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淮方言保護與傳承研究

2022-05-23 15:39高雨欣何梓萌王桃楊宇婷壩思艷
國際商業技術 2022年6期
關鍵詞:保護傳承現狀

高雨欣 何梓萌 王桃 楊宇婷 壩思艷

摘要:方言是人們之間的情感紐帶,是一個地域的社交工具,是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效載體。如今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普通話的普及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對方言的傳承和保護造成了阻礙。我們通過線上問卷和采訪的調查形式,發現大眾對方言流失的關注度不夠高。江淮方言因地理位置兼具南北兩大方言區的語言特色,應采取切實措施保護和傳承,以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弘揚優秀歷史文化遺產,在當地傳承方言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使方言和普通話并重,扶植地方文學藝術作品,彰顯方言的文化魅力。

關鍵詞:江淮方言;現狀;保護;傳承

1.江淮方言的形成,種類及文化特征

1.1江淮方言的形成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隨著人們交流增多,地域文化的影響,經濟政治的發展,全國各地隨著時間的推進,各地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語言文明—方言,根據民族的分類,方言分為漢族方言和少數民族方言。

從歷史社會發展來看,漢族社會是在經歷了戰爭的分裂和分裂之后的統一戰爭而逐漸穩定下來的,其社會的動蕩性使社會有時會產生分裂,地區封閉,所以這一特性促進了地區方言的產生。當然促使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涉及多個方面,主要包括歷史,地理兩個方面,人類文明就是歷史文明的發展與延續,所以方言的產生自然離不開歷史原因,就比如上文提到的歷史割據與戰爭分裂等歷史原因。地理方面主要是指地理位置,自然力的因素還有人類遷徙等。如果說一個地方因為地理山川的阻隔而與世隔絕那么他們的方言定會與外界產生大的差異,具有十分明顯的地域特色。除此之外,方言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所以必定也是包含了它自身的因素,例如語言自身發展的不平衡也會導致方言的發展不同,語言是多個內容的復雜體,而這些內容與社會的發展聯系是不一致的,這也是說明了語言發展的不平衡性也會促使方言的發展。

從地理環境來看,我國自古地分南北,以秦嶺淮河為界分為南方北方,江淮居其中,江淮之間,氣候物產、語言風土,其特點也都居南北之中,所以可以說江淮兼具南北特色[1]。揚雄在《方言》中提到,在漢代的時候,江淮就已經有南北兩個方言區,省內的偏西地區受到南北方的影響也形成了一個方言區,這個中部方言區就慢慢的演變成為江淮方言。江淮方言在在語音等方面兼具其他兩大方言的影響的同時,也具有自身發展的特點。

1.2江淮方言的分布地區和特點

江淮方言主要分布地區包括省內長江以北地區,安徽合肥,部分蕪湖地區,滁州等。江西九江市等,湖北孝感市和黃岡市等。根據數據顯示,這些地區使用江淮方言的人數也是達到好幾千萬。所以江淮方言分布的范圍相當廣泛,使用人數和地區都是達到了一定規模。

相比于其他方言,江淮官話在兒化音與前后鼻音,還有聲母數量上是極具特色的,并且江淮方言是官話方言中唯一有入聲的方言[2]。

2.江淮方言的現狀與意義

2.1江淮方言現狀

2.1.1發展空間急劇縮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方言的使用場所極為廣泛,但是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及普及,很多年輕人養成了說普通話的習慣,他們給自己的孩子也是教普通話,所以孩子對方言了解甚少,目前這種情況的比例持續增長。所以在當前大背景下江淮方言發展空間很小。

2.1.2中國社會老齡化嚴重,堅持說方言的絕大部分是老年人

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在公共場合,說方言的大多都是老年人,而說方言的年輕人卻很少。老一輩人說了一輩子的方言,對方言有難以割舍的情感,方言是他們當地人的文化象征。而年輕人則更傾向于說普通話,所以在方言的傳承鏈上面出現了裂痕。這也值得我們深思,若干年以后沒有了這些傳承的老年人,那方言的使用人數會大大減少,方言又該何去何從?

2.2江淮方言現狀存在原因

2.2.1大環境影響——普通話的普及

隨著國家的發展,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普通話在人們的現代生活中具有越來越強的存在感。如果不會說普通話,在離開家鄉外出求學或務工時都將寸步難行,陷入無法有效與他人溝通的困境。雖然早在1958年,周恩來總理就在《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中說過“我們推廣普通話,是為的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钡瞧胀ㄔ挼钠占叭圆豢杀苊獾貙Ψ窖栽斐闪艘欢ǖ挠绊?。當今社會普通話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相應的出現了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對于需要進行專業語言溝通的領域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必不可少,由此可見普通話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中,與此同時方言的存在感就漸弱,甚至更多的人認為方言并非必要存在,這不僅導致了江淮方言的現狀,更甚至會導致不久的未來方言的徹底滅亡。

2.2.2地域經濟的影響

國家的發展的大環境是一個地區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富起來,這就導致了地域經濟的不平衡。在隨機訪談中,有人提到,對淮安方言不自信一部分原因是淮安經濟較其他蘇南城市而言相對落后,因此在公眾場合也會偏向于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其實這種心理是正常的,不同地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那么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對該地域的認同感也會不一樣,生活在地域經濟較差的人,更加向往去地域經濟水平更好的地方生活,這是人們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的必然選擇,所以出生于地域經濟差的地方的人對該地域的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會下降,這樣一來,地域經濟相對差一些的地方的方言就有可能呈現出消亡的趨勢。

2.2.3周邊環境的影響

事實上,一個人在國外呆久了可能出現不會說母語的情況。方言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在外地常住,那么方言有可能失去用武之地,漸漸的他對方言的掌握程度也會越來越差,等他再想將方言撿起來時,就會發現自己的方言水平已經很差,甚至不會講方言了。反之,如果我們一直生活在家鄉,那我們的方言水平勢必不會下降,這便是環境對語言的影響力。

2.2.4長輩認知差異的影響

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起的作用至關重要,在父母不愿意教孩子方言,甚至認為方言的學習會對普通話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的情況下,孩子的方言學習便不能從父母身上獲得任何幫助,即使有環境的影響,對于方言的掌握程度必然不如有父母教導方言的孩子。有被訪談者說到:要以普通話為第一語言,方言為第二語言,在學好普通話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學習方言。確實存在一部分家長有這樣的想法,有的家長認為方言學習十分必要,也有的認為學方言或者不學方言都是無所謂的,這些家長認知的差異勢必會導致孩子對方言掌握程度的不同。

2.2.5個人認知差異的影響

長輩對孩子的影響是一方面,但個人對掌握方言的需求又不一樣,有的人對方言就是沒有認同感,甚至主動拋棄方言;有的人對方言很感興趣,從而主動去學習方言。

2.3江淮方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2.3.1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凝聚著地方特色,是地域文明的象征

方言是歷史文化認同的直接載體,一個地區最突出、最直接的歷史文化載體就是語言。語言是一個人從屬于某個社會群體的重要標志,是表現民族感情、體現民族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手段,是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歷史記憶工具,也是區分文化身份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3]。江淮對方言的有效傳承與保護可以更好的記錄下江淮地區城市社會演變、民眾聚集遷徙、民俗民間文化[4]。

2.3.2方言可以代表一個地域人們的總體性格特征

當一個人的鄉音是輕聲慢語的時,我們可以初步推測出他的性格是溫柔耐心的;當一個人的鄉音是粗獷豪邁的,我們也可以推測出他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這樣一來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便可以快速判斷出交往之道。

2.3.3方言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俗話說的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方言的重要性,在他鄉遇故知給人帶來的感動是獨一無二的,或許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拉近就在一句話之間。

3.江淮方言的保護與傳承

3.1淮安人民對淮安方言的態度

此次調查采用線上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結合的形式,共收集有效問卷223份,參與隨機訪談人數共13人,男女比例約為1: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對年齡段的劃分,我們將18歲以下定為少年,18至44歲為青年,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及以上為老年人。其中接受訪談的少年人1名,青年人7名,中年人2名,老年人3名。下面將以此為分類標準,基于網絡問卷結果分析和隨機人選的訪談記錄分析,闡述不同年齡段人對淮安方言的態度。

3.1.1少年人對淮安方言的態度

因受到父母的影響較深,少年人對方言的認同感較高,遇到不會用方言表述的情況也有意愿去學習如何表述。但隨著教育的轉變,很多年幼的孩子對于方言的掌握越來越少,常常用普通話來代替方言,此外,他們可能由于年齡的限制,所以感受不到方言在全國大力推行普通話之后的變遷,因此對方言流失感受不深。

3.1.2青年人對淮安方言的態度

除了自小生活在外地的青年人,大部分青年人方言基礎較好。雖然生活環境在不同的階段發生了改變,但方言已經作為生命的一部分被融進了血液里,不會忘卻。在出現聽不懂長輩方言的情況時,所有青年人都表示會主動學習。

受訪青年均表示在家鄉公共場合說方言不會感到別扭,只是在外地公開場合說方言時會有一點,并且別扭的原因不是出于文化不自信,而是怕身邊的人聽不懂。有少部分年輕人對淮劇有一定了解,并將淮劇作為一種興趣愛好來培養。

幾乎所有被采訪的青年人都認為方言有一定流失并且保護和傳承方言是有必要的,只有少部分青年持有反對看法,他們認為普通話更穩定長久,和外地人交流也方便。

3.1.3中年人對淮安方言的態度

數據表明,幾乎所有中年人對自己的方言水平都很滿意,并且表示基本上不會遇到聽不懂方言的情況。同時這也能夠和新一代青年形成鮮明對比,中年人就是青年人到老年人的過渡,也是方言受眾減少的過渡人群。

所有中年人都談到在外地的公共場合,當別人都說普通話時,自己說方言會感到別扭,有些尷尬。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這可能有經濟差異的原因——“蘇南蘇北”之間的發展差異,因為淮安屬于蘇北城市,和蘇南經濟相比還是落后,很多蘇北人會到蘇南去謀生,所以如果因為口音在和人打交道時提到家鄉,怕遇到地域歧視,自然就會文化不自信了。

被采訪者在被問到如何保護方言的時候,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他們自身從小耳濡目染,所以他們也是十分重視家長以身作則的作用。

3.1.4老年人對淮安方言的態度

通過電話采訪,能夠感受到老年人對家鄉文化認同感較高,有明顯的自豪感。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方言水平感到非常滿意,并且表示只要是本地區的方言就都能聽得懂。而在公共場合講普通話的原因往往是有外地人在場,使用方言對方可能聽不懂,造成交流不便利的情況。

關于小孩是否有學習方言的必要,一部分老人的觀點是:要看這種方言在這個區域有沒有存在的價值,有沒有普遍性。大部分老人認為小孩子有學習方言的必要,但第一門語言還是盡量學好普通話,在學好普通話的基礎上學習方言。他們覺得如果先學方言,再學說普通話會有方言口音。

小部分老年人沒有意識到方言的流失,認為沒有刻意去保護方言的必要;但大部分老年人意識到方言正在流失,方言的市場越來越小了,前途堪憂。這可能與其職業或家庭環境相關,比如從事教育行業,常常和小孩交流,就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方言不僅是使用人數和使用場合的銳減,語音語調以及語法更是受到了普通話普及的沖擊。有一位從事教育多年的受訪者表示:現在很多老人都成為了留守老人,缺少與少年人和青年人的接觸,自然就缺少了傳承。而不從事相關職業或是不常與孫子輩交流的那部分老年人,意識不到方言正在流逝,認為方言不需要主動保護,覺得方言自然而然的就會被傳承了。

綜上所述,大部分淮安本地人對方言的認同感是很高的,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受訪者的方言掌握水平看,隨著年齡的增長,方言的掌握越好;反之,年齡越小,對方言的掌握越差。

且隨著經濟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輕的父母更傾向于教小孩普通話,贊成在學好普通話的基礎上學習方言,把普通話作為第二語言。受到自身工作、學習環境的影響,青年人及中年人的方言使用方言的機會大大減少,這也是方言流失的一個主要原因。

3.2現有的方言保護措施

由于現在大眾對方言流失的關注度不夠高 ,雖然一部分人意識到方言在流失,但媒體沒有參與進來,政府給與的支持也不多。目前的淮安方言保護措施除了宣傳淮劇和淮安市圖書館收集之外,幾乎沒有相應的保護措施。

3.3方言保護措施的一些建議

3.3.1關于孩子該先學普通話還是方言

如前所述,我們發現很多家長希望小孩先學會講普通話,其根本原因是害怕小孩的普通話受到方言的影響,導致普通話不標準,帶有方言口音,以后在學習、工作時被人笑話。但其實不然,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二者是不沖突的,同時學漢語英語沒有問題,方言和普通話自然更容易,只要順其自然,很容易就二者都熟練了。

首先家長們的普通話不一定標準,而小孩子在0-6歲的語言學習能力是最強的,他們會全盤接受這種帶口音的普通話,如果一開始就被灌輸了錯誤的發音,也許今后很難糾正過來。這才會對他們將來發展帶來限制。這樣做更是在助推方言的流失,可以說有百害無一利。

其次,學校里的老師普通話相對較為標準,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學校也要求老師使用普通話,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先學習方言會影響普通話的發音。

3.3.2一些具體建議

①多舉辦一些方言方面的講座、表演等,讓方言有市場有活力;

②采取政府行為,政府給予足夠的支持,去收集并整理方言,盡量去記錄方言原本的樣子,以這種方式讓方言傳承下來;

③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同樣,方言與歌曲的關系也是一種動態的關系,可以嘗試把淮安方言融入到民歌或是流行歌曲中,讓淮安方言的載體不僅僅是淮劇[5]。就像川渝方言已經廣泛運用于說唱音樂,淮安地區音樂人也應該嘗試將淮安方言以音樂的形式演唱出來;

④利用自媒體時代這一紅利,呼吁使用淮安方言的自媒體人,將淮安方言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讓所有網民通過互聯網感受到淮安方言的魅力;

⑤地方電臺推出一些用方言主持的節目。

4.結論

方言是一個地區的文化象征,具有地域封閉性,如果走出家鄉,普通話的使用頻率會相對增多,就能夠跳出地理上的阻塞,更為開放的接受普通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個地區間交流的增多,方言處于弱勢的狀態下,保護方言的同時應該考慮如何打破地域限制,讓方言走出去,普通話走進來,走出去與走進來更好的相結合,更好的平衡方言與普通話的使用,在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同時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周陳霞.基于《紅樓夢》淺析江淮方言特點[J].今古文創,2021(06):41-42.

[2]李如龍.關于方言與地域文化的研究[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01):48-56.

[3]金皙坤,馬永俊.方言保護與傳承的意義淺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0(05):127-129.

[4]王馥.海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江淮官話保護與傳承的意義研究——以推動連云港申請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為例[J].智庫時代,2020(14):154-155.

[5]馮蕊.方言與曲調——江蘇方言對江蘇民歌的影響[J].黃河之聲,2008(24):90-92.

作者簡介:

高雨欣(2001-),女,漢族,江蘇淮安人,南京審計大學本科在讀,工程造價方向。

基金項目:

2021年南京審計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21SX20001R。

猜你喜歡
保護傳承現狀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