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劇如何承載重大主題宣傳報道
——以北京廣播電視臺“迎接二十大,奮進新征程”廣播劇精品展播為例

2022-05-05 08:35王一凡
中國廣播 2022年6期
關鍵詞:廣播劇展播聽眾

☉ 王 晨 王一凡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隆重舉行。此次會議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此次盛會召開之際,北京廣播電視臺開辦“迎接二十大,奮進新征程”廣播劇精品展播,通過一批優秀的紅色廣播劇描繪奮斗脈絡,發出時代強音。

一、廣播劇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優勢

(一)優質內容:用故事傳播主流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12月14日舉行的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指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內容選材要嚴、思想開掘要深、藝術創造要精,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涵、藝術價值?!雹俦本V播電視臺“迎接二十大,奮進新征程”廣播劇精品展播聚集了45 部由全國各媒體機構制作的優秀廣播劇作,主題廣泛且具有代表性,既有講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典型代表人物和光輝歷程的作品,如《播火者》《紅船》等,又有展現疫情攻堅戰中不畏艱苦和敢于斗爭的劇作,如《英雄的守護》等,還有表現扶貧下鄉時上下同心的劇集,如《白江河》等,此外還有關于農業發展的《一顆超級稻》、講述文化傳承的《女兒香》等。

所展播的廣播劇運用平實樸素的語言來講述故事,其中有的還使用了方言、民歌等蘊含地域特色的元素,比如《血紅花白》開頭的上海話、《天路長歌》里的河北民歌等。劇里的每個故事都具有起承轉合的完整結構,劇情引人入勝,人物特點鮮明,如《農民老曹的幸福生活》中,主人公老曹在雞鳴聲中掃著地、唱著秦腔出場,由此,一個樂觀開朗的關中農民形象躍然而出。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時強調:“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雹谫N近群眾的故事化敘事更能深入人心,引發情感共鳴,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如《農民老曹的幸福生活》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民受疾病和窮困所擾,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扶貧政策的幫扶過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此次展播所挑選的廣播劇雖然內容各異,但也交相呼應,提供多元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如《一大代表毛澤東》和《紅船》相得益彰,從不同角度切入,來反映中國共產黨在建黨初期的艱辛和勇毅,深刻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精神和堅定信念。

而《英雄的守護》開頭則采用第一人稱敘事,以“我”作為旁白,勾連起抗疫故事片段,同樣是抗疫主題的《雷神山十天十夜》則以第三人稱視角講述故事。兩部作品相互配合,生動地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與此次展播中的其他作品一齊發力,共同譜寫了百年壯闊征程的華彩樂章。

(二)沉浸體驗:為聽眾構建腦中圖景

沉浸式傳播的效果特征有三個“不”:看不到(invisible)、摸不到(intangible)、覺不到(insensible)。③作為一種具有純粹的聲學性能的特殊戲劇形式,廣播劇用聲音傳播,聽眾無需調動視覺器官接收信息,也無法觸摸聲波,在收聽過程中最后不自覺地參與場景建構。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曾說:“廣播劇的藝術家們,給聽眾留下了廣闊的天地,使聽眾參與了創作?!雹堋皬V播劇最大的好處是給聽者很大的想象余地?!雹莶煌穆牨姇鶕V播劇的內容建構出獨具個人風格,但也受社會文化背景下約定俗成所限制的想象場景,從而進入場景、感受場景。正如瑞士作家、語言學家弗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所說:“語言還可以比作一張紙:思想是正面,聲音是反面。我們不能切開正面而不同時切開反面,同樣,我們不能使聲音離開思想,也不能使思想離開聲音?!雹拊谥卮笾黝}宣傳中,廣播劇用精心編排的語言、音樂和音響效果構成聲音形象,接收到的聽眾在聲音的刺激下,腦中形成概念,廣播劇從而完成思想文化的傳播。以此次展播的作品《人民的紅線女》為例,臺下的觀眾和著臺上的戲曲唱著:“衰漢奸,病漢奸,狗漢奸,賊漢奸,千刀萬剮你該斬!”劇中人疾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漢奸賣國賊!”“七七事變到如今,民不聊生整五年。要想安居過太平,不做順民和漢奸?!痹趹蚯樽嘁衾?,詩句被角色悲憤地念出!刺耳的防空警報聲、人群嘈雜聲、旁白的描述和緊張的音樂配合,構成一幅令人揪心的畫面。幾分鐘內,廣播劇《人民的紅線女》將處在水深火熱中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對侵華日軍與漢奸的仇恨展現出來;廣播劇《紅船》的同名主題曲在創作時使用了《國際歌》,相似卻不相同的曲調響起,喚醒聽眾積淀的記憶,讓聽眾在腦海構建的圖景中感受激昂、奮進的思想和感情,從而走進歷史,追尋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國使命,奮進新征程。

(三)形式親和:“聲”入人心的伴隨

用聲音傳播信息的廣播相較于文字和影像媒介,更容易讓有視力障礙和無接收文字傳播條件的人群獲取更多信息;相較于視頻傳播,廣播對于終端設備和網絡的要求更低,更容易有貼近生活的表達,因此,這些更加貼近生活和貼近群眾的廣播劇能夠真正做到“聲”入人心。

廣播劇《播火者》海報 來源:聽聽FM

據艾媒咨詢數據,2021年上半年中國95 后群體偏好度最高的在線音頻節目類型分別是二次元、廣播劇和小說。⑦喜馬拉雅音頻平臺發布的《2022 睡前場景收聽洞察報告》顯示,廣播劇是年輕人熱衷追捧的內容Top10 之一;睡前場景中,喜馬拉雅63%的收聽用戶由Z 世代(指出生在1995年至2009年的一代人)、90 后和80 后組成,其中18~35 歲年輕人占比41%。⑧截止到2022年10月15日,喜馬拉雅上廣播劇《三體》第一季第一集的播放量已達到830.6 萬次。⑨廣播被認為是最容易和移動互聯網融合的媒體,⑩而用聲音敘事傳情的廣播劇在當下也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傳統廣播具有的伴隨性契合了移動設備的隨身性,而只需調動聽覺器官接收信息的廣播,其所具有的“非侵占性”也符合現代受眾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中獲得休閑的需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我國有超過1400 萬人單程通勤時長超過60 分鐘,達到承受極端通勤的程度。?伴隨式、場景化的廣播作為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契合通勤人士的需要。廣播劇具備完整的故事架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聲音傳播的轉瞬即逝,使得聽眾能夠在錯過細節的情況下,依舊能把握廣播劇核心的情節和思想,讓主流聲音留在新時代青年的心中。

二、從重大主題宣傳看廣播劇的未來發展

(一)依靠媒體融合,釋放媒介能量

媒體融合是指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媒體在內容、技術、產業、管理等方面促進融合的發展趨勢。當前,媒體融合已廣泛應用于媒介實踐活動當中,“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成為現階段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在此背景下,廣播劇如果僅依托單一渠道進行重大主題宣傳,則難以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基于廣播劇這種獨特的作品形式,打造立體化的傳播矩陣是提升此類作品傳播力的重點。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推出的《大涼山》《到延安去》等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主題廣播劇在央視新聞、云聽、央視頻、嗶哩嗶哩等多個平臺同步上線,觸達人數達到5700 萬人次,取得了良好宣傳效果。廣播劇《大涼山》在展播期間還創新性地運用“慢直播”、探班直播等形式,讓廣大網友更為直觀地體驗了廣播劇制作的臺前幕后。

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優質主題廣播劇“破圈”賦能。同時,除依靠中央級媒體進行傳播外,也要利用地方縣級融媒體進行精準傳播。2022年由福建晉江融媒體中心創作的3 集廣播劇《江海揚帆》,講述新時期晉江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守實業、攻堅克難,利用“晉江經驗”使民營企業成功轉型的故事。該劇宣傳期間在海博TV、福建新聞聯播及晉江融媒體等多家地方媒體進行展映,多渠道個性化的宣發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內容,使該廣播劇在當地獲得一致好評。

(二)堅持內容創新,弘揚主旋律聲音

宣傳重大主題廣播劇,只有在不斷創新中才能不落俗套,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

首先,廣播劇在傳播形式上可以打破常規。通過對此次展播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這批廣播劇每集的平均時長在30 分鐘左右,一部完整的廣播劇平均集數在4 集左右。如今越來越多的受眾更習慣于碎片化地獲取信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0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的用戶規模增長最為明顯,達9.62 億,較2021年12月增長2805 萬,占網民整體的91.5%。?針對受眾這一特點,在重大主題廣播劇制作過程中,可以進行短音頻模式的嘗試,控制每集時長,濃縮重點內容進行講述,更好地抓住受眾碎片化時間,或者截取精華片段,以適應當前用戶對“短精快”內容的偏好,優化傳播效果。

其次,重大主題廣播劇在表達方式及敘述視角上既不能嚴肅刻板,空喊口號,遠離年輕聽眾,更不能過于娛樂化,因此在史料中發現新的切入點、創新內容表達顯得尤為重要。本次展播中的作品《馬三立入黨記》講述了相聲泰斗馬三立先生作為經歷過舊社會、見證新中國成長的藝術大師,從感恩到要求入黨、正式入黨的歷程。該廣播劇獨辟蹊徑地選擇了馬三立先生鮮為人知的入黨經歷進行敘述,讓人耳目一新。

(三)創新反饋模式,加強社群運營

梳理此次展播作品可以發現,此類廣播劇在運營上大多依舊采用傳統廣播劇的運營模式,主要展播平臺還是各地廣播頻率、央視頻等主流媒體客戶端以及各大商業性在線音頻客戶端,此類型的廣播劇缺少獨立播放平臺,因此很難培養受眾黏性。同時,在制作和播放過程中更多采用單向傳播模式,缺少受眾反饋,導致聽眾參與度、歸屬感不強。

近年來,網絡廣播劇發展勢如破竹,以貓耳FM 為代表的網絡廣播劇平臺也隨之進入大眾視野。貓耳FM 成功“破圈”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對聽眾的社群化運營,貓耳FM 為用戶創造了積極參與、尋求認同的機會,擁有共同愛好的人可以在此平臺上認識、相聚,從而形成社群。同時,當前的貓耳FM 并不僅僅限于單向的輸出廣播劇,而是精心打造社群交流平臺,使用戶能通過彈幕、評論、直播打賞等功能進行多元互動,強化了用戶的表達意愿。

此次展播發布的主要平臺是北京廣播電視臺旗下的聽聽FM,用戶只能在展播總頁面中留下文字評論,無法進行多元化表達,因此更難形成社群化交流,凝聚聽眾共識,使傳播效果受到限制。在媒介社會化的當下,主流媒體創作的重大主題廣播劇可以借鑒商業平臺上廣播劇的運營模式,注重用戶反饋,搭建交流場域。

三、結語

此次北京廣播電視臺以“迎接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為主題所匯集的45 部以典型人物和真實事件為基礎改編的優秀劇作,通過高水準的內容、沉浸式的用戶體驗和貼近群眾的形式展現了其在重大主題宣傳中的優勢,也為主流媒體在移動互聯時代擴展宣傳方式、滿足受眾的新需求開拓思路。面對新時代,我們要不斷探索和挖掘廣播劇的發展空間,將重大主題精神內核滲透到廣大聽眾的內心,從而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場中增強主流聲音的輸出。

猜你喜歡
廣播劇展播聽眾
優課展播1
廣播劇還有前途嗎?
讓聽眾“秒睡”的有聲書
淺析微廣播劇有效傳播的三大特質
好太太都是好聽眾
2018中國廣播劇年會在遼寧丹東召開
用屠呦呦精神創作屠呦呦廣播劇——一次科研般嚴謹的藝術創作
實數考點展播
老年聽眾需要電臺長篇連播
學會傾聽(一):做哪一種聽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