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助力重慶鄉村振興的難點及對策淺析

2022-05-30 05:17杜夢露周海藝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10期
關鍵詞:擔保保險重慶市

杜夢露 周海藝

摘 要 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有效投資,離不開金融資本的投入。從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必要性分析入手,總結凝練重慶市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做法與成效(創新思路大膽探索,讓金融成為支農籌資的活水;探索創新金融保險產品,滿足鄉村振興投融資需求;利用好專項債和基金,扶優做強農業企業;發揮農業信貸擔保作用,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剖析金融助力重慶鄉村振興的難點(農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性;農業資產難以形成有效信貸抵押;資本的趨利性導致農村金融抑制現象等)。提出金融助力重慶鄉村振興的建議: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規模;優化農村金融發展環境;創新農村金融保險產品;有效探索抵押擔保模式;提高信貸資金配置效率。

關鍵詞 金融;保險;擔保;鄉村振興;重慶市

中圖分類號:F323.9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9.024

近年來,重慶市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持續提升。截至2021年末,重慶涉農貸款余額達6 911.5億元,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重要支撐。然而,重慶市農業經濟和農村金融發展的區域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主要體現在主城及周邊區縣的金融機構種類更加豐富、網點覆蓋更廣、滲透率更高、金融服務能力更強,而渝東北和渝東南偏遠區縣的農村經濟發展比較落后,農村金融機構相對單一,獲取優質金融服務的難度較大。因此,深入剖析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現狀及難點,對解決重慶農村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1?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1.1? 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需要金融支持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之下,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迫切需要相關的金融支持?;诖?,需要進一步改善和優化金融供給結構。2)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需要綠色金融的支撐。當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在農業轉型發展、農村生態環境整治、探索和發展循環等多個方面產生巨大的融資需求,需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的支持作用。3)農村普惠金融建設需要進一步落實落地。當前農村金融體系中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支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方面較為乏力,金融資本的趨利性仍明顯存在,在滿足農民和中小微農業企業的金融需求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1.2?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金融支持

1)實現農民增收的需要。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一批大工程、大項目正在積極謀劃實施,需要金融充分發揮其對社會資源的撬動作用。在此背景下,實現農民增收需要重點圍繞農業技術提升、勞動力素質提升等方面進行大規模、持續性的投入。想要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蓬勃發展,有效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則需要從產業鏈中的加工和流通環節入手,因此需要相應的配套資金支持和農村金融服務的配合。除了產業鏈縱向延伸,農業產業的橫向融合出現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而這些新業態的建設發展,同樣需要有效的融資支持。2)保證有效供給的需要。想要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農產品質量和產品安全水平的提升,需要對農業的生產、加工和流通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主要包括商標認證、生產規范、監管服務等方面,覆蓋農業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均為改善產業鏈金融服務提供了新的契機。同時,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無公害、綠色、有機的農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為了契合當前市場消費需求,則需要實現優質農產品供給與消費者需求的充分匹配,這些都離不開金融機構在新商業模式的運作中提供相關的金融服務,如融資、交易等。

1.3? 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需要金融支持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擴大有效投資。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主要涉及農業水利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農業產業園、冷鏈物流等方面,這些項目的范圍較廣,投資規模也相對較大,需要更具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因而為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提供良機。2)農業科技創新需要持續的金融支持?,F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化農業科技服務能力等方面內容。農業科研院所、農業企業等主體在進行農業科技研發和實現農業科技不斷創新的過程中,需要持續性的資金投入,需要相關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農業科技創新在各個階段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需求。

2? 重慶鄉村振興領域投融資的做法與成效

2.1? 創新思路大膽探索,讓金融成為支農籌資的活水

1)建立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項目融資需求清單。為進一步緩解農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對重慶農業企業融資需求進行全面摸排,建立起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項目融資需求清單并推送至各銀行金融機構。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重慶金融機構累計為鄉村振興融資需求清單中221家農業企業放貸63.14億元,有效解決了清單中農業企業融資需求問題。2)創新探索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結合重慶重點產業包裝一批產業類大項目,積極對接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機構,利用政策性銀行機構服務國家大戰略的前提,爭取利率低、期限長的銀行融資貸款來支持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例如,按照“渠道多元、用途一致、資金互補”原則籌集項目資金,石柱縣與國開行合作試點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項目,積極助力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地落實。

2.2? 探索創新金融保險產品,滿足鄉村振興投融資需求

按照用市場的方法,借助金融保險的力量,推動農村產業發展的思路,依托各個保險公司在網點機構、人員隊伍、資源配置、服務經驗等方面的優勢,推動政保深度合作,實現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探索開發多樣化農業保險創新產品,主要包括:保險+期貨+銀行、農業氣象指數保險、農產品倉儲質押財產保險+銀行等。例如,2021年12月重慶海林生豬依托“保險+期貨+銀行”育肥豬活體貸金融創新模式,成功獲得銀行300萬元貸款,標志著重慶“保險+期貨+銀行”育肥豬活體貸金融創新項目首單正式落地。

2.3? 利用好專項債和基金,扶優做強農業企業

1)做好項目謀劃包裝。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是彌補農業農村投資不足的重要渠道,也是財政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創新模式,更是盤活農業農村資源支持農業農村建設的有效路徑。據統計,2021年重慶發行用于農業農村的地方政府債券60.66億元,其中專項債券58.41億元,一般債券2.25億元,主要投向高標準農田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倉儲冷鏈物流、農業產業及產業園建設。2)充分發揮股權投資對重慶農業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結合重慶農業產業發展布局,在引進市外優質企業的基礎上,重視本地農業企業發展和示范帶動效應,加強培育輔導和市場開拓,增強企業股權融資意識,促進農業企業轉型升級。3)籌劃設立鄉村振興板。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大力吸引社會資源參與鄉村振興,大幅提升重慶農業企業股權意識,引導農業企業規范發展、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市農業農村委擬聯合重慶股份轉讓中心開設重慶市鄉村振興板。

2.4? 發揮農業信貸擔保作用,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市級部門指導市級農業擔保公司聚焦農業這一主業,發揮農業擔保為新農主體“增信”,為金融機構“減損”功能,不斷做大政策性農業擔保規模,進一步緩解了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例如,重慶市農業擔保集團在2021年完成各類擔保融資58.7億元,戶數14 238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2021年放款668筆,放款金額3.83億元,位居全國第六位。

3? 金融助力重慶鄉村振興遭遇困境的原因

3.1? 農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性

當前重慶農業發展的特性主要表現在:1)農業投入大,周期長,且風險較大。重慶農業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前期投入大,且生產周期較長,在與其他產業的市場競爭中常常處于劣勢。同時農業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農產品的市場行情波動性也較大,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疊加。2)農業單個產業鏈回報較低,產業鏈延伸度不足。當前重慶農業還沒有徹底適應市場越發多元化的需求,其產業鏈單一且較短。特色產業鏈的延伸度不足,農業龍頭企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不強。農業產業的上下游銜接還不夠緊密,特別是在加工環節,對農產品精細化加工的推進較為緩慢,未能充分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農產品的價值較低。

3.2? 農業資產難以形成有效信貸抵押

在金融信貸過程中,提供有效抵押物成為獲得融資的主要手段。但是,農業資產難以形成有效抵押擔保物。一方面,農產品等動產質押及農業經營產權抵押發展程度不高;另一方面,農業農村領域的融資體系缺乏必要的融資擔保與風險補償機制,無法形成有效的風險分散作用。例如,農村土地與宅基地的產權抵押仍然難以獲得金融機構認可,授信難度較大。目前雖出臺了很多關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的政策文件,但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仍然存在貸款難的問題。例如,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貸準入條件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想獲得貸款,就必須征得70%以上合作社成員同意;而現實是絕大多數合作社成員都不愿意承擔貸款風險,從而導致很少有農民合作社能夠成功獲得貸款。

3.3? 資本的趨利性導致農村金融抑制現象

在市場深化背景下,隨著農村生產經營與市場經濟接軌的力度和層次的不斷加深,為重慶帶來了農村生產增值和擴大的機遇。然而金融資本因為自身的趨利性和農業風險性,對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和中小微農業企業等需求主體“敬而遠之”,“三農”融資困難現象長期存在。農村的金融抑制現象主要表現在:1)農村金融的供給型抑制。相關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供給與需求主體的金融需求不相匹配,導致需求主體的金融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進而出現了“貸款貴”“貸款難”等融資問題。2)農村金融的制度型抑制。當前農村金融制度仍然重點依托傳統的農村金融機構為農村地區提供存貸款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貸款市場的壟斷和金融抑制,使得農村金融市場效率較低,不利于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3)農村金融的風險型抑制。農村金融服務主要針對農民和中小微農業企業,在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上也做出許多嘗試,但由于風險信息的不對稱,難以對信貸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許多金融機構對農村信貸業務的發展“望而卻步”。

4? 對策建議

4.1? 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規模

1)優化農村金融的基礎服務。通過推動普惠金融到村、創新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因地制宜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開展農村社會保障卡金融服務,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加強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服務[1]。同時,可以通過農村金融服務站向農民普及金融知識,推廣多樣化的金融產品,讓農民購買生活生產物資之余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基礎金融服務。2)提高農業保險的深度和密度。加強農業保險在農村地區的宣傳力度,使農民充分了解參保農業險的必要性。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質量,加強保險業務推廣人員的職業素養,提高廣大農民的參保熱情。相關部門需加強對農村保險業的監管,加大管理力度,簡化投保過程,讓有保險賠付需求的農民能夠快速得到相應的補償。加強不同保險公司間的合作,提升保險行業的整體口碑,提高農業保險覆蓋率,加強農業保險深度和密度。

4.2? 優化農村金融發展環境

1)明確財政支農的方向,撬動金融社會資本投入。充分把握重慶經濟發展實際,圍繞其產業布局和特色農業,明確財政支農投向和投量,加大對重點產業的投放力度,立足三農的服務定位,圍繞具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農產品產業帶、重點產業生產基地建設的資金需求,提升對國家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的服務水平,大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建設。2)建立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培養需求主體契約意識。相關部門應廣泛開展農村地區的信用評級活動,使廣大農民和中小微農業企業能夠潛移默化地樹立良好的信用意識。支持農村地區信用中介機構的建立,促進農村征信的有效推進,減少借貸相關主體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信貸風險。健全農村信用的服務體系,特別是在信用違約方面,加大對相關失信主體的懲戒,提高其違約成本,培養需求主體的契約意識,優化農村信用環境。

4.3? 創新農村金融保險產品

1)開發涉農高保障產品。相關保險機構應積極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滿足其高保障需求,開發具有保障范圍廣、保險金額高的農業保險產品,同時還應積極開展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保險+附加保險”,以滿足不同新型經營主體的不同需求。2)探索開發多樣化農業保險創新產品。在價格類試點方面,應持續推進價格指數保險的相關工作,特別是糧油和重要農產品,以及區域特色農業產業的相關品種。在收入類試點方面,可選取水稻、茶葉、柑橘等開展相關的收入保險試點。同時,積極探索“農業保險+”,推進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期貨等金融工具聯動,探索保險+期貨+銀行、農業氣象指數保險、農產品倉儲質押財產保險+銀行等創新性產品。3)擴展農業保險功能。積極開展“保險+期貨”,通過保險和期貨兩類工具的結合,達到轉移分散農產品市場風險的目的;推行“保險+擔?!?,通過擔保分擔項目風險,支農方式更靈活、流程更便捷,進一步豐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渠道;推進“保險+信貸”試點,通過農業保險保單質押、保證保險等方式,實現多方風險共擔,以財政撬動更多金融資本投入農業農村發展,切實解決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4.4? 有效探索抵押擔保模式

1)探索“四權”抵押模式。充分發揮重慶農業資源、資產、權益等要素豐富多樣的優勢,創新抵押模式,有效拓寬農業貸款抵押范圍[2]。2)創新農業擔保形式。應發揮農業擔保為新農主體“增信”、為金融機構“減損”的功能,不斷做大政策性農業擔保規模。市級主管部門應鼓勵組織引導市級農擔公司結合自身實際與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農商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密切合作,針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開發專項系列擔保產品和信貸產品,進一步緩解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市級農擔公司應聚焦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創新檸檬產業、榮昌豬產業、三峽柑橘產業、長江上游榨菜產業等細分領域專項產品,切實提高第二產業服務占比及農業擔保支農精準度。探索“保單質押+農業信貸擔?!钡葎撔潞献髂J?,促進“擔保+保險”農業風險組合管理。

4.5? 提高信貸資金配置效率

1)轉變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投向偏好。當前重慶農業產業早已不是傳統的農業產業發展形式,分為產前-產中-產后等多個產業階段。商業銀行可介入的環節也逐漸趨于多元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農業生產前端。結合重慶產業鏈及區位發展優勢,圍繞生豬、花椒、中藥材、榨菜、雞蛋、柑橘等特色產業以全產業鏈發展為重點,不斷創新完善基于產業鏈金融的金融服務模式。商業銀行需要從觀念上改變對農業農村發展的認識,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行動中,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資金支持。2)提高農村金融需求主體的議價能力。從政府層面看,應通過財政支農、稅收優惠等手段,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公共設施的投入,吸引農村人才回流,消除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現象,有效扭轉金融資源由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趨勢。從需求主體層面看,應積極轉變農業產業發展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抵御市場風險。同時,提高農村組織化程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主體,在聯農帶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索以村集體經濟組織名義融資的方式,不斷壯大集體經濟組織,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金融機構等的議價能力,倒逼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發創新性貸款產品。3)提升金融資源與產業發展的匹配性。金融發展離不開實體產業,離開了實體產業的支持,金融就像是“空中樓閣”。目前,金融機構“同質化”現象突出,服務對象、產品和模式較為雷同,因此金融服務的供給方應該注重不同產業發展的特殊性。例如針對農業產業生產周期較長、具有季節性、時段性的特性,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農業產業的發展周期,設計開發一系列融資貸款期限長的金融產品,加強融資期限與農業項目回收期的匹配性。

參考文獻:

[1]?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深入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辦發〔2021〕151號)[J].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報,2022(1):38-42.

[2]? 郭永田.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破解農業融資困境——黑龍江克山縣農村金融改革調查[J].農村工作通訊,2017(3):42-44.

(責任編輯:易? 婧)

猜你喜歡
擔保保險重慶市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鑄造輝煌
——重慶市大足區老年大學校歌
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
淺談不婚主義下保險“受益人”的指定問題
關于福山區融資性擔保行業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重慶市關工委舉行成立二十周年紀念大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