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參與護理模式對兒科患兒睡眠質量的影響

2022-05-08 14:13李瑩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3期
關鍵詞:睡眠質量兒科

李瑩

【摘要】目的:在兒科患兒睡眠管理過程中施以家長參與護理模式,觀察并分析對患兒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120例入選者均為我院接收的患兒,用電腦抽樣,試驗患兒均分為常規組(常規臨床護理,60例)與家長參與組(在常規組基礎上聯合家長參與護理模式,60例),兩組患兒均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入院治療。分析比較兩組患兒的睡眠質量評分與不良情緒評分。結果:在經過護理干預后,兩組患兒的睡眠質量明顯上升,且家長參與組患兒上升情況高于常規組;兩組患兒的不良情緒均有所緩解,且家長參與組患兒緩解程度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家長參與護理模式在兒科患兒睡眠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改善患兒情緒,提升患兒睡眠質量。

【關鍵詞】家長參與護理模式;兒科;睡眠質量

在臨床治療中,兒童一直都是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各項身體機能尚未發育完全,心智也尚未成熟,無法準確表達自身感受,且患兒在醫治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哭鬧情況,導致臨床治療工作很難順利展開?;純涸谥委熯^程中身體不適,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進而影響患兒的睡眠質量,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采取合理的護理方式緩解患兒不良情緒。本研究旨在分析在兒科患兒睡眠管理過程中施以家長參與護理模式,對患兒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將分析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0例入選者均為我院接收的患兒,用電腦抽樣,試驗患兒均分為常規組與家長參與組,兩組患兒均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入院治療。常規組(60例)中男患兒30例,女患兒30例;患兒2~5歲,平均(3.27±0.45)歲;家長參與組(60例)中男女患兒數量分別為31例、29例;患兒1~5歲,平均(3.31±0.52)歲;患兒入院治療的原因有肺炎、營養不良、腸胃不適等。計算兩組試驗患兒的一般資料,得出P>0.05,表示無差異性,可作對比試驗研究。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對此試驗作出審核批準,患兒監護人知曉試驗具體內容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常規組患兒進入兒科后接受常規護理。家長參與組患兒進入兒科后接受家長參與護理模式(1)護理方案溝通:護理方案在落實前,護理人員與患兒家長溝通,在溝通中滲透睡眠質量對疾病治療的意義,讓家長認識到家屬參與管理對患兒睡眠管理的效果,并認識到護理工作的重點及難點,護理方案獲得家長認可后,讓家長積極參與到患兒睡眠管理中。護理人員與家長協調護理工作配合方式。(2)語言護理:在家長參與護理方案中,護理人員指導家長與患兒溝通的方式,通過語言及肢體接觸等,觀察患兒情況,家長與患兒溝通過程中應當持續性調整患兒情緒,讓患兒恐懼情緒消除,通過語言安撫及肢體安撫方式帶給患兒安全感,使患兒能在科室安穩入睡。(3)家屬與護理人員溝通:在患兒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與患兒家屬及時溝通,二者對患兒的心理變化及生理變化展開分析,從而制定科學的護理策略。護理人員在工作開展中,也需要家長配合,避免患兒出現治療依從性降低的情況。

1.3 觀察指標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睡眠質量,其主要包括23個項目,7個主要維度,不同維度分值為0~3分,總分為21分,患兒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采用焦慮自評表(SAS)對兩組患兒焦慮程度進行評估,其總分為80分,50分以上為焦慮,分數越低,說明焦慮程度越輕;采用抑郁自評表(SDS)對兩組患兒抑郁程度進行評估,其總分為80分,53分以上為抑郁,分數越低,表明狀態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該實驗框架內所涉及的數據信息均填錄于SPSS23.0統計學工具讀取,以[例(%)]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統計學得出P<0.05時,表示各種數據有比較意義。

2 結果

在經過護理干預后,兩組患兒的睡眠質量明顯上升,且家長參與組患兒上升情況高于常規組;兩組患兒的不良情緒均有所緩解,且家長參與組患兒緩解程度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3 討論

兒科納入的患兒年齡小、智力發育不完全,在面對治療時出現抵抗情緒及負面心理,臨床上表現為焦慮、抑郁情緒,無法在醫院安心睡眠,患兒休息不充足,對疾病治療產生不利影響?;純簾o法順利與護理人員溝通,護理人員無法全面掌握患兒具體情況,導致臨床治療方案及護理方案的實施受到阻礙。

臨床常規護理方案,注重對環境及患兒體征管理,但忽視患兒實際需求,因此,在操作過程中患兒不配合治療,家長焦急,容易誘發護患矛盾,導致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表示不滿。對此,本研究采取家長參與護理模式,指導家長護理過程中應當關注的問題,通過轉移注意力及調整患兒情緒的方式提升患兒睡眠質量。在護理過程中,若患兒哭鬧,家長可及時安撫患兒,患兒家長也可通過語言及肢體撫平患兒恐懼感,讓患兒表達瘙癢、疼痛等不適感,護理人員與家屬配合及時掌握患兒機體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經過護理干預后,兩組患兒的睡眠質量明顯上升,且家長參與組患兒上升情況高于常規組;兩組患兒的不良情緒均有所緩解,且家長參與組患兒緩解程度高于常規組,提示施以家長參與護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患兒睡眠質量,不良情緒得到緩解。

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施以家長參與護理模式,患兒睡眠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消除患兒不良情緒,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祝文金,吳惠娜.家長參與護理模式對小兒治療依從性及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09):1571-1572.

[2] 胡立娟.家長參與護理模式對兒科患兒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07):1174-1176.

猜你喜歡
睡眠質量兒科
兒科臨床中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方法探討
地氟烷與七氟烷用于兒科麻醉的術后恢復效果分析
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缺口近9萬
16周太極拳鍛煉及停練8周對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
芪棗安神湯對心脾兩虛型失眠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
情志護理干預配合針刺對急性面癱患者不良情緒以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高職新生睡眠質量調查分析
新疆地區民漢中職護生睡眠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對比研究
安徽推出兒科分級診療規范
我國將恢復兒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