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升網課效率

2022-05-30 03:53陶紅松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22年9期
關鍵詞:技術化制度化游戲化

陶紅松

【摘 要】學生自控力不強,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導致以班級為單位的線上教學面臨很多現實困難。切實可行的制度、激勵性的評價方案、信息技術的支撐及網絡資源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解決很多問題,從而提高班級線上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制度化 游戲化 技術化 資源化

一、問題的提出

2022年開春,又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深圳的中小學又轉為線上教學。深圳市福田區東海實驗小學統一采用騰訊會議上網課,每班一個會議室,相當于一間線上教室,各班按課表上課。小學生自控力不強,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在學校上課尚且需要教師精心組織教學,如今隔著屏幕,看得見卻摸不著,如何讓學生按時登錄會議室學習?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跟上課堂節奏?如何督促他們按時按量完成作業?

在學校里,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課通常是每節課40分鐘,一周有6~7節語文課,另外還有早讀課、午讀課。轉成線上教學后,為了保護學生的視力,學校一天只上3節文化課,中高年級每節課30分鐘,低年級每節課20分鐘。學科特點不同,每周的課時量也不同,其中語文每周5節課。也就是說,線上教學的教師授課時間大大縮短,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學習效果呢?

二、建立網課教學常規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奔热徊捎昧司€上教學方式,就應該建立班級網課教學常規,考勤管理、課堂管理、作業管理等,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東海實驗小學五(1)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管理和評價,并配套積分制。無論是考勤、作業還是課堂互動,教師會根據學生的表現,為各小組、各個學生計分。積分每天都會更新,每周公布一次。

(一)秩序化的考勤管理

一個班級四五十人待在一間騰訊會議室里,沒有實體教室的座位一目了然,考勤就是個難題。雖然教師能在成員管理區里看到學生姓名,也可以看到很多學生的頭像,但如果少了兩三個人,憑記憶還真的很難想起少了誰;如果逐個點名又會占用教學時間,畢竟一堂課只有30分鐘。這該怎么辦呢?

將五(1)班48人編成8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組長,每個組員都有一個編號。我們要求每個學生進入班級會議室后就修改備注名,備注名格式為編號+姓名。如第一組的組長是1號,一組組長的備注名就是“1-1洪某某”。在上課前5分鐘,組長開始清點本組成員,因為有編號,清點速度很快。3分鐘后,各組在教師引導下匯報本組考勤情況。

我們規定,組長報考勤時還未到的,算遲到,個人積分扣1分;遲到超過5分鐘扣2分。除此以外,班主任還建議學生每天早上和中午提前15分鐘進入會議室,關麥克風、開攝像頭、修改備注名,然后對著書本早讀,或者午讀。有了這樣的前期準備,學生們就不會手忙腳亂。

采用分組編號、組長匯報的方式,網課考勤就有了秩序和規矩,其效率就大大提升,前后用時不到半分鐘。

(二)游戲化的課堂互動

一個班級總有少部分活躍分子,能讓一堂課顯得很順暢,甚至很精彩。作為教師,是不會被這種假象迷惑的,倒是會擔心“大多數的沉默者”。

然而隔著屏幕,真有一種“天高皇帝遠”的感覺。畢竟,教師無法時刻邊演示教學PPT,邊講課,還要通過一個個小窗口觀察每個學生的上課狀態。

如何消除學生的僥幸心理?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讓甘于沉默、習慣游離的學生感覺“被看到”?這就需要從互動環節想辦法。

前面提到,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都是有編號的。在互動環節,我們采用了抽號輪流答、快速搶答、隨機點名答等富有游戲味的互動方式,具體操作如下:

1.抽號輪流答

對于基礎內容,如檢查預習效果的認讀字詞、朗讀課文,以及鞏固練習時,教師可以請每個小組相對弱一點的同學按組次輪流答,教師根據回答效果給各小組計分。

2.快速搶答

對于比較有挑戰性的問題,采用搶答形式,要求回答問題的學生首先報出組次和姓名,誰報得快就由誰來答。參與搶答的,一般是小組內活躍度比較高的學生。

我們還規定一個小組內,同一個人搶答第一次后,后面再搶答得分要減半,因為要把機會留給其他學生。

為了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手慢的學生也有機會,教師還可以進行“限號搶答”,即某個題目只能是一個號的學生來回答。如此,參與搶答的只能是每組2號同學,8個小組,就8個學生可以搶答。

3.隨機點名答

對于難度中等的問題,可以采用隨機點名的方式。有時候是報編號,如五組3號請回答;有時候報姓名,一般是選那些活躍度不高的學生來回答。對于從來不作聲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表格里圈出來,特別關注。

為了隨時記錄學生的表現,上課期間,教師的電腦邊最好放一份分組名單,以便在表格里隨時記錄。在周小結時,一周內回答問題積極的加2~3分,被動答題但能及時反應的加1分。每周公布一次積分更新情況,并做簡單說明,體現公開透明原則。

這樣的課堂,學生覺得一直“被看見”,每個人都能找到“存在感”,而不是少數人的舞臺;這樣的互動,有競賽的激勵,也有游戲的味道,學生既緊張又愉悅。

(三)技術化的作業管理

每個班級都有“小蝸?!?,他們的拖延癥會把作業戰線拉得特別漫長。五(1)班有幾只“小蝸?!?。

1.作業速度

網課的作業遞交和檢查也不同于以往,這時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五(1)班經過多種途徑的嘗試,最后確定通過“班級小管家”上傳作業,學生可以上傳圖片、錄音、視頻等,還可以上傳配套教材跟讀生字、跟讀課文這樣的智能作業。這里清查作業也很方便,“班級小管家”能夠提供未交名單,還可以按各種要求進行作業排列,如交作業的時間順序、學號順序,以及顯示已點評和未點評等。

為了提升效率,保證睡眠時間,我們規定9:30前全組作業提交完的小組加3分,9:30~10:00作業完成提交的小組加1分。當把每個學生表現與小組榮譽捆綁起來后,那些“小蝸?!痹诩w榮譽的驅使下,一個個都努力提速了。為了激勵那些時間管理小達人,教師每天還會用截屏發群的方式表彰他們。通過這樣持續的跟蹤評價,學生基本能在晚上9:30前完成作業。當然,總有些“小蝸?!毙枰粋€適應期,除了自我鞭策外,組長、組員的期待與督促也會讓他們增強責任感。

2.作業質量

作業不但要講速度,更要講質量。因此,教師的及時反饋也很重要,教師每天應查閱學生作業并點評。凡是被評為“優秀”的作業,學生個人積分加1分;如果作業有創意的再加1分。第二天,教師利用3分鐘時間點評作業,展示特別優秀的作業。

作為五(1)班的任課教師,筆者每天都會給各小組計分,每天公布新的數據。他們的積分,最后可以兌換班級的流通幣——苔花幣。而苔花幣可以在一個學期一次的班級超市里自由購買心儀的貨品,實現某種程度的“財務自由”。

三、設計網課特色教學

按進度兩周教學一個單元,即3~4篇課文、1篇習作、1個口語交際、1個語文園地。為了保護學生的視力,每周網課教學時間為150分鐘;以往在學校除了語文課,還有早自習、午讀時間,至少也有300分鐘。這就意味著,網課教學時間減少了一半,但教學任務是一樣的。如果還是按照老方法來授課,肯定行不通,這就需要教師設計具有網課特色的教學環節。

(一)自主可視化

我們都知道,語文學習是“讀”占鰲頭,沒有充分的讀,所有的閱讀理解、積累運用都難以實現。但30分鐘的網課,很難組織各種默讀、朗讀活動,教師的授課也只能精講。短短的30分鐘,教師主要是組織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提前弄懂的教師就不講,或者少講。這就對學生自主預習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效預習,不存在盲區,就要讓預習可視化。即學習新課前,學生要自己默讀課文,不但要完成標節次、注拼音、畫詞語、寫生字,還要嘗試查找工具書,通過批注對課文進行初步理解。批注后的課文要拍圖上傳至“班級小管家”。然后,在“班級小管家”上的“智能作業”一欄跟讀課文生字及課文。這樣有圖、有錄音,可視也可聞,學生的預習就真的落地了。如此,線上授課時,教師就無須在最基礎的內容上過多逗留。

(二)教學資源化

線上教學除了教師本人教以外,還可以走向資源化。為了滿足線上教學的需要,各級教育部門,還有一些名校、名師都投入大量精力建立了云教育資源庫,如教育部的“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深圳教育局的“基礎教育——深圳教育云資源平臺”,里面都有配合國家教材的各科全套精品微課視頻,時長15分鐘左右。這些課都是優秀教師團隊精心設計、反復打磨出來的。這樣的資源教師完全可以用起來。

不僅教育部門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央視也有很多優質節目,如《跟著書本去旅行》《典籍里的中國》《故事里的中國》等,這些都是中央電視臺集中了最優秀的專家團隊打造的節目,其內容與語文教學匹配度非常高。

使用云資源的人多了,容易造成網絡堵塞的情況。教師可以在非上課時間,提前在網上觀看教學視頻,并用錄屏的方式提前錄制并保存。這就要求教師掌握錄屏技術。

(三)互動精準化

課堂因互動而靈動。觀看教學視頻時間稍長,或者是教師一味唱獨角戲,都容易造成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上課前,教師就應該設計好三個時段的問題,即課前問、課中問、課后問。

1.課前問

課前問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檢查預習情況,可以采用抽號小組輪答方式;二是新課導入,拋出問題,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學生可采用搶答方式。

2.課中問

課中問為的是促進學生跟著教學視頻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要找準兩三個點,暫停播放向學生發問,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再予以評價和指導。如果視頻后面就有答案,就用繼續播放的方式揭曉。這個環節互動方式很多,突擊點名提問、全班搶答、編號搶答等。

3.課后問

課后問主要起鞏固作用?;觾热?,可以要求學生總結學習收獲,也可以是教師設計的小練習題。如果希望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教師也可以發揮騰訊會議室的“投票”功能。讓所有學生用投票,相當于做選擇題的方式,完成練習。效果立即就能呈現,反饋非常迅速。另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邊聽課邊在語文書上做筆記,課后再把課堂筆記拍圖作為作業遞交。

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在做教師培訓時說,提高在校教學效果有六個關鍵詞:互動感、存在感、故事感、視覺感、記憶點、簡潔感。我們非常認同,并且努力踐行,上文也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論證。同時,要想提升班級網課效果,這里想補充幾個關鍵詞:制度化、游戲化、技術化、資源化。也就是說,要建立網課特色的常規,并形成制度;互動方式賦予游戲的味道,讓學習更有激情;要用好相關應用程序、小程序,走向信息技術化;要善用網絡資源,使網課內容豐富且線條簡潔。如此,就能更好地提高網課的效率!

猜你喜歡
技術化制度化游戲化
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化建設
推動以案促改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淺談對中國特色綠色法院的認識
淺談我園美術園本課程游戲化的開展
小學音樂教學的技術化傾向及其矯正——以童謠吟唱為教學路徑
法治視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論析
圖像化:消費文化與技術化雙重語境下的解讀
我國多黨合作制度化規范化的歷史演進與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