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時代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2022-05-30 10:31何占濤
客聯 2022年8期
關鍵詞:學生資助資助育人高校

何占濤

摘 要: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從社會層面上講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關社會公平;而從教育層面上講,是我國教育的奮進之筆,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強化精準資助、注重精神引領和創新工作模式三方面著手,對新時代如何開展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進行了研究探索。

關鍵詞:高校;學生資助;資助育人

一、前言

自2007年高校新資助政策實施以來,隨著政策不斷深入和發展,已經建立起“獎、助、貸、勤、補、減、免、緩”八位一體資助政策體系,2017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更是把資助育人定位為“十大”育人體系之一[1],這也說明我們的資助體系有了質的提升,已從簡單的經濟資助轉化為精神上的資助育人,但我們也要清楚的意識到現階段高校資助工作中仍存在著資助群體認定不精準、資助育人時效性不佳、資助育人工作機制不完善等不足,本文將從強化精準資助、注重精神引領和創新工作模式三方面展開討論。

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現狀與問題

(一)對資助群體認定不精準

盡管“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承諾已經基本實現,但仍存在對貧困學生群體精準識別不到位的現象。一方面由于目前高校獲得的貧困生家庭情況信息基本來源于學生個人提交的困難證明材料,信息的真實性難以準確界定,導致對學生貧困等級認定不準確;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困難學生個人的自卑心理,掩飾自身家庭實際困難情況,導致無法做到扶真貧、真扶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資助工作的難度而降低了工作的準確度;此外,高校對學生家庭情況信息掌握了解不夠充分,對于學生具體情況的動態掌握不及時、不到位,也會導致困難學生數據庫的更新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致使幫扶學生的精準度降低。

(二)資助育人時效性不佳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盡管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大都停留在經濟資助層面,而未能做到實質性的精神育人,致使出現以下怪像:一是部分困難學生認為受到資助是理所當然,并且非常容易,對于助學金的使用也是揮霍無度;二是在助學金評定過程中隱瞞實際家庭情況,不誠信申報助學金的行為時有發生,這樣的現象與高等學?!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障噙`背;三是資助育人工作大多停留在“資助”層面,對于學生的感恩教育、勵志教育等精神層面的育人工作較為缺乏,導致育人時效性滯后,達不到資助育人的最終目標。

(三)資助育人工作機制不完善

我國高校資助政策自實施以來,已經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作機制,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工作隊伍專業性不強,大多數高校資助工作由各院系輔導員完成,輔導員作為兼職資助人員,受繁雜的學生管理事務所限,導致其工作精力不足和工作精準度下降;此外,輔導員隊伍每年人員變動較大,分工時有更換,使得專職從事資助工作的人員經驗不足,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資助工作大多以完成獎助學金和困難生認定為主,對于育人效果的把握不夠專業。另一方面,資助育人工作制度有待完善,目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流程成直線型體系,仍停留在材料的接收、審核、立檔、款項的發放等基礎環節,后續缺乏對于困難學生長期教育、定時幫扶和育人效果的監測與反饋,而資助育人工作實質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時時跟蹤、動態管理,形成一個閉合的動態體系,使得最終資助工作的落腳點回到“育人”上來。

三、新時代做好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途徑分析

(一)強化精準資助

為進一步提高資助學生的精準識別,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每學期定期更新并統計學生詳細的家庭情況信息,然后根據這類基礎材料分析學生的困難信息、健康狀況、家庭情況等綜合因素,建立學生貧困程度的量化評定表,通過詳細的參考標準和設置合理的指標體系,有序的進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二是參考學生校園卡消費記錄、購買生活物品價格等實際情況,通過班級學生骨干評價和同學談話等進一步了解學生在校的生活狀態,刻畫學生每月在校生活費用水平,在初級量化評定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貧困學生認定的精準度,增加評定結果的可信度。三是與社會和學校相關部門協作,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共享機制[2],通過每年上級部門反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庫,定期對困難學生庫進行有效的增減,增強困難學生認定的權威性,從而對貧困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精確和高效的識別和篩選。

(二)注重精神引領

資助育人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不僅要讓受助學生在經濟層面上脫貧,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脫貧,確保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和引導。一方面,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比如“資助政策我來說”“資助海報設計大賽”“資助大使選拔”“自立自強之星評選”等校園活動,引導受助學生理解國家、政府和資助者們的“大愛”,不能重獲得、輕付出,潛移默化地將“感恩”文化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中;同時,選樹一批自立自強的優秀學生典范,在學校范圍內開展正向的宣傳引導,營造“人人爭先、感恩國家”的氛圍。另一方面,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貧困,走出心理困境,通過開展“學業生涯大賽”“我和祖國的奮斗故事”“我想祖國表心聲”等活動,引導學生明白出身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終點,經濟上的貧困是一時的,精神上的富足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只要努力就能改變命運,從而從受助者轉變為自助者,進而向助人者轉變,形成“脫貧--成才--回饋”的聯動機制[3]。

(三)創新工作模式

完善資助工作模式,要將扶困與扶志、扶困與扶智相結合,可從以下兩個角度展開:一是學校層面,創建“學校--學院”的二級管理模式,學院設立負責資助工作的專門輔導員,利用好大數據技術,努力構建動態資助育人數據庫,進行資助工作動態跟蹤和定期更新,不斷提升工作準確度,促使資助機制趨于專業化。二是輔導員層面,不斷更新國家資助體系和相關政策的知識,定期參加專業化的培訓,努力提升資助工作業務水平和資助工作技能;同時,要經常性在各個學院間開展資助工作案例分析與交流,不斷積累資助工作經驗,為解決實際問題夯實基礎。三是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平臺,搭建“資助工作”專欄,以當下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精準解讀資助政策,加大對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實際困難進行“線上+線下”答疑,使用多樣化的手段和形式形成反饋和答復機制,為學生提供便利,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注重扶困與扶志、扶困與扶智相結合,在資助育人實踐活動中經常性的鼓勵學生通過實踐增長才干與本領,通過具體活動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精神和獨立自主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困難生受助的過程中積極感恩回饋社會,促進更多困難生脫貧和實現個人發展。

四、小結

總而言之,新時代高校資助工作的落腳點在于育人,高校作為此項工作開展的重要基地,不斷完善資助育人工作既是國家要求、人民期望,也是高校提升育人成效、教育質量的內在需求。新時代高校應從強化精準資助、注重精神引領和創新工作模式三方面著手,以困難生的人生發展作為出發點,助力學生成才成長,努力做好學生心靈的守護者、成才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農建南.關于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幾點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 2019(18):96-97.

[2]匡秋.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做好資助育人工作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9(43):278-279.

[3]王睿.“三全育人”視閾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實效性研究[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9(8):148.

猜你喜歡
學生資助資助育人高校
高?!皞呜毨爆F象成因分析與應對策略探究
新媒體時代學生資助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探析
淺談獨立院校輔導員在學生資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