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合作辦學小語種教學路徑優化淺析

2022-05-27 17:10趙曉宇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17期
關鍵詞:小語種路徑優化中外合作辦學

[關鍵詞] 中外合作辦學;小語種;路徑優化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北京聯合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資助開放課題“基于中俄合作辦學項目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路徑優化研究”(ELSYJ202004)

[作者簡介] 趙曉宇(1980—),女,河北樂亭人,碩士,北京聯合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中外合作辦學科科長,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外合作辦學及教育教學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17-0145-04 [收稿日期] 2021-10-31

中外合作辦學通過引進國外高校的優質資源,使我們的學生在國內就可以享受到這些資源。在與外方高校合作教授專業課程、共同開展科研等合作過程中,中方學校的教師隊伍在逐漸成長,為學科專業的建設做出了更多的貢獻。但是也有一些機構、項目在合作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每個學校在申請辦學之初,都是想要辦好學,想要為學校、地區和國家培養優秀的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而辦學除了整體的統籌規劃外,還要著眼辦學中的關鍵點,并逐一優化。

中外合作辦學本身對學生的語言有著一定的要求,外方學校的專業課程都由外方學校的教師來教授,外方教師的授課語言是什么,學生在專業課程開始之前就要具備用該種語言學習的能力。對于英語授課的合作辦學來說,學生都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外方教師講授專業課程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而小語種的生源大多集中在某些地區、某語種,生源很少或是沒有,因此大多數生源是零基礎開始學習小語種。零基礎就是一切從零開始,不認識字母,不會拼寫單詞,不懂得任何語法。而一入學就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一門語言并能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其難度不言而喻。

隨著以小語種為外方教師教學語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的逐漸增多,小語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已經不再單純是小語種語言學習本身了,它還涉及專業課學習等因素,因此在論證小語種教學路徑的優化時,還應充分考慮與合作辦學的專業相結合。

一、研究中外合作辦學小語種教學路徑優化的必要性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小語種國家,因此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1]。隨著交流與合作的不斷加深,對小語種人才的需求由單一的對小語種語言人才的需求向同時具備熟練的使用小語種日常溝通能力,又具備用小語種專業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轉變,“小語種+專業”的中外合作辦學順應了這一需求。但是隨著此類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舉辦數量的逐年增多,小語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指出,要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這對中外合作辦學人才的培養,特別是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語種+專業”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小語種教學是基礎也是關鍵,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對優化小語種的教學路徑進行研究非常必要。提高小語種教學成效,對于進一步促進“小語種+專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辦學質量非常關鍵。

二、中外合作辦學小語種教學存在的問題

1.在課程安排時參照以英語為外方教學語言的培養方案。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培養方案是按照具體的辦學實際需要來進行設計并實施的,但目前仍然有一些學校在前期設計培養方案時,缺少這一方面的調研與規劃,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在零基礎學習小語種的情況下,對學時的要求是與有英語基礎的學生有很大差別的,在小語種的教學安排上仍參照以英語為外方教學語言的外語總學時及開課學期的相關安排,或者是在其基礎上增加學時,是無法滿足語言零基礎學生在一年后用小語種進行專業課程學習的現實需求的。

2.學時分布不合理。一些學校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將小語種語言學習的學時總量安排得過多,存在學時安排的不合理現象,主要有以下兩種:一種是在制定培養方案時,因為確實充分地認識到了小語種的學習結果對學習外方專業課程的重要性,所以在培養方案中為學生安排了大量的小語種課程,但未充分考慮到課程種類及學時的整體分布是否合理,一段時間內課時安排是否超出學生的承受能力,所學知識是否能夠吸收,等等,導致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往往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辦學效果。另一種是培養方案中對小語種課程的學時安排并不多,甚至偏少,但在學生休息時間,尤其是假期安排了大量的小語種課程,且形式單一,整體設計不合理,學生不堪重負,教學效果更是難以保障。

3.盲目使用外方語言教師承擔零基礎學生的語言教學。一些學校對合作辦學過程中要充分引進外方優質資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大量引進外方專業課程,充分滿足甚至是超標準完成教育部對引進外方專業課程的量化指標要求的同時,還把引進外方語言教師教授語言課程作為引進資源,其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應充分考慮到語言學習的具體需求。以俄語為例,如果前期沒有扎實的語法學習,很難在后期很好地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尤其是參加專業考試和最后撰寫畢業論文等需要大量書寫的部分,不利于對學生的培養。

4.缺少對小語種專業詞匯學習的相關安排。專業詞匯對于外方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學生在聽某節中文講授的專業課程時,恰巧該節專業課程中大量的專業詞匯是之前在學習和生活中并沒有接觸過的,那么這節專業課對于這名母語就是中文的學生來說,難度也是不小的,該節課的學習效果相對于了解了專業詞匯的含義后再學習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何況以小語種為外方教學語言的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是沒有任何基礎的,并且在語言學習的1~2年內,沒有任何機會接觸該語種的專業詞匯,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專業課程學習的難度。沒有專業詞匯的中外文對照表,即使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補充了專業詞匯,如果理解不了,何談專業課的高質量學習。

5.教材選擇不適合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學習小語種的需要。一些學校把引進外方的語言教材作為引進外方優質資源的一部分,在學生的小語種課程上全部使用原版教材,這將涉及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該教材的引進是否經過了嚴格的審核;二是該教材是否能滿足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對小語種學習的要求;三是使用全部的原版教材上課,教師是外方的還是中方的。如果是中方教師授課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先熟悉原版教材的思維方式、教學方式,并制定教學大綱,中方教師是否能夠合理把握教學難度和進度,并做到與專業課程學習相結合,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不利于保障教學質量。另外,還有一些學校,雖然都是用的國內的小語種學習教材,但在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時,只重視對引進的外方專業課程教材的選擇和審核,對于作為基礎的小語種語言學習,對其教材的重視程度卻普遍偏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方的高校在開展辦學之前,沒有該語種專業,也沒有該語種語言教師,是在有了合作辦學之后,才逐漸招聘了一些語種語言教師,所以在選擇教材時沒有引起充分的重視,對于小語種專業學生的用書是否適合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缺乏論證與研究[2]。

6.學生的學習意愿存在差異性[3]。雖然以小語種為外方教學語言的機構、項目在辦學時對學生的學習要求較高,學時量較大,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生的學習意愿是存在較大差異的。有些學生是迎難而上型的,這些學生無論學校安排的整體課程學習時間有多長,也無論小語種學習有多少困難,他們的自我學習從來都不會放松;有些學生是遇難而退型,本身的學習意愿不夠,學習效果自然也很差,這些學生如果不改變學習態度,他們的專業課程學習將無法順利進行,甚至無法畢業,這些學生歸根結底還是怕吃苦、學習動力不足。

三、中外合作辦學小語種教學路徑優化分析

1.加強教材選用的論證與審核。教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的一個重要支撐,教材不適合勢必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開始招生之前,要先選擇好合適的教材。除了建立對引進教材的一系列審核機制外,還應專門針對小語種的教材選用進行充分的論證??梢匝堅撜Z種教學的相關專家、資深教師與該合作辦學專業的專業負責人共同召開會議,盡可能地選出適合中方高校學生的學習教材;也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來確定是否選用一定比例的引進教材,為教學的開展建立一個好的開端。

2.聘請一定比例的中方小語種專職教師。在剛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對于沒有任何基礎的學生來說,既要學習聽、說、讀、寫,又要對該語種的語法進行扎實的學習和掌握,對其語言文化也要進行學習和理解,直接選擇由外方教師來講授這些知識的話,學生很難完全理解和掌握?;诖?,在基礎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第一年的語言學習中,由中方小語種教師進行教授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前期基礎打得越牢固,越有利于后期的學習,而口語則可以選擇由外方教師或中方學校聘請的外教來擔任。

3.采用小班制教學,提升小語種的教學效果。語言的學習需要表達和交流,如果學生太多,上課進行口語練習的時候就會存在有學生不會被叫到,或是回答問題次數太少等情況。在分小組討論時,如果小組人數過多,就不能每個學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小組分得過多,就不能每個小組都發言表達。如果在寫作課上,則無法逐一點評,不利于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而小班制的語言教學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和每個學生進行多次互動,學生們也可以多聽、多說、多練習,語言學習中量的積累必將帶來整體水平的提升。

4.合理安排語言課程的學時總數及學習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外語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充分調研目前在辦的以小語種為外方教學語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尤其是與本機構和項目語言相同、專業接近的在辦機構和項目,重點關注培養方案中該語種的學時總數、每學期的學時分配方案、目前的教學效果,以及在后期專業課程學習時的語言難度等。然后,對前期調研的結果進行分類整理,按不同的類目進行對比分析,選出每個類目的最優方案,最后結合自身的生源特點得出適合本機構和項目學生的整體方案。實施后也要根據辦學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調整,以期達到最好的培養效果。

在課堂學習之外,還可以嘗試通過開展翻轉課堂、小語種學習角、開辦小語種相關比賽、組織觀看小語種相關電影等多種語言學習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意愿,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

5.應重視專業外語的學習。在以小語種為外方教學語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于專業外語詞匯的學習是應該引起絕對重視的。在辦學初期,如果無法聘請到相應的小語種專業教師,則應提前與外方針對專業外語的學習做好相關的準備,由外方提供該專業學習所需的專業詞匯,由專業翻譯完成翻譯后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背誦,并定期考查。在閱讀訓練時,盡量多選擇一些與專業大類相關的文章。而在有了小語種專業教師后,則應立刻進行小語種專業課程教學,盡早開始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基礎、做準備。

6.重視小語種師資隊伍的建設。小語種教學離不開優秀的語言教師隊伍。隊伍中應包含中教和外教。在外部,應該為語言教師提供更多中外合作辦學語言教師培訓、交流的機會,開闊眼界,拓寬思路;在內部,要定期交流不同教學方式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共同研究教學方法,整體提高教學水平。

7.培養復合型的國際化教師隊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在引進外方優質師資的同時,也應重視機構和項目的專業教師的培養與發展。學??刹扇∽屩蟹綄I課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小語種的語言課程,在外方專業課教師講課時中方教師同步聽課學習,定期派遣中方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去外方學校進修學習或交流,雙方教師共同開展科研合作等多種學習、交流與合作的形式,加強對“小語種+專業”國際化師資團隊的培養與建設。

8.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對于小語種學習來說,語言學習的環境是很重要的,一定時間內處于小語種的語言環境中有利于學習者語言水平的迅速提高。如果開展的合作辦學項目是可以去外方完成一年的專業課程學習,那么學生就可以在一年的語言環境中迅速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而如果開展的合作辦學的機構和項目不可以去外方學校進行專業課程學習,中方學校則可以和外方學校進行協商,安排學生到外方學校開展假期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能夠在該語種語言環境中學習的機會。

總之,“小語種+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既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又兼具中外雙方的專業能力和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在舉辦以小語種為外方教學語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過程中,小語種教學是貫穿始終的,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合作辦學對已引進的外方學校優質資源的消化、吸收及融合創新。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要通過不斷的探索與研究,優化小語種的教學路徑,夯實人才培養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聶娜.淺析“一帶一路”倡議下小語種專業發展的契機[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252-253.

[2]李慧超.中俄合作辦學俄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文學教育(下),2018(5):116-117.

[3]郜倩.“一帶一路”視域下高職院校小語種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4):87-8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with minority languages as the foreign teaching languag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minority languages teaching in school runn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promine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minority languages teaching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so as to help the talent training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inority languages teaching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we must fully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learning. Specific measures should cover training programs, teachers, students and other aspects, so as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and overall improvement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Key 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minority languages; path optimization

猜你喜歡
小語種路徑優化中外合作辦學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背景下流通體系路徑優化策略探討
山西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路徑優化研究
小語種就業現狀調查與分析
CVRP物流配送路徑優化及應用研究
基于間斷—平衡理論的中外合作辦學質量評估的政策演進研究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探究
基于意義建構視角的企業預算管理優化路徑探究
產業與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辦學”服裝人才培養
中外合作辦學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小語種語言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