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粵港澳歷史文化資源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途徑與方法

2022-05-30 10:48唐富滿
關鍵詞:教學實效性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

唐富滿

摘? 要: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適當融入地域性歷史文化資源,突顯出地方特色,是一項既符合教學考試大綱要求且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一種教學方式?;浉郯牡貐^擁有豐富的本土歷史文化資源,因此,將粵港澳歷史文化資源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有利于豐富課程教學,促使學生在了解本土歷史的基礎上學好“四史”、厚植愛國情懷。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師在把握適度融入、有效融入、精準融入的原則上,可綜合運用穿插講授法、專題教學法、體驗式實踐教學、欣賞娛樂式教學、網絡平臺式虛擬教學等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內在吸引力、增強課堂實效。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粵港澳歷史文化;教學實效性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我國目前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任務?!毒V要》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規律”[1]?!毒V要》教材(2021年修訂版)將中國近現代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中國近代史(從1840鴉片戰爭到1949年開國大典),第二個階段為中國現代史(從新中國成立至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教材內容大多帶有綜述性和概括性,較難呼應當代大學生對現實的關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對教材內容加以提煉和取合,將學生熟知的本土歷史文化資源融合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以便拉近時空距離,讓學生親臨其境、用心感悟歷史,增強教學效果。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粵港澳地區即處于反抗西方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重要前沿陣地、近代新思想和新文化傳入中國的重要窗口、近現代重大政治運動的策源地,在很多方面引領著近現代中國的發展。研究在充分挖掘與提煉近代粵港澳地區大量而豐富的地方史資料基礎上,就近代粵港澳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的途徑與方法進行思考,以便進一步增強教學實效性。

一、融入本土歷史文化資源,提高《綱要》課教學效果

(一)粵港澳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的獨特性與豐富性

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是中國歷史密不可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觀察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的窗口。中國地域遼闊,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具有獨特性和豐富性。梁啟超說:“二三千種十余萬卷之方志,其間可寶之資料乃無盡藏”[2]。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歷來深受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

粵港澳地區歷史文化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燦爛文化。它在近現代中國處于一種特殊的地位,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如下:

第一,粵港澳地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廣州自唐宋以來對外貿易發達,被稱為“千年商都”。在海洋文化的影響下,近代粵港澳地區產生了一大批具有開放意識和世界眼光的杰出人物。政治軍事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洪秀全、洪仁玕、丁日昌、伍廷芳、鄧世昌、唐紹儀、孫中山、蔣光鼐、蔡廷鍇、楊匏安、彭湃、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思想文化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朱次琦、鄭觀應 、康有為、梁啟超、陳垣、王寵惠、張競生、商承祚、陳序經、鐘敬文、張蔭麟、饒宗頤等;科學技術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鄒伯奇、詹天佑、馮如、丁穎、陳煥鏞、梁思成、吳大猷、鐘南山、丘成桐;文教藝術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容宏、唐國安、丘逢甲、鐘榮光、何香凝、蘇曼殊、冼星海、關山月、馬思聰等;工商實業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徐潤、唐廷樞、何賢、霍英東、李嘉誠、曾憲梓等[3]。

第二,粵港澳地區由于其獨特的歷史地理位置,成為近現代新思想、新文化及其它新生的事物的中轉站。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期間,設立譯館,使廣東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窗口;梁廷枏參考西人著作撰寫《海國四說》,成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洪仁玕提出了向資本主義學習的《資政新篇》;近代中國留學生之父容宏自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后回國,積極倡導留學運動;康有為在廣州開辦萬木草堂,招徒講學,闡發維新變法思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創立了中國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革命團體——興中會,并積極宣傳三民主義。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在談到近代的歷史變革時,就幾次強調廣東的特殊地位:“中國與外人之接觸,以廣東為最早,人民之通知外情,也以廣東為最”[4]。

第三,粵港澳地區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近代以來,嶺南最早受到外來列強侵略。為反抗列強的入侵,粵港澳地區涌現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戰爭。如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虎門銷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關天培在虎門抗擊英軍;太平天國后期,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多次重創英、法侵略軍。近現代發生在粵港澳地區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如康有為領導的維新變法運動、孫中山在華南地區領導的多次武裝斗爭及辛亥革命、廣州起義、蔡廷鍇和蔣光鼐率領十九路軍的英勇抗戰、東江縱隊的抗日斗爭、鄧小平南方談話及改革開放,等等。正是因為如此,粵港澳地區有著大量的革命遺跡、革命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其它歷史文化遺址,如廣州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遺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廣州大元帥府舊址、中共“三大”會址、國民黨“一大”舊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廣州公社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埔軍校以及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深圳的東江縱隊紀念館;東莞的虎門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鴉片戰爭博物館);惠州的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韶關的紅軍長軍粵北紀念館;肇慶的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海豐的海豐紅宮紅場舊址;汕頭的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香港的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港九大隊、達德學院;澳門的冼星海紀念館、澳門葉挺故居、鏡湖醫院等。以上歷史文化資源,是對《綱要》教材內容的重要補充,如能合理地融入到“綱要”課的教學中,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二)有效擺脫教學困境,激發粵港澳青年的學史興趣

第一,引入區域史可避免不同課程間的內容重復問題。首先是中學階段歷史教育和大學階段《綱要》課相關內容的重復問題。中學階段的歷史教材對中國近現代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都有較為詳細地論述。對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具體情節的介紹甚至比《綱要》教材更為深入。其次,《綱要》教材內也有不少重要內容,如毛澤東思想、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改革開放理論等內容,同另一門大學生公共理論必修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相關內容交叉重復。正因為重復的內容較多,如果教師在《綱要》課教學活動中沒有補充新的資料、新的理論的話,這很容易降低大學生對《綱要》課程的學習興趣。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5]。將我國地方史融入《綱要》課程教學內容中,不僅無礙于大學生對中國近現代史整體規律及發展脈絡的把握,而且還可以進一步豐富課程教學內容,避免可能出現內容重復的明顯缺點。這非常符合我國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綱要》教材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認知與理解?!毒V要》教材側重于對近現代中國革命和社會發展規律的總結,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史實的介紹比較抽象,有些甚至一筆帶過。在《綱要》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如果不結合具體而生動的案例的話,很難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進而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眾所周知,地方文化資源在時空方面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讓學生覺得歷史并不遙遠甚至能夠觸手可及。教師在課堂中適當地融入地方史,能使抽象而枯燥的理論頓時變得鮮活起來,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認同感油然而生。

第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歷史教學的內容,拓展了歷史教學的陣地。黨和國家在相關文件中也一直非常提倡和支持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綱要》教學中。蘇聯教育學家加里寧說過“家鄉是看得見的祖國,祖國是擴大了的家鄉,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認識自已的故鄉開始的”。對青年大學生們來說,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是離他們最近的,也是最親的。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與國是不可分的。地方史教育豐富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綱要》課教學中,既可以促進學生對“四史”知識的掌握,明白自己是從哪里來、將往何處去,又可以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促使學生自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和抵制現實生活中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三)實踐基礎與應用價值

進入新時代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開始步入蓬勃發展期。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項目的建設實施和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三方在科研教育方面的合作蒸蒸日上。一方面,港澳許多知名高校在粵紛紛建立分校。2005年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在廣東省珠海市創辦了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開創了中國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創辦大學的先河。近幾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香港理工大學(佛山)、香港公開大學(肇慶)等先后創辦。另一方面,廣東很多高校每年都招收了一定數量的港澳生。華南師范大學在1985年,利用毗鄰澳門的地緣優勢和學緣優勢,依托教師教育優勢特色,率先面向澳門培養培訓中小學教師,在全國最早開展了與澳門合作辦學工作。從1993年起開始在澳門招收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目前近七成澳門中小幼教師曾受過華南師范大學的教育。近幾年暨南大學每年招收的港澳臺僑本科生達到了2000多名的規模?!敖刂?020年7月,內地高校共有380所獲得了招收港澳臺學生的資格,其中廣東地區共有52所本??圃盒U惺障愀蹖W生,在內地高校就讀的港澳生越來越多”[6]。

將粵港澳地區的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綱要》教學實踐中,極大地豐富了《綱要》教學內容,有利于增強粵港澳地區的青年學生加強對“四史”的學習熱情,加強“愛國愛港愛國”教育,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二、粵港澳地區歷史文化資源融入《綱要》課教學的路徑

(一)穿插講授法

課堂教學是《綱要》課最常用的教學形式。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先從整體上對本章節內容進行概述,然后再將與之相關的地方史實穿插進去,以此來拓展教學內容。這是將粵港澳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綱要》課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路徑。如虎門銷煙、三元里抗英對應教材的第一章——進入近代后中華民族的磨難與抗爭;太平天國運動及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變法維新運動對應教材第二章——不同社會力量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孫中山的歷次革命活動以及黃花崗起義對應教材第三章——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黃埔軍校及北伐戰爭對應教材第四章——中國共產黨成立和中國革命新局面等。

(二)專題教學法

專題教學,即從每章節中,提煉出一個最能貼近主題的專題去講解。2021年新修訂的《綱要》教材共十章。平均每一章可以總結一至兩個專題。在每個專題教學中,老師要做到宏觀和微觀的結合。既把宏觀性的歷史背景、基本史實、基本觀點講清楚,又結合粵港澳地方性歷史文化資源的個案,把大歷史的宏觀性、整體性與粵港澳地域性個案結合起來,增強生動性與感染力,達到入腦入心的教學目的。例如,當講到第一章“進入近代后中華民族的磨難與抗爭”時,教師可在第一節課中對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歷史事件進行串講;第二節課重點講一個專題:嶺南地區與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通過講述近代粵港澳地區在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中的重要貢獻,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在講授第二章“不同社會力量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和第三章“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時,教師可提煉出“近代嶺南杰出人物對近代中國的思考與實踐——以洪秀全、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為中心”這一專題。這四位人物都是近代嶺南杰出人物的重要代表,分別代表了近代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以及資產階級革命派對近代中國的思考與探索。在講授第九章“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時,教師則可以專門講解專題“特區精神”。該專題以深圳為中心,思考我國改革開放的起步以及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取得的重要成就的經驗。

(三)體驗式實踐教學

20世紀80年代,美國人大衛·庫伯提出體驗式學習理論,其核心為“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驗它們,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使學生注意這些知識與相關知識的聯系”[7]。這種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個性”[8]。在《綱要》課體驗式實踐教學中,教師在提煉利用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節假日參觀粵港澳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據廣東黨史網數據統計:“廣東省革命史跡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就有15家、省級56家,市級72家。廣東革命史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10家、省級11家、市級57家”[9]。比較著名的有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鄧世昌紀念館、廣州起義紀念館、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洪秀全紀念館、農講所、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等。實踐教學過程上,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撰寫相關論文及學習心得,將之記入平時分。學生在參觀、調查及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自己家鄉的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的理解,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祖國,增強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自信。

(四)欣賞娛樂式教學

魯迅曾說過:“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10]。今天,魯迅的預言正變成現實,影視資料正被引入各類課堂。這里所說的影視資料,不僅僅指電影,還包括紀錄片、歷史文獻片、電視等常見影像資料。在綱要課中恰如其分地直接引入一些相關知識的圖片影視資料,可真正把過去教材內容中那種靜態、平面、無聲化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轉化為具有現代化特點的聲、光、電、影,這是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 [11]。教師在開展欣賞娛樂式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通過超鏈接的方式插入一些經典影視作品,或者可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反映嶺南特色或與廣東地域史密切相關的愛國主義影視作品,如近代中國100部愛國主義教育電影庫中的《林則徐》(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孫中山》、《冼星?!罚ㄖ榻娪爸破瑥S)、《鴉片戰爭》(峨眉電影制片廠)、《詹天佑》(上海電影制片廠)等影片。另外,《建黨大業》《建國大業》《建軍大業》“三部典”以及中央電視臺錄制的《近代中國》紀錄片也有很多內容來自近代粵港澳地區。這些影視作品結合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資料,再通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融合,使靜態、枯燥的文字歷史變得更形象、更生動,更具震撼力和沖擊力。

(五)網絡平臺式虛擬教學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教學平臺必不可少,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毒V要》課2個學分,16個教學周,共32課時。僅靠課堂里的專題教學來完成教學任務還是很不夠的。教師在準備課堂教學前,還需隨時將大量經過精挑細選的粵港澳歷史文化資源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還需利用微信群、QQ群、電子郵件等方式在課后與學生進行各類教學互動,幫助學生解疑釋惑,進一步鞏固教學成效,幫助學生樹立歷史唯物主義觀、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三、將粵港澳地區歷史文化資源融入《綱要》課教學應把握的原則

(一)適度融入

現行《綱要》課教材講述的是從1840鴉片戰爭到現在剛剛發生的歷史,時間跨度較長,達180多年之久,而目前課堂教學一般只安排32節課。要在這么少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對任課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因此,教師在將粵港澳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綱要》教學時必須堅持適度原則。近代粵港澳地方歷史文化資源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如果未經選擇地傳授給學生,不僅會額外增加學生的負擔,還有可能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從另一角度看,將粵港澳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引入《綱要》課教學,并不能解決《綱要》教學中的所有難題,其作用不能抬得太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過于沉溺于對鄉土歷史本身的渲染,不能將過多的課時安排在地方史教學中,否則學生容易形成比較狹隘的地方主義觀念。這就要求《綱要》課教師在準備開展教學活動前,要精心備課,合理配置和調整講授地方史的課時比例,做到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內在吸引力。

(二)有效融入

一是把準粵港澳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與《綱要》教材的對接點,確保精準對接、精準融入。二是注意發揮地方資源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涵養學生家國情懷。三是創新融入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交流、演講比賽,撰寫研究性小論文,拍攝微視頻,等等。四是不可人為地割裂地方史與《綱要》教材內容的聯系,做到粵港澳歷史文化資源與《綱要》的知識體系的有機融合。

(三)準確融入

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實才是歷史的生命?!毒V要》與粵港澳地方歷史資料相結合,只有堅持客觀性、真實性,才有說服力和信服力。地方史資源來源廣泛,其中不乏一些未經考證的野史及民間傳說。任課老師在對粵港澳地方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與研究的基礎上,要認真鑒別,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教師在講解地方歷史時,也要堅持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秉持客觀公正的心態,實事求是,不要任意夸大,也不要惡意貶低。為追求客觀性,《綱要》課的老師在使用影像資料時還須對其進行甄別,認識到西方著名歷史哲學家海登·懷特所提及的“像寫歷史”與“真實歷史”的差異性[12]。同時對其中的偏差做出符合歷史真相的說明,對片斷的影像資料補充完整的背景。這樣,學生才不至于產生認識上的偏差和混亂。

總之,鑒于《綱要》課程的性質以及粵港澳地區在近現代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與影響,在《綱要》課教學中恰當地融入嶺南地區歷史文化資源,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毒V要》課的教學仍需以教育部頒發的教學大綱中心,以立德樹人為目的,積極探索將粵港澳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融入《綱要》課的教學方法,不斷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詹小美,陳華.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與教學[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9.

[2]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上海:中華書局,1936:362.

[3]先導.影響中國近現代化的嶺南著名人物[M].深圳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08.

[4]張貝.廣東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研究[D].湛江,廣東海洋大學,2018:114.

[5]列寧.列寧全集: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6]大公網.教育部擴大招生規模 支持港生灣區升學[EB/OL].(2020-10-16)[2022-06-20].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9/2020/1016/508995.html.

[7]賈秀堂體驗式教學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上的應用——以“角色扮演”為研究個案[J].滄桑,2011(02):172.

[8]吳玉林.體驗式教學方法初探[J].滄桑,2009(04):197.

[9]廣東黨史網.廣東革命史跡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表[EB/OL].(2010-12-30)[2022-06-20].http://www.gddsw.com.cn/hsly/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2.

[10]張海濤.論影視文化在大學生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今日南國,2008(11):68.

[11]李淑蓉.中學歷史教學文學性滲透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12]黃蕓.論海登.懷特的歷史真實觀[J].理論月刊,2009(04):55-59.

責任編輯? 宋? 猛

猜你喜歡
教學實效性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創新研究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新形勢下中國夢教育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