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研究

2022-05-30 10:48鄭暉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高中歷史培養策略

摘 要:家國情懷是高中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是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并自覺為家庭、家鄉與國家的長遠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重要精神來源。高中歷史學科蘊含著獨特的資源,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恰如其分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更好地成長。文章立足高中歷史學科教育實踐,從必要性、有效策略及注意事項三個方面入手,以理論結合實例的形式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家國情懷這一主題進行了細致闡述與探討,旨在引導更多的高中歷史教師既關注歷史知識的講解,又能將家國情懷的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中歷史;家國情懷;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7-0055-03

引 ?言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一句簡單的歌詞卻用最簡單、質樸的方式向我們講明了家與國的關系。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從不乏熱愛家國之人,從華羅庚到錢學森,從黃旭華到袁隆平,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赤誠信仰乃至生命踐行了對家和國的尊敬與熱愛,這實際上便是家國情懷的一種偉大傳承[1]。作為高中歷史教師,筆者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敏銳地注意到一些歷史知識點的講解往往很容易在無形中觸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被點燃,熱愛家鄉、熱愛國家的情感態度被充分激發出來。筆者會有意識地一邊講解知識,一邊以靈活而巧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養,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陶冶了身心。下面,筆者僅從自身的高中歷史教育實踐經驗出發,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巧妙滲透家國情懷培養這一主題發表個人認識與看法。

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必要性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學生全面發展不僅僅包括其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發展,還包括其身心各方面的協調進步與成長。這種現代素質教育理念提倡的觀點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得到了廣泛認可。由此出發,教師在日常教育實踐中便既要關注學生各學科的學習成績,也要有意識地呵護學生的身心成長。具體到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將具體的歷史知識點講解給學生,便于學生有效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更要關注這些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出現過的歷史人物對學生身心所產生的影響。在高中歷史學科中挖掘可用的素材,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養,便很好地將上述兩者結合到了一起,其一來有助于學生有效提升歷史學習能力,二來還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顯而易見,這樣的雙重作用將推動學生全面進步與發展的教育目標落到了實處。這就是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必要性所在[2]。

(二)優化歷史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結合學科特色與實際,提出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其中,“家國情懷”作為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一經提出便引發了人們的高度關注與重視,也使廣大的高中歷史學科教師開始靜心思考。這是因為,將家國情懷納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中便意味著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養不僅僅停留在口頭,而更應當真正落到實處,成為歷史教師實實在在的教育行為。為實現落實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理念,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目標,高中歷史教師有必要且必須樹立端正的教育觀,想方設法做好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工作,這是學科教育特點及新課程改革賦予其的重要使命。

(三)推動國家建設發展的必然要求

民族的進步、國家的發展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心中有大愛、有著濃濃家國情懷的優秀中華兒女,大量的歷史實踐已經有力地詮釋了這一點。在新時期、新時代,全國人民更應當團結起來,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力爭為推動國家的建設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而要想將上述目標落到實處,僅僅只是去想、去說尚且不夠,更需要實實在在的行為與舉動[3]。高中歷史教師本身承擔著育人職責,肩負著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擔當的新時代學生的使命。因此,教師應當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認真挖掘本學科所蘊含的優質教育資源,以一種靈活巧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養,讓他們從小便樹立熱愛家國的濃濃情懷,積極地踐行自己的諾言,履行自己的使命,為家鄉、民族與國家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梢哉f,從推動國家建設發展的愿景出發,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便也成為一種必然。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策略

高中歷史教師意識到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性后,便需要真正落實下去,穩扎穩打,采取恰當的策略,運用正確的方法去滲透家國情懷教育,引導學生既學習歷史知識,又升華家國情感。下面,筆者從自身的歷史教育實際出發,對常用且可行的有效教育策略進行歸納與闡述。

(一)借助歷史人物,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中外歷史漫長,悠悠歲月走過,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書寫濃重墨彩的歷史人物。其中,有的以好的形象留給后世,熏陶與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當然,也不乏一些臭名昭著的人,他們身上的負面形象則時時刻刻警醒著后來人要以此為鑒,切勿重蹈歷史覆轍。由此出發,高中歷史教師便不妨嘗試以歷史人物為切入點,從其相關事跡出發,巧妙而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養與熏陶。這是將家國情懷培養目標落到實處的重要策略之一。

例如,在鴉片戰爭之后,西方用武力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誕生了數不清的有著錚錚鐵骨的優秀人物。他們積極學習先進思想,努力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拯救家國于水深火熱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帶領著中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最終贏得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這其中,一個個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上的優秀人物,也成了值得無數炎黃子孫銘記的優質“偶像”,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給我們極為深刻的啟發與感受。以中國抗日名將吉鴻昌為例,他矢志抗日,卻被迫到國外“考察實業”。在國外,吉鴻昌遭受了一連串的刺激,當地的一些旅館、郵局不接待中國人,甚至聲稱中國已不復存在,這使熱愛祖國的吉鴻昌憤怒異常,身邊陪同的人勸他不如稱自己是日本人,這樣就能享受更好的待遇,卻被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了反抗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及中國人的輕視,更為了身體力行地維護民族與家國尊嚴,吉鴻昌甚至專門找來了一塊木板,上面用英語和漢語工工整整地寫上“我是中國人”。又如,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目睹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朽衰敗,眼看億萬萬同胞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李大釗先生主動接受新鮮事物,由最初的愛國者和知識分子轉變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向國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影響和推動了五四運動,猛烈沖擊了帝國主義勢力和北洋軍閥統治勢力。但不幸的是,李大釗先生因此被敵人視為“眼中釘”,在被逮捕之后,被處以絞刑,付出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由這些歷史人物入手,一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過去的那段歷史,探知其中的歷史內涵,二來更是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思想與情感啟迪,能從這些優秀的歷史人物身上學習其所展現出的優良精神和品質,并能將其自覺轉化為自身熱愛家鄉、熱愛民族與國家的正能量情感。而這便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培養的有力體現。

(二)依托歷史事件,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漫長的歷史由眾多的歷史事件構成,兩者如同一捧泉水最終匯聚成了一片汪洋。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從整體上闡述歷史,還應關注細節,從一件件細小的歷史事件出發,引導學生細細品鑒其中蘊含的歷史意義,并由此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從這一層意義來說,依托歷史事件也是培養高中生家國情懷的重要切入點之一[4]。

例如,虎門銷煙是我國近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使中國人民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并直接切斷了洋人在中國的鴉片貿易,其打擊的不僅僅是外國侵略者在我國的囂張氣焰,顯示出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的決心與頑強意志,更是以實際行動讓無數的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極大地喚醒了廣大中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對此,在歷史教育實踐中,筆者有意識地將鴉片戰爭這一歷史事件有條理地給學生分析與講解,使他們深刻地理解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大量輸入鴉片背后的原因以及林則徐領導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與此同時,學生內心也會產生更多的細膩情感,如對林則徐這一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感,對當時中國被肆意侵略、壓迫的無力之感,對外來侵略者野蠻行徑的氣憤之感,以及對當今生活在幸福、和平國家的珍惜之感。這些于內心深處形成的細膩情感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這顯然是教師單純用語言描述“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所難以達到的良好效果。這便是依托歷史事件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有力體現。

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需注意的問題

當然,高中歷史教師還應意識到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要注意以下內容,確保家國情懷的教育目標落到實處。

(一)家國情懷宜滲透,不宜生搬硬套

家國情懷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情感,是學生認知與心靈發生共鳴所形成的積極情感。高中歷史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應注意不可生搬硬套,即看見其他教師如何做,自己便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直接復制到自己的教學中;更不能不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強行將某些歷史知識點與家國情懷培養扯上關系。這些做法都會導致學生出現抵觸、排斥的心理,此時的家國情懷培養并不能讓學生產生深刻的情感共鳴,結果也終將不甚理想。正確的做法應是結合實際,從所教歷史內容與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出發,積極借鑒,大膽創新,勇于付諸實踐,靈活挖掘,巧妙滲透,有效地將歷史教育與家國情懷培養融合到一起,這樣才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讓學生既能學到歷史知識,又能形成濃濃的家國情懷[5]。

(二)家國情懷宜靈活,不宜死板枯燥

此外,高中歷史教師還應意識到家國情懷的培養應遵循靈活多變的原則,要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策略、不同的途徑實施與開展,而不能過分局限于幾種固定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順應高中生追求新鮮事物的特點,使他們在感興趣的同時積極融入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并在此過程中受到家國情懷的滋養與熏陶。教師切不可只使用單一途徑,那樣會導致學生產生死板的固有認知,再難積極融入相關的學習探索活動中,這樣歷史知識的學習效果都尚且難以保障,更談不上對學生形成深刻的情感沖擊,促使其形成濃厚的家國情懷。

結 ?語

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家國情懷,這就從理論高度上奠定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重要基調。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應從實踐出發,多探索,多總結,以便在做好歷史教學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內心深處形成對家和國的濃濃情懷。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也才能獲得自身長遠而富有意義的成長!

[參考文獻]

郝緒兵.講述老兵故事培育家國情懷:以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一)“祖國統一大業”教學為例[J].遼寧教育,2020(09):41-46.

劉向陽.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策略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9(33):108-110.

李合平.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家國情懷”的考,學,教[J].天津教育,2020(11):129-130.

南亞敏.核心素養背景下“家國情懷”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培養思考[J].科技資訊,2020(12):142-144.

李存惠.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內蒙古教育,2019(06):61-62.

作者簡介:鄭暉(1971.10-),女,福建建甌人,

任教于福建省建甌市第二中學,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高中歷史培養策略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