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世南書法美學思想探考

2022-05-12 03:24俞曉漪
散文百家 2022年1期
關鍵詞:虞世南結體用筆

俞曉漪

上海體育學院

書法作為一種筆墨語言在具備實用性的同時也開始了其藝術美的發展歷程,而書法能成為藝術的核心基礎取決于線條,文字線條是展現書法美的第一特性。在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唐就以文字線條之美筑基,對書寫之“法”及藝術線條美的追求極大體現在楷書之中,對楷書書寫的技巧追求到達了歷史的巔峰。

唐是繼魏晉后,一段書法歷史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時期,在晉完成“尚韻”的歷史使命之后,唐對書法的線條美提出了法制化的新要求,唐太宗李世民開始了從“王”背景下的“尚法”時代。在此期間唐太宗甚至開辟了“書法取仕”選拔人才的考試形式,唐也真正進入了書法體格健全化規范化的重要時期。唐太宗強力的政策影響推動唐朝法度加快嚴謹化的發展,以及唐對晉之“尚韻”總結的歷史使命使其在書法體格完整化建設上更加快了腳步,唐對書法的技法、觀念和準則等各方面的體格化的完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代書家們在此背景下,對書法思想理論的探究實現了突破性的成就,諸多寶貴的美學思想通過對具體書法美學范疇和命題的思辨,揭示了書法美學在審美意象和審美創造上所展現出來的“法”之奧秘。

虞世南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其家學深厚,性情疏淡,經陳入隋,晚年歸唐。虞世南書法得力于智永,可謂王羲之書法的嫡系傳人,其性好耐靜,靜思不怠,少年時期讀經學史,樹立了儒家忠孝禮義的觀念并終身以儒學為規。虞世南作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及“十八學士”之一,唐太宗稱其具備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乃“五絕”品格。唐太宗李世民師法于虞世南,虞世南深受唐太宗器重并對唐太宗具有頗深的影響,對后世對書法的崇尚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從虞世南的用筆方法和結體形勢、書法氣息風格入手,窺探虞世南在書法線條美的形態中對技巧把握與線條美內涵的深層哲學領悟,可客觀地探究虞世南對書法藝術創作“自然之妙”命題所展開的具體范疇之思考。

一、“尚法”的書寫實踐

虞世南楷書造詣極深,其“自有篆之玉筋意”的筆畫尊法尚道,內含圓潤,極具古樸之厚思,虞世南作行書之時也時常由楷法入之,對虞世南用筆方法的衡量,是窺探其書法藝術水準的重要基礎和辨別其書法藝術特征的重要內容。

虞世南書寫字體大小和字形變化不摻私意,崇尚自然之法,在結體方面的構造如自然之斧。虞世南書法結體主要以橫勢為基調,整體表現較為平和靜雅,一行落筆卻極少帶筆走勢,所展現出來的是筆致的圓潤順暢和結體的色潤氣秀,虞世南落筆畫轉折不露圭角,其字雍容沉著、體態穩健。虞世南作行書比較側重于單字結體的姿態展現,其書寫結體精妙絕倫,章法卻平淡自然,舒朗從容,恬靜優雅,字字都有不同的形態,追求極致的自然結體美,因其深厚的積累以及內心體悟自然之“道”于書法的玄妙之用使其在用筆方法和結體形勢上表現出精辟絕妙的造詣?!斗蜃訌R堂碑》是虞世南楷書之傳世力作,全文書寫線條質感厚實,筆筆行走交代清楚,文字姿態平中寓奇,用筆含蓄但入駐精氣,一旦落筆成字便水到渠成,雖字與字不隨意連帶,但往往內含筆斷意連之法,運筆速度較為沉著且流露自然真情,無刻意造作,筆調之緩和展現出舒展典雅之美,運筆的輕重變化在技法微妙之中顯現。虞世南的《破邪論》是其小楷代表的重要作品,一如其楷書尚法之道,含蓄斂氣,點畫形態多以藏鋒為之,每一筆畫起止分明、沉勁入骨,落筆多以逆取勢,故而其書筆意緊斂,點畫線條剛健中止,用筆緩轉流美而靜,務求骨氣中含、近古渾樸。

后代書譜記載虞世南書法之美,對其書法評價常常有“合含”、“圓渾”、“溫潤”等諸多美學范疇的概括,虞世南也著有其自己的書法理論總結其書寫心得與感興妙悟。宋《續書斷》記載“氣修色潤,意和筆調”、“合含剛持,謹守法度,柔而莫瀆,如其為人”,虞世南書法的書寫功底和書法美學涵養造詣,是由其重視法度,做事恪守法規,深造學問修養,通過書寫書法持續地修身養性所奠定的,虞世南對書法創作的精妙思辨承托于其出色的政治修養和個人修養之中,這也是是虞世南書法境界深造的重要原因;“虞則內含剛柔”,“君子藏器,以虞為優”,宋代《宣和書譜》強調虞世南書寫筆觸干凈、安靜自然且深諳藏器之法,一筆一劃清楚展開,運筆外在不激不厲,筆筆書寫暗藏才器,點畫質感厚實,結體相當穩健,《宣和書譜》將《周易·系辭》之“君子藏器于身”,借以表達虞世南書法造詣蘊藏著弘大之才器;清《承晉齋積聞錄》記載“虞世南字圓,近鐘無常、智永”,且“圓渾溫潤而不露圭角”,虞世南繼承“二王”的書法涵養,善于藏器,溫和潤雅,整體章法上保持安詳簡約的靜雅風貌,“圓渾”、“溫潤”的歸納是對虞世南善用圓筆且筆畫精煉周到和點畫組合謙和高雅之法度的極高肯定。

二、“感興”的書法理念

虞世南在擁有過人天資的同時,依然發揮其刻苦求學的精神,積淀了深厚的書法和儒學修養,著有《筆髓論》、《書旨述》、《勸學篇》等書論,在前人對書法風格不斷突破創新之上,虞世南提出書法創作主體“心”的感應以及書法用筆的自然之“妙”對于書法藝術創作的重要作用,對推動后世書法美學思想發展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深遠影響。

漢代、魏晉的書家都是通過不斷書寫中才體會到書法精髓的奧妙,虞世南在前人的基礎上,以《筆髓論》系統地論證心手關系對書寫的影響以及將書法與“道”之最高道德和審美理想關系,其《筆髓論》對用筆的微妙闡述對書法內核的確立產生了深遠影響?!掇q應》篇以心手關系論“應”在書法創作中的重要性,手感應到心的體悟指令,將心之所感作用于肌肉動作揮動筆勢,由心“感”而手“應”之,以毫為士卒帶動筆勢動向,字如城池將心之所應現于紙上,“心”之所感是依靠日月的積淀所凝練形成的體悟,刻苦練習書寫技法后通過手之感應以純熟的技巧得以表現書法的自然奧妙。虞世南強調“心”為君如一國之主掌控全局,“手”為輔如君主之臣輔佐左右,由此可見心手關系在書法創作中的重要地位?!暗弥谛?,應之于手,口所不能言也”,在《釋真》篇中心手關系的地位再次等到強調,字雖然有其基本結構和規律,但在具體的藝術創作時,字的結體、運筆風格卻不受限制,心想要造字之形態,手就能通過具體技法如用筆遲速、虛實,將心之所感應于紙上,這種妙造之法是無法用口訴說的。書法創作中運筆的輕重變化在于內心的運用,妙造之法就在于手腕的適應和發揮,心手感應的作用顯現在任何字體的書寫創作之中。以心和手相感應為基礎,繼而《釋草》篇中提到“興”的三個階段,即“引興”、“取興”、“興盡”的感興過程,人作為審美活動的主體被客體打動內心而“引興”,形成主觀意想后繼而“取興”進行藝術發揮創作,筆筆承接直至“興盡”而收,“興”這個范疇可謂是虞世南書法審美意識的重要理論結晶。虞世南的用筆方法是受到審美意識的直接影響,在用筆方法上注重書寫內質的追求,故能呈現舒朗從容的和美風貌,強調創作主體“心”的重要作用,重視“起興”,故其書法提筆一氣呵成,難看出痕跡。只有尊重自然和人之陰陽二氣的運動規律,才可通過書法表現自我性情和天地自然的變化規律,該篇中對草書的“不為筆意”的書寫方式是虞世南對自然無為的崇尚,也是影響唐初對晉韻總結后上升的思想傾向。

當然,虞世南書法的氣息風格離不開師承與學養,也反映其書法創作的藝術理念,故虞世南的書法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滲透了“二王”的用筆縮影?!岸酢敝畷缺憩F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玄妙,又表現以儒家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合,虞世南在精熟前人書寫理念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多年對“法”之實踐積累,更加豐富了自己的用筆技法,由心手感應為書法創作基礎,感興三階段為書法創作方法,虞世南對書法理念的自然追求逐漸明晰,虞世南書法筆致圓潤遒勁、外柔內剛,又呈現風神蕭散之態,虞世南的書法風格自開面貌,頗顯自然之真妙。

三、“同自然之妙有”的美學命題

“道”——“氣”——“象”是老子美學三個相互聯結的重要范疇,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重要源泉,“道”即是萬物,“氣”即是精,“象”之物的形象不能擺脫“道”和“氣”,“道”和“氣”是自然萬物之本體與生命。虞世南的“契妙”之論實際指出書法之“象”應該表現造化自然的根本,藝術創作應取自于“象”之外,如此才可通向宇宙無限,即通往“道”“氣”。

在《筆髓論》之《釋行》篇中,虞世南通過對運筆走勢闡述了自然之道對于書法創作的重要作用,覆筆搶毫之際按住筆鋒,運用牽動手腕力量從而緊斂筆意,掉筆連毫也如玉石之紋理出自自然之妙,書寫動作一氣呵成而非矯揉造作刻意為之。在《契妙》篇中,虞世南探討心手感應與紙筆契得的關系和自然陰陽規律對于書法創作的重要影響,進行書法創作時,應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凝聚心神是書法的核心修養,寫作書法應排除外界干擾,排除心中雜念,重視集中精神、重視內心體悟,只有如此才可以心神化,以心神往,使自己處于心正氣和的絕佳創作狀態?!靶恼龤夂?,則契于妙”,只有在良好的書法創作狀態之下,書法藝術創作的意象才能表現造化萬物之“道”、“氣”,才能通向自然之“妙”,如此書法創作才可達到“同自然之妙有”之美。以魯廟之氣為喻,虞世南比喻書法創作的狀態不能虛也不能滿,而是要尋求一種中正平和的沖合之態,書法的創作需要以內心的平和專注才能把握自然之妙。書法創作的玄妙之處在于“必資神遇”,只有心中安定澄清,在至微至妙之間才能心神感應透徹體悟,創作靈感才會涌上心頭,審美思維才能活躍涌現。書法意象當表現自然之象,書家需要在自身體悟的基礎之上,契合自然規律之發展變化,心中思索感悟天地之微妙,才可使“心悟非心,合于妙也”,“道”契于心而不可言,但“心神”卻因感悟而通透,主體精神的感興對書法創作的重要可見一斑,由“心”至手,書寫萬物自然之“道”,即范疇“妙”也。

虞世南將“尚法”視為書法書寫的基礎,感興為書法創作的手段,書寫取妙為創作的最終目的,追求取法自然的最高境界,通過重視“心”之主體精神的作用和心手感應之法,取“興”入筆,如此創作書法意象才能表現“妙”之造化自然,才是書道的玄“妙”對“道”與“氣”的自然顯現。正如《蘭亭序》正是王羲之在酒意正濃之時起興有感而發,提筆在紙上肆意揮毫,通篇血脈貫注隨勢而生,但當王羲之酒醒后想再重寫卻自感得不到其中精妙?!叭糇饕患堉畷?,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點畫之間皆有意”中王羲之的“意”即是凝結了創作主體感“興”之情感而形成的自然天成之筆墨意趣,故只有內心對自然的領悟達到高深的境地,才能在書法創作上到達無為而治的絕“妙”之域。

《筆髓論》將虞世南同自然之妙的美學理解充分表現,遵循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規律,觀察世間萬物調和陰陽之氣再造字成形,才能通過書法創作寄寓人的主觀情感以及自然變換之規律,才能使書法創作成為審美和道德的藝術呼喚,才能以書法之象通向道和氣。虞世南的書法美學與其儒臣的身份密不可分,對書法創作美的體悟無疑是建立在“中庸之道”之上,虞世南的書法之“妙”實則妙在無為,妙在創作之人以中庸之心反饋了客觀世界之美。

四、結語

通過對虞世南書法創作中“尚法”的書寫實踐、“感興”的書法理念及“同自然之妙有”的美學命題的具體剖析,不難看出虞世南的書法之形是以自然之形為基調,其書法之勢是以自然之勢為基礎,其書法藝術創作是永恒追求“妙造自然”之書法原則。虞世南重“法”,重心悟,重起興,強調創作主體“心”在書法藝術創作中的主導地位,在“二王”的影響下,通過切身不斷實踐與理論歸納升華相結合的方法,以自然之“妙”將抽象的哲學思辨轉現成為活靈活現的書法藝術再現,追求書法審美中對立因素的和諧統一,發展出了更為貼近“道”、“氣”之妙的和美書寫之“法”,對現今書法美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虞世南結體用筆
找不同
春夜
用心用筆 一起戰“疫”
規范化的清代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體差異淺析
不可“烘染太過”——用筆過猛,反倒弄巧成拙
詠螢火
篆書條幅《游金山寺》創作說明書
結體:小學軟筆楷書教學的重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