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學家的本領與情操

2022-05-16 17:26朱蕾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摘要:《歷史學家的修養和技藝》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李劍鳴先生的一部史學概論性質的專著。盡管該書出版已十年有余,但于今讀來仍令人感觸良多。本文主要從:重視史學繼承、歷史研究中的立場、培養寫作能力三個方面表達自己從書中獲得的啟發。

關鍵詞:《歷史學家的修養和技藝》 史學繼承 ?史學寫作

《歷史學家的修養和技藝》一書是李劍鳴先生在多年從事研究事授課的基礎上,將原來的講義經過認真總結而撰寫定稿的。李劍鳴先生作為北京大學歷史系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有著豐富的教學和指導研究生的經驗,故可以說本書是作者治學與教學的結晶。對初入歷史學的研究者有莫大的幫助與指導作用。

一、重視史學繼承

治學貴在創新,這是古今學者的通識和追求。面對近期史學界對學術創新重要性的廣泛討論,認為“創新就是要研究新問題,使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提出新理論”,李劍鳴教授則在書中舉出“其實,前人論學,有‘因(繼承)有‘創(創新),如果脫離繼承來談創新,一味追求‘獨辟蹊徑和‘言人之所未言,未必能夠達到求新的目的”,認為“只有首先做到很好地繼承,才談得上創新”,強調了史學繼承的必要性。

史學發展到今天,從未有人涉獵的課題越來越少,治史者無論選取什么課題,首先都必須對前人留下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的了解和適當的評估。在選取研究課題時,研究者只有充分掌握以往的研究狀況,才能清楚的界定自己課題的含義和價值,避免重復,找到新的切入點,明確自己探討的方向和重點。同時,了解以往的研究狀況,相當于同先行的同行專家進行對話,可以開闊視野、獲得啟發,選擇性地吸收其中的有用成分,作為自己研究的鋪墊。此外,“問題”在當今歷史研究中占據了核心地位,創新的關鍵在于提出新的問題,而任何問題都不可能憑空產生,只能產生于以往研究所構筑的知識環境中。

可見,重視史學繼承是由當今歷史研究現狀所決定的。只有充分繼承前人的學術成果,從中汲取必需的成分,形成“初始知識”和基本能力,才能開始獨立的研究,以期在前人所鋪筑的學術階梯上取得新的成績。誠如李劍鳴教授在書中所說,“創新雖然意味著突破和超越既有的知識與思想,但往往不完全是‘開天辟地的工作,而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的‘推陳出新”。

二、歷史研究中的立場

歷史是今人對過去的認識,這要求歷史學家必須將歷史上的人和事置于當時當地的情境中來理解和評論,具備強烈的時空意識。作者認為這正是歷史研究中最大的難點,治史者必須置身于當時的歷史情境中來理解當時發生的事情,以力求還原歷史的本貌。

研究外國史更“實際上是與歷史時空中的異質文化進行接觸和對話”,這要求治史者不僅要突破時空的限制,還要突破文化的隔膜。在如今交通及通訊技術不斷發展、國際學術交流日趨便利的情況下,研究外國史的學者日漸增多。但是,面對別國歷史,學者們應該以什么樣的立場從什么樣的視角去研究?如何才能突破文化差異所造成的隔膜,與對象國取得文化共同性,從而更為客觀的理解他國歷史?作者認為,首先研究者對異質文化需要抱有開放和平等的心態,站在與他國對等的地位去接納和看待它國不同的文化觀念和制度,“在這個過程中,本民族文化可以作為理解的參照,但不能當成衡量的標準”。其次,在世界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歷史學家也應該有全球視野的學術意識、用全球史觀去看待他國的歷史和文化。如今國際史學界合作和交流的加深、特別是網絡資源的增多,為各國學者分享資源、思想提供了方便,都有利于推動國際視野的歷史學者國際視野的開拓、克服民族立場的片面性。

但“不以本民族文化為標準,并不等于徹底放棄民族立場”。事實上,任何人都是在特定的文化中長大的,要求歷史學者擺脫民族文化的影響,從超民族的視角來觀察歷史是不可能的。正是不同民族學者具有的不同文化背景才使得歷史認識的多樣化,從而構成人類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歷史。既要善用自身的民族個性又不能使其變成民族偏見,立足于歷史學的求真原則,才是一位歷史學者在研究中該有的立場。

三、培養寫作能力

關于史學寫作,嚴耕望先生曾在他的著作《治史三書》中談到:“寫作是最精細的閱讀,最嚴密的思考,也是問題研究進程中最嚴肅的最后階段,非寫作成文,不能視為研究終結?!眹栏壬倪@段話一方面闡釋了寫作的意義,寫作是歷史研究的最后階段,是一項研究終結、成熟的標志;另一方面則表明了歷史寫作的難度,只有經過精致細密的材料搜集和嚴謹周密的思考才可能形成好的文章,產生成熟的學問。

史學寫作并非一件易事,李劍鳴教授也在本書中提出了同樣的觀點。他說“前人論文章寫作,有‘苦心經營的說法。寫作確實不是輕易的事,需要同時兼顧內容和形式兩方面的問題?!笔穼W論著與文學作品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文章的內容。文學寫作可以天馬行空、玩賞辭章;史學寫作則必須持之有故、信而有征,它始終受到材料的制約,而不能任意揮灑和自由發揮。這就要求史家在寫作時要對材料不斷進行取舍和安排、提出獨到的見解,以保證文章內容的充實。文章的價值需通過讀者的閱讀才能充分表現出來,如果絲毫不講究形式、不重視文筆,這篇文章也將難以流傳久遠。而史家對文比筆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產生了多種多樣的文字風格,或典雅、或清麗、或華美,李劍鳴教授認為平淡的文風更合乎史學的要求,史家的文筆應以準確、清楚、易懂、可讀為基本準則。此外,史學寫作還必須符合一定的體例與規范。如引文的處理、標注的方式、書目的安排,對此,作者在書中單列了一章(第十一章)進行詳細論述。這些事看似小節,屬于史學專業基本常識,但要做到恰當并不容易。

“總之,史學作為一種特殊的人文學,必須在知識、思想和美感三個方面達成適度平衡,以充分實現它對于人生的價值。這三者的平衡,最終是通過文字表述來實現的”,這對史家的寫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寫作能力,作者認為關鍵在于增強意識,注重讀書,勤加練習,只要平時留心,日就月將,就會取得進步,并最終達到較高的文章境界。

參考文獻

[1]李劍鳴:《歷史學家的修養和技藝》,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版,第206頁。

[2]嚴耕望:《治史三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頁

[3]李劍鳴:《歷史學家的修養和技藝》,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版,第411頁。

作者簡介:朱蕾(1998—),女,漢,湖南婁底,碩士在讀,西南大學,美國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