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誤診為表皮樣囊腫的毛囊瘤一例

2022-05-14 02:59張倩倩劉曉紅宋來濤王曉燕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22年1期
關鍵詞:上皮毛囊皮損

張倩倩,劉曉紅,宋來濤,楊 惠,王曉燕

臨床資料

患者,男,20歲。因項部皮膚腫物6個月余,于2020年5月7日就診。6個月前,無明顯誘因患者項部出現一綠豆大小膚色丘疹,無自覺癥狀,但患者經常搔抓,皮損逐漸增大。3個月前,皮損出現紅腫、疼痛,自行擠壓后有白色皮脂樣物質流出,無明顯異味,于當地醫院按表皮樣囊腫給予切開引流術治療,術后皮損愈合形成瘢痕;7 d前,瘢痕處長出一簇白色毛發。體格檢查:一般情況良好,系統檢查無異常。皮膚科情況:項部皮膚可見一1.5 cm×1.0 cm大小的淡紅色瘢痕,瘢痕上有一小簇約0.5 cm長的柔軟白色毳毛,不易拔除(圖1)。實驗室檢查均無明顯異常。臨床診斷:毛囊瘤?在局部浸潤麻醉下行瘢痕完整切除手術,深達皮下脂肪層。皮損組織病理示:真皮內可見一擴張而扭曲的毛囊,開口于表皮,毛囊口角化過度,囊腔內可見角質樣內容物;毛囊周圍可見呈放射狀分布的次級毛囊,并可見發育不全的毛囊和角囊腫分布;瘤體周圍有明顯的纖維組織包繞(圖2)。最后診斷:毛囊瘤。術后創面愈合良好,第10天拆線,隨訪6個月無復發。

圖1 毛囊瘤患者項部皮損

圖2 毛囊瘤患者皮損組織病理(HE染色)

討論

毛囊瘤又稱毛囊上皮瘤,是一種分化程度較高的錯構瘤,1944年由Meiseher首次報道[1]。該病常見于成年男性,偶見于兒童和嬰兒。腫瘤好發于面部,尤其是鼻周,眼瞼、耳郭罕見,其次是頭頸部及四肢[2]。臨床表現為逐漸增大的小丘疹,孤立存在,極少數呈多發性[3],膚色或者淡紅色,圓頂狀,一般無自覺癥狀。如果腫瘤中央凹陷有開口,開口處有簇狀白色毛發,則是其特征性的臨床表現[4]。組織病理學表現為瘤體位于真皮內,瘤中央為巨大的不規則毛囊結構,大多開口于表皮,毛囊口可見角化過度,部分毛囊內有多個毛干及角質;囊壁向外有較多的次級毛囊,呈輻射狀伸出,次級毛囊處于不同的分化成熟階段,并可見到毛乳頭、毛球、內毛根鞘、外毛根鞘、纖維性毛根鞘。次級毛囊間由上皮索連接,上皮索及次級毛囊周圍由纖維間質包繞[5,6]。毛囊瘤組織學上需與單發毛發上皮瘤、毛囊皮脂腺囊性錯構瘤相鑒別。毛發上皮瘤典型組織病理改變為真皮內可見基底樣細胞葉狀團塊,可伴有角囊腫,一般無收縮間隙,無不同程度分化的毛結構。毛囊皮脂腺囊性錯構瘤腔內雖有角質性碎屑和皮脂腺分泌物,但無毛發,一般不與表皮相連。

通過對既往文獻的復習,筆者發現毛囊瘤臨床上其實并不少見,但往往缺乏特征性的改變,常容易漏診、誤診,需要依靠組織病理來幫助明確診斷。本例患者初期皮損并無毛發出現,僅有皮脂樣物質流出,后出現紅腫、疼痛,初步診斷為表皮樣囊腫伴感染,給予切開引流術治療,未行組織病理檢查幫助診斷。術后在瘢痕上出現特征性的改變,即簇狀白色毳毛,提示毛囊瘤的可能性大,遂將毛發及其下方瘢痕同時切除,并向外擴切0.5 cm。術后組織病理上有典型的毛囊瘤特征。該病例首次手術切開引流并未將整個皮損完全去除,如若真是表皮樣囊腫,則會有囊壁的殘留;而二次術后的組織病理中并未發現囊壁結構,因此,首診癥狀、體征仍考慮毛囊瘤的非典型臨床表現,而不是在表皮樣囊腫的基礎上發生的毛囊瘤。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本例患者為什么初期沒有白色毳毛出現,而在切開引流的基礎上出現毳毛?分析可能與患者的局部反復搔抓引起的炎癥、手術創傷刺激或者病程短較有關,具體的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毛囊瘤生物學行為良性,治療以手術完整切除為主,切除后不易復發。

猜你喜歡
上皮毛囊皮損
30%濃過氧化氫溶液外涂治療脂溢性角化病的半邊皮損自身對照臨床觀察和機制研究
毛囊發生過程及調控方式的研究進展
雷公藤甲素對脂多糖誘導的小鼠腎臟足細胞上皮-間質轉化的抑制作用
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效果分析
清痘顆粒治療痤瘡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植發那些事
植發那些事
“拆西墻補東墻”高質毛囊資源寶貴
針灸結合刺絡放血治療尋常型痤瘡的臨床研究
銀屑病的冬季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