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榮譽性、學術性,院士退出如何進行

2022-05-30 10:48彭丹妮
華聲 2022年11期
關鍵詞:中科院工作站科研人員

彭丹妮

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讓科研環境變得公平、科學,評價一個學者時以其真正的科研成果與水平作為標準 ,而不是外在頭銜。

9月6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深改委會議強調要提高院士遴選質量,讓院士稱號進一步回歸榮譽性、學術性。會議還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完善院士遴選評審機制、優化學科布局、實行退休退出制度,院士制度不斷完善。

一周后,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等22個部門發布修訂后的《科研失信行為調查處理規則》,其中包括取消院士稱號在內的13條處理措施。

長期存在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對于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我雙手贊成?!敝袊茖W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學家于淥告訴記者。他介紹,院士除了意味著榮譽,實際上會享有一些特別的權利,包括能獲取更多資源,以及意見更具權威性。

2021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5名院士,中國工程院共選舉產生84位院士,共計149人當選。當前,中國科學院有860位院士,中國工程院擁有971位院士。

近些年,中國非常重視科技發展和人才選拔,但在于淥看來,有的方面就做得有些過頭。比如,有些地方政府或者單位提供各種各樣的條件互相挖人,變成了一種惡性競爭。而學術水平的衡量,往往依靠各種各樣的“帽子”,年輕一點的看“杰青”“長江學者”等稱號,年紀更大一點的,就是“院士”。

院士的強大光環下,院士工作站已成為地方政府發展相關產業的一大“招牌”,也是當地政府的一種政績表現。

孟星衛(化名)是某高校一位研究科技政策與管理的學者,近年去參觀過一些南方的產業園、科技城。每到一地,當地負責人多會介紹,產業園里建立了多少院士工作站、在開展哪方面研究。但一位中科院院士告訴記者,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想辦法“搶”院士,一個院士在多個工作站兼職,其實并不實際去開展工作,這種情況非?;奶?。

地方政府邀請院士建院士站,會提供相應經費補貼。比如,根據沈陽市2022年的最新規定,院士(專家)工作站及學會服務站建設支持經費列入市人才專項資金。院士工作站建設周期為5年,支持經費總額最高300萬元;學會服務站建設周期為5年,支持經費總額最高150萬元。

2019年,中辦、國辦聯合發文,對院士工作站的設立作出規定,要求每名未退休的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3個。中辦、國辦的意見指出,學術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傾向依然存在,如果任其蔓延,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就會受到侵蝕。

被扭曲的一項榮譽制度

作為一項學術榮譽,在全球范圍內,院士稱號本來就是終身的。孟星衛坦言,為什么中國一直強調院士的退休與退出問題,就是因為這個榮譽背后附帶了太多非學術的東西?!拔矣X得根本問題在于,學術圈沒有按照學術圈的規則在運行?!?/p>

比起退休問題,院士如何真正地退出,是更加棘手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李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當“帽子”和資源掛鉤時,才要談退不退出的問題,否則,沒人會把它看得太重要。

早至1998年,根據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規定,年滿80周歲的院士成為資深院士,他們不擔任兩院及學部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推薦和選舉工作,但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但是,年輕一些的院士群體,在項目評審、科研經費申請方面,依然享有很大權力。

一位中科院院士告訴記者,科技部或者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重大項目,如果要申請,一個不成文條件是,必須要由院士來牽頭。孟星衛的一位科研人員朋友也跟他說過,在理工科領域,如果不是在一個院士團隊,想拿到諸如“優青”等國家級的人才項目很難。

2018年以來,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門聯合開展了關于青年科研人員的減負行動,希望激發這一群體的創新活力,讓他們得到更多支持。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周城雄今年8月曾撰文指出,青年科研人員嶄露頭角機會少、成長通道窄的問題,具有復雜的社會歷史背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日益嚴重的科研界行政化趨勢。

周城雄解釋說,青年科研人員只能按照當前人才頭銜階梯式成長??蒲腥藛T沒有相應頭銜,也就難以獲得攻堅克難所需的科研資源,包括經費、實驗室、儀器設備和研究生等。

于淥分析說,科研管理中,重要的就是人權和財權,如果一個院士退休了,還繼續掌管這兩項權力,那就是“退而不休”了。

回歸真正的科學評價

近十年來,院士制度改革一直是個重要話題。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明確指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文件,院士年滿70周歲退休;個別因國家重大項目需要,最多延長至75周歲退休。

不過,直到2018年,很多年滿70周歲的院士也還沒有真的退休。2018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院士退休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分批辦理退休手續,穩妥有序推進院士退休工作”,即先從80歲起辦理,再到75歲和70歲。同期資料顯示,中科院院士中,80歲以上的占42%、75~79歲的占13%。

事實上,讓院士稱號回歸榮譽性、學術性已經呼吁了十幾年。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研究科技創新戰略的學者告訴記者,院士本身沒有很強改變的動力,管理層亦有所顧忌,因而改革目標共識度不高。

這位學者表示,所謂“退出制度”,按照他的理解,應包含三方面含義:一是院士遴選階段,候選人不廉潔自律、跑要榮譽、拉票、存在社會爭議較大行為等,應停止或勸其退出;二是當選后,要退出利用院士名聲可以獲得與學術不相關的聘請、榮譽等利益;三是當選后,如果違背一些原則,應取消其院士稱號。

因兩院院士強大的話語權及歷史慣性等原因,在孟星衛看來,院士制度改革的推進阻力還是很大的。表面地實行院士退休與退出,難以達到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必須要徹底、全面。比如說,應該鼓勵真正杰出的學者來承擔重大項目、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以“院士”的頭銜作為唯一標準?,F在國內知名大學里面提拔校長、甚至副校長,如果不是院士的話,基本沒有可能,這就變相地鼓勵了中青年科學家們想辦法擠進院士圈,帶來不正之風。

比起如何規定退休與退出制度,多位受訪學者告訴記者,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讓科研環境變得公平、科學,評價一個學者時,如何以他或者她真正的科研成果與水平作為標準,而不是其附帶的外在頭銜。

摘編自《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10月14日

猜你喜歡
中科院工作站科研人員
左權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科研人員破譯黑豬肉特征風味物質
戴爾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
治療艾滋病,中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發現
廣東公安科研人員風采
加大授權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中科院位列自然指數全球首位
移動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記錄型)
中科院專家:京津冀何以成霧霾重災區
德鈞關愛工作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