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品質作業設計研究

2022-05-16 08:25姚葵薦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15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

姚葵薦

摘要: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國家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這也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和作業設計更加多元化。小學數學課程當中,作業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結合素質教育的理念設計品質的作業,以此來加強對學生知識的鞏固與應用。鑒于此,本文對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品質作業的設計進行了多元化的研究,希望能夠加強教師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全新認識,進而促進教師教學的發展和學生自身的素養。

關鍵詞:新時代教育;小學數學;品質作業

隨著教育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教育部為了改善教育的現狀,提出了雙減政策的理念,這也是新時代背景下對作業布置與設計的一個教育方針,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提升教學質量,減少一些機械性的書面作業,通過品質作業的設計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因此,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強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當中的一個重點問題,教師需要對當下的作業進行優化,通過品質的作業來得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水平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品質作業設計的意義與原則

(一)小學數學品質作業設計的意義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師應該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體現在品質作業的設計中,就需要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所以,教師在設計品質作業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出發,讓學生通過作業的完成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為國家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需求。

(二)小學數學品質作業設計的原則

首先,品質作業的設計要凸顯出多樣性的原則。在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一般形式和內容比較單調,都是有計算題和應用題等傳統的題型構成,久而久之,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就會出現機械的心理,對小學數學缺乏興趣。因此,在品質作業的設計當中,教師要凸顯出多樣性,具體來說可以設計口頭的作業、書面作業、實踐作業、思考作業、學科融合作業等等,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獨立完成等多樣的形式,來保證作業的新鮮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具備學習的動力。其次,品質作業的設計要凸顯出趣味性的原則。學生對于知識產生興趣,那么就能夠專注于數學作業當中,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和興趣來設計趣味性的作業,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1]最后,品質作業的設計要凸顯出針對性的原則。一方面,作業的設計應該結合學習的知識點的重要程度和難易程度進行設計,另一方面還應該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來進行設計,保證學生都可以得到綜合的發展。

二、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品質作業設計策略

(一)結合學生特點,設計品質作業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到的教育環境不同,因此在認知能力和性格特點上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在設計品質作業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課堂以及課下的表現,來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掌握整體情況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作業的設計,保證學生都可以在自己認知基礎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就喜歡玩鬧,并且是在玩耍的過程中感知知識、掌握知識的。所以,教師可以結合這一方面來進行作業的設計,在激發學生興趣基礎上幫助學生鞏固提升數學水平。[2]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面積》的教學為例,其中有一節課的內容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設計游戲化的作業,以此來讓學生產生學習和探索的欲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下課之后找到自己生活當中存在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然后運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面積,在第二天課堂上將數據帶回課堂,與其他的同學比較,看誰找到的面積最大。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找到生活當中面積相等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也為后續的課程奠定基礎。

(二)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品質作業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邏輯課程,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其運用在生活當中,順利的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不能夠與生活脫軌,這也是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需要教師完成的目標。因此,教師在設計品質作業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的生活,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探索與挖掘,避免出現一些機械性的計算作業,通過生活化作業的設計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小組合作的合口作業,讓學生通過調查的形式來制作扇形統計圖,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三)結合雙減理念,設計品質作業

1.設計前置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數學教材上所涉及的知識之前都是有聯系的,已經學習的知識是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基礎。在雙減理念下布置前置性作業,指的是教師預先為學生設計一個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結合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來進行自主的探索,其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為新知識的探究做好準備。[3]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二)》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自己先借助一些圖形來嘗試平移,并且嘗試剪出一些對稱的圖形,學生在自己動手完成的圖形下學習新知識,能夠有效的額提升課堂的效率。并且學生在剪一剪和移一移的過程中,鞏固了對于圖形全新的認識,感受到自己動手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提升對數學知識的興趣。

2.設計實踐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結合一些實際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探索的興趣,并且拉近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以人教版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為例,可以為學生設計“找找生活當中的數字”實踐作業,讓學生找一找生活當中常見的數字,不僅可以鞏固100以內數字的認識,并且還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喜愛。再比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的作業設計,可以從“家庭作息時間表”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設計一個專屬于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知道時間的珍貴。

3.設計復習作業,構建數學知識體系

復習環節是學生強化知識、提升能力的關鍵,有利于學生構建一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設計復習類型的作業,其主要的目的是能夠讓學生在鞏固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明確不同知識之間存在的框架結構,清楚數學知識的邏輯關系,進而能夠更加全面的思考問題。比如,教師可以每學習一個單元,就引導學生開展“知識結構構建”的思維導圖制作活動,讓學生能夠結合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單元思維導圖。通過設計復習作業,不僅能夠使得原本瑣碎的數學知識變得有邏輯和框架,還能夠將單元的知識進行重組,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個結構化的思維,這也是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體現。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設計品質的數學作業,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和解題的技巧,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將多元化原則和針對性原則融入進去,使得學生能夠一邊鞏固數學知識,一邊提升綜合能力。通過教師設計多元化的作業,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的拓展和轉變,在探索知識當中感悟數學的核心素養,進而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最終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水平高質量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曉玲. 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 天津教育. 2021(18)

[2]李艷. “雙減”政策下如何優化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J]. 新課程. 2022(03)

[3]王利剛. 優化小學數學雙休作業設計助力兒童深度學習——小學數學雙休作業設計策略探究[J]. 求知導刊. 2021(41)

猜你喜歡
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小學數學課堂選擇生活情境的誤區及對策
數學教學中的互動教學策略探究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優化例題呈現方式夯實數學教學研究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