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院校學生課堂手機使用現狀及對策探析

2022-05-30 15:43孫光輝王麗娟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2年10期
關鍵詞:教學過程移動互聯網改進

孫光輝 王麗娟

摘要:文章對地方院校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狀況進行了調研,并基于當前形勢,對智能手機課堂使用模式進行探討。提出了倡導課堂上建立相應手機管理制度,合理利用智能手機的新型教學方式,建設適合新課堂形式的課程資源,維持良好教學秩序,適應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并結合教學過程提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智能手機輔助課堂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持續改進。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管理;教學過程;改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10-0123-02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直接影響甚至改變著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等各個方面[1]。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已經普及,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伴隨著極大的誘惑。知識的獲取模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要求,高校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將網絡技術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目前已經普及的智能手機將會成為新的教學模式中重要的一環。課堂由原來的教師為中心轉換為學生為中心[2],課堂上要增加更多的互動環節,引導學生由過關式學習轉變為基于成果導向的自主學習。這就要求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自律能力。地方院校的學生在學習習慣和學習的自律性上面相較重點高校的學生會略有不足,聊天、新聞、影視、游戲等成了不少同學課堂上的“地下工作”[3],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氛圍、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

1 高校課堂智能手機使用現狀

目前,在地方高校課堂教學中,手機的使用是個難題。雖說大學生已經成年,但是很大部分的大學生自律性較差,課堂上偷完手機的情況比較普遍[4]。一堂課的時間45分鐘,非常有限,教師不可能反復提醒監督,一方面會打斷教學節奏,影響課堂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引起學生反感,激化矛盾。所以,目前現狀是,有一些高校順其自然,允許學生帶手機進課堂;另外一些高校教室里面建立了手機收納袋,上課前要求學生將手機放入收納袋,實現學生和手機之間的物理隔離。前者因為沒有執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導致部分自律性較差的學生上課偷完手機,自己學習受到影響,也對其他同學的學習造成一定影響。后者屏蔽了手機對課堂教學的不利影響,但是沒有能夠發揮手機作為常見移動設備對課堂教學的有利促進。我們對兩個專業4個班級的143名同學發放了問卷進行調查,回收問卷139份,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極少數同學不關注智能手機進課堂這個問題;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看好智能手機進課堂,擔心自己自律性不夠,也擔心其他同學玩手機會對自己造成一定影響;大部分學生還是支持課堂上使用手機輔助教學的,但是希望對手機在課堂上的使用有嚴格的管理。

2 智能手機課堂使用模式探討

很多專家學者對智能手機在課堂上的使用進行了探討和分析[5],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各有優缺點。我們在實際使用中也總結出了一套方法。高校課堂通常2個課時為一節大課,課前,設計手機簽到,可以做到秒簽,節省點名的時間,也能督促學生準時然后開始一個小測,對本堂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觀察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針對測試結果,調整教學內容,不會一開始就確定本次課的重難點;然后讓學生將手機擺到一邊,非經允許不能自己擅自使用,課間的時候,可以發布一個討論,要求大家積極發言,總結本堂課的得失,為下節課做出及時調整。臨下課前,可以再次設計簽到,然后將本次課的內容進行一個小測,測試內容可以和課前小測內容相同,通過兩次的得分情況,可以監測學生本次課的收獲,知識版圖是否得到進一步擴張,這也是符合基于產出的教學指導思想的。然后,通過智能手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發布下節課的預習內容,通過統計學生課堂測試的結果,找到本次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可以針對性地對某些問題錄制短小的教學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搶答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當然,無論是討論還是搶答等環節要精心設計,課堂上也不宜設置太多,以免打斷教學節奏,導致得不償失。這樣,智能手機在教學環節中的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短時間內可以對一節課的內容進行及時調整,再長一點時間可以對一個階段的教學進行調整,在持續改進的過程中,可以對下一次開設該門課程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這才是持續改進的意義所在。

3 效果分析

以筆者所授課程《電路與電子技術》為例,這門課程是計算機與電氣信息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們選取了其中三節課課前測試和課后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

測試1:直流電路中的基本概念,以識記型內容為主,比較簡單;

測試2:放大電路的分析,內容有一定的難度;

測試3:運算電路的設計,內容的難度較大。

通過對測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得到一個對比圖,前面的為課前測試平均得分,后面的為上完課后進行測試的平均得分,對比圖如圖1所示:

結果顯示,識記型內容預習效果較好,教學產出的提升幅度不大,電路的分析和設計問題一向是該門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預習效果較差,經過課堂教學之后,教學產出的提升幅度較大,所以,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使用手機輔助教學,帶著問題學習,增加互動環節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比較明顯。

我們針對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滿意度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調查表143份,回收143分,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同學是認可該教學模式的,認為在傳統課堂引入智能手機作輔助后,增加了課堂的互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重難點得到有效的化解,知識點掌握更加牢固,也能夠培養相對應的分析和設計能力。

4 總結

目前的“互聯網+”大環境下,手機走進課堂輔助教學是順應新時代網絡浪潮趨勢的[6],但是怎么使用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是廣大師生要一起探討,不斷改進的,智能手機在教學中的輔助功能不能流于形式[7],要踏踏實實落到實處,要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相比起傳統課堂教學,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更靈活[8],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真正實現網絡技術和傳統課堂的深度融合任重道遠,也是我們下一步要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方錚煬,田乃心.基于訪談調查法探究高職學生課堂玩手機現象[J].卷宗,2019(8):97-98 .

[2] 侯學良,魯萍.大學課堂教學中“低頭族現象”的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117-121.

[3] 魏薇,李紫薇,王虹千,等.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商業文化,2021(6):120-121.

[4] 李淑冰,鄧巖,陳燕娟.基于人機結合的大學生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會計師,2021(5):121-123.

[5] 鄭乃濤.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課堂學生手機使用現狀及管理探析[J].才智,2021(4):68-70.

[6] 劉芳.大學生手機依賴對課堂教學的不良影響及應對[J].黑河學刊,2014(1):171-173.

[7] 張健. 大學生課堂手機控現象探析 [J].長春 教育學院,2013(12):24-25.

[8] 胡雙喜,趙恩環. 對高校課堂管理的思考[J]. 教育發展縱橫 ,2015(4):263-264

【通聯編輯:王力】

收稿日期:2021-06-10

基金項目:常德市2020年度指導性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20ZD22) ;湖南文理學院教改項目(項目編號:JGYB2007) ;湖南文理學院教改項目(項目編號:JGYB2004)

作者簡介:孫光輝(1978—) ,男,湖北孝感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數據和智能控制;王麗娟(1977—) ,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檢測和智能控制。

猜你喜歡
教學過程移動互聯網改進
欣賞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實施
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高校安全隱患與安全設施改進研究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慕課”教學的“八年之癢”
淺析秦二廠設計基準洪水位提升對聯合泵房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