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目中的畫論

2022-05-16 01:46陳宇茵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印象派山水畫山水

《林泉高致》是北宋杰出的畫家、以及繪畫理論家郭熙山水創作的一篇經驗總結,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這本繪畫理論中中有提到畫家要注重深入觀察生活,選取富有詩意的情節,再集中高度精神醞釀構思反復修改,提倡廣取博彩,不局限一家,不拘泥于技法,技法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其中畫論中強調畫家對自然景色的觀察不僅僅是體貌結構,還要關注其在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中的變化。這種對時間觀察入微、以及提倡不局限于用筆不禁讓我聯想到了19世紀在法國產生的印象派,那時現實主義與反現實主義的藝術流派的激烈斗爭,在這場斗爭中官方的學院派墨守陳規,他們拒絕一些年輕的藝術家參加展覽,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們由此在巴黎的咖啡館聚集,并組成了“巴提約爾集團”。這可以算做是印象派的前聲。

這個所謂的集團他們沒有統一的思想,直至1874年,他們決定給自己舉辦一個“無名畫家展覽會”,這個展覽舉辦了八次,后來由于內部觀點不統一,加上經濟困難就不再舉辦了。印象派的畫家們與當時的現實主義畫家不同,他們主張從畫室走出來,不再只繪畫繁雜的室內裝飾以及服飾精美的人物肖像,而是去發現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他們追求著光、色和大氣的表現,從而使風景畫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具有清新明亮、豐富多彩的特點,他們把光看作“繪畫的主人”。

由此我發現他們兩雖然一個是東方文化、一個是西方文化,時間相隔也比較遠,但是他們對于繪畫的主張也是有相似之處,于是在這篇論文中,我將從他們的發展歷程來分析他們在繪畫主張上。

首先《林泉高致》是我國中國畫的著名的理論著作,中國畫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在工藝品上的裝飾性繪畫、以及戰國時期的帛畫,此后秦漢時期開始出現的畫像石、畫像磚上的人物刻畫以及帛畫的發展,那時候便有文人用毛筆在絹帛上繪畫,并逐漸形成風氣,國畫的雛形就由此開始成形,經過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和過度,涌現了一批優秀的畫家以及繪畫理論家,如宗炳的《畫山水序》以及謝赫的《畫品》也是出現在這個時期。到了隋唐時期,國畫作為一門藝術門類已經完全成熟了,無論是人物畫山水畫,還是壁畫都有了杰出的大家,門類分別清晰,這個時期誕生了無數國畫經典,一些留存至今的作品都成為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著名的繪畫理論有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以及朱景玄的《唐朝明畫錄》。唐至五代,雖然迭經動亂,但中國畫藝術的發展卻并未受到時局的影響,直到宋統一了中原,國家在此迎來了盛世,國畫也隨之步入頂峰。此時對然各種繪畫種類都已經劃分明確,但山水畫卻成為了眾多流派中最重要以及最受人關注的一支分流,這也許也跟中華文化中倡導“天人合一”的元素有關,中國人最有大自然的情結,常常會將人生比作環境。

而郭熙也正是在這個山水畫繁盛的北宋代畫家之一,他出身布衣,喜好道學以及游歷山川,對于繪畫無師自通并且非常擅長,之后在臨摹唐末五代的山水畫家李成的繪畫,筆法有所推進。他在仁宗、英宗年間就已經非常出名了,直到神宗年間,開始為達官貴族的府廳畫壁畫,后又入宮繪制殿堂屏障,收到了神宗賞識,成為了宮廷畫院的重要成員,當時的宮廷中朝會、起居、游賞等場所都裝飾著他的山水畫。之后元豐年間改革管制,山水畫追求表現不同地區的山水特點和季節氣候的細致變化,在宋前期山水畫家們的不斷努力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到了郭熙更是吧這一方面發揮的淋漓盡致,更重要的是他非常重視山水畫中表露理想以及情感,從而能創造出優美動人的意境。郭熙的山水既有李成的“筆鋒穎脫,墨法精微”,又有范寬的恢弘大氣,而且還吸收了前人的不少成果最終自成一家,而《林泉高致》一書更是系統的闡述了他對于山水的見解。此書分為即除開序言外,山水訓、畫意、畫訣、畫格拾遺、畫題、畫記六篇。

在《山水訓》這一節中提到了君子之所以喜愛山水旨在哪?并提起山水有可行者、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即為妙品, “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何者?觀今山川,地占數百里,可游可居之處十無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此章節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提及了山水的體裁,談及山是大物像,水是活物像,而山是水的顏面。山有高低深淺,石是天地的骨頭,骨頭在艱深而不淺露。水是天地的血脈,血脈貴在周遍流動而不凝固停滯。非常生動的描述了山山水水之間互相呼應的關系?!懂嬕狻愤@一節怎主要強調了一藝術氣質的鍛煉和文學修養的提高,談及到他在閑暇時間里,閱覽晉唐古今詩篇,其中佳句有的說盡人心中之事,有的裝點出目前之景,然而如果不是靜居安坐,明窗凈幾,一炷爐香,萬般思慮消歇沉寂,那么佳句美意也看不出,幽情美趣也想不到,繪畫的主旨,更是從何而來?并且談及前人所說的:“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的睿哲之談,我們應當師法,并在下方羅列了郭熙經常記誦的詩句。

在《畫訣》中,講的是畫面的布局、以及形象的塑造對表現四時不同的景色的基本規律,如畫山水先處理大山名峰,畫林石先處理一株大松等,并仔細的提出雨天的細微變化、如雨雪有將未下、大雨大雪、雨停雪停之不同。說到作畫用筆不能反被筆用,用墨也同理,其中還談及了水色、天色在不同時間段的不同顏色。而《畫格拾遺》則是郭思記錄了郭熙一些畫山水的具體情況,《畫題》中則將郭熙的畫以春夏秋冬、曉景傍晚、松石云煙水、以及雜類分別歸類,并提及了《世說新語》中記載的戴逵的一則故事,以此來說明從古開始,繪畫就是具有目的性的,以至于世間的工匠、官吏都只會炫耀他們細膩的工巧,并不知道對于古人作畫的另有寄托之情,于是郭思決定記錄他父親的畫題來表現其繪畫中的所做出的探究,以及所做出的成就?!懂嬘洝穭t是郭熙的親筆記載,描述了他接受圣旨,奉命接受官方資助進京之后所進行繪畫的原由。

從《林泉高致》中的山水訓、畫訣、畫題我們可以看出,郭熙對于描繪山水的觀察是細致入微的,不僅僅關注細微細小的變化,而是在不同的天氣、氣候、季節中來觀察,以此來描繪的山水更為生動,不會僅僅臨摹古人所繪畫出來的景色,追求技藝上的精微,而是要學習古人觀察自然的精神。

西方的印象派雖然沒有具體的繪畫理論,但它們并不是毫無理論依據的、不是粗糙的、也不是屬于前衛的類型、更不屬于抽象,他們是將科學的色彩學理論運用于繪畫當中,并且從繪畫的實踐中探索光對于事物色彩的影響,打破了之前現實主義繪畫不注重光的存在的繪畫形式,僅僅是對形體的精細的繪畫,從中打開了西方油畫色彩新的可能性。

從他們探索的內容中,雖然繪畫材料的不同,郭熙注重的是不同景色不同環境下表現的不同,印象派則追求在同一景色上環境的變化,再加上他們繪畫的表現形式的不同以及其側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對于畫面細微變化的追求,鉆研的精神以及勇于打破前人的思想是不謀而合的。像是四時的不同,實際是包含著光對于風景的明暗影響,而由于《林泉高致》與印象派之間時間相差了將近900年,在宋代還并沒有光這個概念,但其實從風雨晴晦、四季變化中的探討往往也離不開光。而印象派則直接的將光作為主要的繪畫理念,他們兩者都主張走向自然,觀察自然,那就不可能僅僅只有光,它們之間的關系其實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這么一個狀態。

作者簡介:陳宇茵(1996.03--);性別:女,籍貫:廣東省深圳市,民族:漢族,學歷:本科,天津美術學院;現有職稱: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綜合藝術;

猜你喜歡
印象派山水畫山水
空蒙山水間
論南宋山水畫的藝術審美性
《山水間》
山水朋友
名家/[法國]畢沙羅
程燦山水畫作品
拍賣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張和平山水畫欣賞
山水聚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