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探討

2022-05-23 13:47黃星祥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6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黃星祥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發展和深入,如今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學生各個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也尤為重視。高中地理作為高中生必須要修的一門課程,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也漸漸呈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學習地理知識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區域認知能力,還可以提升其地理實踐力,使其將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為了培養高中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就要對地理教學進行優化,圍繞學生設定教學方案,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引言:

最近幾年,核心素養的培養一直是高中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中學教學從以前的重知識、重能力到現在的重核心素養,這個重大突破是現代教學改革的成果,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策略。但是從課堂教學中發現,現如今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很多只是將重點放在地理課本知識的學習上,沒有注重教學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在人文地理知識的講授時,教師應當結合當前社會的現狀,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點。尤其要聯系當地的地理情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1]。此外,教師也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環節,組織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地理人地意識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地理人地意識,引導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教師可開展情境教學。在情境教學中,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需對教材內容與實際學情進行深入分析,尋找情境教學的切入口,為學生建構沉浸式地理情境,調動學生的主觀思維,促使學生全身心沉浸其中,體會地理教學內容的人文思想、人地理念、文明內涵,使學生從中汲取地理知識內涵,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以促使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2]。

例如,在教學《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時,為培養學生的人地意識,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地理學習情境。教師可合理應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自然災害的成因,以及自然災害的防避。在視頻的輔助下,培養學生的人地意識,使其對自然災害進行認知與了解,并學習應對自然災害的一些常識,達到地理課堂教學目標,進而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二、展小組合作,提升學生綜合思維

英國作家蕭伯納曾有一句名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思想是有限的,兩個人的思想相互交流就會收獲兩種思想,課堂上那么多學生,相互交流就會產生很多的思想。因此,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探究活動,讓學生之間不僅可以進行思想交流,還可以高效解決問題并提升綜合思維能力[3]。

例如,教師在講解“洋流”一課中“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規律”這一知識點時,可采用小組探究的方式進行。全班共分為4個小組,第一小組根據“世界洋流分布圖”總結中低緯度海區的大洋環流分布規律;第二小組總結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的大洋環流分布規律;第三小組總結南半球40°以南海區的大洋環流分布規律;第四小組總結北印度洋海區的大洋環流分布規律。小組探究活動3分鐘結束,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說出小組探究的結果。最后全班學生得出,“中低緯度海區: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順南逆,東寒西暖;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以副極地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逆時針,東暖西寒;南緯40°以南海區:西風漂流———順時針、南極環流———逆時針,都是寒流;北印度洋海區的季風環流———冬逆夏順”。

三、分析案例,啟迪思維

地理是一門研究“人地關系”的學科,因此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學習地理的思維和判斷能力,教師應當結合農村發展的相關實例實施教學,從而鍛煉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高中地理“水資源合理利用”這一章節時,就可以舉西北地區農村農作物灌溉和東南地區農村農作物灌溉為例。西北地區水資源少,所在當地農民在灌溉農作物時,主要以噴灌和滴灌為主,且種植的農作物也是屬于抗旱類型的;但是在東南地區,水資源豐富,地形主要為丘陵,所以為了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農民修建了梯田,且農作物主要為水稻等喜水性作物。這樣以兩個地區的人文地理差異做比較,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同時也能結合所在地區的農村土地和水資源的實際情況,幫助家人選擇要種植的農作物,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當地農村的水資源對農作物進行灌溉等,貼近生活,學以致用。

四、課堂探究,提升素養

要想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人地關系,就必須讓他們立足于區域環境之中。然而,對于現在的高中學生來說,由于從小深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于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習會更具優勢,學習起來也會輕松、容易一些,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也比較強。但是自然地理的學習對一些同學來說,就相對沒那么容易了,因為它需要學生擁有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學習起來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掌握。所以教師應通過多種媒介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播放相關短視頻或者動畫、課件等。

比如,在學習《洋流的形成》這一節時,學生們在學習洋流、潮汐、海浪這三種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時,無法理解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最為顯著。我發現口頭講解的效果非常不理想,于是制作了動態PPT,再插入相關短視頻。重要的知識點通過動態展示,再配上我的講解,學生們很容易理解掌握,效果非常好。

五、實踐引導,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可將教學工作停留于理論講解層面,要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究,促使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深入體驗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感受地理知識對自己生活的影響,鍛煉學生的地理實踐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學以致用。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遵循高中生的身心成長規律,根據教學內容,給予學生實踐探索空間,輔助學生完成地理實踐活動,保證地理實踐教學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結束語

總之,為實現地理教學目標,教師需基于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不斷探索地理教學新路徑,挖掘學生的地理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新兵.試析高中地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J].智力,2020(33):150-151.

[2]康永明.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20(47):44-45.

[3]蔣明.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探析[J].新課程,2020(46):48.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