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美學視角下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價值研究

2022-05-19 14:20鈕菲菲
今古文創 2022年18期
關鍵詞:音樂美學藝術價值

【摘要】音樂美學就是從美學的理論基礎和音樂的鑒賞角度相結合對音樂作品進行美學研究,是音樂和美學結合的交叉學科。中國古代詩詞是中國五千年文化長河里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文化傳承中的瑰寶,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很多古詩詞與音樂相融合,形成了古典淡雅、清幽的詩境和新穎的藝術曲風,“美善合一”,也是音樂美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黃自先生是我國近代音樂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及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不同風格和題材的藝術作品,成為“五四”時期音樂文化的重要開拓者。藝術歌曲是他創作數量最多,也最能代表他藝術風格和成就的創作題材,源于他對中國古詩詞的熱愛,成為他創作民族化音樂的動力,用音樂的語言去表達一個時代的思想、感情和現實狀況。本文將從音樂美學視角分析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的藝術價值及傳承意義。

【關鍵詞】音樂美學;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藝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8-008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26

基金項目: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2020年度校級科研項目(SK2020013)“音樂美學視角下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與價值研究”研究成果。

中國的古詩詞藝術歌曲形成于20世紀20年代,成熟于20世紀40年代,因為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形成了中國獨有的藝術風格,通過作曲家的精心創作,將詩詞與音樂相融合,體現出傳統音樂的含蓄、婉約、內斂的精神氣質,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傳唱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一期的代表人物有:青主、黃自、譚小麟,三位杰出的作曲家都有在外國留學的經歷,這也為創作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中國詩歌和音樂相結合的一種聲樂藝術題材,曲目中的歌詞均來自古典詩詞,以高遠的意境、深邃的內涵、精練的語言傳達著中國民族美學的韻律之美。作曲家、音樂理論、音樂教育家黃自先生是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的先驅,他的思想受到新式家庭和傳統文化的熏陶,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對古詩詞的摯愛,成為創作藝術歌曲的重要素材。

黃自先生(1904-1938)是近現代教育史上杰出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在短暫的藝術生涯中為中國培育了許多杰出的音樂人才,如在音樂史學界被譽為“四大才子”的賀綠汀、江定仙、陳田鶴、劉雪庵。黃自先生及他的學生們為中國早期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黃自先生的音樂作品主要集中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上,一是取材于古典詩詞的藝術歌曲,如《花非花》《點絳唇》《南鄉子》等;二是用現代詩人詩作為題材創作的藝術歌曲,如《玫瑰三愿》《春思曲》《天倫歌》等;三是“抗日救亡”類型的藝術歌曲,其創作的該類型歌曲具有振奮人心的情感力量和宏偉的氣勢,稱為“五四”時期的“國樂歌”。旋律創作上多數是借鑒了歐洲的音樂創作技法,同時也結合中國傳統音樂的創作模式。在這三類藝術歌曲的創作中,首以古詩詞藝術歌曲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和藝術成就,他的古詩詞音樂作品以素雅清新的筆調,婉轉優美的旋律,細致新穎的和聲技法,來展現詩詞與音樂結合的意境美、旋律美,體現出黃自在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上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一、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意境美

黃自先生有著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化底蘊,在古詩詞的選用上能夠充分理解其所蘊含的情感和意境,通過音樂的結合重新賦予它們生動、具體的詩化形象,再通過音樂技法的變化將詩詞所表達的深切情感和意蘊以一種別樣的方式呈現出來。如黃自以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有懷》為歌詞創作的藝術歌曲《南鄉子》,該詩詞的作者辛棄疾通過對古人的贊頌,表達了勵志報效國家,重收舊山河的壯烈情懷,同時也抒發出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黃自在創作時,細致考慮韻律與曲調的關系,用熱情洋溢的曲調把英雄壯志難酬的悲嘆和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以明快的風格、樂觀昂揚的基調,體現得淋漓盡致。作品不僅表現出詞人辛棄疾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的深沉之情,也把自己的愛國熱情充分地進行了展現。再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的雜言古詩《花非花》,作者通過對花、霧、夢、云四個自然景物意向的描繪,朦朦朧朧、若隱若現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借助自然事物的變化規律,嘆惜美好事物的轉瞬即逝,啟發人們珍惜當下,珍愛美好事物。黃自先生借助淡雅樸素的音樂語言,烘托優美恬靜的朦朧意境,音樂旋律孕育著云霧、春夢、朝云的整飭和錯綜之美。北宋詞人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詞人上闋寫了深夜院中的靜謐夜景,用“幽人”的形象來襯托孤寂的氛圍,下闋通過對人、鳥的借物擬人,運用象征的手法,表現出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的意境,也表達作者不肯隨波逐流的高潔情操和超凡脫俗的藝術情懷。黃自采用印象派的和聲創作技法與歌詞深幽的意境相結合,旋律古雅淳樸,表現如夢如畫的孤寂之美。

二、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旋律美

黃自要求自己的作品:“務必要使音樂的意境,節奏,句法等等一一與歌詞吻合,毫厘不差。同時還要利用和聲、伴奏將情感很透徹地表達出來?!秉S自先生的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借鑒歐洲現代作曲技法,尤其是西方鋼琴伴奏的織體形式,在注重聲音歸韻的審美特點,改良和聲的創作方式,體現出民族民間歌曲的調式風格,追求屬于中國曲風的神韻和氣質的音樂織體,意境深遠、音韻悠長、典雅精致,追求審美意蘊的最高境界,特別容易打動聽眾,耐人尋味?!痘ǚ腔ā肥且皇资闱槎绦〉母枨?,旋律淡雅優美,意境含蓄朦朧,四四拍的節奏平緩、柔和,給人沉穩凝重的情感色彩,D宮五聲調式的旋律進行,體現了濃郁的民族音樂的元素,恰當地描繪出云霧、春夢、朝云的虛無縹緲的夢幻之美。黃自的《點絳唇、賦登樓》作品于1934年創作,此時的社會正處于動蕩不安之中,與詞作者王灼對春天的轉瞬即逝的惋惜和對山川、云霧、細雨的淡淡愁緒通過字里行間流露,很自然地與黃自先生的思想產生了共鳴,曲調采用大小六度、七度的躍進展現旋律走向的開闊性,跌宕起伏,把“強欲登高賦”的感懷愁緒發揮得淋漓盡致,濃郁的民族五聲音階,優美流暢的旋律線條,透露著浪漫主義的風格和氣質?!断陆辍返母柙~選取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早發白帝城》,全詩洋溢著如釋重負、豪情歡愉、暢快淋漓的感情,有詩人經過艱苦歲月后的感懷,也有赦免后重獲新生的興奮,在廣闊的山水之間順流而下,懷著激動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黃自選用G宮調,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精心設計音樂的主題,簡潔的旋律不冗長、不粉飾、給人輕快流暢的音樂感受,悠揚開闊的旋律和古詩詞所要抒發的感情相吻合,體現他音樂內容與形式完美融合的創作初衷。

三、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思想性

(一)黃自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

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正處在新、舊文化的激烈交鋒中,國內的軍閥混戰使得人民群眾陷于水深火熱之中。1929年黃自從美國留學歸國后便積極投身到音樂教育事業中,希望通過教育來改變國家的未來改變國民的精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在民族危難之際,黃自先生與上海音專的師生們組織開展了“抗日救國會”,到多地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并為東北義勇軍募捐。同時他陸續寫下了許多愛國主義題材歌曲,用音樂來鼓舞國人的抗日斗志,如藝術歌曲中的《思鄉曲》《玫瑰三愿》,合唱歌曲中的《抗敵歌》《旗正飄飄》等。作為20世紀上半葉我國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黃自在音樂(尤指藝術歌曲)創作上是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首先,受到“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響,黃自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上非常注重以刻畫內心感受為根本,有意識地采用古詩詞與現代詩詞作為歌曲歌詞,通過優化調式布局和民族化和聲的探索,使其音樂作品優雅清新并富于溫情。其次,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黃自的音樂作品在題材內容上比較明顯地反映出當時我國知識分子階層的愛國熱情和追求自由與和平的生活理念,曲調上也變得更加富于動力和節奏感,抗爭性十分明顯。

(二)黃自創作思想性的形成

西方藝術歌曲的發展比我國要早很多,如德國和奧地利的藝術歌曲,在創作上通常使用調性的轉換和豐富的和聲色彩變化來塑造音樂形象,并且十分擅長運用樂器的伴奏來強化歌曲的表現力。黃自在西洋音樂創作技法的理念下,探索對民族音樂的改良,尤其是民族化的和聲復調寫作,1934年發表在晨報第九版“中華藝術教育社成立大會特刊”中的《怎樣才可產生吾國民族音樂》中提出“把西洋音樂整盤搬過來與墨守成規都是自殺的政策”的觀點,黃自“民族化音樂觀”逐漸形成,在《怎樣才可產生吾國民族音樂》文章中還提出“西洋音樂不全是好的。我們須嚴加選擇,那些壞的我們應當排斥,而好的暫時不妨多加借重,總之我們現在所要的是學西洋好的音樂的方法,而利用這方法來研究和整理我給的舊樂與民謠,那么我們就不難產生民族化的音樂了”。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黃自的古詩詞藝術歌曲不僅體現西方先進的作品理論更有強烈的民族音樂文化元素,是改良思想的成功典范,為后世的中國音樂創作和發展起到引領作用。

四、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的藝術性

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運用了“音樂、詩歌、鋼琴伴奏三位一體”的創作技法,在凸顯旋律的同時,將伴奏與人聲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創作的眾多歌曲都選用中國民族五聲調式進行作曲,采選民間樂曲作為創作素材,結合中國傳統音樂的語言特點,將新音樂民族化推向了又一個高峰。黃自創作藝術歌曲時,非常在意歌詞和音樂的融合,十分善于運用精練的音樂語言表現詩的深遠意境。在作曲上,通過旋律、和聲、鋼琴伴奏巧妙地深化詩詞的意蘊,認真分析語言的歸韻和音調處理,節奏、調式以及旋律的構成,使得作品規范得體,形成了以單一結構為主題的,統一、鮮明的個性風格特征,符合大眾審美藝術需求。在古詩詞上,黃自先生具有很高的古典文學修養,如他曾言過:“我小的時候最喜歡讀白樂天的《琵琶行》,當時年幼,連字的意義都不能完全理解,更談不到什么領悟詩中深意了。我喜歡只是因為它的音節鏗鏘有力,念起來非常好聽?!闭驗閺男旁娫~的無限情結,也讓他后來在選取詩詞時更加注重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表達。黃自的藝術歌曲通過旋律與詩詞的完美結合,給人營造出一種縹緲絢爛的意境,也形成了其不同于當時其他作曲家的獨特之處。通過音樂的潤色,使得原本抽象畫的詩詞意境得以感性般地展現出來,真正使得詩詞意境得到了理性的升華。

五、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傳承意義

黃自先生一生雖短暫,但卻為中國早期音樂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音樂人才,他的創作涉及交響樂、室內樂、鋼琴復調音樂、合唱、聲樂作品、教材歌曲多種題材的音樂作品,多才多藝,成就斐然。在教育事業上黃自先生默默奉獻、孜孜不倦,在音樂創作上潛心研究、不斷突破,對民族音樂不斷追求,為推動中國音樂藝術的發展不遺余力。

黃自在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上,更是激起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它的五首作品凸顯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高的文學修養,朗朗上口的優雅曲調,細膩的筆鋒,民族音樂與西方現代作曲技法的融合,都彰顯了獨具特色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為后世古詩詞藝術歌曲多元化的發展起到了引領和借鑒的作用,同時也增加了歌唱者對古詩詞音樂的深入了解,增強了文化自信,促進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

六、黃自古詩詞歌曲傳承的必要性

從上文描述可知,黃自先生大部分作品創作于民國時期,作品有很強的時代性,能夠側面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具體情況。同時,黃自先生的作品大多是以古典詩詞的形式進行呈現,作品有很強的文化底蘊。當今,教師在教學中教授黃自先生的音樂作品,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另外,黃自先生的作品文字內容有很強的古典韻味,而如今的年輕人大都追求快餐文化,對于古典作品靜不下心去細細品讀,這對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建設是不利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黃自先生的作品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漢字的魅力,通過學習黃自先生的音樂作品來讓學生喜歡上傳統文化。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演繹黃自先生作品的方式來提升其自身文化素養,以體現用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

七、黃自古詩詞歌曲傳承中注意的問題

在講授黃自先生的作品時,要注意以下問題:1.在學生基本了解黃自先生作品的前提下,要深入挖掘黃自古詩詞歌曲的內涵,在教授學生基本聲樂技能的同時,完成學生優秀音樂文化素養的塑造。2.由于黃自先生的古詩詞歌曲具有很強的文化底蘊,一定要注意學生對黃自先生作品的理解程度,只有學生理解作品內涵,才會完美進行作品的演繹。3.黃自古詩詞歌曲對于當前的音樂教育工作具有深遠的意義,要結合學校要求,學生情況完成教學工作設計。4.由于黃自先生音樂作品中的意境美,思想美,其在我國音樂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特色音樂文化的體現。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文化滲透,這對于研究黃自古詩詞歌曲藝術價值有極大作用。

參考文獻:

[1]任志宏.黃自的中國古詩詞音樂創作[J].人民音樂,2010,(10):53-55.

[2]謝曉峰.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及演唱風格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3]謝素瑩.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美學探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

[4]曾廣海.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發展脈絡及演唱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4.

[5]趙婧.音樂文學視野下的黃自古詩詞歌藝術歌曲研究[J].藝海,2021,(05).

作者簡介:

鈕菲菲,女,安徽阜陽人,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

猜你喜歡
音樂美學藝術價值
感性的體悟 理性的傳達
不可復制的貝多芬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及其價值的解讀分析
賞析電影中的音樂
大型黃梅戲《余三勝軼事》藝術成果評析
淺析現代包裝插畫設計的商業應用
融合與創新:偽滿洲國建筑研究
古城墻中所包含的藝術文化解析
淺談當代藝術在傳統文化中的價值研究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