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初期臺閣體行草書初探

2022-05-10 19:37劉修琳
藝術評鑒 2022年6期
關鍵詞:明代風格

劉修琳

摘要:明代臺閣體書法作為一種獨特的書法現象,與同時期的政治生活密切相關,已被學者多加研究,但研究者往往只關注其楷書的淵源流變以及臺閣體自身形成的規律性,而對行草書的發展往往淺談轍止。本文試圖采用研究與書論相結合的形式,細致分析臺閣體行草書的發展淵源,并對應其代表書家和作品進行整理。在明代的書論評述中,往往談及到臺閣體行草書時,大多贊賞有加,臺閣體行草書在明朝前期的繁盛不能說對后來書家流派的形成沒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明代 ?臺閣體 ?行草書 ?風格

中圖分類號:J2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6-0053-03

在明代初期的臺閣體書法中,主要以楷書和行書這兩種書體為主,對楷書的品評歷來研究探討者甚多,而對行書卻往往一帶而過。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楷書主要運用在官方場合,比如詔書、敕表以及各級政府公文,比較規范。但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臺閣體書家不僅是臺閣體楷書書家,也往往能寫出一手流麗的行草書,而這些行草書自然與其楷書的統一面貌有一定的相通性。本文主要研究明代前期的臺閣體行草書,即永樂年間至宣德年間。因為這是一個行草書最為興盛發展的時期,一是縮小了研究的范圍,二是臺閣體行草書的代表書家宋璲、解縉和沈粲都在這個時期內,我們也能清楚的看到臺閣體行書在這個時期風格上出現的微妙變化。

一、明代臺閣體的發展狀況

(一)明代臺閣體簡述

臺閣體本是明代初期文學史上一種精工華麗、藝術價值平庸無奇和用來歌功頌德的文風,主要以臺閣重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從書法史來看,是明代初期形成并開始蔓延的一種書風,代表書家為沈度、沈粲兄弟等。從藝術審美來看,與文學史上的文風有一定相似性,故借用其名。從社會人員來看,主要是宮廷書家和臺閣大臣,其中以中書舍人為主。其書風則整飭停勻,面目一致,以圓、光、潤為主,明代臺閣體書法一般來說會和清代的館閣體相提并論,對于其書法風貌和藝術特點的描述都是千人一面,烏、黑、光,狀如算子,毫無生氣,具有匠氣和俗氣,妍媚乏骨力,并且容易扼殺書家的創新意識,毫無性情而言。這樣的書風主要是受皇帝喜好的影響,并且由于這種喜好逐漸在政府高層蔓延開來,所以后來又不僅僅局限于宮廷書家,在士子科考、中下層文吏的文案書寫中,也趨同于臺閣體書風。當然,臺閣體書法中有精妙的上乘作品,也有呆滯的劣作,不能一概而論。

(二)明代臺閣體的背景

自古以來,中央政府對官員的考核要求都有書案字跡的考察,而善書也成為官員的必備技能之一。隋朝科舉制的興起,對士子的書法技能有著嚴格的要求,楷法遒美、結構嚴謹,這成為基本的條件之一。唐代的集賢院、翰林院、弘文館,宋代的院體以及元代的奎章閣包括明清的臺閣體、館閣體這些官方主流的書寫樣式,與士大夫怡情或肆意灑脫的書寫有根本不同。明開國以來,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空前未有的高壓政策,動輒殺人數千乃至上萬,使得文人自身抒發的性情逐漸減少,達到帝王想要的統一狀態。明代臺閣體就是在這樣一種受政治影響的背景下產生的,這種書風活躍在官僚隊伍中,并在明代的書法史上影響深遠,直至明代中后期吳門書派在江南崛起,才在一定范圍內打破了臺閣體的籠罩局面。然而,后世對其中的代表書家往往褒貶不一,針對同一種面目的書風或大加贊美,或譏評辭甚。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僅僅是藝術理念的差異,也有受評論家和臺閣體書家籍貫以及師承關系的連帶影響。

明代臺閣體的出現,雖說是政治和時代的產物,但并非是橫空出現的,在歷史上也早有一定的淵源,而明代初期則是將這種淵源放大了。于是,在明代重新建立起高度的中央集權下,書法規范重新抬頭是勢不可擋的,主觀因素是明成祖大加贊揚沈度的楷書,以至于這樣一種統一的風格在永樂年間達到高潮,從而使這種風貌的楷書在上層官吏中傳遍開來。

二、明代前期臺閣體行草書概述

(一)臺閣體行草書對元代行草書的繼承

明初書家以取法元人為主,而元代書家中的佼佼者趙孟頫、康里巎巎則以擅長行草書聞名于世。明代初期臺閣體書家也大多繼承了元人風格,有的書家就是以嫻熟純粹的趙孟頫體享譽當朝。但與趙孟頫相比,趨于圓滑,精麗程度高,有程式化的趨向,最終導致了一種雍和平穩、面目相似但技巧性十足的書風。

我們可以從明初的臺閣體名家中看到這個狀況,例如“三宋”之一的宋璲,學趙孟頫、康里巎巎,方孝孺云“近代善書尤著者,稱吳興趙文敏公及康里子山……金華宋君仲衎,兼得二公之妙,而加以俊放?!鄙蚨群蜕螋雍献鞯摹吨祆涓性⒃姲耸撞⑿颉?,其中沈度書寫的部分用筆似宋克,而沈粲也與其兄有同樣的師承,王世貞評其草書“行筆圓熟,章法尤精,足稱米南宮入室?!苯饪N在《春雨雜述》中說:“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須臨古人墨跡,布置間架,擔破管,書破紙,方有工夫?!笨梢娕_閣體書家對于書法的傳承流變十分看重,這個書風的傳遞是以師承為主,經歷過諸多書家次第的傳承,最后形成臺閣體書風,在沈度沈粲之后,這種書學體系到達頂峰,而這也是“臺閣體”與“館閣體”最大的區別之一?!梆^閣體”是為了應對科舉考試,以“烏,方,光”為主,模式化嚴重,千人同面,而臺閣體行草書是一種書風,有柔美風姿,但又似乎軟弱少力,這種評價側面反映出了臺閣體行書繼承趙孟頫一系陰柔婉約的書風,但又與當下政治文化環境相結合的獨特風貌。

(二)臺閣體行草書風格的同一性

當我們分析臺閣體書家的行草書時會發現與其他行草書書家不同,臺閣體行草書書家有統一的審美傾向,即“中和”“中庸”。這種“中和”之美可以是富貴氣,也可以是脂粉氣,但作為一種普遍的審美特點,與其他流派注重個性張揚有著明顯差異性,流派書家希望能夠突破這種面目統一的“中和”勢態,做到“學古能化”“古為今用”,是故,“臺閣體”被看至厭倦而欲被后人超越時,就被打上了塵俗的標簽。

臺閣體行草書與楷書風格的同一性有兩點因素在其中發揮主要作用,一是其有與楷書相似性質的功能性;二是明代前期書學審美的影響??瑫鵀榱酥圃t抄書,其功能性以政府部門和帝王的實用為主,同時,在這個基礎上,藝術性的裝飾作用也離不開一定的規范。行草書的功能則不體現在日常的政令文字上,以觀賞、裝潢和把玩為主,臺閣體行草書也會順應著楷書審美的路子繼續發展下去,這樣就在學習元代趙孟頫、康里巎巎的書法風格后,將其內在的性情因素剔除,而轉為皇家典麗的色彩。當然,臺閣體行草書也不是就似此淪為印刷體,千人一面。而是臺閣體書家又以順應時代的審美理念灌之,在一種約束力很強的狀態下,仍然保留書寫者性情色彩的差異,所謂“和而不同”。我們只要對比宋璲、解縉和沈粲等人的行草作品,就能清楚的看到其同一性與個體的差異性。再者,明成祖對書畫藝術也有著自己的追求,史料記載,其對于繪畫的品評非常注重其意境格調雅致精麗,可見臺閣體書風的特點不僅僅是客觀環境影響的產物,也是主導者帝王的主觀追求。

與“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一樣,明初基本籠罩在以趙孟頫為中心的元代復古主義浪潮之中,“臺閣體書法”是書壇在科舉和帖學盛行的洪流中的產物,無論是楷書還是行草書都有著歷史的淵源。到明代中葉,書法家視野得以擴展,隨著書壇重心向江浙地區開始轉移,以李應楨、徐有貞等為先驅的明代吳門書派崛起,開始打破自元代以來的趙孟頫遺風,對于復古壓抑之風甚是反感,批判其為“奴書”,一改書壇沉悶之風,反對千篇一律,主張學書不必泥古,要求新求變,由此吳門書派逐漸引導了當時的書壇。

(三)明清書論對臺閣體行草書的品評

明清書論中,關于宋璲、解縉和沈粲的品評最多,宋璲在書史上與宋克、宋廣并稱“三宋”,是臺閣體行草書家中的佼佼者。方孝孺贊譽宋璲的草書:“金華宋仲珩,草書如天驥行中原,一日千里,超澗渡險,不動氣力。雖若不可蹤跡,而馳驟必合程矩。直可凌跨鮮于、康里,使趙公見之,必有起予之嘆?!庇钟羞^庭訊云“書法端勁溫厚,秀拔雄逸,規矩二王,出入旭素?!鄙螋邮巧蚨戎?,與其兄沈度皆工書,行草書風格遒麗,又融入“臺閣體”的端莊圓潤。王世貞評其“行筆圓熟,章法尤精,足稱宋南宮入室?!比~盛在《水東日記》又云“沈簡庵草圣擅一時,真行皆佳?!?解縉的草書與其他臺閣體名家拉開面貌,在一定的范圍內更注重性情的抒發。王世貞跋解縉《黃庭經》“然世多見者狂草,其所以寥寥者,亦作狂草故也”,又有明何喬遠《名山藏》曰:“縉學書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p>

搜集明清時期關于品評臺閣體行草書的部分書論,加以分類考察,可見書論中談及的臺閣體名家的行草書大部分以美評為主,那么基本可以概括出臺閣體行草書在當時的影響和風評,即是一種基本被社會和書家認可的書風,并非像近世一樣劣評如潮。

三、臺閣體行草書代表書家及風格淺析

(一)“天驥奔行,不主故?!薄苇j

宋璲,字仲珩,浦江人。何良俊《四龍齋書論》評其書師法康里巎巎,可稱入室弟子。宋璲名列明初草書“三宋”之一,但由于去世過早,所以傳世作品極少,目前能看到的僅有《敬覆帖》,用筆剛勁有力,有一種青春氣息,由于是早年作品,所以盡露古人法度,欣賞稱道者絡繹不絕,甚至連在晚明思想解放潮流中的袁宏道也評價其“仲珩草書為當代第一”,當然,我們面對眾多贊賞思考其緣由,當是其草書繼承元人法度而稍稍有典雅的宮廷特色,這是臺閣體行草書早期的典型特征,但宋璲由于年輕,書法藝術仍處于發展階段,所以與后世相比,其個人風格特色并未十分明顯,如果不因橫禍,他的書法前途不可限量。

(二)“用筆精妙,出人意料”——解縉

解縉,字大紳,號春雨,江西吉水人。官至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主持撰修《永樂大典》。解縉的行草書在臺閣體行草書家中是面目最為多樣的,這與其本人才氣橫溢有著必然的聯系。他取法以元人為主,通過傳世作品來看,自康里巎巎得意甚多。解縉擅長寫大軸的狂草,很有可能是為了適應高堂大殿的宮廷懸掛裝飾,其代表作《宋趙恒殿試佚事》為橫軸大字,用筆迅速如鷹隼,筆畫使轉之間無不有康里巎巎之意,整體氣勢雄厚??癫荨队纹咝菐r詩》是其40歲時的自書詩卷,非常具有個人特點,上下連綿成為一片,少用點畫,加大粗細提按的對比,其中“聲”字一字占六七字的位置,開晚明跌宕起伏的數軸先河?!恫輹詴娋怼穭t格調不高,可視為嘗試之作,字形大小對比十分懸殊,但氣息不夠通暢,且諸多字用筆纏繞拖沓,不免有描摹之嫌。此外還有《草書詩帖》等作品用小草寫成,用筆嫻熟,大概與沈粲小草同類,但風格比沈粲更為深厚。

(三)“行筆遒逸,南宮入室”——沈粲

沈粲,字民望,號簡庵,華亭人。沈粲專攻行草,法自南宮,明人對他的贊賞亦很多,王世貞評價其用筆圓熟。代表作有《梁武帝草書狀》,用章草寫成,學習宋克,但沈粲畢竟與宋克的社會地位大不相同,所以取法宋克的草書非但沒有宋克的高古飄逸之氣,反而轉換為宮廷的富貴氣息。筆畫之間流暢圓轉,絕少連綿,但由于其筆勢的流麗而氣息上下貫通,轉折鋒利,似不可避免的受楷書影響。而另一幅代表作《草書古詩軸》藝術水準要高的多,此作品為數軸大字,取法懷素,上下連綿一縱直下,已透露出自我成熟的風格,用筆俏麗,呈現媚態。能代表其特色的還有《草書千字文》,用筆迅速,遒勁暢達,極少有古樸的氣質,明顯是明代初期臺閣體的風貌。

四、結語

經過上文我們對明代初期臺閣體行草書的梳理,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其發展軌跡。本文簡述了臺閣體行草書的一些特點,按照時間順序,把對應的書家和作品列舉出來作為證據的支撐,而明代書法評論家對臺閣體行草書書家的批評更能讓我們清楚的站在歷史的視角,正確看待臺閣體行草書這樣一種面貌。

參考文獻:

[1]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M].蘇州: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崔爾平選編點校.明清書論集[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3]黨鑫.明代臺閣體書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8年.

[4]徐文達.館閣體探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1).

[5]馬鴻民.館閣體書法的借鑒價值[J].藝術教育,2009(08).

猜你喜歡
明代風格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非“舞”之舞
淺談日本浮世繪設計藝術風格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電影視聽藝術中的影像色彩表達
解讀木刻版畫在動畫中的運用
明代延綏鎮列女研究初探
佛教文化旅游區植物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