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如何涵養家國情懷

2022-05-23 19:47趙軍旗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6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家國情懷對策

趙軍旗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至關重要。針對當前教師對“家國情懷”認知偏差、教學方式傳統的現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通過創設“家國情懷”教學情境,優化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等方式,涵養家國情懷,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家國情懷;對策

一、引言

家國情懷是個體對集體認同、對國家熱愛的一種情感。在國家發展的每一個時期,家國情懷的引領作用不可或缺,是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國家健康發展的重要情感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由此可見,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意識培養,是現代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課程本身蘊含的豐富的家國情懷教育內容,決定了教師應當基于教學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意識,以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促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實現。本文中,筆者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例,探索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的現狀極其對策。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的現狀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知識習得的啟蒙階段,作為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在小學教育中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教育至關重要。而就小學家國情懷教育而言,因缺乏必要的課程體系,因此,滲透式教育是學校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主要途徑。在當前的小學課程體系中,基于筆者的課堂觀察與調查,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家國情懷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

1、教育理念問題:教師對“家國情懷”認知偏差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教學的方式、內容等。就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正是因為教師的理念認知存在偏差,影響了家國情懷教育的效果。一方面,一些教師認為:家國情懷教育雖然很重要,但道德與法治在小學階段并非是主要學科,因此不應當承擔對學生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的主要責任;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榜樣作用不足,在日常的教學乃至生活中,家國情懷意識不強,尤其是民族自信、愛國情感方面,部分教師還是有所欠缺。

2、教育方式問題:以理論講授為主,輕活動和實踐

家國情懷教育涉及的內容有很多,如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很多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統編本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推廣使用以來,教材的編排契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內容活潑生動。但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的“家國情懷”內容教學以講授式為主,輕視其他教育資源或者是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導致學生“家國情懷”意識的形成不是在活動探究中形成,而是基于教師的講授形成。這種輕視學生體驗和感悟,輕視“學生主體”的教育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的思想背道而馳,不利于“愛國情懷”意識深入學生心靈,影響最終教學效果的實現。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如何涵養家國情懷

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涵養家國情懷的重要載體。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如何涵養家國情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呢?針對此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創設“家國情懷”教學情境

針對小學生的“家國情懷”教育,應當通過既定的情境、活動等,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和感悟,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家國情懷”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的質量。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歡歡喜喜慶國慶》一課時,很多小學生對“國慶”的概念是模糊的,部分學生對“國慶”的認知甚至僅僅停留在“放假”層面。筆者在《歡歡喜喜慶國慶》一課的教學中,采取了如下情景化的教學方式:首先,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導入,這首歌旋律動人,情感豐富,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會唱的同學跟著旋律唱起來,學生的情感一下子被帶動起來;其次,以“國慶節的由來”為背景強化家國情懷教育。在《歡歡喜喜慶國慶》一課的教學中,強化“國慶節的由來”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此部分,筆者也采取了情境化的教學方式:先給學生播放了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式視頻,引領學生感知國慶節的由來,而后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視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三,學生上“擂臺”,分享新中國的故事。這部分,是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上臺分享或者是演繹新中國的故事,這部分內容已要求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因此在上臺分享環節,每個小組都生動地分享了抗日小故事,如小英雄雨來、劉胡蘭等的故事,故事分享之后,教師通過點評,讓學生感知“新中國來之不易”的觀點。最后,教師通過引領學生認識國旗、國徽、唱國歌的方式完成本課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都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體驗,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優化“家國情懷”的教學形式和內容

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是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依托于課本教材,缺乏必要的拓展和補充,而講授式的教育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最終的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以教學視頻、圖片以及材料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優化“家國情懷”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在“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一課教學中,筆者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借助視頻、紀錄片等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融入,讓學生對“國土”、“家園”等的認知更加深刻,既要了解我國國土之廣袤、家園之美好,更要讓學生懂得“每一寸土地都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道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意識。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是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要載體。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內容,強化“家國情懷”教育,促學生公民意識、愛國情感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譚筱英.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審美化構建 [J]. 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8):22-24.

[2]呂英輝.愛國主義情懷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滲透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4):196.

基金項目:貴州省金沙縣教育科學課題《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培植家國情懷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JSKT202147,項目主持人:蔣敏)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家國情懷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走,找對策去!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