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漪:從草根教師到人民教育家

2022-05-20 17:41潘彩霞
時代郵刊·下半月 2022年5期
關鍵詞:于漪特級教師公開課

潘彩霞

躬耕杏壇七十載,她是“人民教育家”榮譽獲得者,數百萬字專著、數千節公開課,讓她的名字和語文、和教育緊緊相連。

她是于漪。如今93歲的她,雙眼都做過手術,心臟曾八次驟停,“就只有腦子還行”,但只要一講到教育,她就“懷有一顆青春年少之時易于激動的心”。她是“教文育人”的代名詞,而她卻謙遜地說自己只是“草根教師”。

1929年,于漪出生于江蘇鎮江。父親早逝,弟妹眾多,生活非常艱難。戰爭時期,她一邊逃難一邊求學。

中學時,她的國文老師講“煢煢孑立”時,由“煢”想到“窮”,便重重寫下“煢”的那一豎,激動地對學生們說:“窮,再窮脊梁骨要硬,是一豎!記住了!”那個穿長衫的身影留存在于漪記憶深處。

18歲時,于漪考入復旦大學教育系,師從曹孚、周予同等著名教授。她深感自己是那個時代的幸運兒,心懷感恩的她立志獻身教育事業,做好“中國人的教育學”。

1951年,大學畢業的于漪被分到上海市第二師范學校擔任歷史老師。她剛摸索出歷史教學的門道時,領導找她談話,語文組缺教師,要她“轉行”?!拔也皇侵形南诞厴I的,所學高中語文都是文言文,老師不講究教學方法,學漢字用的是章太炎的注音符號,‘b、p、m、f’都不認識,怎么教?”于漪急了。領導卻只扔下一句:“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從此,每個夜里,于漪都與一盞明燈為伴,從語音、語法、修辭到文學史,硬是通過自學把大學中文系的主要課程“啃”了下來。她給自己立了規矩:教給學生的知識,自己必須真懂。備魯迅的小說《藥》這一課時,文中有句“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讀到這兒,于漪卡住了。這里的“著”該怎么讀呢?是“zhe”,還是“zháo”?那天晚上,她翻資料翻到凌晨,才終于吃準應該讀“zháo”。

對于歷史類文章,她堅持“深挖九尺”,從作者資料到時代背景、思想內容,再到文本細節,反復推敲、琢磨。講《過秦論》時,她要求自己先熟悉秦漢史,備課用了20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解剖了上百頭?!焙?,她自覺對語文教學游刃有余了。

然而有一天,她生出了挫敗感。她在課后和學生聊天,有位課堂上從不發言的男同學囁嚅道:“老師,我喜歡上語文課,您講得很好,可惜我學不會!”說完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學生沒學會,我這個教師合什么格?自認為講得一清二楚,為什么學生不會呢?”一番反思后,她找到了癥結:忽略了人。在教學心得里,于漪寫道:“學習者是第一要素,沒有學習者就沒有教學?!贝撕笏笞约骸靶刂杏袝?,目中有人”,要走進每個學生的知識世界、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

“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得有一汪清泉?!贝撕蟮膱探虤q月里,于漪不斷進取。每堂課前,她都悉心設計教學方案,怎么鋪開、怎么發展、怎么掀起高潮、怎么收尾……再把可有可無的內容去掉,做到“豐而不余一言,約而不失一詞”。

到了講臺上,于漪全情投入。上《最后一次講演》時,她從聞一多的《紅燭》讀起,通過背景渲染,推動授課層層深入;講《指南錄后序》時,說到文天祥“南鄉拜而死”,她眼含熱淚、聲音顫抖,學生無不動容。

教學中,于漪還增加了演示互動。講《賣油翁》時,她準備了一枚銅錢,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通過銅錢孔瀝油的難度。學生既領會了“瀝”字之妙,又驚嘆老翁的絕技,進而領悟了文章蘊含的價值。

在學生眼里,于漪老師秀美典雅。預備鈴一響,她往教室門口一站,學生就像期盼節日一樣,期盼著她的語文課。一位1967年畢業的學生回憶:“離開學校之前,我們走過學校走廊時,于老師在講課,我們就將耳朵貼在教室后門上。聽好這堂課,我們就正式離開了?!?/p>

心中深厚的愛國情懷,讓她自然而然地把愛國教育、品德教育融入語文教學。她有一屆帶了兩個“差班”,便借助《共產黨宣言》等內容,引導學生意識到學好文化才能建設國家。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最后這兩個班的學生全部考入大學,其中有9人被復旦大學錄取。

“既教文也教人?!庇阡粼谏虾=逃鐫u漸有了名氣。1977年,上海電視臺邀請她講一堂語文公開課時,她選了高爾基的《海燕》。那天,人們守在電視機前,爭相目睹這位語文老師的風采。感動之余,大家評價:“這是用生命在歌唱?!?/p>

就這樣,于漪被推上了公開課講臺,幾千節公開課講下來,她成為我國首批特級教師之一。1978年,面對當時教學大綱、教材不完善的情況,于漪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錄制了一批教學磁帶,這對全國的語文教師來說是極為寶貴的資料。接著,她又完成了“現代教師自我發展叢書”和《現代教師學概論》等著作,這些著作成為全國教師培訓的指定教材。

1986年,在于漪的推動下,全國第一個教師學研究會成立了,她擔任會長,提出:“我們要讓中國的教育在世界上有話語權!”

帶著神圣的使命感,56歲的于漪擔任了上海市第二師范學校校長。她把培養青年教師當作重大任務,提出“師帶徒”模式,親自示范教學。

她的身影常出現在青年教師的課堂。路遇大雨,渾身濕透,她就換上學校清潔工的衣服,端坐課堂聽課。聽完課,于漪還要參加評課活動,特級教師譚軼斌說:“于老師的評課就像‘點金術’,每一次都在我止步的地方給出指示牌?!?/p>

根據每個老師的特點,于漪還制定了不同的培育方向。有位語文老師喜歡寫字,于漪建議他專攻硬筆書法,總結出規律后再教給學生。后來,這位老師成為當時上海唯一的書法特級教師?!爱斝iL要海納百川,要培養教師,要對得起他們?!痹谟阡舻膸ьI下,學校語文組一共出了7位特級教師,這在全國都屬絕無僅有。

1991年,已是中學語文教育名家的于漪收到一封求教信,這是江西的程紅兵老師寄來的。盡管素昧平生,于漪還是認真回了信。幾年后,程紅兵調到上海,工作不太順利?!班l下人到大都市,有點水土不服?!庇阡粲謱懶沤o他:“請到我家坐坐?!背碳t兵忐忑上門,令他感動的是,討論語文教學時,于漪耐心細致,還不時問“你怎么想呢”。這種平等的態度,給了程紅兵莫大的鼓勵。此后,他做了于漪的關門弟子,35歲時成為上海市最年輕的特級教師。

多年來,于漪甘當鋪路石,培養出了三代特級教師,“帶教”100多名全國各地的青年教師、教學專家,其中不少人成為語文課改的中堅人物。而她自己也不斷探索,提出新理念,從“工具性與思想性結合”,到推動“人文性”寫入全國《語文課程標準》,再到“語文學科要德智融合”。在上海語文課程標準制定和教材編寫上,她被稱為“定音錘”,是青年教師眼中“活的教育學”。

2002年,73歲的于漪退出一線崗位,但她繼續聽課、開講座,為教育土壤輸送養料??粗慌贻p教師成長起來,她很欣慰:“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幫助別人開花結果,是一種幸福?!?/p>

2019年,于漪獲“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2020年,于漪教育教學思想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上,年過九旬的她脫稿演講,聲音洪亮?!爱斘野焉蛧颐\、人民幸福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永遠有力量!”

演講者堅定有力,聆聽者激情澎湃。一位年輕教師對于漪說:“于老師,當初我從電視上聽到您說,‘煢煢孑立’的那個‘煢’字,那一豎就是民族脊梁,我深受感動,我也來當老師了!”弦歌不輟,薪火相傳,足以告慰那位穿長衫的國文老師。

如今,于漪依舊滿懷激情:“如果下輩子還叫我選擇職業,我仍然選擇這永遠光輝燦爛、青枝綠葉的教育事業?!?/p>

猜你喜歡
于漪特級教師公開課
“人民教育家”于漪學生就是我的天下
于漪:用一輩子學做教師
于漪:用一輩子學做教師
漫談特級教師的“再成長”
漫談特級教師的“再成長”
裸課,語文公開課的一次自發性嬗變
第一次公開課
公開課
公開課,希望不再是作秀
一切皆有可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