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平臺用工的合同定性及法律規范

2022-05-23 07:48何昊霖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合同用工法律

何昊霖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用工成為一種靈活用工的集聚地,互聯網平臺用工的壯大,對于促進靈活就業,帶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時在互聯網平臺用工過程中,合同簽訂對于工作量的限制、工作過程的監控、工資支付的方式等都變得非常靈活,這與傳統用工方式存在顯著差別?;ヂ摼W用工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法律風險和爭端糾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理性審視互聯網用工的合同定性問題,并對互聯網中的勞動關系進行分析,以期規范互聯網用工的運作模式,為新型勞動關系的維護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互聯網;用工;合同;法律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表現出強大的優勢以及行業融合性,目前互聯網與人們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同時,很多具體工作需要大量外部人員的有效協助,因此現在互聯網平臺出現了很多新型用工關系。在具體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有些企業的合同合乎規范,還有一些企業,用工合同對個人有極大地限制性,以此來規避勞動關系、減免自身責任,在利益分配方面也有失公允。面對龐大的互聯網平臺型用工方式,我們必須理性審視互聯網用工中的合同定性及其法律規范性。

一、互聯網平臺常見用工關系分析

互聯網平臺下的企業用工打破了傳統的企業合同關系,呈現出很多新型勞動關系。這為一些用工糾紛處理帶來了困難,也使得傳統的用工格局被有效打破?;ヂ摼W平臺下的新型用工關系常表現為以下這種。

1.合同關系

合同關系的用工就是指雙方當事人按照平等協議達成有效的合同,并且從契約的達成到工作內容的規定,都需要嚴格按照合同規定合乎規范來落實。從身份關系來講,合同關系用工中從業者需要受到到平臺用工要求的限制,但這種用工關系使得個人從業者的利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例如在一些大型網絡平臺內部都有一些員工需要完成相應的設計、維護、運營等工作,因為工種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對從業者的行為能力進行限制,達到平臺的要求,雙方才可以建立勞動合同。

2.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與一般意義上的合同關系具有一定的差別,勞動關系肯定了勞動雙方的用工關系。但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平臺與勞動者在勞動條件提供、勞動報酬發放以及勞動責任落實等方面,對彼此的約束性顯著降低。在互聯網平臺下,勞動關系可以說普遍存在,他們既有統一的固定用工,還有時間靈活的一些居家工作類型,但具體內容的落實過程中,勞動關系的限制約束力明顯減弱。

3.勞務派遣關系

勞務派遣關系是互聯網平臺下用工存在第三方的前提下出現的一種新型勞動關系。是指平臺、用人單位、用工方、勞動者多方之間存在的合同關系。如現在很多家政項目都會通過平臺來尋找合適的人員。但在家政工作落實推進的過程中,平臺需要將相應的任務下發到地方家政中心,在這個過程中月嫂與用工方不會直接簽訂勞動合同,用工方與平臺存在勞務關系,平臺與用人單位是合作關系,月嫂也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因為存在多層管理的模式,所以在勞動合同規定、勞務糾紛處理等方面都帶有一定的復雜性。

4.合作關系

在互聯網用工過程中,還出現了合作關系,這種更為親密的利益分配關系?;ヂ摼W平臺下的合作關系與一般的共同出資、合作經營,風險共擔帶有一定的不同。在互聯網平臺用工過程中,合作關系表現出一定的不對等性。比如滴滴打車平臺,會為個人提供順風車業務,但在這個過程中,私家車是屬于個體所有,一旦發生糾紛,平臺和從業者都會被告上法庭,但二者承擔的法律責任,需要賠償的損失金額,可能并不相同。所以合作關系推進的過程中,合作者和平臺并不能達到平起平坐的關系。

二、平臺用工中非典型性合同勞動關系的法律規范

1.擴大合同中勞動關系的覆蓋范圍

在互聯網平臺模式下,用工關系發生了突破性改變。除了一些典型勞動關系外,各類非典行星勞動關系普遍存在,所以在立法層面也要重視這些新型勞動關系的存在。既要承認非典型性勞動合同本身的合法性,又要通過細致規范的法律,約束平臺用工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增強對現代新型勞動關系包容性的同時,對互聯網用工中的一些爭議和糾紛妥善處理。

2.通過隨附義務關系約束互聯網用工的基本權利

當前,在互聯網平臺下,很多用工模式中對單位的約束度比較低。這就導致一旦發生糾紛,單位可以通過合同中的一些條款來逃避限制和約束責任,使得個人承擔的損失明顯加大。結合這一問題,在互聯網行用工合同中,需要通過隨附義務對糾紛發生時,互聯網平臺和個人應該如何承擔糾紛做出明確規定。應給予勞動者必要的自主空間,并通過專門的互聯網平臺法對從業者進行有效的約束。這樣就可以使一些非典型合同勞動關系得到有效保障,降低經濟補償和帶薪休假對個體從業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3.對互聯網新型用工關系各類糾紛建立積極應對意識

互聯網平臺下的用工存在從業者文化層次較低、用工關系分散、地域跨度范圍較大等特點,這導致在互聯網用工關系中的一些糾紛處理的難度比較高。因此對互聯網平臺下的一些非典型性勞動合同要樹立積極的應對意識,通過備份勞動合同,對個別勞動糾紛案件進行法律援助,因地制宜加強法律風險防范等多種措施,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模式下新型勞動關系用工形式,提高勞動糾紛案件處理的時效性。保證勞動雙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防止一些故意違反勞動法規、侵害勞動者權益的問題發生。因平臺下工作群體維權能力較弱,在法律層面可以積極通過法律援助、公益訴訟等機制有效介入,為平臺散戶群體提供相應的法律援助。

總之,互聯網平臺下的用工模式,在靈活性、創新性和豐富度方面進行了極大的擴充,所以各類用工合同紛繁多樣,他們并不符合傳統的合同用工模式,這就需要在各類問題處理的過程中,與典型的勞動合同關系有了一定的差別,在法律適應性方面也需要進一步調整。所以平臺模式下用工合同的使用需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柴偉偉."互聯網專車"勞動用工問題的法律規范——以P2P模式為中心[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2):8.

[2]張翔.互聯網平臺下新型用工模式的勞動關系界定[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9(5):4.

[3]楊春建."互聯網+"平臺用工模式下勞動關系的認定——以"網約工勞動爭議第一案"為例[J].法制與社會:旬刊,2018(11):2.

猜你喜歡
合同用工法律
淺析國有企業多元化用工管理思路
職業道德與法律 教案
涉及網絡募捐的現有法律規定
2016年勞務用工形勢分析
建設項目準備階段的審計要點探析
關于合同法中連帶責任研究
論合同法中合同的邊界
論合同管理在設計院中的應用
政治法律
“人世”與我國法律觀的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