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繪畫題跋繁盛背景探究

2022-05-16 01:46王莉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明代

王莉

摘要:明代繪畫作為中國畫發展的又一個高峰,在繼承了元代“詩書畫印”一體之風后持續發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文人畫規范。此時的繪畫題跋更是融合古代詩詞、書法的特點,在繪畫作品中形成獨特的文人符號,蔚為大觀的。作為文人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繪畫題跋繁盛的原因有很多,經濟文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不可忽視,再有就是對之前繪畫藝術的繼承和發展。

關鍵詞:畫跋;明代;吳門畫派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起而滅元,詔府州縣立學,設國子學于京師,以經義開科取士,尊崇程朱之學為教化之主旨,恢復元代中斷的科舉制度。[1]統治長達277年的明王朝(1368-1644年),政治、經濟高速發展,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達到封建社會的頂峰,為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代繪畫派別林立,從早期畫院派、“浙派”“吳門畫派”到中后期大寫意畫家徐渭,花鳥人物畫家陳洪綬等,代表著中國繪畫發展到了新的高度。

一、明代經濟文化的復蘇

明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經濟較元代有了很大的復興和發展。明朝的生產力水平比前朝有所提高,元末戰亂期間遭到破壞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在明初逐漸得到恢復。同時,商品交換于明中葉以后出現相當繁榮的局面,并在若干地區和若干經濟部門中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明朝經濟和社會性質的變化,對當時的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文化上的總結和創新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社會矛盾的尖銳和復雜化,無疑使明朝政府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文化事業,推動和組織文化的發展。同時,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一同生長的儒家、道家思想,仍舊是封建統治秩序的主要思想意識形態,是封建社會末期思想文化的三大支柱。

明朝時期,宋明理學逐漸完善,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出現平民化與世俗化趨勢,文學藝術空前繁榮。文學方面,詩文、小說、戲曲三方面發展繁榮,出現了大批著名的文人學者,四大名著也在此時完成了其中的三部;藝術領域更是在元代的基礎上繼承發展,達到另一頂峰。

二、派別林立的明代畫壇

藝術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明代,隨著中原文化的復興,繪畫藝術也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派別林立。

明初朱元璋開始恢復兩宋時期的畫院制度,先后培養了一大批宮廷畫家,“浙派”戴進、吳偉、呂紀等,均是當時著名的宮廷畫家?!罢闩伞贝鬟M繼承元代馬夏(馬遠、夏圭)之遺風,并上承郭熙、李唐,畫風為之一變,但后期趨于草率,逐漸失去主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吳門畫派”。

蘇州地區的“吳門畫派”是文人畫蔚然興起的代表,他們追求高雅的風氣并使之體現在繪畫作品中,形成了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吳門畫派的畫家包括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畫家,他們沿襲“元四家”之畫風,上承李成、范寬,善畫人物山水,風格成熟秀勁。

明朝中后期出現了著名畫家、理論家董其昌,他的畫集宋元諸家之長,氣韻秀潤,清雅脫俗。其理論著作《畫禪室隨筆》,總結前人經驗把山水畫分南北之宗,雖崇南抑北的理論一直以來有著諸多負面影響,但也不失為對前代繪畫的理論性總結,對明初“四王”及之后的畫家影響甚大。

三、明代繪畫的特點

繪畫藝術發展至明代逐漸走向成熟,相較唐宋及元代的繪畫,有著自己鮮明的時代特征。

(一)文人畫與“詩書畫印”

文人畫,即士夫文人所作,用以表現心中所想所感,題材包括山水和花鳥,淡雅清新。文人畫從唐代王維的《輞川圖》開始,經過宋代蘇軾“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品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的大力鼓吹,逐漸為文人士大夫所喜愛,競相學習模仿。至元代,科舉制度被廢,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下的文人們為抒發不得志的失意寂寥,往往會寄情山水,醉心繪事,輔以興懷,其中最為著名的畫家有趙孟頫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等。此時文人畫發展至第一個高峰,畫中的“詩書畫印”一體化的體系也已基本完善。

作為南宋后裔,又服務于元朝廷的漢人,趙孟頫的思想和繪畫有著極強的自身矛盾性。他既推崇南宋極盡工事的宮廷繪畫,又是文人畫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他提倡“書畫同源”,在其作品《秀石疏林圖》中題跋曰:“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薄皶嬐础笔俏娜水媱撟鞯闹匾L畫理念,加之詩文、印章,這就組成了文人畫的要素:“詩書畫印”。

“詩書畫印”,也就是詩、書、畫、印出現在同一件繪畫作品中這一現象在元代逐漸成型,并在明代延續發展,成為此時文人畫的重要標識。

(二)明代繪畫題跋的繁盛

明代文人畫更注重“詩”“書”在繪畫作品上的表現,這點在繪畫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繪畫題跋數量的增加。

下面以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元代和明代繪畫作品為基本材料,對其繪畫題跋數量進行了統計分析:

通過對二〇〇〇年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中元、明兩個朝代繪畫數量的分析對比,我們可以看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元代約四十一位畫家有畫跋作品數量138幅,館藏明代八百余位畫家1378件帶有畫跋的作品,對比懸殊。但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也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真實流傳于世的明代作品數量應更是龐大。

通過如此眾多的繪畫作品我們可以看出,繪畫題跋從院體派的稀有到“吳門畫派”的普遍,再到中后期的繁盛,已然成為了明代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此,文人畫達到全盛,并對后代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明代畫家唐寅的《落霞孤鶩圖》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落霞孤鶩圖》是唐寅山水畫的典型代表,他師法李唐、劉松年,畫中山石雄偉險峻,筆墨細秀,擅長小斧劈皴。畫中題詩“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鶩渺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焙笥邪衔模簳x昌唐寅為德輔契兄先生作詩意圖。詩文結合,筆法遒勁,一氣呵成,是唐寅詩書畫一絕的典型代表。后接“南京解元”、“逃禪仙吏”二印,正是“詩書畫印”一體,文人畫的完整形象躍然紙上。陳師曾在其繪畫理論中評到:“繼明代之文化,清朝二百有余年,皆為南宗之勢力,其屬于北宗者,寥寥如晨星矣?!?/p>

參考文獻

[1]李運享,張圣潔,閆立君.陳師曾畫論[M]. 北京:中國書店2008.3,第94頁.

猜你喜歡
明代
論明代文人茶畫中的審美意蘊
淺論明《南都繁會景物圖卷》的表現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現 寶藏增輝
明代中后期山水畫發展情況梳理
明代官員如何發揮諫言監督作用
明代貴州衛學與地域文化
明代科舉對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東南亞香藥與明代飲食風尚
明代休寧隆阜戴氏荊墩門的派分、建構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繪制表現及技法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