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地方經濟視域下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初探

2022-05-30 15:11周琳
大學教育 2022年9期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改革

周琳

[摘 要]當前山西正面臨著“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的重大經濟發展任務,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通過課程改革培養人才,助推山西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是當前山西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務。文章通過思考服務地方經濟導向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當前教學中的問題,從構筑新的課堂精神、立足新的課堂需求、打造新的課堂內容三個方面進行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關鍵詞]服務地方經濟;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應用型本科院校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9-0232-03

當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提出,為我國內陸省份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但要從根本上促進我國地方經濟的轉型與發展,仍需要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著手,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與課程建設,尤其應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基本導向。

一、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對應用型本科西方經濟學課程體系的新要求

西方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先修課程,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立德樹人、貫穿思政工作的重要論述[1],回應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對課程的改革提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新要求。

(一)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在學完公共基礎課后,首先接觸到的專業課程就是西方經濟學。他們在西方經濟理論的熏陶下,容易受西方價值觀的影響,這無形中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難度,而市場經濟基本規律又具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西方經濟學課程在經管類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因此必須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教學改革重構教學內容和授課方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育指向,取西方經濟學理論之精華,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

(二)引導學生從理論高度理解一般市場經濟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所作的說明中指出:“關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這次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盵2]市場經濟基本理論對于指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龐雜繁復,如何通過經濟理論的系統性構建,既突出該課程的應用性,又結合中國獨特的經濟發展實踐,引導學生系統扎實地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使學生能夠恰當運用專業理論與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顯然是符合服務市場經濟導向、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導向的要求的。

(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經濟現象

近年來,國內高校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大都是高鴻業版本、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簡稱“馬工程”)版本,偏重經濟理論,以案例形式在個別章節介紹一些國內經濟現象;而西方教材多使用相對簡單的曼昆版本,經濟理論與案例并重,但其中案例多介紹國外經濟,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差別較大。這就要求教師對經濟形勢和產業格局有清楚的了解,有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理性分析經濟現象并進而形成服務地方經濟的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西方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開展系統性的課程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經管類本科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仍以理論講授為主,無法很好地回應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在學生價值觀塑造方面仍有不足

近幾年多數高校所使用的“馬工程”《西方經濟學》教材,在價值觀塑造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但是其部分課程思政內容的融入仍然不夠自然。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價值觀教育必須要合理融入、自然融入專業教育,才能有效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1]。

(二)學生對理論學習不夠深入,從理論高度理解經濟問題的能力仍然不足

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培育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并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相應的基礎,但因其概念抽象、與技能實操聯系較少而使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畏難情緒。與此同時,教育部統籌課時壓縮后,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相關技能的實訓及參與社會實踐,但內容極為豐富的理論內容教學在有限的學時里無法有效完成。這就使得學生對理論學習不夠深入,他們從理論高度理解經濟問題的能力不足。

(三)考核方式較單一,學生難以主動思考和理性分析經濟現象

西方經濟學不僅是經濟管理類本科階段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也是經濟管理類專業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雖然可見其重要性,但是也導致這一課程的學習是指向應試的。其課程考試盡管有一定比例的開放性題目,但主要還是要求采用標準化的回答范式。這種考查方式對于知識的鞏固固然是有利的,但對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應用能力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很好地回應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基本導向。

三、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開展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強化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服務經濟發展的合格人才,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如何才能實現在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強化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從而使其能在面對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負面沖擊時具備基本的辨別力和抵御力,是當前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亟待解決的最重要的課題。

課堂教學是塑造學生價值觀的主渠道,從優化課程內容來說,僅僅在各章節中加入一些批判性的內容會顯得比較生硬。應該對課程內容的框架進行一定調整,圍繞“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公民人格”四個方面,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新課堂,將課程思政自然而合理地融入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3],強化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比如,在導論之后增加一章內容,簡要但系統地介紹經濟發展史,尤其系統介紹近代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歷程,并與世界上主要國家進行對比;可以通過對比美國產業的衰退和中國產業的蓬勃興起,對比歐美國家的“逆全球化”現象和中國倡導“一帶一路”主動擁抱全球化。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到我們黨在經濟建設上的艱苦奮斗和不斷創新以及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背后的原因,讓學生增強政治認同和國家自信。

(二)立足新的課堂需求,適應新形勢下的就業市場需求

雖然近年來山西經濟發展提速,但是其企業數量、投資規模、對外貿易量等指標在全國都處于相對低位,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比如2021年省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仍比較嚴峻。同時,山西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來山西考察時明確提出“要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上不斷取得突破”[4]的重要要求。山西經濟亟待轉型,如果還是以陳舊的教學素材、教學方法講授經典理論,學生在今后就難以適應轉型期和轉型后的就業市場新需求。因此,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的應用型本科建設,其課程教學不僅要適應就業的需求,更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通過培養學生的經濟分析能力和創新思考能力,使其能適應未來的就業市場需求。

首先,盡早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西方經濟學課程一般在第二個學期開設,此時學生普遍認為離畢業還比較遙遠,雖然高?;旧隙荚O置有就業指導課,但其任課教師往往對專業方向和學科領域以及相關的行業、職業不夠了解。因此在專業課上適當進行就業形勢的介紹和就業意識的培養,對學生更有指導意義。比如教授經濟周期、經濟發展這兩章的內容時,可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對當前國內、國際宏觀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進行比較分析。經濟周期是大周期,下面還有產業周期、企業周期,都可以適當舉例說明,使學生了解自身專業的學科定位和最新的產業動態,初步考慮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其次,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稍谝恍┻m合展開分析的知識點設置一到兩個驅動式任務,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比如在均衡價格理論教學中,減少對“洛陽紙貴”等經典案例的介紹,而設計若干聯系實際的驅動式任務,讓學生分組研究并形成分析報告。驅動式任務對學生而言一般屬于比較大而陌生的主題,比如討論一、二線城市高房價的形成原因,需要學生分工協作完成,開展不同城市住房的需求、供給、政策影響等因素的分析都需要學生基于大量資料的搜集、篩選和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然后再回到課堂上進行觀點的分享,也可以促進學生思考,提升學生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所提出的新觀點,往往可以引發其他學生的思考和聯想,為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時也可以提升其對新事物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其就業的競爭力。

(三)打造新的課堂內容,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盡管經濟發展“雙循環”要求的提出為我國內陸省份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對我國應用型本科的建設也提出了開展課程改革的迫切要求,要為經濟發展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要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經濟建設者,首先要使其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西方經濟學屬于經濟管理類的本科專業基礎課程,任課教師必須搭建好合理的理論體系,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經濟學思維和經濟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

但是目前該課程的學時安排被壓縮,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經濟類專業微觀部分48個學時、宏觀部分32個學時,管理類專業則是微觀部分、宏觀部分共48個學時,相對于西方經濟學的內容體量,如果要增加課程思政的內容,宏觀部分、微觀部分至少分別應達到64學時,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理論授課、練習鞏固和經濟現象討論,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在學時不足的情況下,這門課程更深層次的理論分析與研究只能安排在碩士階段開展,本科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階段的學習,應該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通識課程來開展,把重點放在基本概念的介紹以及經濟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經濟學思維的培養,重視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應用能力的發展。

首先,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在學時不足的情況下,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精選與整合。微觀部分幫助學生理解各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宏觀部分幫助學生理解國家主體的經濟行為。必須合理安排學時,既講授必要的基本概念和系統的知識體系,又建立章節間的內在聯系,清晰地說明每個章節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使各章的知識點形成有機整體,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和理解現實經濟活動打好基礎。

其次,引導學生培養經濟學思維。經濟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既涉及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又涉及數學、統計學等理學學科,把這門課程講授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多學科復合型的創新型人才。同時這也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思維性學科,比如把許多問題量化為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從新的角度思考自己所面臨的問題,不只在工作中也能在生活中思考如何優化自己的決策。另外,還有均衡思維、邊際思維、機會成本思維、博弈思維等,都是經濟學獨特的思維方法,培養這些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從更高層面審視經濟現象、分析經濟主體之間的經濟交往行為、理解企業經營活動。

再次,引導學生培養經濟分析能力。經濟分析能力包括經濟數據篩選與分析、經濟現象分析、經濟政策分析、經濟環境分析的能力。雖然學時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可以通過專題研究或作業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到國民經濟核算這個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國家統計局網站等公開數據資源中搜集相關數據,增強對GDP等指標的理解;也可以進一步分析GDP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構成,指導學生如何將新中國成立以來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生成圖表,了解我國經濟運行總體情況和產業演變情況。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熟悉掌握理論,更可以掌握一些比較基礎的經濟分析方法。又如在講到經濟周期這個內容時,可引導學生探索中國是不是存在著各種經濟周期,進而通過搜集資料并思考經濟周期的一般性和在中國的特殊性以及經濟周期對自己未來就業的影響。

通過以上兩個教學案例的探討,學生普遍對中國經濟、地區經濟和家鄉經濟情況有所了解,更有不少學生基于此分享了關于家鄉經濟建設或創業的創新性想法。在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導向的學科建設中,即使是理論性較強的基礎課程,也要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根本指引,才能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

四、結語

西方經濟學課程作為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在培養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方面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服務地方經濟的導向性,實質上對課程提出了要強化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以及幫助學生從理論高度理解一般市場經濟活動、主動思考和分析經濟現象的新要求,必須構筑新的課堂精神、立足新的課堂需求、打造新的課堂內容,以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3-11-16(1).

[3] 陳郭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德育頂層內容體系研究[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7(2):80-87.

[4] 樓陽生.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J].前進,2020(6):12-15.

[責任編輯:龐丹丹]

猜你喜歡
西方經濟學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改革
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協同開展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課程銜接的探析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試論講好導論這一課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