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皆有情,托物巧言志

2022-05-05 06:42王艷婷余坤龍
快樂學習報·教育周刊 2022年15期
關鍵詞:綠植托物言志

王艷婷 余坤龍

“托物言志”是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重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哲理,“借助具體文字,感受語言之美,并進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因此,學生對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并不陌生,從《陋室銘》《愛蓮說》的浸潤到整個第五單元的學習,學生明白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客觀事物來寄托個人的情感或表達個人的某種思考。這就為托物言志類寫作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然而,如何將理論變成現實就成了筆者反復思考的問題。

對于教學目的的反復推敲讓我不斷思考,“這節四十分鐘的作文課我到底要教會學生什么?”這個問題不停地在腦海里重復。如何讓學生通過一件物品來表達一種思考、傳達一種情感呢?為什么要將情感通過物表達出來呢?怎么來表達呢?連續的思考讓我愈發清晰。那就大膽去設計,大膽去嘗試!

一、撥開云霧,生活即語文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我一直堅信生活即語文,新課標倡導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功能的實現離不開生活實際,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素材并加以運用不僅能夠讓語文貼近生活,更能走進學生心里。

偶然間我發現教室外花架上的那盆“一帆風順”死而復生,課間很多學生圍過來湊熱鬧,要知道這些綠植經歷疫情、假期,能活下來屬實不易,引導學生從它們身上體會生命的韌性是班主任的習慣性做法,轉念一想:這不就是“托物言志”嗎?一堂生活化的語文寫作教學課就這樣誕生了!

二、層層推進,寫作三步走

新課標要求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被谶@一理念,我認為托物言志類記敘文的寫作指導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有層次、有意義的認知思考過程,給予學生具體的、可操作的寫作方法,提供給學生多種可借鑒的寫作思路,指導學生生成個性化的寫作成果。因此,本堂課的設計《窗外的綠植》,我將教室外的綠植搬進了課堂,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表達,通過回憶綠植剛來到班級的形態與現在進行對比,思考導致變化的原因,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逐步與眼前的綠植建立聯結,將自我的成長感受與綠植的變化相聯系,在此基礎上表達思考,實現物我交融。在層層引導與推進中,提煉寫作技法。最后,針對本節課的難點——技法二和技法三,通過續寫段落,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進一步領會技法。下面對本堂課提煉的三個技法進行具體闡述:

(一)技法一:寫景有招,凸顯特點

寫好托物言志類文章,對物進行生動描摹是第一步。面對擺在眼前的綠植,引導學生用幾個詞或句子描繪一下,學生總能七嘴八舌說點東西?;貞涍@盆綠植剛來的樣子,學生親身經歷的場景也能夠積極地表達。比如:

現如今的樣子:

“枯萎零落”“花殘葉敗”“干枯萎縮”“毫無生機”……

“萎縮的根部預示著生命的終結,枯黃的葉片上清晰可見的紋路交錯縱橫,干癟的枝椏上滿是一道道枯痕,仿佛用手輕輕一碰就會掉落下來……”

剛來班級時:

“生機勃勃”“葉子綠得發亮,綠得喜人?!?/p>

“枝葉繁茂,密密麻麻連成一片,分不清你我?!?/p>

“枝葉搖曳,她們如一個個可愛、清純的妙齡少女,一襲紅妝,在微風中翩翩起舞,舞姿婀娜,令人陶醉?!?/p>

從學生的表達中,不難發現,學生不自覺地會從修辭、感官等角度入手,教師借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寫好托物言志類文章的第一步要抓住物的主要特征來進行描寫?;仡檶W過的知識,學生很容易理解按照一定的寫作順序、從事物的多個方面、運用多種寫作手法調動多種感官等等方法,那么技法一的提煉就順理成章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班級學生的語文基礎較為薄弱,教師可以預設一系列的表達,引導學生提煉方法。

(二)技法二:物我聯結,穿插感受

寫景狀物的本質目的是為了寄托情感,那么找到“物”和“我”之間的聯結點就是這一步的關鍵。我選擇讓學生思考綠植產生變化的原因來引導學生將綠植和自己建立聯結。比如:

造成綠植如今景象的原因,可能是“天氣變化”“照顧不周”“缺少養分”等,對于綠植來說,它正在經歷著人生的寒冬,那么,你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這樣的寒冬時刻?

學生思考后能夠說出諸如“考試失敗”“被同學誤會”“父母不理解”“被老師批評”等一系列的不愉快經歷。這時再引導學生將目光回到綠植身上,學生能夠發現眼前的這株植物正在垂死掙扎,甚至有細心的孩子發現根部有一株小小的嫩綠色枝芽,這個發現是這節課的點睛之筆,也是意外之喜。我借機引導學生討論:“眼前這個生命的死而復生帶給你哪些思考?”

在這樣的情景問答中,學生將綠植和自己建立了聯結,找到了彼此共通之處,為了情感表達更真實,在對物進行描摹的過程中巧妙穿插作者的感受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技法二的提煉也就順理成章了。

(三)技法三:以物傳情,物我交融

托物言志類文章的靈魂是物我合一,此時,我引入宗璞《紫藤蘿瀑布》中的片段來引導學生體會托物言志的最高境界——以物傳情,物我交融。當然,技法的領會和實際應用之間一定存在著距離,通過不斷的寫作實踐去消化、鞏固是下一步要進行的重點。

作為一節寫作課,沒有當堂寫作一定是失敗的。因此,我給了20分鐘的限時訓練,給出情景片段,讓學生自由展開寫作,最終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效果通過課堂習作便能知曉。

三、課后反思,嘗試即成長

作為年輕教師,往往受錮于經驗不足等因素,不敢進行教學嘗試。長此以往,思維上形成定式、教學上疏于鉆研,甚至害怕探索,又何談成長呢?面對未知的領域,大膽創新、勇敢嘗試,即使失敗了,探索的過程也是一次寶貴的歷險,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成長歷練?;仡櫿麄€過程,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學情是基礎

任何教學開展的基點都應立足于學情,寫作教學也不例外。本次嘗試以學生學情為起點,將生活素材搬到語文課堂,從導入到深入,層層推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新、舊知識的鏈接、新知識的有效輸入以及寫作方法的提煉與運用,實現了寫作全過程的再現。

(二)效果需評價

寫作教學提倡一課一得、學有所得,一節作文課的設計之初就需要考慮這節課要教會學生什么,是一種寫作方法還是一項寫作技能?本節課設計之始首先思考的是學生能學到什么,因此整節課圍繞教會學生寫托物言志類記敘文,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傳授三種技法,而對這種技法的掌握有待于進一步的訓練與鞏固,后續需要進行一系列的作文訓練,真正讓學生掌握方法并融會貫通。

(三)分層來設計

筆者對兩個班級的近90名學生的課堂習作認真研讀后發現,很多學生有運用技法的意識,但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綠植和我的聯結較為生硬、情感的抒發過于直白甚至沒有與物體交融起來等,這就需要一系列的寫作指導和大量的寫作實踐幫助學生內化。也有一些語文基礎薄弱的學生明顯沒有掌握這種方法。由此可見,我對課堂的片段續寫設計過于理想化,課堂習作訓練的開展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三種技法的基礎上。很明顯,我沒有充分考慮到全部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寫作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分層的寫作訓練應該成為筆者今后進行教學時的重點。

綜上,有效的托物言志類作文教學探索需要經歷設計初期的重重困境,教師要有抽絲剝繭的勇氣,觸摸課堂教學的最核心本質,才能撥開云霧、理清思路;清晰的教學目標,加上循序漸進的引導和推進,方能達到預期效果。最后,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一定能助力教學,實現教學相長,最終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綠植托物言志
把“春天”帶回家
中考作文寫作指導之 托物言志法
延續風雅
張進(一首)
石灰吟
“物”繪人生“吟”新篇
老頭子
竹 石
綠植在家居裝飾中的應用
綠化設計在SPA會所設計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