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空間“實”教研

2022-05-30 15:22李靜文丁琪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 2022年9期
關鍵詞:小智虛擬空間云端

李靜文 丁琪

一、借助騰訊App創設區域教研虛擬空間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教基〔2021〕4號)中明確指出:“改變過度重視知識準備,超標教學、超前學習的狀況?!比绾呜瀼芈鋵嵲撐募?,引領幼兒教師由“知”到“行”,真正做到行知合一,這需要區域教研實實在在地進行推進。

在進行區域主題教研前,我們通過問卷和訪談等形式,在對幼兒教師進行“有關落實文件精神遇到的困惑”調研時,許多教師反映:現有部分幼兒家長會提前教幼兒識字。當我們繼續追問,提前識字對幼兒發展是“好”還是“不好”時,有30%的教師認為好,提前識字有利于幼兒閱讀;有40%的教師緘默;有30%的教師認為不好,當問其為何認為不好時,一些教師說不出原因。因此,針對教師們的困惑,我們開展了“幼兒需不需要提前識字”的主題教研活動,并采用“案例分析、互動研討”的參與方式和“小切口、大縱深”的教研策略。因疫情防控需要,區域教研由線下改為了線上,借助騰訊會議App軟件,教研員提前申請好騰訊會議號,創設了虛擬的共同學習空間。區域內的幼兒教師在單位或居家登錄騰訊會議號進入云端學習場,參加此次主題教研。

二、云端學習場中開展區域三層級進階教研

第一層級:知其然——虛擬空間真實的情境呈現

在騰訊會議室云端學習場,教研員拋出了大家的困惑:“幼兒需不需要提前識字?”并線上觀看一段錄像,錄像內容簡述如下:

在中班的語言區,教師提供了四個立方體骰子(骰子的每一面都貼有一個獨立的畫面),一個塑料長條筐(里面擺放著與骰子上相同畫面的卡片)。幼兒可以通過拋四個骰子呈現四張獨立的畫面,然后從筐中找出對應的四張圖片,按順序擺放,并有序地說一段話。

只見中班的兩個男孩小米和小智在玩該游戲。小米拋四個骰子,出現了兔子頭像下方標注文字“兔子”,雪人圖下標注文字“冬天”,小花和柵欄圖下標注文字“花園”,以及顯示40度的體溫計圖下標注文字“生病”的四個畫面。接著,小米從長條筐中找出相應的圖片擺在白卡紙上,他說:“小兔在冬天的花園里生病?!毙∶渍f完輪到小智說,小智用左手摸著后腦勺,看了看說:“小兔在家門口堆了一個長鼻子的大雪人,告訴他春天到的時候地上會長出許多小花,春天是很暖和的?!陛喌叫≈菕伋鲼蛔?,出現了女人頭像圖下標注文字“媽媽”,月亮圖下標注文字“月亮”,果樹圖下標注文字“樹下”和顯示40度的體溫計圖下標注文字“生病”的四個畫面。小智從小長條筐中找出相應的圖片擺在白卡紙上。接著,他眨眨眼睛說:“阿姨看到晚上的月亮很好看就出去看蘋果樹,走著走著,發現了一個溫度計,上面是40度,不知是哪個小動物丟了這個溫度計?!陛喌叫∶渍f給小智聽了,他快速地說:“媽媽晚上在樹下生病了?!?/p>

兩輪游戲玩下來,小智玩得興趣很濃,而小米卻失去了興趣,他將玩過的卡片散落在桌上也沒有收拾。接著,小米來到語言區的兒童書架上,隨手取出一本繪本,輕聲地讀出畫面上的文字,快速讀完后把書一扔,可見,他對繪本閱讀活動并不感興趣。

第二層級:知其所以然——虛擬空間真實的互動研討

在騰訊會議室觀看完視頻案例后,教研員拋出三個問題。

一問:教師在該語言區域提供游戲材料的目的是什么?

視頻中的中班教師來分享創設該游戲的意圖:雙人說圖游戲關注的是中班幼兒的合作能力和社會性情感的發展,可以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和講述習慣;通過拋圖,可以隨機呈現出圖片,增加了游戲的趣味;通過找圖,可以提升幼兒的觀察及匹配能力;通過排圖,可以增強幼兒的排列能力,促使幼兒養成有序陳述的習慣;而圖下標注漢字,是因為班級中很多家長已經教孩子識了不少字。

二問:小米和小智兩個孩子在該游戲中的表現有何不同?

每位參加教研的教師打開騰訊會議App軟件中的“聊天”欄目,陳述自己的觀察情況。觀點歸納如下:小米對此游戲不感興趣,因為他認識字,看似能有秩序“精準”說圖,但表達缺乏想象力。而小智對此游戲很感興趣,因為他不識字,所以他是“望圖生義”,觀圖仔細,想象力豐富,他在表述中能聯系生活經驗,還能關注一點事件發生的邏輯性。如同樣一張果樹圖,小智描述的是蘋果樹,而小米只看了圖下的字說“樹下”,沒有對這張圖進行觀察。

三問:小米對該游戲不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們打開話筒和視頻積極分享自己觀察后的見解,歸因有二:第一歸因為小米覺得該游戲是識字游戲,對于他來說太簡單,沒有挑戰性,進而造成小米的陳述水平比小智低,缺乏想象力。第二歸因為教師在提供的圖下面都標注了漢字,漢字的出現阻礙了小米對圖片的觀察,他只是精準地讀出漢字,把漢字連成簡單句子,缺乏對事物之間的關聯性思考。

第三層級:知其未盡然——虛擬空間真實的實踐反思

通過案例觀摩、互動研討,參加教研的全體教師進行自我建構,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主張,即堅持幼兒為本。教師們在騰訊會議室紛紛發表自己的教育觀點,歸納為以下三個關注:

1.關注幼兒發展的連續性。參研教師深刻地感知到,創造一種激勵幼兒學習的環境,尊重幼兒的興趣,聆聽幼兒的想法并作出回應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師為中班幼兒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材料,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但參研教師在觀察后發現,每位幼兒都是在自己原有經驗基礎上發展的,在圖片下標注“漢字”,阻礙了提前識字幼兒的想象力發展,需要刪除。圖書架上也需要增加些無字書,給早識字的幼兒一個發展空間,尊重幼兒的原有經驗和發展差異。

2.關注幼兒發展的整體性。游戲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包括幼兒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在幼兒交往的環境里,如語言、圖片、符號等可以幫助他們表達感情、需要和想法。案例中的小米對雙人講述游戲并不感興趣,他不僅失去了提高自我認知的機會,更失去了與同伴互動交往的機會,這不利于他的社會性發展。所以,教師要用自己的專業理念引導想“搶跑”的家長,使其樹立正確的育兒觀,關注幼兒發展的整體性。

3.關注幼兒發展的可持續性。興趣是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幼兒一旦參與到感興趣的活動中,就會容易理解知識的用處并迫切地想學習它。正如案例中的小智把相關的信息通過想象有效地運用到講述游戲中,促進了認知的增長。而小米因提早識字,家長誤認為這樣可以“搶跑”,而實際上讓幼兒失去了對講述和閱讀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家長明白,這樣做不利于培養有益于兒童終身發展的學習興趣、習慣與能力。

三、云端學習場區域教研之我見

云端學習場借助于網絡為區域內教師構建了共同研討的虛擬空間,突破了時空局限,使得活動開展更加開放。云端學習場這種線上區域教研形式的開啟,要追求教研增值,需要做“實”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1.研前調研,促教研主題優化。首先,教研員需要在教研前,通過問卷和訪談等形式,尋找出最有價值的、來自教師真實困惑的研修主題。其次,策劃主題教研的結構,搜尋與主題相關的學習資源,以問題和案例展開教研。當主題的內容是教師熟悉并能與教師產生共鳴時,如案例中的主題“幼兒需不需要提前識字”,教師們就能積極主動地運用其教育經驗去探索、去解讀、去嘗試用多樣的方式解決問題。

2.研中互動,促教研實施高效。在云端學習場中,每一位參研者既是學習者,也是觀點的闡述者,大家都是彼此的學習資源。主題式學習場是對某一個主題進行的深入研討,這種教研突出體現在不同參研者對同一現象、概念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認識。如案例中圍繞主題“幼兒需不需要提前識字”展開深入研討,每位教師都有話想說、有話要說。教研中的傾聽與辨析是最有價值的,它能幫助教師在與他人的觀點碰撞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在云端教研中,傾聽的時間并不是無謂的等待,它給了參研教師自己探索、建構、內化的時間,是自我建構的過程。

3.研后跟蹤,促教研效果遷移。跟蹤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引導教師進行反思,促進教研效果的鞏固和遷移,進而達成教師的行為改善。研后我們提出了“云端三呈現”,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一呈現“活動”,教師可采用“錄制”的方式將一個完整的日?;顒佑涗浵聛?,并傳到云端學習場。二呈現“反思”,教師觀看學習場中上傳的活動案例,去發現別人出彩的地方,在一點一滴的學習反思中提高自己。三呈現“創作”,教師將創作的作品上傳到云端學習場,作品不求“高大上”,只要有真知灼見,只要是個人見解,都算是創作,作品呈現的形式可以多樣。此外,我們會定期組織專家點撥與指導教師,通過學習、實踐、反思和創作,促使教師生成研究的張力。

區域教研的開展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促進教師自我認知、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過程。在區域教研中,我們必須要有對教育熱點事件自我反思的勇氣和策略,這樣才能促進教師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標。只有在虛擬空間中做“實”教研,才能貫徹落實各級教育部門的文件精神,促進區域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猜你喜歡
小智虛擬空間云端
虛擬空間設計中的關鍵技術分析
基于虛擬化的相向行駛車輛間通信機制的研究
云端之城
小智變形記(7)
小智變形記(2)
美人如畫隔云端
行走在云端
云端創意
網絡經濟對企業的影響分析
奇聞趣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