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館》中文化專有項的跨文化英譯研究

2022-05-12 03:24袁繼淑
散文百家 2022年1期
關鍵詞:霍華德習語茶館

袁繼淑

北京語言大學

由于各族各國的發展軌跡不同,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各具特色,呈現出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文化背景,語言表達習慣,思維方式,語言認知等多種因素的差異,不同語言的使用者在交流時可能會出現交流困難或者交流障礙等情況。翻譯作為一種特殊的跨文化交際方式,能夠搭建一個互通的橋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或克服這些交流過程中的困難,進而實現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傳播?!胺g不僅是文化交流的產物,也是人們普遍認為的文化交流最有效、最重要的方式?!钡瑫r,它對譯者有嚴格的要求。首先,譯者要對源語以及其文化有深入準確地了解。此外,譯者還要對目標語文化及語言有扎實的基本功。據此,本文選取由中國譯者英若誠和外國譯者霍華德所譯的兩版《茶館》譯本,從跨文化的角度對比分析二位譯者對文化專有項的英譯方式,以及二位譯者對其中所包含的中國特色文化的再現程度。

一、文化專有項與老舍先生的《茶館》

“文化專有項”,是由西班牙譯者哈維爾·佛朗哥·艾克西于1996年所提出的,他指出,“在文本中出現的某些項目,由于在譯語讀者的文化系統中不存在對應項目或者與該項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其在源文中的功能和涵義轉移到譯文時發生翻譯困難?!焙喲灾?,由于在目標語中缺乏或缺失源語中的文化項,又或是某些文化項在源語與目標語文本中的地位不完全對等,導致翻譯時難以實現其在源語中的功能與意義。

《茶館》,由老舍先生創作,是一部極具代表性的現實主義話劇作品?!恫桊^》中反映出極具特色的北京地方文化,三幕戲展現了50年的時間跨度以及社會生活變遷,跨越三個歷史時期:清末、民初、及抗戰勝利后。借助北京裕泰大茶館的“改良”,描繪了三個不同社會階段,是當時中國社會變化的一個濃縮。人物關系,人物動作及神態,反映出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長幼尊卑;人物間的對話,使用到的中國特有文化項頗多,對中國文化對外翻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內容。

“《茶館》作為一部特定時期的文學作品,有著其作品本身的文化特色,包括中國的傳統文化、習語文化、寫作風格以及獨特的語言表達等?!眲”局?,中國特色文化專有項類別豐富,比如人名稱謂(松二爺,常四爺,李三,康六等)、菜肴(爛肉面)、職業、官職、宗教詞匯、諺語、典故、地方話和時代特色詞等。對源語讀者來說,即使字面意思較為晦澀,通過語境,也能聯想并理解其內涵。但是,文化專有項相對特殊,這些詞匯在目標語中存在文化缺失或文化概念不對等的情況,從而導致目標語讀者難以理解其所表達出的特殊或引申含義。因此,譯者如何合理恰當地翻譯該類詞匯,實現有效的跨文化交際,從而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所選的兩版《茶館》英文譯本,一版是英若誠翻譯,另一版是霍華德翻譯。英若誠是中國翻譯家、演員,熟悉源語及其文化,了解《茶館》的特殊文體特點?;羧A德是加拿大人,具有目標語語言優勢,但由于他的在華工作經歷,對源語及源語文化也有一定理解。

二、跨文化視角下《茶館》中文化專有項英譯分析

《茶館》在英譯時頗具挑戰性。首先,《茶館》是話劇作品,文體特殊,口語性比較強,同時具備表演性和閱讀性的特點。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平衡作品表演性與閱讀性的同時兼顧其口語化特點,為挑戰之一。此外,如何通過翻譯技巧再現中國文化專有項的特殊文化內涵,在達意的同時,如何讓目標語讀者通過對文本的閱讀,了解中國文化,從而實現跨文化傳播,為挑戰之二。

據此,本文選取了劇本中具有鮮明特點的稱謂語、習語、問安禮儀以及特殊文化等詞項,來對比英若誠與霍華德的譯本,分析二位譯者在文化層面對不同類別的專有項再現程度。

1.稱謂語的英譯。

稱謂語是指在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互相稱呼的方式,具有社交指示功能,能反映交際方的身份、地位、權勢、親疏關系等。由于文化差異,各國各民族的稱謂語有所不同,各有特色。劇本中,涉及大小人物五十多名,職業、官職、階層、社會地位等存在諸多差別。在第一幕中,用到了許多“爺”字,這是滿族人用于稱呼年長者或者有權力、權威的人士的習慣用詞,但是這種表達在英語口語中是存在文化缺失的,如“松二爺”,“常四爺”。除“爺”字外,在松二爺、常四爺的稱呼上還出現了數字“二”和“四”,類似的稱謂還有“李三”、“康六”。雖同樣是帶有數詞,“松二爺”和“常四爺”與“李三”和“康六”中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卻有所差異,他們身份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因此譯文中還需要體現出他們身份的差別。

“松二爺”和“常四爺”,英若誠譯成“Master Song”和“Master Chang”,采用了音譯和釋義相結合的辦法,同時省略了對于數字的翻譯。取“松”和“?!弊g為“Song”和“Chang”之音結合“Master”之意?!癕aster”在英文中有主人的意思,體現二人身份地位的尊貴,用它來表達“爺”比較貼合?;羧A德也采用了相同的處理方式,但同時他用“Second elder”和“Forth elder”來解釋“二爺”和“四爺”,將其中的“二”和“四”直譯出來,向讀者進一步說明了這兩個名字的含義。雖然在目標語中并沒有這種對人物的命名方式,但是從對中國文化的表達層面上來看,霍譯比英譯更完善。

英若誠將“李三”和“康六”譯為“Li San”和“Kang Liu”,即音譯,省譯數字,直接明了,可以使讀者直觀地認知其為人名。而霍華德的譯文“Third-born Li”和“Sixth-born Kang”,則突出強調了數字,在文化層面上更加貼合特定時代背景下,中國家庭對孩子的命名方式,即在名字中加入數字體現二人在家中孩子中的排行情況。因此,霍華德的譯法更能表現出這一文化特征。

2.習語的英譯。

習語的特點是言簡意賅,意蘊深遠,體現人民智慧?!傲曊Z大多具有鮮明的形象,用來比喻事物,因而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有的習語寓意淺顯,很容易理解;有的含蓄晦澀,言在其外,能夠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有的則包含多種含意,要聯系上下文才能確定其含義?!痹凇恫桊^》中,老舍先生運用了大量的習語表達,或詼諧幽默,或意味深長,是文化專有項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劉麻子:告訴你,過了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耽誤了事別怨我!快去快來!

(英)Pock-Mark Liu: I’m telling you, you won’t find another chance like this. If you lose it, don’t blame me! you’d better get a move on.

(霍)Pock Face Liu: I’m telling you, this is your only chance. If you miss it, don’t blame me. Hurry up.

“過了這個村可沒有這個店”,所表達的意思是機會難得,在其他時機,難以獲得同樣的機會。兩位譯者都將“村”“店”的翻譯進行了轉譯,并沒有直譯為“village”和“store”,而是意譯為“chance”,來避免生硬直白。在翻譯中,他們都保留了源語的內涵意義,做到了文化的傳達。但是,比較二位譯者的譯文,也可以看出二人理解上的差異。英若誠版更貼合習語的本意,可見其對源語文化的準確把握。

3.日常禮儀的英譯。

話劇跨越了三個更迭的時代,人們見面問候的方式也隨之產生變化,具體表現為“請安”——“作揖”——“鞠躬”?!罢埌病弊鳛橐环N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問安禮節,是在晚輩見到長輩或者下級見到上級時所行,單膝下跪,表示態度謙恭。針對這一詞, 英若誠和霍華德的譯文主要差異在于“請安”所表達的態度。英若誠譯“dropping one knee in the traditional gesture of obedience”,霍華德譯“drop to one knee in the traditional gesture of respect”,都增譯出“請安”的動作姿態。譯本的不同之處在于“請安”的態度是“尊敬”還是 “順從”。這兩種翻譯方式也涉及到舊時社會人物之間的關系問題,“順從”更多傾向于封建社會的“君臣關系”和“官民關系”,是一種敬畏與恭順;而“尊敬”則更適用于“輩分關系”,即“晚輩”對“長輩”的敬愛。無論哪種譯本,都較為精準地表達出“請安”一詞的文化內涵,讀者能夠知其動作,明其內涵,兩種翻譯方式也都做到了對源語文化的有效傳達。

4.特殊文化的英譯。

唐鐵嘴:王掌柜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

(英)Tang the Oracle: Oh,Manager Wang, boost up poor old oracle a bit. Offer me a cup of tea,and I'll tell your fortune for you. With palmreading thrown in, it won't cost you a copper!

(霍)Soothsayer Tang: Proprietor Wang, show a little kindness to old Soothsayer Tang a bit.Give me a bowl of tea and I'll tell you your fortune. Come on, let me see your palm—won't cost you a cent.

“相面”和“手相”都是中國的道家文化,指的是通過觀察一個人臉或手掌特征,來告知對方未來要發生的事情?!比魧ⅰ跋嗝妗敝弊g成“see your face”,雖然簡練,但并不能做到“達”,也沒有表達出“相面”的真正含義,達不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譯者需要表達出其“預知未來”的文化內涵,即“tell your fortune”,英若誠和霍華德都采用了這一譯法,傳達出其文化內涵,易于讀者理解。另一個“手相”文化,英若誠譯為“palm-reading”,霍華德譯為“see your palm”。但是,目標語中并不存在這種文化。因此,通過文化的移植,兩位譯者在目標語中構建出這一文化概念,使目標語讀者理解。此外,“看手相”的這一行為,“read”比“see”更貼合其文化內涵,因為“看”后還要根據看到的內容來進行“解讀”。因此,“read”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更加完善。

三、結論

跨文化視角下的翻譯,譯者要基于文本體裁對源語的文化有準確的理解,需要把握翻譯的尺度,既要有所保留側重,又要有所舍棄。過簡翻譯或許會造成文化內涵無法有效傳達,過度翻譯則有可能會違背源文本的文體特征,導致信息過載?!恫桊^》為話劇作品,口語化的表達中包含大量的中國特色文化專有項,二位譯者的譯文各有自己的思考。通過上文對于二位譯者譯本的分析得出,英若誠有母語優勢,對源語的理解更為準確一些。同時,考慮到目標語讀者的文化框架與語言使用習慣,英若誠會對源語文化有所舍棄。從上文習語翻譯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霍華德對中國文化理解的細微偏差,但是其譯本也能較為準確地傳達出源語的文化內涵。在他的譯文中,不難看出他對源語文化的忠實,但是其部分表達與目標與讀者地文化認知并不完全對等??傊?,二位譯者的英譯本各有所長,各有側重,均能夠較為準確地傳達中國特色文化專有項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從而達到跨文化交際的效果。

猜你喜歡
霍華德習語茶館
Robin Hood!
《茶館》
偷畫的人
維權事件
布萊絲·霍華德:表演是我最好的證明
實用習語 話“鳥”
話“鳥”
習語自有WAR
習語自有WA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