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域下課程思政實施機制的探究

2022-05-16 08:56胡安琪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實施現狀三全育人課程思政

摘要:本文以“三全育人”作為理念指導,對當下高校課程思政的實施狀況提出探討,對思政教育與具體學科結合的教學手段和改革措施進行經驗總結,并具體結合江蘇大學課程思政的實踐成果進行具體分析,最后提出當前形勢下課程實施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關建議,其意在與時俱進地研究課程思政在高校校園中的發展現狀與問題,幫助當代大學生明確堅定的政治立場,通過課程思政深化責任意識,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關鍵詞:三全育人;課程思政;實施現狀

一、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當前形勢下課程思政總體的研究及實施狀況

課程思政已逐漸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主流的教學理論,是我國教學改革倡導的方向。相關研究眾多,有的重視課程思政手段創新,如《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與新媒體融合平臺探索——以廣外思政學時微信小程序應用為例》(2020);有的強調外鑠形式與內生德育并行,如《內生育德: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遵循》(2021);有的著重強調課程思政對于思想道德的培養作用,比如《知識即美德:課程思政的學理意蘊》;更多的是探討如何將課程思政與具體學科相結合以更充分地發揮課堂對于學生思政教育的作用,例如《品格教育:課程思政在文科課程中的探索》《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探索研究——以計算機軟件技術為例》(2021)針對課程思政的綜述逐年遞增;還有不少文獻將紅色基因與課程思政相融合。對于課程思政的理論探究,學術界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

越來越多的高校專業對于課程思政與本專業課程融會貫通已經展開了比較完善且系統的課程建設,如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農業技術專業、會計學專業等。隨著越來越多課程加快課程思政建設的步伐,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協同育人的局面正在逐漸形成,更有利于學生立德樹人、成人成才。

(二)以江蘇大學當前的課程思政機制改革現狀為例。

江蘇大學以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為目標,建立健全課程思政建設協同推進機制;廣大教師牢固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堅守教書育人主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立德樹人成效進一步提高。通過3年建設,形成 “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人人重育人、院院有品牌”的良好局面,提煉出一批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培養出一批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建成一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示范專業,學校入選省級課程思政建設示范高校。

二、江蘇大學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經驗分析

為了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課與高校專業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江蘇大學在課程思政教育與專業相融合的路徑探索中,進行了一定的經驗總結。

課程思政教育采取的模式更具針對性,比如采用混合式的教學方式,在講授課堂的同時更加注重與同學們的互動交流,采取翻轉式課堂、小組討論匯報、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直接、具體地受到課程思政教育的熏陶。將微沙龍引進教學課堂,在教學設計的方向進行革新,讓知識塑造、能力培養更為集中地為價值塑造鋪路。

深入挖掘本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在無形中點明價值引領、意識形態等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以江蘇大學課程思政的實施為例,農業機械化的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能夠將《天工開物》等文獻資料、中國古代農學發展史與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相結合,既可以增加學科深度、增強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又能樹立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歷史的眼光;英語學院的外研在線U課堂重磅推出“立德樹人,潤物無聲——高等教育中的課程思政育人理念與實踐”系列教師發展數字課程,科學構建理念引領、學科探索、校本實踐、學術研究、課立資源五大模塊,只在提升一線外語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與家國情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利用科技手段進行路徑創新,以便于更便捷地利用課上課下結合的方式對工科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讓課程思政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聯系時事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例如經濟學專業的教師在闡述“經濟人”假設時,論及“完美理性假設”與我國以鐘南山院士為代表的“最美逆行者”所采取的表面上的“非理性行為”之間的矛盾時,點明價值引領對人的行為的影響,進而正面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精神;

確立高校獨有的人才理念、校風校紀,例如江蘇大學的“博學、求是、明德”校訓;江蘇大學理學院院長提出,“要把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中,注重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在唯物辯證法的滲透、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集體主義思想的實現、嚴謹性和邏輯性的培養、審美教育、受挫教育等方面進行具體化的實施,使課程思政理念真正落實于課堂教學中?!?/p>

在教師團隊中樹立典型,強化廣大教師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江蘇大學教務處文件指出,要開展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名師和優秀團隊立項建設工作,并且要將課程思政內容納入到在崗培訓及師德師風、教學能力等專項培訓中。

三、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融合時存在的困境分析

某些工科類專業中,課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章小峰,2021)。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其研究方向和知識體系都偏向于工科類專業,比較重視自然科學而對人文科學較為忽視,遑論思政教育與本專業課程的融合,本專業教師對于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缺乏、教學經驗不足,積極性不高,從而使得思政課堂成為“水”課或是為了任務而上課,沒有達到思想引領、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當前國際社會形勢復雜,思想多元化,新時代的大學生價值觀尚不成熟,更容易受到外來思想文化的沖擊?;ヂ摼W是一把雙刃劍,當今的時代青年從小生活在形形色色的互聯網文化中,社會上各類非主流觀點和輿論爭鳴交鋒,容易改變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從而對其產生負面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足以起到良好效果,網絡思政平臺發布的信息缺乏“意識形態把關人”的媒介品格,部分信息內容缺乏理性、建設性,甚至缺乏公正性、真實性,忽視對受眾的人文關懷和科學的價值導向,因此,當代大學生的思政課程建設正面臨著更大的挑戰。972B2A73-4566-4DF2-8CFB-50CB447AE3B7

四、筆者關于課程思政教育機制的建議。

從課程的角度來說,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要通向通行,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既要辦好課程思政,也要提高育人成效。從高校教師的角度來講,要對高校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教育的技能培訓,定期舉行技能大賽、評獎評優,這樣有利于高校教師培養履行擔當的責任感。從融媒體的角度來講,課程思政要與新媒體結合起來,創新教學形式,增加符合新時代特色的教學新理念新內容。探索線上與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以“三全育人”為理念基礎,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讓學生浸潤在思政教育的環境中,實現“潤物細無聲”。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計劃,當代的大學生必須明確堅定的政治立場,通過課程思政建設深化責任意識、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養大國擔當,以忠誠和智慧服務于黨和人民的事業。

參考文獻

[1]李輝,王丹.內生育德: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遵循[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1):1-8.

[2]周慧.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研究[J].現代教育論壇,2019(9):36-38.

[3]顧濤.品格教育:課程思政在文科課程中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1(02):33-37.

[4]梁倩蓉,葉開,謝應東.新時代高?!叭恕迸c新媒體融合平臺探索——以“廣外思政學時”微信小程序應用為例[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4(06):690-696.

[5]賀武華,王凌敦.我國課程思政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4):26-30.

[6]陳國鋒,段慧云,魏超,白國義.以微信為載體創新有機化學“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析[J].廣東化工,2021,48(06):167-168.

作者簡介:胡安琪,女,生于2001年12月,漢族,江蘇連云港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第十九批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C036972B2A73-4566-4DF2-8CFB-50CB447AE3B7

猜你喜歡
實施現狀三全育人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參與式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實施現狀及提高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新課程實施現狀調查與思考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