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時空觀念素養培養策略

2022-05-16 04:17宋曉晶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時空觀念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宋曉晶

摘要:時空觀念是人們在研究歷史事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形成的對時空關系的認識,是歷史學科諸素養中學科本質的體現。近幾年來,新課改理念和高考命題導向對時空觀念素養的培養提出了迫切要求,在授課過程中歷史教師應以時間為主線,空間為基礎,時空為紐帶,指導學生從時空的角度宏觀看待歷史事件,在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時空觀念素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 ; 時空觀念; 教學策略

歷史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任何歷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只有將事件置于當時特定的時空框架當中才能更好地凸顯出它們存在的意義。時空觀念不僅是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要素,同時也是歷史教師教學中應有的觀念,教師應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充分發掘其中的時空因素,幫助學生梳理歷史發展時空結構,使學生以聯系的、綜合的眼光分析歷史,認識歷史并從歷史事件中獲取處理當今乃至未來問題的智慧。

一、繪制時間軸,宏觀認識事件線索

歷史知識“多”且“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混淆。歷史時間軸是展示歷史事件先后順序最直觀的方式之一,以時間軸為線索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以及內在聯系,能讓學生的歷史學習更具“條理性”,有利于學生以宏觀的視角觀察學習歷史。

例如:在講解“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相關史實時,雖然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更多的是零散雜亂的而且經常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通過引導學生繪制四次近代化探索事件的時間軸不僅能對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進行詳盡的梳理,還認識到中國近代化探索是由“軍事技術—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層層遞進深入的過程,更為以后近代史相關內容的復習構建了清晰的“脈絡”。

再如:在講解 “五四運動”的史實時,學生要掌握五四運動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如果教師只是機械的教條羅列知識點然后組織學生死記硬背,只會事倍功半,而巧妙利用時間軸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史實將整個時間軸分為三個節點,首先以1915年新文化運動為起點,使學生明白是新文化運動中傳播的新思想點燃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其次,1919年1月巴黎和會的召開為第二個時間節點,向學生展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事件。再次,以1919年6月以后的多個罷工事件”為第三個時間節點,向學生展現五四運動的發展情況及重要影響。這樣一來,學生在“時間軸” 的引導下,不僅順利理清了五四運動期間重要歷史事件的前后順序,也深切體會到了五四愛國運動的意義及影響,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時空觀念,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識讀歷史地圖,挖掘事件隱藏信息

歷史地理圖范圍比較廣泛,例如:戰爭形勢圖,范圍擴展圖,地域演變圖等。歷史圖片能直觀的調動學生的感官性,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歷史事件的時空發展變化,是輔助學生了解教材內容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利用歷史地理圖,使學生明確歷史事件中的地理關系因素,認識到地理位置對歷史發展的潛在影響,鼓勵學生從空間視角觀察歷史、了解歷史。

例如:在講解“歐洲資本原始積累”這一環節中,“三角貿易"的內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如果教師只是用語言向學生陳述“三角貿易”的整個過程難免顯得蒼白沒有說服力。學生也會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比如:這個貿易為什么要叫“三角貿易”?三個洲之間航行的順序顛倒一下可不可以?為什么這種海上貿易能持續幾百年……隨著地理圖的展示,學生的這些疑惑很快就得到了直觀的解答。三大洲地理位置的呈現以及附近洋流的分布為歐洲掠奪者提供了一個全程順流而下的“安全地帶”,這為他們的資本掠奪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再如:在講解“近代列強入侵的四次戰爭”時,通過展示《戰爭形勢圖對比》《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示意圖》引導學生識圖同時思考:對比這四次戰爭,發動國家的數量有哪些變化?開放的通商口岸位置又有怎樣的變化趨勢?通過識讀地圖,學生會更直觀的感受到,近代四次戰爭中侵略中國的西方國家數量逐漸增多,伴隨通商口岸由沿海到內陸的位置變化,列強的侵略程度也逐漸加深,從而更深刻理解近代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轉變。

三、加強時空縱橫聯系,凸顯事件的時代性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整體,先后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五種社會形態,每種社會形態都有其基本特征。認識某個歷史事件時,不僅要將其放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還要以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不同時空條件下歷史的延續與變遷。通過認識不同時期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理解歷史事件對國家乃至世界產生的影響,

幫助學生以宏觀視角發現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并以此為切入點促進學生時空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例如:在講解“中國抗日戰爭”這一事件時,打破單純分析中國自身國情的傳統模式,將整個抗日戰爭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時空背景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全面客觀的認識中國的抗戰,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有力的牽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兵力,有效的支援了蘇美英等盟國的作戰,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貢獻,中國國際地位大大提升。將歷史事件置于世界的“時空”中,讓學生感受立體的歷史。

再如:在講解“新文化運動”史實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思考:“新文化運動提倡的白話文與現在我們提倡國學,弘揚傳統文化之間矛盾嗎”這一問題。結合各自時代背景通過分析探究可知,新文化運動時期是西方先進思想廣泛傳播的階段,而當時中國社會文化素質水平普遍較低,撇開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強力推進白話文是一種合理的選擇。而現在的中國是提倡文化自信的時代,復興國學、弘揚傳統文化是一種必然趨勢。通過讓學生站在時代高度來分析問題,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的演化。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素養,不僅需要教師深刻認識時空觀念的內涵,更需要認真探索培養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巧妙利用時間軸、歷史地圖,縱橫時空聯系等不同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貫穿對學生時空觀念素養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和核心素養的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朱孔庭.在史料實證中培養歷史時空觀念的教學實踐研究——以高中歷史學科經濟史教學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2]魏勇.如何設計歷史教學問題〔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9(1):3-12 .

[3]張胤.高中生歷史比較能力的培養現狀及策略〔D〕.揚州:揚州大學,2016.

猜你喜歡
時空觀念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鏡頭中的組詩
歷史教學設計中的“時空觀念”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