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建構策略初探

2022-05-10 19:36沈蘭
江蘇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教育

摘要: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建構首先需要對園內外課程資源進行挖掘梳理。在此基礎上,教師、幼兒或師幼合作,從多個視角繪制課程資源地圖,并多元化呈現、多方位調整,使課程資源地圖更加直觀生動、富有新意、具有特色,從而推動教師課程建設能力的不斷提升,最終促進幼兒有益經驗的不斷豐富。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課程資源地圖;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2)04A-0049-04

在課程游戲化理念的指引下,我園致力于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逐步嘗試建構課程資源地圖,并感受到其帶來的魅力。但在幼兒園建構課程資源地圖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繪制課程資源地圖的方式單一、課程資源地圖呈現信息量有限、教師只熱衷于建構而忽略了課程資源地圖的使用等。為了讓課程資源地圖更高效地發揮教育價值,更好地服務于幼兒園課程資源的建設,更有利于提高教師課程建設能力、豐富幼兒有益經驗,筆者結合我園和蘇州市吳江區多個幼兒園的建構活動實踐,梳理出以下幾方面的建構策略。

一、多場域開發課程資源地圖

(一)多途徑挖掘課程資源

課程來源于幼兒生活,來源于自然。因此在選擇課程資源時,要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關注幼兒的興趣需求,緊密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挖掘滿足幼兒興趣需求且有利于提升幼兒經驗,并能促進幼兒園課程建設發展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按空間分布不同,可以分為園內課程資源和園外課程資源;按課程資源的性質分類,還可以分成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我園從課程資源的分布與性質出發,對園內外課程資源進行盤點,做好全面收集工作,再進行分類整理,從而對課程資源做到全面掌握和統籌規劃。

1.立足園內課程資源

資源無處不在,離幼兒最近的當然是幼兒園園內的課程資源,所以教師可以先從園內的自然資源、材料資源以及人力資源入手,帶領幼兒開啟一場資源調查之旅,通過師幼實地探察、發放調查表、借助識別工具等形式共同收集與統計園內資源。

2.拓展園外課程資源

幼兒園園外課程資源包含的內容相當豐富。教師可帶領幼兒開展實地考察活動,對園外5千米以內的自然資源進行調查與收集。人力資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幼兒園每年可在小班新生入園時,了解家長的特長,同時拓展社區資源。此外,還可從豐富的網絡資源中挖掘有利于課程資源建設的內容。

(二)整理課程資源,構建課程資源系統

1.梳理課程資源清單

我園在對園內外課程資源進行普查的基礎上,對課程資源進行下一步的梳理。園內課程資源主要從資源類型、資源名稱、實物圖片、具體數量、地理位置等方面進行細化整理;園外課程資源主要從資源名稱、地址、距離、實景圖、基本概況等方面呈現課程資源內容。

2.設置課程資源庫

課程資源是實施課程、提升幼兒經驗的重要工具,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的建構依托于課程資源的收集、管理與利用。幼兒園在梳理資源清單的基礎上,要對各種資源進行價值判斷,篩選出對幼兒發展及課程建設有利的課程資源,并對其進行兒童視角下的描述,羅列出可能會引發的活動,梳理出蘊含的學習經驗,預設教師的支持以及可能開展的活動類型等,最終構建具有園所特色的課程資源庫。

二、多視角繪制課程資源地圖

根據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繪制主體的不同,可分為教師版、師幼版和幼兒版三個版本。不同主體的建構滿足不同對象的需求,也成為幼兒園以及教師、幼兒課程開發與實施具體的“行動指南”。

(一)教師主體繪制整體性的課程資源地圖

在繪制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初期,很多幼兒園會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將梳理好的園內或園外課程資源,采用手工彩繪或電子繪畫的方式呈現在地圖上。如吳江區松陵幼兒園聯楊園區教師制作的園內資源地圖,幼兒園里的農家小院、江南街市、創意空間等戶外游戲區域以及動植物資源都被一一清晰地標示在地圖上。教師將縮小版的幼兒園全景呈現在地圖上,幫助幼兒認識幼兒園的整體空間布局,了解各類資源的具體分布位置,提升了教師和幼兒對園內課程資源地圖的整體性感知。

(二)師幼合作繪制綜合性的課程資源地圖

在建構課程資源地圖的過程中,教師和幼兒一起對園內各種資源進行調查、分析、匯總,以“合作伙伴”的身份開展活動。教師在互動中給予幼兒支持與引導,激發幼兒對活動保持高度的積極性;幼兒的視角則給教師帶來新鮮的想法,讓教師打破固有思維。師幼共同合作,從不同的視角出發,繪制出綜合性的課程資源地圖。如吳江區平望幼兒園的園內課程資源地圖繪制,教師和幼兒在共同調查資源、商討如何繪制的基礎上,再進行分工。教師負責地圖中整體框架的繪制,為幼兒確定各種資源的具體位置打好基礎,后期則由幼兒完成。在繪制地圖的過程中,幼兒收獲了豐富的經驗,也表達了對園所空間環境的理解。

(三)幼兒主體繪制直觀性的課程資源地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有自主學習、自我表達的需求和能力,他們能用多種方式去表達自己的認知和探究過程。因此,在建構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的活動中,在幼兒對園內課程資源進行調查,了解并掌握資源類型及分布位置的前提下,我們嘗試讓幼兒自主繪制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鼓勵幼兒自主分工合作,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以及建構、繪畫、手工等技能來繪制地圖。如吳江區蘆墟幼兒園的園內課程資源地圖由大班幼兒繪制完成,還原了幼兒園戶外區域、材料、植物等資源的分布位置,并制作成了活動的資源地圖(區域及各資源標志可拆除、可補充)在園內呈現。幼兒視角繪制的地圖更具直觀性,更容易被同伴接納,同時也激發更多的幼兒關注園內資源,發現地圖中存在的問題,參與調整并不斷完善園內課程資源地圖。038469DC-DEA8-4810-A22F-9D82C38F3B98

二、多元化呈現課程資源地圖

在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進程中,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課程資源地圖在呈現方式上也出現了多種樣態,大致可以分為電子版、手繪版和立體版三種。

(一)電子版課程資源地圖

從幼兒園制作的電子地圖來看,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一種是地圖標注式,它在表示基礎地理信息空間分布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地圖的標注點與道路設施聯系起來,就可以得到該資源的精確方位。如吳江區天和幼兒園的園外課程資源地圖繪制,該園在梳理園外資源清單后,以百度地圖的形式呈現,并以1千米、2千米、3千米距離為半徑畫圈,以不同顏色標志區分已用和未用資源。

另一種是電腦繪制式,地圖中以顯性建筑標志標注資源,用電子繪畫的形式將資源內容一一呈現在電子地圖上。這種形式更能體現兒童觀,幫助幼兒看懂地圖上標注的資源位置、認識資源內容等。如在吳江區天和幼兒園的第二版園外課程資源地圖上,教師利用電腦繪出園外的街道和植物,并將新湖郁金香公園、新湖廣場、4號地鐵線等重點資源用替代性圖片呈現在地圖上,使得整張地圖更具直觀性,充滿童趣與活力,也更受幼兒的喜愛和關注。

(二)手繪版課程資源地圖

根據幼兒園的不同需求,很多幼兒園在建構課程資源地圖的前期會選擇采用手繪方式,因為手繪時所需的材料易拿取,參與繪制的主體范圍更廣,效果會更生動形象。手繪版課程資源地圖有兩種呈現形式:一種是手繪紙質版,如吳江區震澤幼兒園的園內課程資源地圖,就是由教師在對園內資源進行梳理后,以手繪方式制作的一張紙質平面版的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另一種形式則是手繪墻面版,如吳江區同里幼兒園對園外課程資源進行盤點、匯總,形成資源清單,并通過后期的資源價值篩選,將重點資源繪制在長廊的墻面上,便于教師和幼兒隨時觀看和查找資源,感受資源就在身邊的便捷性,同時也引發教師和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事物的興趣,從而促進幼兒園課程建設的發展。

(三)立體式課程資源地圖

立體式課程資源地圖是在平面地圖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比例,運用自然、廢舊等材料制作成立體的縮小版園內事物,并將其按照地理位置布置在資源地圖上,形象直觀地呈現幼兒園的園內資源整體布局。如我園在開展“我是農場小主人”的園本主題課程活動中,幼兒經歷了對幼兒園地形結構、現有資源進行一次次現場查看,集體商討用何種材料構建地圖,調整地圖上各事物的大小比例等一系列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成為建構課程資源地圖的主體,賦予資源地圖立體性和生動性。幼兒從行動中獲得了有益經驗,同時也使得幼兒園課程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多方位調整課程資源地圖

近幾年,幼兒園都在嘗試建構課程資源地圖。有的幼兒園起步早,就有了1.0、2.0、3.0的版本,在原有課程資源地圖上進行不斷的完善與更新,使得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從籠統、平面、靜態的樣式向清晰、立體、動態的樣態轉變。

(一)從籠統到清晰,聚焦課程資源地圖的內容

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1.0版本中,大多都是對幼兒園園內或以幼兒園為中心向園外直徑范圍5千米以內展開各類資源的調查與梳理,并將具有代表性的資源類別標注在課程資源地圖上,目的是能夠方便教師提取課程資源信息和預設課程內容,能夠圍繞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學習與挑戰機會。

但幼兒園在使用課程資源地圖的過程中發現,資源多不等于優,很多資源雖然被標注在課程資源地圖上,但是卻沒有被利用的機會。為了變“多”為“優”,幼兒園開始關注課程資源地圖上呈現的資源內容,改變以往籠統呈現的狀態,將資源進行篩選,并對資源進行價值判斷,在地圖上保留課程中已開發的并具有一定價值的課程資源,以及一些還未被開發但也具有開發價值的資源,使得呈現在地圖上的課程資源更具代表性,整張地圖的課程資源分布也更清晰。

(二)從平面到立體,豐富課程資源地圖的樣式

1.0版本的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都是平面呈現的,略有不同的主要在于制作的主體是教師、幼兒還是師幼合作。隨著各幼兒園對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利用,幼兒園教師的理念不斷得到更新,課程資源地圖的樣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目前,部分幼兒園的課程資源地圖已從平面的紙質地圖升級為立體的地圖,如吳江區鱸鄉實驗幼兒園制作的立體式園內課程資源地圖,就像一個縮小版的幼兒園微景觀建筑。它從三個方面呈現了新建構形式帶來的轉變:首先,課程資源地圖在空間上發生了改變,從平面轉向立體。一個個站立的具象造型,能引起幼兒對資源地圖的關注,同時也給幼兒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其次,制作的材料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筆繪變成了用輕黏土、自然材料、廢舊材料等通過手工制作,最終形成了迷你仿真版幼兒園立體地圖。再次,地圖制作的主體也發生了變化,從單純的教師制作變成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協助幼兒完成制作,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得經驗的需要,同時也讓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變得更具童趣和生動性。

(三)從靜態到動態,詮釋了課程資源地圖的創新

地圖信息包含直接信息和間接信息,直接信息就是地圖符號本身的信息,包括位置、注記、語義和顏色等,這是地圖信息的主要組成部分。地圖作為地理空間信息的載體,信息傳輸的有效性也是幼兒園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用更為簡單的方式表達信息是大勢所趨。

二維碼在信息存儲和傳輸方面的優點給幼兒園制作課程資源地圖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說地圖與二維碼的結合是一種創新。如吳江區橫扇幼兒園在建構課程資源地圖時,將信息量較大的課程資源介紹、課程方案、課程故事等制作成二維碼嵌入地圖,將傳統地圖無法呈現的信息用特定的圖形展示出來,信息量得到了很大的擴充,并能夠被讀圖者通過第三方設備識別,便于讀圖者更直觀地獲得更多該幼兒園的課程資源方面的信息。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與二維碼融為一體,實現了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的動態發展,優化了課程資源地圖的結構,同時也給幼兒園建構課程資源地圖注入了新活力。

隨著幼兒園更好地踐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教師更深入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內容,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相信幼兒園課程資源地圖會建構得越來越具特色,從而推動教師課程建設與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最終促進幼兒有益經驗的不斷豐富。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幼兒園‘多維課程資源地圖建構與利用的實踐研究”(Ba/2020/02/73)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2-01-10

作者簡介:沈蘭,蘇州市吳江區金家壩幼兒園副園長,蘇州市幼兒園青年教師教壇新秀“雙十佳”。038469DC-DEA8-4810-A22F-9D82C38F3B98

猜你喜歡
課程游戲化幼兒教育
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游戲精神引領下的角色游戲改革研究
關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思考
一日活動中課程游戲化的探索與反思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農村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