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武帝其人其事

2022-05-16 01:46于躍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梁武帝儒學文學

摘要:梁武帝是南朝時期梁朝的君主,在其統治時期,他積極興辦學校,施行經學策試制度,編制五禮,魏晉以來日漸式微的儒學得到了振興;他推動文學的發展,使文學達到了南朝鼎盛時期,梁武帝個人也極富才學,對其評價對于理解南朝時期的文學發展和學術轉向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梁武帝本人的生平經歷也極富爭議,“急于黎庶,緩于權貴”,佞佛王國,在侯景之亂中的政治失誤致使自己落得被囚禁餓死的下場。不得不說梁武帝的一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

關鍵詞:梁武帝;儒學;文學;佞佛

一、生平

梁武帝蕭衍(464~549),字叔達,小名練兒,是南朝時期梁朝的皇帝。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出生于京城建康南郊秣陵縣,來自武進蕭氏家族。武進蕭氏憑著外戚與軍功在劉宋時期改變了家族地位低微的處境,晉升為高門士族,梁武帝蕭衍就是在這樣的家族中出生的。他年少過人,博學多通,好籌略,有文武才干1。他起家巴陵王中郎法曹行參軍,不久之后又遷為衛將軍王儉東閣祭酒,王儉十分器重蕭衍,對廬江何憲稱“此蕭郎三十內當作侍中,出此則貴不可言”2。隨后,他與沈約、謝朓、范云等并成為“竟陵八友”。梁武帝早期接受的是傳統儒家思想的教育,這也成為他早期統治思想的主流,在天監末期他在思想上經歷了由儒入佛的轉變,在他的統治期間,四次舍身侍佛,后代的很多史學家都將蕭梁的滅亡歸咎于梁武帝佞佛這件事上。梁武帝除了在統治晚期佞佛以外,在他的統治生涯中,在文學,儒學,佛儒融合以及文教的振興等方面都有過很大的貢獻。

二、推動儒學復興

(一)積極興辦學校

在天監七年,梁武帝曾發布詔令強調要重視教育。他非常注重對于皇族子孫的儒學教育,建立了五經學館和國子學?!读簳酚涊d,梁武帝于天監九年三月幸國子學,下詔曰:“王子從學,著自禮經,貴游咸在,實惟前誥……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在從師者,可令入學?!?同年十二月,梁武帝又幸國子學,“策試胄子,賜訓授之司各有差” 。梁武帝子孫多具有良好的經學修養,或講經,或著述,或興學傳教,皆有學術文化之建樹,如原太子蕭統就寫了著名的《文選》。除了國子學之外,梁武帝還下令設置了其他學社,如“儀賢館”,是一個具有學術交流性質的場所;對于地方官學和私學的建立,梁武帝也十分的重視。他廣立州縣治學并且派遣何子朗、孔壽等6人于東山受學,對于梁武帝“州郡立學”的目的,呂思勉先生提出:“郡縣之學,留意者寡……南朝惟梁武帝嘗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學,此外無聞焉?!?/p>

(二)經學取士制度

除了廣立學館之外,梁武帝還下詔實行經學取士制度。天監八年五月下令:“學以從政,殷勤往哲,祿在其中,抑亦前事……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策實之后,選可量加敘錄。雖復牛監羊肆,寒門后品,并隨才試吏,勿有遺隔?!?梁武帝以經學取士具有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是作為提倡儒學的制度保障,其次,以儒術學業作為取士之標準,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當時的門第觀念,使寒門子弟在入學和試吏以進入仕途方面獲得了一定的保障,可謂科舉之先驅。

(三)制定五禮

梁武帝復興儒學的另一項措施就是制禮作樂。早在齊武帝時期,五禮的編撰就已經開始,但是由于戰亂,文稿蕩然無存。梁武帝繼位之初,就開始著手編撰五禮,他以明山賓掌吉禮,嚴植之掌兇禮,賀玚掌賓禮,陸璉掌軍禮,司馬褧掌嘉禮,尚書左丞何佟之總其事。何佟之亡故后,伏暅接替他的工作。由于禮儀深廣、記載殘缺,需要集思廣益,梁武帝又令丹陽尹沈約、太常卿張充和徐勉共同參與其事,不久又欽點徐勉總其事。后來,中書侍郎周舍和庾于陵也奉旨參與其事。對于諸臣僚不能決斷的問題,一一由梁武帝本人決斷。五禮的編撰歷史22年才完成,皮錫瑞指出: “北朝諸君,惟魏孝文、周武帝能一變舊風,尊崇儒術??计鋵嵭?,亦未必優于蕭梁?!?這項巨大的工程極大的推動了儒學的復興和發展。

魏晉以來,玄學興起,儒學日漸式微,是由于梁武帝的推崇,儒學才得以在梁朝實現了復興,在整個魏晉南朝時期儒學都未有如梁武帝統治時期之興盛,梁武帝對推動儒學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維護了不絕如線的中華文明。

三、促進文學繁榮

梁武帝是一位文學才華超群的皇帝,他不僅精通儒學,推動了南朝儒學的發展,而且在文學上也有相當高的造詣。梁武帝早在齊永明年間便與沈約、謝朓、范云等人并成為“竟陵八友”,在蕭梁建立以后,他也并未間斷過寫詩作賦,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學作品。時人劉勰曾稱贊說:梁武帝登基以來,“文思廣被,海岳降神,才英秀發。馭飛龍于天衢,駕騏驥于萬里; 經典禮章,跨周轢漢,唐虞之文,其鼎盛乎?!笔捔簳r期,文學能夠發展如此繁榮,與梁武帝的喜好與倡導是密不可分。梁武帝給后世留下了非常繁盛的作品,據《隋書》記載,梁武帝的“別集”類文集有四種:《梁武帝集》二十六卷;《梁武帝詩賦集》二十卷;《梁武帝雜文集》九卷;《凈業賦》三卷?!翱偧悺蔽募兴姆N:《歷代賦》十卷;《圍棋賦》一卷;《連珠》一卷;《制旨連珠》十卷。

此外,梁武帝十分重視保存、整理和編纂古籍。齊末,大量的典籍都毀于戰火,梁武帝一上臺便頒布詔令,命人搜尋各種典籍,搜集到的各種典籍多達書萬卷,僅文德殿就保存了兩萬余卷,這還不算華林園的佛教典籍。梁武帝還在文德殿設置學士省,征召有才學的人入直文德殿整理、校訂典籍。太子洗馬到沆、劉峻與學士賀蹤等人都被派去從事這項工作。為了更好地保存典籍,梁武帝還專門派人抄寫副本,他還敕令劉勰與慧震沙門在定林寺撰寫經論。梁武帝十分注重史學著作的整理編纂,他任命袁峻改編《史記》《漢書》,吳均撰寫《通史》,始于三皇,止于蕭梁,他還親自為其寫序和贊。除此之外,梁武帝也經常褒獎那些善作詞賦,才思敏捷的人才,有很多文采出眾的文人都因此而得到了賞賜,甚至是直接被授予了官職,楊恩玉稱提出“唐朝進士科以詩賦取士,其淵源可以追溯到梁武帝依據詩賦選拔官員或晉升官職?!?/p>

后世的史學家對于梁武帝在文學方面的貢獻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熬土何涞鄱运谖幕I域興趣廣泛,成就可觀,‘才美’可當,中國古代帝王中少有人能跟他比肩而立?!?可見,梁武帝的文學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對于文化的傳承做出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四、佞佛

佞佛是梁武帝一生中最富有爭議的一件事。梁武帝在晚年發生了“由儒入佛”的學術轉向。梁武帝“由儒入佛”后,就開始大量建造佛寺,據《建康實錄》中記載,梁初新建的佛寺有大約20余座,梁末,建康城的佛寺已經達到了700多所,占梁境內佛寺總數的四分之一,梁朝時期佛像建造是盛況空前,但是也是耗資巨大的,對于梁朝的社會產生了深重的影響。梁武帝佞佛不但表現在廣建佛寺上,他還多次以身侍佛,他分別于527年,529年,547年和548年四次舍身侍佛,朝廷官員不得不耗費大筆銀兩才得以贖回“皇帝菩薩”,據記載,僅贖金就高達四億萬之巨,梁武帝也會去同泰寺和華林園講經說法,排場極大。對于梁武帝晚年佞佛,多數意見都認為其佞佛是導致梁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但是,中國歷朝歷代專好某一宗派的皇帝也不只梁武帝一個,例如武則天也一樣崇尚佛教,也廣造佛寺,但是卻沒有導致亡國,可見,我們并不能把梁王朝滅亡的原因專咎于梁武帝的佞佛。正如趙以武先生所說:“佞佛與亡國均是事實,但二者之間未必就是一種簡單的因果關系?!?雖然梁武帝佞佛這件事的確削弱了梁王朝后期的國力,佞佛這件事的確有錯,但是,不能將亡國之罪完全歸咎于佞佛上。

五、統治政績

梁武帝的統治可以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政治清明,后期消極待政,對于梁武帝的政績評價要分開來看。南朝時期,戰亂頻仍,社會動蕩不安,梁武帝在奪得統治地位以后勵精圖治,振作有為,保證了社會的穩定。首先,梁武帝淡化士庶分界。東晉時期是典型的門閥政治時代,門閥士族壟斷政治特權,可以與皇室比肩,宋齊以來,雖然門閥政治有所衰落,但是仍然百死不僵。到了梁武帝統治的蕭梁時期,梁武帝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抑制門閥士族的勢力,提高庶族地主的地位。梁武帝將高門士族作為政治上的擺設,讓他們擔任閑職,對于有能力的庶族地主,則讓他們掌握政府的實權部門,這樣做就架空了高門士族,對于門閥制度具有削弱的作用。此外,梁武帝頒布了官班制,士族子弟從流內十八班起家,對于有才學的寒庶階層,則讓他們從流外七班起家,一般庶民從士兵或胥吏做起,依靠吏績、軍功或年資從三品勛位或蘊位起家。寒庶階層和庶民可以憑借著個人能力從流外七班和三品勛位或蘊位上升到流內十八班,這就為庶族子弟提供了上升的階梯,有利于打破士族門閥制度。再次,為了打破士族壟斷教育的狀況,梁武帝設置了五館,專門收攬寒門才俊。梁武帝制定的這些政策體現了唯才是舉的選官原則,有利于打破士庶之界,抑制門閥士族的勢力。

梁武帝在即位后也十分注重倡儉慎刑。他頒布了大量的公文,意在抨擊齊末種種弊政,聲稱撥亂反正、移風易俗的決心。他還稱要率先海內,以身作則,“請自孤起”。作為一個帝王,梁武帝也的確做到了,他在位期間十分注重節儉,據《梁書》記載,梁武帝“日止一食,膳無鮮腴,唯豆羹糧食而已?!薄耙还谌d,一被二年。??藘€于身?!?對梁武帝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梁武帝后期的統治中的確存在很多的弊政。他優容皇室,“急于黎庶,緩于權貴”。例如,對待蕭宏,他明知蕭宏聚斂錢財,但他仍然選擇縱容,即使是蕭宏派人刺殺梁武帝,他也并沒有懲罰蕭宏,反而晉升蕭宏的官職,這在歷朝歷代也是絕無僅有的。梁武帝在統治后期還寵信奸佞,朱異后來掌機要,以權謀私,胡作妄為,侯景之亂時就是以“清君側”為借口舉兵向闕的。侯景之亂后,梁王朝就在難維持統治,最終走向滅亡,可以說,梁武帝寵信奸佞就是導致侯景之亂的原因之一。

六、梁武帝的功過得失

梁武帝是南朝時期著名的君主,梁武帝的評價對于了解南朝時期的歷史具有很大的意義。梁武帝生逢戰亂頻仍,社會動蕩的南朝,出生時家族已位高門,他敏而好學,從小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及年長,以邊鎮之力起義,并取得了成功,開創了蕭梁王朝。在梁武帝統治期間,他十分重視儒學,“崇學校,定雅樂,斥封禪,修五禮,六經之教,蔚然興焉,雖疵而未醇,華而未實,固東漢以下未有之盛也?!?,他以經取士,任人唯才,推動了儒學的復興,削弱了門閥士族制度。在文學方面,他喜好文學,常與才子文人一起吟詩作賦,對于篇什優秀的文人給予加官進爵的賞賜,極大的促進了蕭梁文學的繁榮。梁代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的全盛時期,蕭梁文學的繁榮與梁武帝的喜好、獎掖是密不可分的。在佛教方面,梁武帝晚年佞佛,的確對于梁朝最后的衰敗有很大的影響,但不能將梁朝滅亡的原因完全歸結于梁武帝佞佛,而且,不可否認的是,梁武帝佞佛的確對儒釋道“三教合流”起到了促進作用。在國家治理方面,在梁武帝統治的早期,梁武帝在政治上也算是有所作為,他倡儉慎刑,革除積弊,提拔庶族地主,維護皇權的統治,對于梁朝前期的繁榮做出了貢獻,雖然晚年寵信奸佞,在侯景的問題上出現很大失誤,最終導致身死國亡,但畢竟在梁武帝統治期間社會還算安定,并且他的統治延續了近五十年,不能完全否定梁武帝的統治。

總體上來說,梁武帝的確在政治上出現很大失誤,但是,他在儒學復興,文化繁榮,促進社會穩定方面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的統治是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的,對于歷史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作者簡介:于躍,(1994.4.30--),女,漢族,籍貫遼寧省鐵嶺市,浙江省溫州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史專業研究生

注釋:

[1]姚思謙,《梁書·武帝上》,北京:中華書局,1973:2.

[2]姚思謙,《梁書·武帝上》,北京:中華書局,1973:2.

猜你喜歡
梁武帝儒學文學
儒學視閾下芻議簞食瓢飲的顏回之樂與現實意義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的
漢語四聲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文學小說
梁武帝出家
2015 年新儒學“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梁武帝:興了佛教,丟了王朝
文學
談儒學的“復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