字匯·上冊》,上海古籍書店1981年版,第4頁。

〔30〕〔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民國十年刻吳興叢書本,卷四十八。

猜你喜歡
字書神宗草書
皇帝任性,狀元到手
蔣和《漢碑隸體舉要》考述
我國古代字書芻議
皇帝任性,狀元到手
錄清·孫枝芳詩(草書)
自作詩(草書)
漢文佛典:譜寫漢字研究新篇章
郭熙《早春圖》的視覺性與神宗朝文人心態
錄明?楊士奇詩(草書)
書法欣賞(草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